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目前處於激進搶佔地盤的階段,氪空間每一座合作的辦公樓都籤了排他協議,預計至今年年底將會搶佔北京、上海兩地Top20的辦公樓。」 氪空間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成城在接受財視傳媒採訪時透露了下一步的擴張計劃。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劉成城急於搶佔地盤,但是卻對同行「買買買」的模式不甚認同。 「同行都在併購,但是相比氪空間一個月擴張4萬平的速度,併購小於4萬平的一家,還要進行升級,對於氪空間沒有太大意義」。
與此同時,氪空間開啟海外擴張第一步——進軍香港市場的消息不脛而走。劉成城在採訪中陸續回應了擴張計劃、融資計劃、盈利計劃等一系列問題。
| 行業正處於激進搶佔地盤階段
5月21日,聯合辦公企業氪空間宣布,未來100天將在北京、上海兩地新開業12家社區,新開面積接近10萬平方米,新增供應超10000個工位。劉成城稱,預計到2019年底,氪空間管理將超過150萬平方米社區,實時服務22萬會員。
即將密集開業的氪空間社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兩地的國貿CBD、王府井、金融街、陸家嘴、外灘等市區核心商圈。
氪空間公布的今年1-4月的經營數據顯示:新增籤約面積15萬平方米,工位數達到36000個,新合作物業增加20家,成熟社區平均入住率達95%。坪效方面,過去半年新開業社區的日坪效(每平米營業額)已經突破17元,且預計新開社區的坪效將超過28元,是傳統甲級寫字樓辦公效率的近4倍。
有意思的是,劉成城視氪空間為類零售企業,稱「也是需要講究效的」。
100天線下開業12家社區,也就是說,截至8月底,氪空間正式開業社區將超40個,管理總面積將突破30萬平方米。平均一周開業一家社區的節奏,毫無疑問是一個讓人吃驚的速度。而按照目前增速,氪空間今年將實現規模面積和工位數超過300%的增長,預計今年年底,氪空間管理的社區面積將達到50萬平方米。
劉成城更樂觀估計,基於目前良好的市場環境,到2019年底,氪空間在中國和部分海外管理的社區總規模將超過150萬平方米,相當於近4個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43萬平方米)或者5個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35萬平方米)的面積。
毫無疑問,行業目前處於激進搶佔地盤的階段,劉成城透露,氪空間每一座合作的辦公樓都籤了排他協議,預計至今年年底將會搶佔北京、上海兩地Top20的辦公樓。
| 「co-working」不等於開放式工位
財視傳媒當天參觀了位於北京海航實業大廈的氪空間社區,發現相比其他聯合辦公空間,氪空間的工位和服務相對封閉。對此,劉成城認為,聯合辦公始於WeWork,很多人把聯合辦公co-working做成了開放式工位,但無法滿足客戶在工作場所相對私密性的需求,氪空間的共享和WeWork類似,主要是共享會議室、前廳以及服務等。
他以海航實業大廈的氪空間社區為例介紹,快速擴張的基礎正式空間標準化體系和智慧供應鏈的模式。以運營為例,從最初選址到籤署租賃協議,再到裝修建設,開業接受租戶,氪空間的整個流程僅需5個月左右時間。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氪空間就駛入了快車道。
劉成城認為這主要基於社會和技術的變化帶來的團隊小型化和組織分布化。技術的發展讓小企業獲取商業機會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越來越容易生存,而不僅僅是小微企業,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因為業務全國網絡化和組織團隊小型化,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公司或者小團隊。這也是氪空間瞄準的兩類主要客戶。據劉成城介紹,字節跳動、海底撈、摩拜、每日優鮮等企業都是其入駐客戶。
這部分需求有多大呢,氪空間對標的是WeWork,劉成城從與WeWork的交流中獲得的數據是中國辦公人口的30%。這一預測也成為氪空間拓展預測的重要依據。
而與同行相比,劉成城更願意提及的是管理面積——「氪空間在行業裡自營面積第一」,「氪空間20多萬平都是自營面積,其他同行應該沒有超過10萬平的,如果他們說超過的可能不是自營面積」。談及同行通過併購增加管理面積的模式,他表示,「同行都在併購,但是相比氪空間一個月擴張4萬平的速度,併購小於4萬平的一家,還要進行升級,對於氪空間沒有太大意義」。
按照他的計劃表,在未來一段時間,氪空間的擴張步伐主要在國內一線、新一線城市的核心地帶商圈,「兩三年後,在主要城市中心和商圈都能夠分布3個以上及更多的氪空間社區」,另外亦會同時開始國際化的探索。
今日有媒體報導,氪空間邁出了海外擴張第一步,進軍香港市場。這一消息得到了劉成城的官方證實,與此同時,他透露,下一步將進入東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亞太區一線城市。
| 最終放棄與WeWork中國合併
隨著各路資本的介入和持續催化,過去3年內,聯合辦公企業展開了激烈的廝殺,且至今年行業頭部效應開始顯現。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氪空間、WeWork中國雙方就談過類似滴滴和Uber中國的合併,劉成城稱「來來回回談了四五次」,「談判過程中他們也說過,如果我們不跟他們談,他們就收購裸心社。他們董事長說必須買下一家中國公司解決他們的落地問題,但是我們不願意,我們更願意雙方合作經營」,最終談判擱淺。
回看市場,價格戰不僅迫在眉睫,「合併潮」的背後更是隱藏著聯合辦公企業在盈利方面的焦慮。
談及價格戰,劉成城則認為在聯合辦公領域「意義不大」,因為聯合辦公與網約車不同,企業無法提供無限量服務,而相比個人客戶,企業客戶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更接受品牌價值。
財視傳媒了解到,目前氪空間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即工位服務費一種,劉成城對此表示「靠這一種就可以實現盈利」,同時透露,等明年底氪空間面積達到150萬平的規模時,計劃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以優化財務狀況,但「在沒有規模化之前,沒有意義」。
至於未來的盈利計劃,劉成城稱,部分門店的盈利情況很好,但一方面因為整體在快速擴張,另一方面計劃將利潤率降低到10%左右以實現快速擴張,故目前甚至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此外,他表示,氪空間未來若有資本計劃,也不會以盈利目的去IPO。
快速擴張的背後是強勢的資本背書。劉成城透露,今年內將再完成兩筆融資,接下來的發展還將提速。財視傳媒了解到,邀請原去哪兒網CFO朱曉路加盟,意在提升氪空間的融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