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區業績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2020-12-20 新快網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 實習生陳詩泳報導 近日,屈臣氏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大多數公司疫情期間主要靠中國區保業績迥異,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由於線上銷售的崛起,線下競爭對手的不斷湧現以及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曾被視為商場「流量收割機」的屈臣氏門庭日漸冷落。

業績 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

據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同比下降11%;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同比下降30%。從歷年財報來看,屈臣氏中國自2016年銷售首次錄得4%的負增長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業績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

疫情的影響除直接體現在屈臣氏中國的業績大幅下降外,還顯示在了屈臣氏線下門店拓展的速度上。過去5年,屈臣氏中國每年新增店鋪數量穩定維持在300多家,開店速度遠超其他地區。到2019年,屈臣氏中國新增店鋪339家, 同比增長9%,總數達到3947家。但根據此次財報,屈臣氏中國店鋪總數為3951家,這意味著在過去半年裡,新增門店數量只有4家。

走訪 「貼身式」推銷趕客

對於屈臣氏業績大降,長江和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保健品及美容產品的影響最大。

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即使是在疫情進入防控穩定期,廣州商場人流基本恢復的8月份,屈臣氏門店生意也非常冷清。記者在晚飯時間來到了太陽新天地負一層的屈臣氏,在逗留的15分鐘內,僅有一兩個顧客進門選購,而門店穿黑色制服的導購員就有5個,出現銷售比顧客還多的尷尬情況,反觀位於其旁邊的美思佰樂超市卻是人來人往。

剛從屈臣氏購物出來的顧客小熊對記者表示,來屈臣氏購物都是為了應急需要。「臨時工作安排需要買眉筆,剛好看到眉筆打折就買了兩支。」他說,平時多數都選擇在電商平臺或直播購買,並且價格更優惠。

「如今國產小眾品牌更受年輕人青睞,屈臣氏裡的品牌也該換換了。」消費者王小姐表示,品牌老化是一方面,屈臣氏導購的「貼身」式推銷也影響消費體驗,「不僅推薦產品,還要求辦會員卡,完全沒有自己選購的時間 。」

分析 品牌不願再付巨額合同費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品牌組合老化、門店體驗不好外,屈臣氏殞落的根源是傳統日化美妝產品線下渠道扭曲的零供關係。除了供應鏈採購優勢帶來的價格差外,屈臣氏的利潤大頭其實來自進場費、條碼費、促銷推廣費用等合同費用。過去,能進駐屈臣氏就是為品牌背書,是質量的保證,但社交媒體、直播電商的崛起,令其話語權大大削弱。對品牌來說,屈臣氏早就不再是品牌非進不可的渠道,自然無須再為此支付巨額費用。

其實與屈臣氏一樣,目前新興美妝集合店不斷開店擴張,但也只是靠規模化擴張攤薄成本,看上去勢頭猛,實現盈利卻非常困難。該人士認為,打造自有品牌本是一個不錯的轉型方向,本土美妝品牌完美日記以電商、代工等渠道起家,短短三年做到了天貓彩妝銷冠,現在開始轉攻線下渠道。反觀屈臣氏,其實從很早就推出自有品牌產品,但卻一直沒有發力將其品牌打響,最終讓自己成為了尷尬的存在。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連降 線下門店轉型待考
    公司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連降 線下門店轉型待考 2017年8月13日 09:26:19 智通財經網
  • 一夜「暴跌」33億,卻要「甩鍋」疫情?屈臣氏到底有多「煩人」?
    作為中國最大的個護美容連鎖品牌,屈臣氏的大名應該無人不知了,而屈臣氏之所以出名,並不是因為他的產品實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那無處不在的門店。光是中國市場,就開了近4000家門店,想不知道都很難!由於疫情的影響,有很多企業上半年的收入都不是十分理想,很多人都將原因歸咎於疫情。但是從事實出發,有部分企業營收下降,和疫情的關係其實並不大。而屈臣氏就是其中一員,明明是自己的業務能力不足,卻偏偏要「甩鍋」疫情。前幾天,屈臣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而此份報告,也被稱為歷史最難看成績單。
  • 屈臣氏中國區CEO一行到訪上美集團
    屈臣氏中國區CEO一行到訪上美集團 2020-09-21 10:54:06   來源:網絡
  • 財經-屈臣氏業績大面積下滑出現五大致命錯誤
    屈臣氏從1828年的小藥房,被華人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收購後,經過多年的發展,變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個人護理用品、美容、護膚商業業態的巨擘!但從數據上來看,過去二十多年關於屈臣氏的神話崩塌掉了。屈臣氏業績大面積下滑日前,屈臣氏宣布屈臣氏及百佳中國區CEO羅敬仁因個人原因請辭,並將於2017年7月1日正式離任。
  • 屈臣氏中國空降營運長 他掀起哪幾大變革
    據了解,屈臣氏中國區從採購到運營負責人今年都換了,而這種管理人員的更替,直接帶來了上述的變化。那麼,屈臣氏中國到底空降了哪些高管,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是怎麼放的?這次我們就為大家做一個介紹和梳理。COO「憑空而降」,新任採購總監忙改變,必然源於現實的困境。近年在中國內地高歌猛進的屈臣氏,實際上也遇到了不少挑戰。
  • 屈臣氏業績持續下跌,網友吐槽:讓人受不了的不僅是「碎嘴」導購
    01今年8月份,屈臣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銷售業績: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半年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這是屈臣氏財報有史以來業績跌幅最大的一次。而根據相關財報,屈臣氏中國在過去5年裡平均每年增加300多家門店,而2020上半年僅增長了4家。
  • 業績下滑 屈臣氏「試水」醫藥電商
    自營產品較少銷量一般近期,屈臣氏集團所屬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了2017年中期財報,截至2017年6月30日,屈臣氏中國店鋪銷售額同比下降6.2%,較2016年的-8.5%有所放緩,不過亞洲區店鋪銷售同比增長3.2%,較2016年的2.2%有所上升。長江商報記者來到位於關山大道光谷天地的屈臣氏,店裡陳列的主要還是各類化妝品。
  • 新型美妝店扎堆出世,屈臣氏遭遇「老年危機」
    據2020年屈臣氏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區銷售額88.05億港元(約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29.2%。再加上新一代美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WOWCOLOUR等迅速布局搶佔市場,不禁令人唏噓。曾被喻為商場「流量收割機」的屈臣氏,已不再風光?
  • 美妝集合店集體「淪陷」:屈臣氏、萬寧陷困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靈獸》,萬寧的母公司在中國零售產業的背景非常強大,底子也厚,所以能「容忍」萬寧(虧損),但萬寧的業績早就降到去年的一半左右了。據悉,萬寧母公司為亞洲最大的零售集團牛奶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世界500強怡和集團的成員之一,經營了惠康超級市場、7-11便利店、IKEA美心和星巴克等多個連鎖品牌。
  • 屈臣氏業績崩塌?我們偷偷去後臺看了看,揭開一個大秘密
    比如現在一搜索屈臣氏,多數點評的邏輯都是其銷售額同比下跌30%(該數據源於2020年上半年財報),從而得出屈臣氏藥丸的結論,並將其失敗原因總結為:屈臣氏導購太煩人、推自營品牌太過分、門店裝修太老套,並稱拖跨屈臣氏的三家馬車。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門店突破1.5萬家,業績卻不理想,屈臣氏的未來在哪裡?
    有媒體稱,目前很多企業都在計劃購買淡馬錫出售的屈臣氏股份,其中也包含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騰訊集團。但是,屈臣氏中國方面表示暫時還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這一話題的出現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屈臣氏中國地區的業績,在近年來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 的「縮水」。
  • 阿里騰訊看中屈臣氏什麼
    來源:北京商報在屈臣氏大規模轉型試水之際,3月20日,有消息稱,淡馬錫正考慮以30億美元出售屈臣氏的持股,騰訊及阿里可能會參與競購。對此,阿里、屈臣氏兩家公司均回應稱「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分析認為,若屈臣氏獲取其中一家投資,可以拓寬其渠道,此外,無論阿里與騰訊是否真的參與了競購,兩大巨頭都為屈臣氏賺足了眼球。大佬「高頻」動作根據媒體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騰訊在內的財團正考慮競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此外,由於尚未做出最終決定,所以潛在買家不一定會提出切實的報價。
  • 屈臣氏能玩得轉嗎?
    除對新型商業模式的探索以外,在業內人士看來,屈臣氏最近兩年的轉變集中於兩點:一是店鋪向三四線市場下沉;二是店鋪內國產品牌和產品高速增加。這兩大轉變的主要原因則是一二線市場增長乏力、門店銷售業績及利潤增長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屈臣氏近年來最顯著的變化體現在其對產品結構的調整:大面積引進國產品牌與產品。
  • 競購屈臣氏?阿里和騰訊到底在爭什麼
    2019年3月20日,彭博社一則關於屈臣氏的消息在資本市場迅速擴散。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在內的一個財團正考慮競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此次交易淡馬錫將通過出售所持屈臣氏約10%股份獲得大約30億美元資金。騰訊可能會聯手一些投資基金共同對屈臣氏的股份發起收購,而同樣表現出收購興趣的還有阿里巴巴。
  • 萬寧撤店 屈臣氏大跌 但美妝集合店的故事還在繼續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 文/圖)如今,老牌美妝集合店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7月中旬,萬寧傳出在北京大規模撤店的消息。而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屈臣氏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然而另一邊,KKV、調色師(THE COLORIST)等國產美妝集合店品牌則在迅速布局搶佔市場。
  • 屈臣氏危險了!這10大本土化妝品店可能打敗它
    屈臣氏很強大,但屈臣氏是不可被打敗的嗎?  上個月,由李嘉誠執掌的長江和記公布重組後的2015年全年財報,其中屈臣氏中國區2015年總銷售約合人民幣181.1億元,總店數達到2483家。用佔中國美妝電商69.8%市場份額的天貓美妝來做參照,2015年,三四級城市的消費者在天貓購買歐美高端品牌的佔比已經達到30%左右。這意味著,屈臣氏想到三四線城市吸引的這部分人群,也正在被線上逐漸抽離。  而有了資本助力又全面擁抱網際網路的億莎,在面對美妝電商的時候,無疑更有底氣。
  • 我們暗訪了屈臣氏 發現面膜區藏著這10大秘密
    作為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零售連鎖店,屈臣氏又是怎麼賣面膜的呢?我們又叒叕暗訪了屈臣氏,為你揭開屈臣氏面膜品類銷售的十大秘密!屈臣氏面膜區一、屈臣氏到底在賣什麼面膜除了護膚之外,屈臣氏最熱門的是什麼品類?面膜!
  • 陳經:家樂福敗走中國,只能怪自己
    收購完成後,「家樂福中國」這個實體的控股股東就變成了蘇寧,家樂福還留了20%的股份,成了小股東。這基本代表家樂福承認,「靠自己」在中國搞不下去了,不如讓蘇寧來管;留20%可能是覺得中國市場潛力很大,蘇寧要是搞大發了,家樂福作為小股東也有些利益。總體上來說,家樂福這個動作應該算是「敗走中國」。 實際上家樂福中國2017年虧損10.99億人民幣,2018年虧損5.78億。
  • 他為何能執掌屈臣氏中國7年 今年3000家店要怎麼玩
    這也難怪,因為這位屈臣氏中國區的行政總裁甚少將自己暴露在媒體的鎂光燈下。如果你通過搜尋引擎去尋找他的個人資料,可能找到的是他5-6年前的一些基礎信息。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這個地道的德國人,將屈臣氏中國區帶成整個中國化妝品零售同行學習的榜樣。 別看羅敬仁(Mr.
  • 在華年入200億的零售帝國:改革中的屈臣氏如何俘獲年輕人?
    這與當下中國零售行業的變化有關: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美妝產品的購買渠道越發多元化,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迅速崛起,網紅、KOL對年輕人購買美妝產品的決策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積極拉攏KOL,除了帶貨、帶流量,對屈臣氏更大的意義在於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中國市場30年來,屈臣氏曾是中國零售業的標杆品牌,讓不少年輕女性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