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娛樂即正義的年代,我們吐槽明星、解構嚴肅、躲避崇高,在娛樂內容的呈現上,這一屆的90後與Z世代廣開腦洞,大搞鬼畜、並以沙雕風制梗,在普適焦慮的環境下,沙雕風更是通過其背後那種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開創了更多表達的可能性。
在某種程度上,沙雕這種表達方式,將引領新時代的未來潮流未來。——魯迅【這話不是我說的,我沒有,別瞎說】
2015年的某一天,油管上一個名為Coincidance(抖肩舞)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注意。高頻踩點的節奏感、莫的感情的撲克臉、機械且魔性的動作,再加上兩個高顏值男主(KIKI、CHUCHU),讓這部魔性至極的短片迅速爆紅。
時至今日,四年過去了,這段視頻再次「喜提」B站、抖音熱搜榜。好吧,這次它又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當然,本次帶動抖肩舞熱的,不是什麼創意鬼才、營銷大師,亦不是那些動則怒砸千萬的品牌金主,而是一群為了助力社團招生納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校在校生。
不怕沙雕多,就怕沙雕住一窩。
近兩天,在西安理工大學舉辦的寢室文化活動中,幾個很會耍寶的男生翻拍了多年前的這段抖肩舞,由於面無表情,但節奏帶感,腔調滑稽,動作簡單,易於模仿,沙雕與魔性齊飛的槽點,使得其在高校內迅速被點燃。
隨後,這段沙雕視頻被傳到抖音上,很快便引起了新一輪的翻拍熱潮,並蔓延成全民娛樂的創意素材。
當然,在一片逗比樂呵歡樂多的片場裡,也出現了某些對這種沙雕行為,懟以否定的態度:完全get不到笑點,尬到窒息,秒退無疑;原版拍的是洗腦魔性,你們拍的是辣眼睛;是大學課程太少?還是袁隆平讓你們吃得太飽?其實也沒必要。畢竟,在全民娛樂(沙雕)時代,一切權威和嚴肅都將被解構。
當沙雕行為成了代表一代人的聲音,一種生活方式的標誌時,沙雕文化已為這個時代定下了節奏:抖音、快手、表情包、段子成為了解今天青年文化的新指南,《吐槽大會》的李誕的沙雕與世俗的態度更是成了當今青年的流行偶像。正如一種全新的反叛策略:荒誕不經、反常態、反主流、獨樹一幟。
畢竟,在今天的年輕人群體當中,已難再現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描述的「迷惘的一代」、再現傑克·凱魯亞克筆下「垮掉的一代」,有的是上班很無聊,下班很沒勁的Z世代(95後)和「沙雕的一代」。
娛樂至死時代,沙雕一下其實也挺好
治癒系不一定能出圈,但沙雕一定可以。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在術上如果有一定的研究,其實想紅其實不難。扮醜、獵奇、炫富、才華等都是成功出圈的有效途徑,而以沙雕和魔性為看點的「抖肩舞」,也不例外。一張莫的感情的臉,機械且僵硬的舞姿,配上節奏感爆棚的BGM,想不沙雕都不行,加之額外主打的別具一新口號:每天一次防抑鬱,也成為了它再次點燃它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代的年輕人趕上了網際網路這個大浪潮,也算毀譽參半。在網暴、網黑之外,信息的爆炸式襲來,也把每一個城市青年拉進了一個巨大的黑洞裡,加劇著每一個孤獨、空虛的城飄人焦慮。
從《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到《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教育、民生、疾病、家庭……這些話題時時刻刻觸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高強度的升學壓力,四面八方的社會壓力,也讓原本清新脫俗的緩慢抒情節奏,開始變得拖沓,甚至有些油膩。因而,單純的秀小資、優雅,已經無法觸碰到這個年代年輕人的G點,已成為了大部分「慾火」內容的「棄兒」。與其進而焦慮,不如退而沙雕,此時沙雕式的娛樂內容,也就成了現代社會最好的解毒劑。
腦洞大開的跟風創作
當然,支持「抖肩舞」完美出圈的,除了「沙雕風」外,還有趣味感、腦洞大開的故事文案創作。看過原版「抖肩舞」的應該能發現,Coincidance爆火的背後,實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兩個擁有不同家庭背景的主角,帶這各自的信仰踏上路程,由「舞蹈」相識相知,隨後「舞蹈」感化的外交官,從此世界再無戰爭、暴力。這個短短兩分多鐘的視頻中,《Coincidance》的歌詞將「和平」、「夢想」這兩個極為宏觀的主題表達得很清楚,其中還夾帶著「原生家庭」、「同性戀」等社會敏感話題。在隻言片語中,將整個故事完整地表達出來,這也是它出彩另一個重要原因。同樣的,各高校的翻拍視頻中也是如此,看似是在互相模仿,實則內容各不相同。以西安理工大學的視頻為例,他們更改了各自的設定,並用上了「魔鬼筋肉人」這一「星」氣十足特色稱呼,將「大學寢室私生活」呈現在這支時長不到兩分半鐘的短片中。雖然,翻拍版無論是在拍攝效果,還是敘事完整度上都無法與原版相匹敵,但也正是這種接地氣的拍攝效果和貼近生活的內容走向,也大大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
圈層梗,被認同並點燃為什麼「抖肩舞」會在學生群體當中,再次被點燃?不得不再次提的就是小圈子文化。為什麼表面上一本正經的局座大人,到了B站也一改往日的嚴肅風,入鄉隨俗。為什麼「沙雕」的UP主,在B站上會更受歡迎?
之前在討論「B站」、「盲盒」、「流量明星」等現象時,就說過這一代的年輕人渴望的不是相同,而是認同感。諸如成龍的「Duang、Duang、Duang」、張學友的「吔屎啦你」、蔡徐坤的籃球梗一樣,其實抖肩舞的火,也是因為小眾圈的人容易產生共鳴,在信息內容不斷交替重疊的情況下,逐漸堆積出一個新的熱點話題,傳至大眾圈子後,便成為了段子式熱點話題。
總的來說,站在現在這個社會現狀的角度來說,內涵「沙雕」的確比傳統「文藝」更容易被眾人接受,而趣味橫生的課堂也總比一本正經的死記硬背要記得多。
美國知名戰略家、前國務卿熱津斯基很悲觀地認為:「誰也沒有能力改變未來世界的二八現象,解除邊緣人的精力和不滿情緒的辦法只有一個,在80%的人的嘴裡塞上一個奶嘴兒,讓80%的底層人心安理得地接受鹹魚地命運,而這個奶嘴兒就是娛樂業。」
事實上,這個奶嘴兒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持續不斷地更新換代,否則會加劇社會的巨大不平等,引發劇烈的社會動蕩。今天,沙雕文化正在形成80%的人的新的奶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