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長寧」才懂的往事:你眼中的高檔酒店、商品房、創意園區...

2020-12-19 閃電新聞

【端著飯碗在家門口吃飯,白米飯變成芝麻飯】

長寧,自打有商品房以來,房價一直高居上海中心城區前幾位。其實,老長寧都知道,長寧城區環境原本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區。全區各種體制的工廠885家(數據出自「長寧區志」)。這近九百家工廠主要分布在東西走向的新華路、延安西路、天山路、長寧路和蘇州河沿線;南北走向分布在凱旋路和中山西路,還有星羅棋布的弄堂工廠。這近千隻煙囪朝天,城區環境堪憂。上海有色金屬冶煉廠,40年前位於鎮寧路465弄內。該廠金屬粉塵汙染特嚴重,周邊3000多戶居民深受其害。夏天門窗不能開,室外洗涮要戴草帽,端著飯碗在門口吃飯,白米飯變成「芝麻飯」。

在天原化工廠地塊建成的仁恆河濱花園(攝影:姚志康)

但隨著1978年5月,《解放日報》記者發表調查報導,引起市政府重視。上海有色金屬冶煉廠於1980年停產外遷,廠址由市裡安排給西區變電站建動遷用房。

原新華路64號(今64弄)的上海鈦白粉廠,也窩在居民區裡。該廠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也特嚴重。當年未經處理的廢酸直接排入下水道,管道腐蝕後致使路面塌陷。1975年7月2日和13日,兩度發生因廢酸槽車未清洗,廢氣四溢,造成老人中毒暈倒、小孩咳嗽氣管出血的傷害事故。周邊居民編了順口溜:「休息也吃氣,乘涼一身黑,熱煞不開窗,身體無保障。」1986年該廠遷至吳涇地區,廠址用作市機關事務局建住宅用地和新建淮西電信局。

類似的弄堂工廠很多,如東諸安浜路裡的上海鋁材四廠(後遷至諸翟鄉)。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字號」龍虎」牌仁丹生產商上海中華製藥廠,擠在延安西路1448弄的弄堂裡,廠房至今還在,已有其他用途。

20世紀80年代初,在償還「歷史欠帳」的城市建設中,市政府提出新建和挖潛改造相結合的發展方針。市、區企業尤其是「三廢」汙染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騰出土地建職工住宅。與上海有色金屬冶煉廠同期關廠建住宅的廠家,長寧全區有近百處基地,如中山西路油漆倉庫和464弄內711所建材倉庫外遷後,建造了10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遵義路天山路口的上海探礦機械廠翻砂車間併入安亭總廠後,建起多、高層住宅樓。在住房商品化尚未實行的改革初期,這百處關廠建住宅面積總計70餘萬平方米,按戶均50平方米計,解決了14000戶職工的居住困難,並有效改善城區大氣汙染狀況。

【居民頭頂的「毒氣彈」是怎樣搬走的】

天原化工廠位於天山路500號,號稱「中國氯鹼第一廠」,是民族工商業者吳蘊初創辦的「天」字系列化工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產品有燒鹼、液氯、鹽酸、聚氯乙烯樹脂和漂粉精六大類18個品種。然而,該廠也是一個有毒有害氣體的汙染「大戶」。

90年代天原化工廠搬離天山路之前的南大門(檔案資料)

其液氯車間的氯氣儲蓄罐就聳立在天山支路與天山路交匯處(該廠關閉前芙蓉江路尚未闢通至長寧路),那幾隻黑色大罐猶如毒氣彈懸掛在周邊百姓頭頂上。該廠曾發生過多次洩漏事故,當年救護車一輛接一輛救工人救行人的情景,讓老居民記憶猶新。

20世紀末,該廠遷走。留下的廠區呈「凹」字型,「凹」進去部分夾著上海汽修五廠和上鋼十廠熱軋車間,還有其職工住宅天原一村。工廠搬遷後,整個基地一併規劃,就是現在的仁恆河濱花園和天山河畔花園兩個高檔樓盤,北側退界50多米,拓寬了長寧路,並建起蘇州河綠化景觀帶。

始於1985年的上海第一輪汙染治理稱之為「拔煙囪」。

第一輪汙染治理的三大重點地區中,長寧的新華路地區位列榜首,另兩家是桃浦地區和和田路地區。新華路地區有工廠110餘家,位列上海重點汙染源前10位的上鋼十廠、上海紙漿廠、新華造紙廠、向陽化工廠、延安油脂廠、鈦白粉廠、蓄電池廠等均在新華路地區。勵精圖治九個春秋,拔除該地區所有「煙囪」。1994年6月,市政府在上海影城召開總結大會,宣布摘除新華路地區「重點汙染地區」的帽子。

延安西路番禺路口的上海第三製藥廠(長寧區地名辦提供)

這「拔煙囪」的名單裡有著名的上海第三製藥廠,這是一家長寧境內為數不多的國家一級企業。上海第三製藥廠位於延安西路番禺路口,今天的龍之夢麗晶大酒店、長峰大廈、佳信都市花園就建在這片土地上。上藥三廠的前身是1950年時任上海市長陳毅批准建立的上海青黴素實驗所。1951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支青黴素,結束了從國外進口「盤尼西林」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鹽酸四環素打入國際市場,70年代創製出國內第一代頭孢菌素藥品,被譽為「中國抗生素搖籃」。這家廠後遷出中心城區了。

「拔煙囪」盤活了國企資產,改變了城區面貌,產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謂「一石三鳥」。「拔煙囪」建商品房住宅的最多,如凱旋路1222號上海光亞機械廠開發成「凱旋都市花園」,隔壁的向陽化工廠建成「當代新華」小區;延安西路1620號上海咖啡廠建成「東湖名苑」;天山路上的上海樹脂廠建起「南洋新都」等等。

「拔煙囪」建綠地的有凱橋綠地、華山綠地和延天綠地,凱橋綠地延安西路一側拆除上海自動化儀表三廠和金屬軟管廠,凱旋路一側拆除合金球鐵廠;華山綠地拆除偉多利食品廠、國豐造紙廠;延天綠地拆除長寧糕團廠和汽修廠。還有開發成文化教育設施的,如天山路上的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和上海硬化油廠地塊,建起長寧圖書館和新天山中學;武夷路430號上海勤豐造紙廠地塊建起開元學校。

「拔煙囪」建商務樓、建酒店的也不少,如延安西路昭化路口的上海酒精廠地塊建起大眾金融大廈;天山路芙蓉江路口的上海印染機械廠金工車間地塊,建起同達創業大廈、思創大廈、捷運大廈。定西路長寧路口的巴黎春天大酒店和柏華麗豪華公寓建在上海鐘錶元件廠地塊。

最具影響力的當數中山公園商圈內的「龍之夢」,原址是上海冷軋帶鋼廠,2005年建起融購物中心、酒店、辦公、城市交通樞紐為一體的32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改造最晚的當數凱旋路上的上鋼十廠地塊,初始是花鳥市場、燈具市場和一家酒樓。目前,一個名為長寧國際發展廣場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拔地而起,由4幢寫字樓和7座獨棟商業裙樓組成,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即將開張迎客。

【榮氏家族第一廠變身住宅】

上棉二十一廠名氣很響,因為這家廠的前身是榮氏家族企業的第一家紡織廠,原名申新一廠,位於長寧路1860號。

1986年的長寧路,圖右是上棉二十一廠(長寧區地名辦)

上棉二十一廠背靠蘇州河,面臨長寧路,風水狹氣好。中國現代紡織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於1915年購得蘇州河南、白利南路(長寧路)北、東到三角場、西至霍必蘭路(古北路)的11.7萬平方米土地,蓋起11餘萬平方米的廠房,即申新第一棉紡廠(後又增申新八廠)。新中國成立後的工商業改造中,兩廠合二為一,更名上海第二十一棉紡織廠,周邊百姓習慣叫「21廠」。

說起21廠,還有一段故事。該廠是已故著名作家周而復創作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的體驗生活基地。1956年,正當其第二卷殺青之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蓬勃興起。周而復把民族工商業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作為小說第三卷的故事。為了解進程,他選取申新一廠作為體驗生活的基地。當時,「申新系」棉紡廠掌門人是榮毅仁,榮老闆積極響應政府公私合營的號召,主動將名下的企業交給國家經營。

1998年,21廠拆除後,建起上海花城和虹橋河濱花園兩個小區。該廠貼著蘇州河,西側闢建了公共綠地「虹橋河濱公園」,入口處豎立一座名為「瞬間」的雕像。雕像是根據一張上棉21廠女工合影照創作,女工圍兜上「上棉21廠」清晰可辨。

建在上棉二十一廠地塊的上海花城小區(攝影:姚志康)

萬航渡路上的上棉五廠,前身是日商豐田佑吉開設的豐田紗廠,建於1919年。日本投降後收歸國有。1949年5月,解放軍軍管會接管,改名為國營上海第五棉紡織廠。該廠關閉前是國家二級企業。1979年,其「豐收牌」精梳針織紗獲國家質量金獎。本世紀初,廠區建起了「大家源新城」高層住宅小區。所幸保留了西側的棉花倉庫。現在被開發成「創邑·河」創意產業園。

【如今文創產業園星羅棋布】

當年弄堂工廠星羅棋布,如今是文創產業園星羅棋布。

據長寧區商務委統計,全區老廠房開發利用的文創產業園有40家,其中被評定為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有8家。沒進入改造成文創產業園的老廠房,不是變身辦公用房,便是改造成經濟型酒店、餐飲業,或是養老院。

90年代古北路以西蘇州河沿線工廠密集(檔案資料)

凱旋路上的原大明橡膠廠開發成「創邑·源」創意產業園;凱旋路延安西路口的原上海離合器廠變身數碼維修園。延安西路上的延安製藥廠改造成頤和酒店,新中華刀剪廠變身美食廣場,中山西路上的上海色織十四廠變身天山茶城。玉屏南路上的東風電錶廠改造成金福養老院。影響力較大的當數天山路上的上海時尚園、慧谷白貓科技園;愚園路上的「弘基·國際」;安化路上的「德必易園」和延安西路上的「上生·新所」。

古北路以西同一角度拍攝的蘇州河岸線新貌(攝影:姚志康)

上海時尚園位於天山路1718號。園區原是上海離合器廠的一個車間和福利企業遵利襯布廠的廠房,在區政府牽頭下,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手,打造成時尚設計的創意園區,著名化妝師毛戈平的上海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入駐其中。

愚園路1107號的「弘基·創邑」園區是長徵製藥廠廠房。2008年被上海弘基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租賃改造後,成為創意設計、建築設計、媒體廣告集聚的設計園區,並成為愚園路城市微更新的典範地段,其老廠房建築被改造得和老洋房街區十分融洽。

安化路492號的「德必易園」是上海航天809研究所廠房。被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租賃後,改造成「網際網路+」和文創產業集聚的園區,著名的「大眾點評網」、世界500強企業拉加代爾等入駐其中。園區榮獲長三角「優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稱號。

「上生·新所」位於延安西路1262號,前身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前身的前身是民國時期上海外籍僑民的娛樂會所。園區由3處歷史建築(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海軍俱樂部和孫科別墅);11棟貫穿新中國工業成長史的改造建築;4棟風格鮮明的當代建築組成。據悉,上生·新所定位於全球新品首發地,上海文化藝術生活新地標,城市建築可閱讀的旅遊景點。近年來,不少影視劇組開進這個會所拍攝外景。

上藥三廠地塊上的龍之夢麗晶大酒店(攝影:姚志康)

寫到這裡,筆者可以回答題目了:長寧嘎許多工廠進入史冊了。長寧持續40餘年的「關廠轉型」,讓城區脫胎換骨,換了人間。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姚志康

微信編輯:泰妮

校對:佳思敏

相關焦點

  • 【海上記憶】脫胎換骨的長寧往事:拔煙囪、遷廠子,新房造起來!
    【端著飯碗在家門口吃飯,白米飯變成芝麻飯】長寧,自打有商品房以來,房價一直高居上海中心城區前幾位。其實,老長寧都知道,長寧城區環境原本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區。沒進入改造成文創產業園的老廠房,不是變身辦公用房,便是改造成經濟型酒店、餐飲業,或是養老院。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園區內完整保存著日治時期製酒產業建築群,兼容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構造工法,儼然一座產業建築藝術博物館。古舊建築中不僅濃縮了臺灣近代製酒產業的輝煌歷史,更是珍藏著臺灣百姓的生活往事。  華山園區創意打造產業鏈條,將園區背後創意產業鏈的構建作為創意園區發展的核心,以保證和推動園區持續發展。目前,華山園區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從創作、製造、加值、流通到消費端等所有方面,是從參與製作、創造到分享、傳播、推廣的過程,是生產、生活和生態相互有機結合促進的環境。  華山園區擁有全臺灣最好的位置,可以走路到臺北火車站,臺北故宮。
  • 海邊人眼中的「高檔」海鮮,其中這「一種」,女生都不好意思吃!
    海邊人眼中的「高檔」海鮮,其中這「一種」,女生都不好意思吃!現在喜歡吃海鮮的人越來越多了,海鮮的味道吃起來確實是非常鮮美的,不過在我們中國,海鮮的價格普遍都比較高,而且只有海邊的海鮮才是最新鮮的,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鮑魚龍蝦這些都是高級海鮮,價格非常貴,而且味道吃起來也很好吃,但是在海邊人的眼中,這些才是真正的高檔海鮮,其中的這一種海鮮,女生看了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吃的,不過卻是很多女生的最愛,味道吃起來特別鮮美!
  • 上海帶貨櫃創意館的園區很多 但這個園區你沒見過
    圖說:英國最大貨櫃連鎖酒店Premier Trave Inn圖說:香港很多貨櫃堆砌而成「蜂巢酒店」    靈動創意的「老廠房」  你能在辦公的地方,同時領略鳥語花香、小橋流水嗎?你能想像用貨櫃也能變成辦公室嗎?七寶德必易園正是給大家打造了一個人與自然相融的園林意境,一片激發無限創意潛能之地。
  • 女子住高檔酒店後身上紅疹瘙癢 要求酒店賠償 酒店:你過敏
    導讀:女子住高檔酒店後身上紅疹瘙癢 要求酒店賠償 酒店:你過敏畫面中的夏女士一家要帶孩子去當地的一家醫院看病,當天晚上就入住了一家醫院旁邊的高檔酒店。夏女士當時還是選的比較高端的房間,住一晚上要288元。
  • 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開建
    新民晚報訊(駐臨港記者 楊歡 實習生 陳佳琳)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項目啟動暨籤約儀式今天上午舉行。據了解,該項目位於臨港新片區主城區核心區位——一環區WNW-A1街坊。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3.6萬平方米,集商業、辦公、住宅、酒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是具有地標性建築、引領性產業和帶動性效應的大型精品城市綜合體。圖說: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效果圖。
  • 創意園區 演繹都市生活美學
    梵木創藝區、明堂創意工作區、少城視井文創產業園……這些創意十足的產業園區,各以其獨特魅力集聚著人氣、財氣、文氣,支撐著成都文創的發展動力。 今日,YOU成都·新推薦活動向讀者推薦2020成都最開腦洞的產業園區。
  • 龍華區認定新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最近兩年,龍華區以「融合創新 轉型升級」為主線,強化「文化+」「創意+」模式,著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積極拓展產業空間,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特色鮮明的高端文化創新集聚區。日前,記者從龍華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獲悉,龍華區委宣傳部(文化體育局)根據《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認定了新一批共4家區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努力推動2019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開門紅」。
  • 升級最成功的國內酒店品牌:高檔酒店的軟硬環境,經濟酒店的價位
    隨著商旅業的發展,酒店業如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不僅有國際連鎖品牌的酒店,還有國內本土連鎖酒店。在國內連鎖酒店當中還有經濟型、舒適型、高檔型和豪華型酒店,分別對應旅遊部門認證的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和五星級酒店。
  • 高檔月子中心排行榜五星級酒店套房
    高檔月子中心排行榜五星級酒店套房, 而例如孫儷、佟麗婭、姚晨等明星媽媽則選擇了在國內待產,但是同樣的也會住進專業的高檔月子中心。她們在產後往往能得到十分專業、細緻的服務,連每日的月子餐都是經過精確搭配的,但是專業的護理背後往往也伴隨著十分昂貴的月子費。
  • 上海的塗鴉地標M50創意園區又現新作品,你能看懂嗎?
    懂經的潮人都知道,當然是在莫幹山路50號M50創意園區——一段長長的塗鴉牆,天馬行空的各色塗鴉,出自不同時間、不同藝術家之手,卻毫無違和感。最近人們發現,園區裡又多出許多新的塗鴉作品。不經意轉個彎,就會與一副妙趣橫生的塗鴉作品不期而遇。是誰,讓它們出現在此? 園區一扇綠色的大鐵門,已經斑駁生鏽,不再具有實際價值。它竟然成了牆繪素材,被畫成一隻《搪瓷杯》。
  • 上海的創意園區,是建在舊廠房上的小資浪漫
    如今的1933老場坊,成為了上海現代創意新地標,在這取景的影視節目也有不少。這裡不僅有創意小店、時尚美食,還有座空中舞臺,定期上演話劇。還是承接世博遊客居住、旅遊、消費的重要特色基地。地址:上海市虹口區沙涇路10號M50M50前身為上海春明粗紡廠,於2000年起開始轉型為藝術創意園區。
  • 文化創意 | 紙箱王創意園區
    紙箱王創意園區位於臺中市北屯區廍子里廍子巷,原為大坑天染,目前轉型成為紙箱王創意園區,不僅保留昔日天染花園的特色,更創造以紙藝為主題的園區和餐廳
  • 高檔酒店開啟「放價」模式
    本報訊(晚報記者 金恬伊)付快捷酒店的價格就能住進五星級酒店的客房?用社會餐飲的價格上高檔酒店祭「五臟廟」?這樣的百姓利好在無錫成真。昨天,記者採訪了解到,為應對疫情帶來的銷售衝擊,也為了趁早復甦市場,錫城的高檔酒店紛紛「放價」引客,既推優惠價格,又延消費時長。接檔清明小長假,不少酒店開始布局日常銷售。
  • 洛陽這些舊廠房的華麗變身,創意園區令人驚豔
    園區包括文化創意、創新創業、文化廣場、運動中心、主題酒店、餐飲休閒、配套服務等七個功能區,包括文化創意設計及文創辦公工作室、健身房、電影院、婚宴酒店、民俗文化住宿類酒店、生活服務配套休閒餐廳、幼兒園、親子閱讀遊樂餐廳等。東方文創園已成為洛陽夜生活的聚集地之一。
  • 百花齊放才是春: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典型案例分析
    作為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認定評審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之一,京廣嘉樂對北京市主要文創產業園進行了實地調研、走訪座談,系統研究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狀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主導型園區是798藝術區,798藝術區已經實現從原生態電子製造廠轉型成為由畫廊、藝術中心、工作室為主導的文化藝術集聚區和文化旅遊體驗區,作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地標性園區,798藝術區成為老舊廠房升級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經典案例。
  • ​創意點亮城市:百年建築蝶變創意園區,外灘「金庫」上演跨年展
    身穿防護服的最美逆行者,穿梭都市的職場白領,丈量城市的夜跑族……臨近跨年,一個一個治癒的卡通形象錯落擺放在位於上海外灘的一個開放式創意園區內。「RUNto epoch」是德必外灘WE"邀請青年插畫藝術家於瑒,在園區舉辦的合作跨年藝術展。自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1日,對園區白領和市民、遊客免費開放展出。
  • 他用蜂蜜餵養五黑雞,生意火爆直銷北京高檔酒店
    「五黑雞」雖然是新品種,但銷路已經很火爆,通過網絡已經開始直接銷往北京的高檔酒店。養殖戶王士培從小在農村長大,對土地親近,在北京上大學期間他在瀏覽網頁時,發現有人飼養五黑雞,五黑雞所產的綠殼蛋因綠色純天然,銷路旺盛。不想在外面打工,經過反覆調研,最終決定養殖五黑雞。
  • 國內著名文化創意園區:北京「798」 上海田子坊
    十八大報告為文化創意產業勾勒出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國家將出臺實質性政策助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對於一座城市,文化不僅僅是精神需求,也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槓桿。「二砂」涅槃,變身「鄭州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將為鄭州文化發展史留下閃亮的一筆。
  • 璞邸精品酒店掛牌轉讓 南利置業戰略轉變
    在人民生活質量及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及優質的大環境下,精品酒店應運而生。此類的地產投資重點在於地塊的經濟價值及酒店運營的文化增值。  精品酒店最初是指起源於北美洲的私密,豪華或離奇的酒店環境,他在設計上追求高檔奢華、在服務上秉持私密尊貴,完全符合當代商旅人士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  自誕生以來,精品酒店以其良好的市場表現和消費發展趨勢,贏得了眾多投資者和管理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