高齡腦卒中患者的運動處方

2020-12-23 中國科學技術館

./t20201218_1039273_taonews.html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開博時間:2017-03-22 17:15:00

特別策劃、詢診熱線、名醫談病、專家評藥、選藥指南、專家門診、醫藥新知、養生之道

文章數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高齡腦卒中患者的運動處方

2020-12-18 19:36:00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是多種原因導致腦血管受損的一組疾病,腦組織損害是產生臨床症狀的病理基礎。目前,中國每年新增350萬卒中患者,80歲以上的腦卒中患者約佔所有卒中患者的三分之一,其中有約70%~80%的患者因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照護。有效的康復訓練能夠減輕患者功能上的殘疾,提高患者的生存滿意度,加速腦卒中的康復進程,降低潛在的護理費用和節約社會資源。下面,我參照《中國高齡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技術專家共識》,為高齡老年腦卒中患者開一張運動處方。

  運動目的

  高齡腦卒中老年人開展康復運動,目的是提升他們的運動功能和體力,減少臥床及併發症,增強平衡功能,預防跌倒,提升步行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運動訓練的原則

  高齡老年腦卒中患者運動訓練應該遵循個體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原則。同時要特別考慮認知功能和藥物的影響。

  運動訓練方式

  在疾病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方式,總體來講有被動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輔助主動訓練、機器人輔助行走和手臂功能訓練、運動平板或功率車主動訓練、太極拳鍛鍊、步行訓練、肌肉力量訓練、平衡訓練、功能性訓練、水療等。根據患者病情和康復需求選擇需要的、可行的、喜愛的訓練方式,一般應該包括有氧耐力訓練、力量訓練、平衡訓練、關節靈活性訓練和功能性訓練,不能主動訓練時可進行輔助或被動訓練。

  運動方案

  在急性期以被動訓練為主,各個肢體關節,尤其是患肢每個關節全範圍活動3~5次,2次/天,每周7天,以保持關節活動度和刺激運動感覺;亞急性期或慢性期可以進行助力運動訓練或主動訓練,強度由低過渡到中等。

  可用最大心率百分比的方法對運動強度進行分級——最大心率可按照220-年齡(歲)來計算。比如,20歲的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一般而言,運動時心率在40%~54%最大心率範圍內為小強度;在55%~69%最大心率範圍為中等強度;而運動時心率大於70%的最大心率為大強度。運動時間為每次20~40分鐘,根據患者情況運動時間可以少量多次累加;運動頻率為每周3~5次,取決於患者患病時期、體力耐受情況和康複目標。持續訓練可以顯著增加中輕度中風患者步速、步行耐力、有氧適能和體力活動水平,一般訓練1~6個月即可顯效。研究提示,12~18周的有氧耐力運動聯合力量訓練對輕度認知障礙的高齡老人(包括中風所致)執行力有一定效果,有氧運動聯合視頻認知教育活動也可改善輕度認知障礙高齡老人的記憶力。

  注意事項

  一般建議患者生命體徵穩定48小時開始運動,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頭暈、無力、心慌氣短等,應及時終止運動,就近躺下休息,及時聯繫醫生。伴動脈瘤、骨關節損傷未癒合、精神疾病未控制、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情況者,不宜進行康復訓練。

  需要注意的是,多種運動訓練方式交替進行非常必要,有氧耐力訓練有利於患者控制體重,改善機體代謝,減少運動功能下降導致的增重和代謝障礙。大肌群肌肉力量訓練和快速力量訓練也適用於慢性期高齡老年中風患者,中低負荷,每周2~3次,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和肌肉協調性。防跌倒訓練如懸吊訓練、快速反應訓練等是高齡腦卒中患者最重要的運動訓練內容,每天1次,每周5天,有顯著降低跌倒概率的效果。

  另外,腦卒中是目前公認的心身疾病之一,高齡腦卒中患者除了堅持進行康復訓練,也要注意心理康復。

文/王曉惠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loading

恭喜您完成註冊!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或鏡像
京ICP備110008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388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1611號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是多種原因導致腦血管受損的一組疾病,腦組織損害是產生臨床症狀的病理基礎。

相關焦點

  • 冠心病患者的運動處方看這裡!
    很多患者以為得了冠心病後需要休養生息,不敢做家務,不敢出門社交,更不敢進行運動。運動不僅是健身手段,也是防病治病的措施,已獲得醫學界的肯定。通過有效強度的運動刺激,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冠狀動脈斑塊,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
  • 我省開出全國首張三甲醫院運動處方
    本報訊(記者 陳鑫龍) 不開藥,只開運動處方。一個具有「體醫融合」特色的新門診1月15日在昆醫大附一院成立,一位肥胖患者收到了醫院開出的首張運動處方。 這個新門診名為「體醫融合中心及運動健康門診」,主要圍繞「健康中國」主題,融合體育科學的理念與現代醫學理念、運動處方與醫學治療、體能測試技術方法,打造「體醫融合」新型健康管理示範模式,推動體育產業與健康產業對接融合。 患者來到運動門診,要先經過血壓、脈搏、心率、呼吸等一系列檢測,由運動醫學專家解讀結果,做出指導。
  • 手寫處方字跡潦草 電子處方讓患者「喜憂參半」
    列印出紙質處方,便於藥師準確核發藥品,也方便患者到藥店買藥。  記者在中國醫大盛京醫院跟蹤了一位患者看病的全過程。該患者因支氣管哮喘到該院看病。患者掛號後,到一位呼吸科醫生處看病,經詢問病史及做了相關的檢查後,醫生書寫了病志,然後通過電腦點擊,給該患者開了藥後,告訴患者家屬拿著掛號票到交款處交款。交款處的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傳遞過來的信息給患者劃價、收款。
  • 運動處方怎麼開?體醫融合是關鍵!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題:運動處方怎麼開?體醫融合是關鍵!新華社記者吳俊寬在百姓健身意識逐漸覺醒的今天,運動處方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作為一種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效果地科學鍛鍊的方法,運動處方不僅能夠幫助治療和緩解多種慢性疾病,更是「上醫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是連接健身與健康的重要橋梁。
  • 雲南一醫院開設運動門診 不開藥 只開運動處方
    新華社昆明1月15日電(記者嶽冉冉、孫敏)不開藥,只開運動處方。一個極具「體醫融合」特色的新門診15日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附一院」)成立。一位肥胖患者收到了這家三甲醫院開出的首張運動處方。
  • 制定分級運動處方很有必要 - 國家體育總局
    中 小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醫務監督中心副主任、運動處方門診副主任醫師梁辰表示,對於腫瘤患者而言,重新獲得和改善身體功能、有氧能力、力量和靈活性,改善體形和生活質量,改善身體成分,改善心肺、內分泌、神經、肌肉、認知和社會心理的結果
  • 如何有效地為精神病患者開出運動處方?
    運動是控制焦慮和抑鬱症狀的有效工具。臨床醫生應學習如何將運動處方整合到治療計劃中。運動處方雖然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定期運動可以改善一個人的情緒,但臨床醫生必須以促進依從性的方式開出運動處方。切實可行的策略包括明確鍛鍊日程,同時聽取患者的偏好和鍛鍊障礙。
  • 康復醫學顛覆式突破 重慶首開運動處方助力心臟康復
    以往的觀點認為心臟病患者參加運動鍛鍊是有一定危險的,如不穩定型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臟驟停等。大部分臨床醫生建議患者不宜參加較大強度的運動或鍛鍊,但又很難界定,什麼樣的運動才算是強度適宜?什麼樣的鍛鍊才是最合適的鍛鍊?所以,一般就採取保守的做法,陷入誤區,建議患者以「靜養」為主,以求患者的安全。
  • 運動訓練千萬別隔空抓藥!懂得運動處方能讓運動更有效率
    因此,我們都可以常常看到網路上,有人會尋求所謂的訓練菜單或是運動課表,但這樣的隨意拿到的課表或菜單,真的可以套用在每個人的運動訓練上嗎?其實,這樣東拼西湊所組成的訓練菜單,就有可能會為你帶來嚴重的訓練或運動傷害,因此,在制定運動與訓練課程之前就必需要了解何謂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 骨質疏鬆症的運動處方
    朱為眾:那麼哪些運動是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良藥呢?庫珀博士:可以這麼說,幾乎所有的運動都比坐著不動強,但是力量訓練,也是我們老百姓常說的舉重,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症患者作為幹預和康復的手段。庫珀博士:其他很好的運動如爬樓梯、跳舞也都是非常好的運動,適於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運動可以總結為:五花八門、因陋就簡、隨處可做、立竿見影!
  • 「氣虛質」運動處方
    【簡介】體質分9種,調理各不同,健身氣功推出「氣虛質」運動處方 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9種,而每種體質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調理側重,不辨別體質而盲目鍛鍊,健身養生效果不佳。
  • 孕期貧血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 身體狀況允許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量運動,但以不引起勞累和不適為宜。□ 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減輕精神壓力。●治療與康復□ 遵醫囑服藥,不要自行停藥或調整藥物。□ 餐前1 小時同服鐵劑與維生素C,利於鐵劑吸收。鐵劑不與鈣劑同服。□ 遵醫囑定期複查血常規,了解貧血治療情況。
  • 專家:運動處方應作為預防慢病的「一線用藥」
    新華社天津12月4日電(記者張澤偉)4日在天津舉行的2020「體醫融合、運動是良醫」天津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內健康管理、運動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體醫融合展開研討,建議充分發揮「運動處方」的作用,將其作為預防慢病的「一線用藥」。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青少年抑鬱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甚至會導致部分青少年出現自殺行為,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亟需全社會共同關注。及時發現青少年抑鬱症的可疑徵象,及時診斷,及早系統幹預,防範輕生意外發生,有助於控制疾病,恢復社會功能,確保患者安全,促進身心健康。
  • 孕產期抑鬱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 身體狀況允許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量運動,但以不引起勞累和不適為宜。□ 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多到戶外活動、曬太陽。□ 儘量避免飲用如咖啡、濃茶等容易導致興奮的飲料。□ 不吸菸(吸菸者戒菸)。□ 避免接觸二手菸。□ 不飲酒。
  • 膝蓋痛儘量不運動?專家提醒:膝關節痛的運動處方這樣開
    膝蓋痛儘量不運動,這樣的說法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會不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其他方面的危害及關節痛的運動處方,到底應該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就讓我們一起來具體的看一下。跑步可減輕疼痛很多膝關節炎病人覺得膝蓋出現問題就不要做運動了,以免讓關節進一步勞損。其實,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 福建開辦運動處方師培訓班:把運動寫入處方
    據了解,本次培訓班為期10天,針對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和社區醫生所舉辦,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加強運動處方庫建設、大力推廣運動處方、加快運動處方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部署工作。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馮連世表示,運動處方對人類健康發揮的重要作用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處方研究、推廣與應用體系和路徑。
  • 謝子龍代表:保障患者獲得就診處方信息的權利
    2009年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明確要求「允許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藥物」,這項要求落實的基礎是患者能夠獲得醫生開具的處方。  在醫患關係中,患者與醫療機構構成合同關係,醫療機構是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受患者委託為其檢查、診斷、治療。患者為醫療服務付費,醫療機構提供相應的服務。
  • 體育教師招聘筆試運動生理學《肥胖與運動處方》
    遠離肥胖 健康運動導語:夏天就要來了,你的「馬甲線」是否還在冬眠,你的「蝴蝶袖」是否漸漸出現,對於美食的誘惑,你是否還在艱難的抉擇?正所謂「悄悄的我胖了,正如我悄悄的肥,我揮一揮衣袖,卻帶不走一片脂肪」,恍然大悟時,卻又不知所措。對於當代人來說,身材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那麼如何保持良好的身材呢?如何健康的運動呢?
  • 運動有利於骨關節炎患者恢復健康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得了骨關節炎後應當儘量少運動少走路,其實這是不對的。骨關節炎急性期,關節腫脹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動,而一般患者則應積極鍛鍊。適當運動可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縮、延緩關節退變進度。 運動鍛鍊作為骨關節炎一線治療方案在發達國家很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