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醫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藏象生理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給你聊聊秋冬季節常見的病症,即蕁麻疹吧。
在蕁麻疹患者裡頭,有這麼一類人,身上只要一抓撓,就出現小道道,高出皮膚表面,醫學講是條索狀風團。這個被稱為皮膚劃痕症,也叫人工型蕁麻疹。
這個病不好治,但是患者確實不少。
這麼多年來,我經過學習、研究,對此病有了一點自己的認識。當然,我所有的認識,都是學習前人經驗的結果。
在這裡,我想和你分享,我早年在研讀老中醫陳潮祖醫案的時候,看到的治療心法。我覺得,它很有價值,於是用心牢記、仔細抄寫在我的筆記本上。
今天,我拿出來,咱們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我還是給你講個例子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患者,年35歲,男性,姓王。
這個人啊,最近一年來,皮膚瘙癢,最近兩個月加重了。他曾經看過西醫,說是蕁麻疹,用了很多藥,效果不是很理想。
最近這段時間,他發現,自己遇風則發病。而且在抓撓的時候,皮膚出現隆起的條索狀的風團。有人告訴他,這就是皮膚劃痕症。
既然西醫西藥無效,那就看看中醫吧,說不定有好辦法呢。於是,他幾經輾轉,找到了陳潮祖老先生。
刻診,見患者身體皮膚沒有疹子和血痂,舌淡苔白微微發膩,脈象細弱。於是,陳師寫了一張配伍。方見——
羌活、防風、荊芥、薄荷、僵蠶、蟬衣、陳皮、人參各10克,川芎、茯苓、厚樸各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4劑。
結果,患者四劑藥喝完,遇風之後感覺好轉,雖然稍有瘙癢,但是能耐受,而且抓撓以後沒有小道道出現了。接著,再用7劑,諸證悉平。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曾經對此有過深入思考,半懂不懂。
我先來說說,我懂的地方吧。我說,你看,咱們一起研究。
首先說,這個人皮膚瘙癢,他在遇風之後發作。這就說明,風邪是整個過程中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所以,要祛風。於是,配伍當中有羌活、防風、荊芥、薄荷這樣的祛風解表藥。
其次,這個人脈細弱,舌淡苔白,說明他本身正氣虛弱啊。正因為正氣虛弱,才有了他「稟賦不耐」的問題,才讓他容易起疹子。所以說,得補正氣。怎麼補?用人參。配伍裡頭有人參,有炙甘草,這都是在扶正啊。
接下來的幾味藥,我就不懂了。這就是僵蠶、蟬衣、川芎、茯苓、陳皮和厚樸。為什麼用這幾味藥呢?
我曾經把這個疑問,說給我老師。我老師沉吟一會兒,得知這是陳潮祖老先生的配伍之後,就肯定地說,這是在暢通三焦啊。
什麼是三焦啊?這麼說吧,我們的這具身體,除了臟腑、骨骼、筋肉、筋脈之外,內連五臟,外通肌表的一個組織,就是三焦。它是人體津氣升降出入的通道。
蕁麻疹,皮膚劃痕,這表面上看,是出現在皮膚上的問題。而實際上,是我們三焦組織裡頭,津氣輸布運行異常所致。這種異常具體指什麼?指的是「痙攣」。三焦膜腠痙攣,導致紅色包塊、條索狀隆起。
因此,就要解除三焦膜腠之間的這種痙攣,解決因為津氣周流失常導致的痰瘀等病理產物。於是,配伍裡頭才有了蟬衣、僵蠶、陳皮、厚樸、茯苓、川芎這樣的藥。目的是,蟬衣和僵蠶可以解痙,其他的能行氣、除溼、行血。所以說,這一組藥,目的是暢通三焦。
我這麼說,您能看懂嗎?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對三焦津氣周流通暢與否的重視,是陳潮祖老先生的學術特色。他在治療很多疾病的時候,十分看重這個三焦。他在《中醫治法與方劑》一書裡頭,對傳統方劑的解讀,也多從暢通三焦的角度去考慮,別具一格。至於說通過解痙之法,改善痙攣,消除皮膚劃痕,這更是陳老先生的獨家心法。
總的來看,上面的配伍,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頭的消風散的加減。
我把這裡的道理寫出來了,供朋友們借鑑、參考。我說的,可能還不夠通俗,您呢,擔待著看。我覺得,上頭這個思路和配伍,對部分蕁麻疹患者來說是有益的。尤其是秋冬季節,此類病可能更多見,因此更需要重視前人對此的看法。文中配伍,非專業讀者,要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希望我的這番筆走龍蛇,能化解你心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