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喜宴》,第一次公開放映,贏得好評不斷!

2020-12-20 龍哥看心情娛樂

《推手》根本沒想到在海外上演,直接拿回臺灣放映,拍《喜宴》時,還是照 樣。而且《喜宴》沒有毛片,底片衝出來直接做電腦剪接,我們大概是全世界第一 個用電腦做全部後制的片子,只因為省錢,做人家的實驗品。那時電腦螢屏只有十 八時,又切割成四格,每一格畫面的解析度(resolution,解析度)是電視螢屏解像 度的四分之一,根本看不到什麼東西,就只見到個人影。

調光拷貝衝出來後,李安才 知道有些畫面選得不對,焦距有問題。有的表情,如半身的,都看不到了。沒看過 毛片,剪接師蒂姆只知道個劇情大概,也不曉得詳細的對白內容,又是個喜劇,就 這樣跟著我剪。

最後德文字幕的拷貝衝出來,好像還是溼的,我們就自個兒提著趕赴柏林影

展。那班飛機上人不多,李安、特德、詹姆斯,還有演西蒙的米切爾利希滕斯坦 (Micheal Lichtenstein)四個人坐在機尾聊天。去年柏林影展時,詹姆斯不是說我 們再做一票嗎,今年就是揭寶時刻。詹姆斯說:「要是這部片子今年再沒買主,回 紐約,我們就得關門了。」因為好機器的房租已從一個月四百漲到八百美金,再付不 出來就得解散公司。那時也沒人幫忙賣片,我們曾找過英國代理商,但沒人理踩, 後來好機器會成為我的代理商,就因為當時沒人代理賣片,只好自己來。

1993年2月,徐立功初到柏林影展時,並無十足把握,他覺得大陸的《香魂女》 氣勢很強,張藝謀又擔任評審,且大陸文化部副部長親自督陣,舉辦各種活動造勢, 他揣測的是《香魂女》得獎有望。李安的了解則是斯派克李的《黑潮——麥爾坎X》 (Malcolm X)呼聲最高。

不過《喜宴》記者會放映後反應極佳,第二天,各國媒體報導都是:「《喜宴》 一演,整個柏林影展開始發光了!」當天索票的人就大排長龍。

一放之下,大熱門,其實得不得金熊獎都無所謂了。《喜宴》從未露面,第一 次公開放映,就在兩千個德國觀眾面前,全場笑得前俯後仰,當下成了影展的大熱 門。因為是德文字幕,詹姆斯和特德也不知道在演什麼,只知道反應很好,兩人就 站在戲院入口的中間走道上看觀眾反應。當晚,臺灣「新聞局」為我們辦了個慶祝 酒會,天正下著大雪,李安進到會場一個鐘頭了,還沒見著詹姆斯和特德,正奇怪他 們哪去了,原來他們還站在門外雪中,門都沒進就跟人家談起生意來了。過去他們 也沒有影片交易的經驗,賣片,這也是頭一回;可發展到現在,一個公司那麼大!

相關焦點

  • 《喜宴》幕後:李安一家四口齊上陣,趙文瑄演技被批「糟糕透了」
    011993年的《喜宴》是李安執導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試水同性題材。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在美國的華人男同性戀者,為了應付年邁父母一次次的逼婚,採用「假結婚」的方式瞞過去。沒想到,父母將兒子的婚姻視為頭等大事,不遠千裡趕來,非要辦一場風風光光、熱熱鬧鬧的婚禮。
  •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李安的《喜宴》,卻是不尋常的電影裡程碑
    另一方面,出於對賽門的愛,又讓他難以接受父母不斷安排的相親和催婚。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偉同的煩惱,賽門建議偉同與好友兼租客,高金素梅飾演的落魄藝術家顧葳葳「假婚」,一方面能應付高家父母,一方面也解決了顧威威的「綠卡」問題。
  • 新快報:李安電影讀解之《喜宴》
    新快報:李安電影讀解之《喜宴》 2008年05月23日 16:38 來源:新快報 在經歷了《推手》的成功之後,《喜宴》一片顯得更加輕車熟路,並且略微讓我感到,這是李安純粹的美國式電影。香港舞臺藝術家林奕華曾經煞有介事的狠批這部影片,但是,事實上影片的故事流線和節奏都很輕快明了,是不可多得的含文藝風情的商業片。《喜宴》雖然是一部涉及同性戀的影片,但是作品的主旨並非是同性戀那麼簡單。《喜宴》不像李安後來的《斷背山》一樣關注男性之間愛情的細微感受。
  • 《喜宴》丨還是李安以前的電影好看吶(附最近熱點)
    影片自上映後就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其中涉及傳統文化更是受到極大的關注,同時也引導人們應客觀對待兩性關係。一、電影《喜宴》李安導演在 1993 年的時候完成了電影《喜宴》的拍攝,這與他之前的電影作品《推手》傳達出來的憐憫之情不同,在這部影片中主要採用了輕喜劇的手法展開故事的敘述,影片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內涵,並進一步對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進行解讀。在敘事過程中,李安導演主要截取了一個更寬廣的視角,揭示出文本中的人文性。
  • 《喜宴》李安導演大作,探究傳統婚姻!
    《喜宴》是由李安執導,趙文瑄、郎雄、金素梅主演的同性題材電影,於1993年8月4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定居在美國的同性戀者高偉同為了打發從臺北而來逼婚的父母,與因為拿不到美國綠卡發愁的非法移民女畫家顧葳葳假結婚而展開的一連串故事。
  • 喜宴|李安家庭三部曲之一
    畢竟是李安大師的作品,在看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些哆嗦,寫評的時候更是手抖,但還是掙扎著表達自己的愚見,如有不妥,多多指教。《喜宴》一個鏡頭的印象電影中間鬧婚禮的一段,李安導演俏皮地「鑽」出來客串,說了一句臺詞,
  • 《喜宴》——你看到的是中國五千年來性壓抑的結果
    電影《喜宴》是一部由李安執導的反映中國傳統家庭倫理的同性戀題材電影,影片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也是李安早期受到國際影壇關注的電影之一。這部影片涉及的同性戀話題,也讓觀眾對於兩性關係有了更多的思考。電影《喜宴》在放映期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無論是其中的同性戀形婚問題,還是中西文化差異的問題都成為觀眾討論的焦點。輕故事內容、重形式結構是臺灣電影慣常的特點,但是李安的這部電影則不同,通過鏡頭的準確把握和衝突的精心設置,導演將一個精彩的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
  • 李安1993年《喜宴》劇照
    李安1993年《喜宴》劇照
  • 《喜宴》:李安導演帶你看中國人五千年的性壓抑?!
    《喜宴》是李安家庭/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拍攝於1993年,距今已經整整24年。24年前導演的手法與如今的李安相比當然會略顯稚嫩,但影片中的許多細節和伏筆還是體現了李安在運用電影手法講述故事的天賦。高家在臺灣屬於上層階級; 同時,這是劇中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老張的第一次出現; 老兩口這一段身體都不太好,高媽媽肩膀疼,高爸爸如今脾氣火爆而敏感。老兩口的身體狀況不佳使得二人比以往更加催促偉同的婚事,為整場大戲埋下伏筆。
  • 《喜宴》:李安早期導演作品——對中國傳統婚姻觀的徹底諷刺
    《喜宴》上映於1993年,是李安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一經推出就獲得了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而且李安還憑藉該片獲得了第30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喜宴》可謂李安早期的「閃光時刻」。他用一場「三角戀」的假結婚,以及喜劇的情節推進方式,在整體上對中國傳統婚姻觀念進行了諷刺。
  • 好友談李安:他曾想飾演《喜宴》中同性戀角色
    李安 (資料圖)  搜狐娛樂訊 導演李安成為本屆奧斯卡大贏家,他的好友、作家馮光遠說,這全是因為李安功課準備很充足;馮還爆料,李挑演員相當謹慎,當初拍《喜宴》找不到男主角,他一度想自己演高偉同這個同性戀角色。
  • 李安:《喜宴》只有悲劇才是詩和遠方
    第一次看《喜宴》,還僅僅停留在熟背了李安父親三部曲之後的文藝常識才開始下手的。對李安的樣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電影中說過一句「這是中國幾百年的性解放」的儒雅表情。還記得他說這是詮釋電影的一句臺詞,不過感覺鏡頭很傻,從此再也不出演自己的作品了。
  • 李安欽點,堪比《喜宴》 《上氣》女主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NO.57 December 2019 正文 日前,一部電影打上了「李安推薦
  • 《喜宴》:國人羞於啟齒的性壓抑,李安用一場「假結婚」就點破了
    《喜宴》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比較成功的一部,這部關於傳統倫理觀念通俗劇,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製作的中國電影。當年,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在西雅圖電影節上獲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在華人導演中,李安無疑是一位標杆性的人物。
  • 李安:接下來,我可能有一部華語片和一部英語片
    「我第一次拍數碼電影,第一次接觸到立體,拍到一半感覺很糟糕,表達的信仰突然瓦解,不知道該怎麼拍電影了,3D是我不熟悉的。我像少年派一樣,跟一隻老虎在太平洋漂流,很惶恐,我相信的東西都在幻滅中。所以每次我必須找到一塊新的浮木,必須找到跟觀眾溝通的方法。」就像他說的那樣。
  • 老照片;九十年代電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喜宴》等
    #老照片#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電影和電影人第一次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代優秀影片和優秀演員不斷湧現,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獲得國際大獎。一,1992年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拍攝該片時,鞏俐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感冒發燒狀態下拍戲的,甚至發生了昏倒在雪地裡的事件。
  • 淺談:電影喜宴的中西文化研究
    《喜宴》與《推手》雖然同屬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作品,但《推手》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含蓄的悲憫之情,而《喜宴》則是一部略帶喜劇意味的作品,影片用中國傳統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得東西方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衝撞,也引起社會對同性戀問題的關注和深入探討。
  • 喜宴:李安鏡頭下的文化衝突,一場喜慶婚宴其實是一出徹底的悲劇
    李安,行走在好萊塢的華裔導演,憑藉電影中細膩的感情表現和對電影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用一部部經典佳作打動著我們。受中西兩種文化的影響,他的很多作品中總能從細微的角度來詮釋兩種文化的衝突,接下來就介紹他的一部電影《喜宴》,電影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 李安新片好不好看 我們找導演製片記者聊了聊
    如果告訴你,李安導演的新作品與戰爭無關,更適合女性觀眾來看,你會怎麼想?事實上,這也是120幀/4K/3D版本《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第一次在內地放映後的反饋結果。李安導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足足掉了內地觀眾兩個月的胃口——從9初月份荷蘭的片段放映再到九月底臺灣的11分鐘,所有人都驚訝於這種技術的對一個近乎全真的世界的再現。然而10月14日,電影在李安的福地紐約電影節以全片示人之後,這位兩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華裔導演,似乎被媒體們認為這次的嘗試馬失前蹄了。
  • 捧紅章子怡、湯唯,獲三大世界性電影獎:李安和他的硬核人生
    這本書作為李安的一部個人傳記,裡面真實的回顧了他的出生、成長、電影夢、每部電影的心路歷程、電影用意、成功與失敗的感悟等等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李安是如何一次次的失敗,又如何一次次的爬起,支撐他不斷克服種種困難的,也許就是那份「理想不死」的信念,也許就是一直懷揣在心中的電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