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初次懷孕,任誰都緊張,準媽媽們恨不得變身母嬰專家,對產檢單上的各項數據追根究底。這樣並沒錯,但就怕一知半解,自己嚇唬自己。
這兩天碰到的一個例子就是這樣,產檢結果顯示NT值為2.9,當時她上網查了查,這個數值有些偏高。結果上星期做了唐篩,顯示低風險,她徹底懵了,這到底有沒有問題?
她總覺得做無創會更安心,但她工作也忙,短時間內又不大能抽得出時間來,於是百般糾結中給我發了私信諮詢。
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關於唐氏症候群的系列檢查,很多孕媽都有這麼一段糾結的心情,擔心是否胎寶寶出了問題。
但大部分孕媽還是通過了後面的唐氏篩查、大排畸篩查等,最終生下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
因此,當孕媽們看到NT值較高時不要過於緊張,根據醫生的安排做好後面的檢查項目就好了。若醫生明確說沒問題,就別自己嚇唬自己了。
01NT值超出臨界值說明什麼?
這項檢查測量的是胎兒頸下部位透明帶的厚度數值,最佳的測量時間為11周-13周+6天範圍內。
若早於這個時間,胎兒的發育還沒到能檢查的地步,無法檢查;若晚於這個時間,則會使檢查數據異常。
我國NT值的臨界值為2.5mm,2.9的確有些高了,有一定風險,需要密切關注,但又沒危急到必須採取措施的地步,最好再觀察後續的產檢結果。
據資料表明:NT值越高,胎兒染色體異常以及心臟異常的概率也會增加。
NT值偏高代表胎兒患有唐氏症候群的風險偏高,同時胎兒的內臟器官及其它結構異常也有一定機率。
本來這時心情就很忐忑,結果做唐篩卻顯示低風險,到底是鬧哪出?!實在放心不下且疑惑的孕媽,後續應該關注無創DNA(或羊水穿刺)和20周以後的大排畸這些檢查。
02這種情況不做無創是否可以?
這個問題,具體要根據孕媽的身體素質綜合考慮,沒有標準答案。
唐篩準確率約在65%,並不是很高的數值,而且孕媽的年齡、體重、預產期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數據,導致誤差較大。
想起群裡有位寶媽說的,她當時懷孕就被嚇得不輕,拿到報告時發現報告上的孕周少了幾天,跟護士說過後糾正過來,結果「高危」立刻就變成了「低危」。
也有的孕婦習慣了報虛歲,實際年齡34,虛報一歲就是35,於是唐篩的報告結果就很不理想,醫生本來要建議她做個羊水穿刺或無創,後來知道了實際年齡才說再觀察觀察。
若僅以唐篩低風險就判斷胎兒患唐氏的機率低,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若之前檢測NT值偏高的話,即便唐篩顯示低風險,還是做個無創DNA更靠譜一些。
這項檢查需要從孕媽媽的靜脈抽血,以此分析胎兒的DNA狀況是否正常。
無創能檢查常見的13、18、21三體染色體,準確率達到99.99%,接近於百分百了,而胎兒若是出現問題常是這三種染色體導致,因此還是很值得信任的。
如果是滿足以下條件的孕媽,建議再做無創DNA,這樣更為保險。
高齡產子(35歲以上);雙方家族中有人生出過唐氏兒;之前曾數次流產;常處於高輻射環境、化學汙染中;懷孕期間服用過不合適的藥物;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疾病。
03後期的排畸檢查,仍需重點關注
除了唐氏篩查需要重點注意外,20周以後的大排畸檢查也是重要項目,主要是篩選胎兒是否存在結構畸形的可能,檢查內容為頭面部、內臟器官、四肢的全身性結構。
若這個檢查順利通過了,那麼就代表胎兒基本不存在問題,準媽媽可以安心了。
很多孕媽可能要問,既然唐篩結果並不準,那為什麼還要做這項檢查?浪費錢還白擔心。
唐篩的準確率雖不算高,但多少也能起個警示作用。就像查違章的交警一樣,他們站在路口,根據司機的神情舉止、行車路線或牌照狀態攔下車輛,然後再進行具體的檢查。
唐篩主要是大面積的粗略檢查,然後再根據檢查結果找出其中患病機率高的做下一步安排。
羊水穿刺和無創DNA,就是粗篩之後的針對性檢查,前者是從肚皮下穿刺針頭去吸羊水,有一定風險;而無創DNA技術更先進,僅需靜脈抽血檢查,因而價格更高,也無法全面普及。
總之,所有的檢查項目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都是為了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前解決,孕媽們一定不要漏了,更不要諱疾忌醫。
NT值偏高還是有一定風險的,需要謹慎處理,最好與醫生談談看下一步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