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學醫只會解剖小白鼠,下沙這位女研究生教你如何給鮮花二次生命

2020-12-13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應陶/文 謝春暉/攝

學醫、研究生、女孩,幾個標籤加在一塊,大伙兒可能會想到這麼一副畫面:戴著眼鏡的女孩,扎著馬尾辮,穿著白大褂,全身沒有多餘的裝飾品,長年累月待在實驗室裡,搗鼓著各種試管或儀器。

可下沙的這位醫學女研究生,除了上課、做實驗之外,還有自己的生活情調——花藝手作。

一次暑期兼職,偶然走進花的世界

她,叫楊宏宏,目前是研一學生,也是迦南花房的合伙人。因上課和花店工作,她的一天被排得滿滿當當。

記者見到她的當晚,已經是夜裡9點了。宏宏正在花店裡幫忙整理門店的造型。她告訴記者:「現在開學了,我白天都要去實驗室做實驗,只有晚上有空來店裡幫忙。」

說起和花店的緣分,宏宏稱其為「甜蜜的偶然」。「去年暑假,我剛考完研,在家沒什麼事情做,就在花店樓上的甜品店裡做兼職。」宏宏回憶說,「花店和甜品店是連在一起的,那時候就每天呆在這裡。當時,我會經常幫買花的客人寫卡片,大致都能知道花束背後的故事,感覺很甜蜜。後來開學了我也捨不得離開,就留在了花店。」

宏宏是個幸福感極高的女孩子,她希望把鮮花製作成更多能代表情感的東西。「鮮花生意其實成本還挺高的,一旦鮮花在枯萎前還沒賣出去,就直接報廢了,所以我就想著要不就把鮮花風乾了,做成乾花。乾花雖然沒有鮮花那麼嬌俏,但它也有自己的美感和傲骨,也會有人喜歡。」宏宏說,做了乾花就好像開啟了新大門,連著做起了乾花花環、永生花團扇和卡片等,一發不可收拾。

「一開始我最先想到的是做花環,在網上買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環。後來我才發現這個非常考驗人的耐性,我要先把繡球花的葉子一朵一朵剪下來,然後風乾半個月左右。那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回家,學習累了就做花環,有時候不注意時間就到了半夜。前前後後做了50多個,當做新年禮物送給親戚朋友。」

在宏宏的眼裡,做著手工,聽著歌,是最能放鬆、解壓的方式。

風乾的鮮花,也有二次生命

宏宏認為,風乾了的鮮花,稍加搭配,也可以有二次生命。

「不管我們想要用鮮花做什麼東西,第一步是要把鮮花風乾了,或者是用永生花。永生花能還原鮮花本身的樣子,但價格比較高,而乾花會有不一樣的風味,是個不錯的選擇。」宏宏拿起一朵玫瑰的花骨朵說,「做乾花不能選這種沒開放的,最好選花瓣已經鬆開,但沒有很散的狀態。彼此擠壓的花,不易風乾,成型也不好看。」

「我們在家裡選擇一個乾燥的房間,最好是有足夠的熱度,比如說空調房,或者是陽臺上。晾乾的過程,一定要把花頭朝下,這樣才能保證花莖的頂端是硬的。」宏宏拿起了一束她最近剛風乾好的玫瑰,給記者示意了一下,「其實不只是玫瑰能風乾,其他很多鮮花都可以,比如說繡球花、康乃馨等。」

風乾的繡球花就是宏宏製作花環的主要花品。風乾的繡球花葉會更具紋理感。用膠槍把每一片繡球花葉粘在圓環上,「粘貼的疏密會影響花環整體的感覺。這方面就得看製作者的喜好。用繡球花葉粘貼完之後,我們還可以把一些其他顏色的乾花或者是小布偶,穿插地粘在其中,整體感覺就非常好了。」

最常見的風乾玫瑰用處比較多,宏宏介紹說,「喜歡古風,或者是結婚要辦中式婚禮的女孩子就可以自己做團扇。在網上買一些團扇,然後把玫瑰花粘上去,可以是整朵粘,也可以用花瓣零散鋪在上面,哪怕是葉杆也是可以用在上面的。」

除了花環和團扇,宏宏還會在朋友生日時,送了一張乾花賀卡,「我把尤加利葉、小菊花、黃金球配成一小束,然後粘在了卡片上。其實,乾花可以配在很多地方,像自己做的香氛、手帳裡都可以用到。看著這些作品,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呢。」

相關焦點

  • 有個學醫的女票是種什麼體驗?
    1.3.【小樣兒~你幾根血管兒我都知道】美好的壁咚只存在電視劇之中。4.【一言不合就要把我做成標本】千萬別惹學醫的女生生氣,其實你和小白鼠在她眼裡差不多,說下手時絕不含糊。6.
  • 沒有韓梅梅,李雷「赤膊上陣」教解剖!
    學生微信求教,李老師親身示範解剖知識李雷說:「內容是一節課的生命。」 從小學五年級起就愛給班裡的同學講課、後來為當護士的妻子講解統計學,自己買來好幾本專業書籍,為妻子整理中英文筆記的「教痴」,從教這十多年來,一直在思考:怎樣能讓學生掌握實用的、有戰鬥力的解剖知識!在南醫大任教的頭幾年,「連走路、等公交時都在想如何教學。」
  • 搞笑段子:學醫上解剖課,發生過哪些「趣」事?網友:不說了,我去洗褲子了
    我們做了一個話題調研:學醫上解剖課,發生過哪些「趣」事?       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你要的堅強:我來說一個:本人學醫的,解剖課有兩件趣事。一,同學用解剖刀割了一塊平滑肌。大約小拇指蓋大小,寫信的時候郵寄給同學了,然後同學回信說牛肉乾變味了。。。。。
  • 61歲解剖學女教授教「性學」躥紅校園網
    她是南醫大校園論壇上最熱門的話題人物,學生們封她為「本校第一名人」,說她「和藹可親」,還自發收集了她上課的「語錄」;  她有點「不務正業」,明明主業是「南醫大人體解剖學系的資深教授」,退休後卻在南京多所高校內上起了「性學」課;  她對「性教育進課堂」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 一名臨床醫學生的心得體會,學醫之前要先做好二個心理準備
    導語:一名臨床醫學生的心得體會,學醫之前要先做好二個心理準備。曾經,我是一名臨床醫學生,現在作為一名醫生十分感概當年學醫之前沒做好二個心理準備,導致了自己浪費了許多時間和做了許多無用功。簡單說一下,臨床醫學本科階段要學習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我在學習人體解剖學的時候,感到了學習難度很大,書本很厚,知識點很多,幾乎都是新知識,想要學好這本書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時間。醫學生想要學好醫學掌握人體解剖學的知識很重要,因為它是基礎學科,就如同學習英語首先學習單詞一樣。
  • 高考報考時間,很多人想學醫又糾結。學醫好不好?先看看這篇文章
    2020年新冠疫情,醫護人員收到了鮮花和掌聲,但臨床依然有刺眼的尖刀和醫鬧。這幾天正是高考報考時間,很多人想學醫又糾結。為什麼學醫?每個人選擇學醫的原因不同看看當年學長學姐們為啥學醫? 學醫是一條漫長且艱苦的路,無疑!
  • 如果立志以後學醫,以下4本書籍可能適合你
    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在網上聽到不少關於以後想學醫的諮詢,心裡倍感欣慰,這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以下將對一個立志學醫的高中生的提問談起:現就就讀高二,以後想學醫,我該提前讀點什麼書好?首先要聲明的一點,讀醫是一段很漫長很辛苦的歷程(本科5年,讀研8年,讀考搏11年),而且畢業以後等著你的也是繁忙緊張的臨床工作。但是如果你也是想立志學醫、對醫學感興趣,倒可以從下三個方面的建議可能對你有用。
  • 爆笑段子:學醫上解剖課,發生過哪些「趣」事?網友:不說了,我去洗褲子了
    @你要的堅強:我來說一個:本人學醫的,解剖課有兩件趣事。一,同學用解剖刀割了一塊平滑肌。大約小拇指蓋大小,寫信的時候郵寄給同學了,然後同學回信說牛肉乾變味了。。。。。變味了。。。。二:解剖課,輪流值日,就是擦黑板,打掃教室。那天是一個長發女生的一組值日,我班一男的把她頭髮和屍體的手指系在一起了。因為是她值日,下課後沒馬上起身,而是繼續做筆記。等她起來的時候,大家想想一下畫面。。。。
  • 南懷瑾老師關於學醫的啟示 | 醫理與醫技
    而到這個己亥年中秋團圓之時,南老師離開我們已有七年,不由得憶起南老師說起的關於學醫的種種,於是翻開書,摘錄了一些。來一起聽聽這位老人,發揚傳統中醫的宏願及對學習傳統中醫的啟示。「中醫比傳統文化還要危險,再不弘揚,我們這些中華子孫就要去日本學習中醫了!「 。
  • 為什麼說學醫太辛苦了
    有些是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幫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給孩子做好了選擇,根本不考慮是否孩子喜歡,有些是家長聽從親朋好友的建議說學什麼好就學什麼,給孩子做了選擇,也不考慮孩子是否專長,當然有些孩子比較有主見,有獨立的思想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業,家長也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 高考畢業季|學醫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等你成為科室骨幹的那天,金錢、地位、人脈會追著你來的。所以,學醫是大後期職業,前10年積累,後期才發力。我想說,這是你另一個輝煌的起點。我們來看看那些學了醫又轉了行的人。所以,你只需要擔心自己去不去搶別人的飯碗,永遠不要擔心別人半路出家會來搶你的飯碗。
  • 想學醫,你準備好了嗎?學醫前必看
    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作為一名從本科一路走到博士的老學姐,你問我要不要報考醫學專業,還是歡迎有條件和興趣的同學來報考。去年參加高考報考諮詢師的項目,培訓的老師直接跟我們說,想學醫的直接講壞處,儘可能說服他別報考醫學。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讀過來的感受以及學醫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的文章,希望社會上對醫學不要有太大偏見。
  • 疫情過後,學醫的人會增加嗎?你對醫學專業有興趣嗎?
    雖然網絡上有許多人吐槽中醫,但是你對於中醫有興趣,也可以堅持立志成為這一行業的人物。就像屠呦呦那樣的頂尖人物,堅持到底就最終會成功的。 所以難免會有這樣的聲音:勸退。但是不能夠無腦勸退,一定要注意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但是一部分中醫本科生的意見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能學西醫就不要學中醫,不好找工作。 西醫: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掙錢多選口腔醫學,其次臨床醫學,然後是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預防醫學(5年制)雖然能報考公衛醫師但是不推薦。
  • 「選擇學醫,我有一個理由」
    敬慕你-成為你「選擇學醫,我有一個理由。」電話那端的小楊口齒伶俐,語氣輕鬆,剛剛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生活中總有一些小事讓我覺得,學習醫學有益,研究人體有趣,用我所學的知識幫助別人,延續生命有價值。」小楊對現代醫學充滿了熱愛和信心。
  • 為什麼總有人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到底有多苦,看完你就知道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一說起學醫我們都會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學醫沒前途,還是學醫有多麼恐怖?為什麼這麼不受人待見呢? 其實任何一個專業它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在教育君看來,專業與專業之間沒有好壞,只有適合跟不適合,那些牴觸學醫的言論,其實說的並不是這個專業或者醫生這個職業有多差,
  • 大三學生退學再戰高考,一心只想學醫!網友:學醫的痛苦你不懂
    今天高考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近日關於高考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位已經讀到大三的學生,因為學的是化學專業,受不了整日做實驗的壓力,於是毅然選擇了退學。不過退學之後也並不是放棄學業,他的想法是再參加今年的高考,然後考入復旦大學或者交通大學就讀醫學專業。
  • 向實驗室裡的小白鼠致敬!
    所以從分類學的角度來說,小鼠和大鼠的差異,它幾乎就是人和大猩猩之間的區別了,甚至這個差異會更大一些。從基因的角度來看,大鼠它有22對染色體,而小暑只有20對,很明顯嗎?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其實光從外形上來比較,兩者的區別也是非常顯著的。顧名思義,大鼠比較大小數比較小,它們的體型差異究竟有多大呢?
  • 走進人體解剖課:專業的態度是對大體老師最好的感恩
    每節課會有相應的解剖任務。朱亞文老師介紹說,出於先易後難的考慮,一般從下肢開始解剖,因為下肢面積較大,解剖相對容易。接著依次解剖背部、上肢、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盆部。解剖完成後,還需要繪圖以及撰寫實驗報告,記錄解剖步驟、遇到的問題和最終的發現。
  • 醫理精華(一):中醫的解剖學·藏象
    這是一種活生生的氣化現象和場景,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生物場和能量場,在古醫學則稱作氣場或氣機。可以說,藏象就是中醫的解剖學。   在古文裡,「藏」、「臟」是相通的   「臟」是「髒」的繁體字   2   中、西醫的解剖學有什麼異同
  • 研究生畢業回老家當醫生,曬出7月工資後感慨:真後悔學醫
    說到醫生這個職業,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羨慕,要知道醫生是最不用擔心失業的,而且會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收入也會水漲船高,可由於醫生職業的特殊性,並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如果是你會放棄醫生的工作嗎?最近在職業論壇看到這樣一個熱門的帖子,「 研究生畢業就回老家當醫生,曬出7月工資後感慨:真後悔學醫了「。到底怎麼回事?請往下看。原來是一位女研究生,畢業之後就回到了自己老家縣城醫院當一名醫生,可是每個月就掙6000塊錢工資,真的有點耗不下去,覺得自己吃了這麼多年的苦,真是太可惜了,是不是該繼續讀博士去大城市找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