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壓餅
工人製作壓餅
如何在做好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同時,將有趣、新穎的設計理念運用其中,並挖掘產品背後的故事,形成品牌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文旅結合的方式,給了農產品一副「青春的面孔」,既吸引了遊客關注,也帶動了村民增收。
6月3日,平定縣娘子關鎮坡底村村民梁豔平特意起了大早,前往不遠的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應聘:「公司承包修建的水磨房院落快要竣工了,裡面的水上銷售廳、水上茶社、石磨房、石碾房等需要導購員和茶藝師,俺來看看有沒合適的營生。」說完,她還特意補充了一句「離家近,不耽誤接送孩子上下學」。
梁豔平所說的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位於娘子關鎮坡底村。公司以農業產業園區為載體,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主要經營小雜糧種植、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等。2017年「人說山西好風光」節目在娘子關景區舉辦後,依託景區帶來的人氣,公司把發展方向調整為石磨水磨旅遊體驗和魚宴文化餐飲等,其中文創產品是重中之重。
面試完前來應聘的人,公司負責人張照俊帶記者來到生產車間,「小衛「牌壓餅就是在這裡生產出來的。張照俊說,娘子關景區遊客眾多,附近農家自製的壓餅一直深受顧客青睞。然而,各家各戶製作的壓餅大小不一、口味單一。為此,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壓餅研究中心,利用公司種植的小雜糧,開發多種口味的壓餅,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如今,尺寸統一的「小衛」壓餅,不僅主料有玉米面、小米麵、蕎麥麵、豆面等多個品種,口味也分為香蔥、花椒、香甜、野菜、花生等10多種。外包裝上身穿紅衣、頭戴紅綢的「小衛」形象,既有當年平陽公主的風採,也神似張照俊,給原本簡單的壓餅賦予了文創意義,成為娘子關特色旅遊產品。
在設計上追求造型和美感的同時,張照俊還關注產品背後的故事,賦予文創深刻的內涵。她說,最開始製作壓餅時,公司用的是電碾加工小米,這樣加工的小米營養成分會流失約30%。隨後,公司引進傳統的石碾加工小米,將動力由人工改成電力,既保留了小米的營養成分,又能提高加工效率。「娘子關因『水』文明,因『石』文明,用石碾加工產品,也讓人們在品嘗美味的背後,了解了娘子關的文化歷史。」張照俊說。
去年,娘子關水磨房院落修復工程拉開帷幕,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參與其中,並設計研發出了水磨辣椒醬、水磨芝麻醬、水磨小米、水磨玉米面、水磨純手工蒲公英麵條等系列水磨產品。張照俊解釋說,水磨和電磨相比力量小、營養損失少,製作水磨產品也從另一個角度宣傳了娘子關的水磨水碾文化,「水磨房院落修復工程已進入尾聲階段,預計農曆六月初六對外營業」。
給產品披上文創的外衣,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打造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村民的就業。公司與貧困戶籤訂產業精準扶貧帶貧協議書,安排就業崗位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並派出專業的技術員指導貧困戶農產品的種植和回收工作。44歲的高秋珍因為丈夫和老人身體不好,無法外出打工。然而,孩子讀大學需要不少錢,高秋珍在鄉鄰的介紹下來到山西綠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加工、包裝壓餅。她說:「俺們底薪800元,每加工一張壓餅掙7分錢,一個月也能有1500元。」雖然工資不算很多,但工作時間彈性大,還方便照顧家裡人,高秋珍挺滿意。
「這幾天,公司剛註冊了『咕嘟泉』和『十八度魚宴』的商標,下一步,我們計劃進一步優化服務、做精產品,加大娘子關水磨水碾文化和魚宴文化推廣力度,吸引更多遊客。」張照俊說。(張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