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收錄於話題#作家在地獄5個
1931年2月7日夜,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五名作家遇難龍華監獄。
其中唯一一位女性作家馮鏗,
在生命的最後15天裡,
她在監獄經歷了什麼,
又是如何改變了一個成天混日子的小看守員曹漢民的未來?
女作家與看守員,
這兩位同齡人,
究竟誰在人間?
誰,又在地獄?
為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以「左聯五烈士」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作家馮鏗為靈魂人物,推出的原創話劇《作家在地獄》,即將於11月12日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迎來首演。
為什麼會選擇講述馮鏗的故事?
一個年輕的85後導演,會如何表現一部主旋律題材劇目?
新一輪的演出,會帶來哪些全新的嘗試?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排練間隙,去採訪了該劇導演馬遠。
↑對談導演馬遠,走近《作家在地獄》↑
在《作家在地獄》的排練廳,馬遠總會分享這樣一個關於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
據說,羅馬士兵闖入阿基米德的住宅時,看見阿基米德正在地上埋頭作幾何圖形,阿基米德卻對士兵說:「你們等一等再殺我,我不能給世人留下不完整的公式!」 士兵尊重了阿基米德的遺願,耐心地待他把公式算完,才用刀劍殺死了他。
這是馬遠小時候非常喜歡的一個故事。然而,當他查閱這個故事的資料時才發現,關於阿基米德之死,網上流傳的各個版本都與他記憶中的那個故事大相逕庭——羅馬士兵處決阿基米德時毫不遲疑,甚至在某些版本中,那個士兵都沒有讓阿基米德說完自己的遺言。
這樣的記憶偏差,讓他開始思考戲劇能表現的可能性。這個印刻在馬遠記憶深處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是《作家在地獄》中馮鏗和曹漢民這組人物關係的設立原點。馮鏗與其他烈士被捕入獄後沒有立刻被執行死刑,那麼這樣一個年輕的左聯烈士,一位思想超前的女性作家,她最後15天的生命中,是否也存在過這樣一位「羅馬士兵」?
馮鏗的文字,是她心中關於愛情、理想與自由信念的「公式」。一個與馮鏗同歲的年輕獄卒曹漢民,會不會有耐心等她將這道公式算完,又如何在這道公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呢?
在馬遠的理解中,馮鏗是「先知先覺」,而曹漢民在一開始是「不知不覺」。曹漢民的姐姐曹漢秋被凌辱後自我催眠,從此依附在凌辱者之側,並為弟弟謀了一個在龍華監獄當看守員的工作。在姐弟倆的潛意識中,只要「聽話」、「懂規矩」,在戰亂年代便能衣食無憂,幸福生活。馮鏗的入獄,讓曹漢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顏色。他眼中那些「亂七八糟」的文字,恰恰映照戰亂年代民生之多艱的殘酷現實。馮鏗對他,並不是主動喚醒,而是給予他「你可以去讀一讀我的文章」的選擇。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命運驅使,當曹漢民真的去接觸到了馮鏗的文字與思想,他便面臨著靈魂的掙扎——我到底是醒來,還是繼續裝睡?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創作之於馬遠來說,是一場缺點的暴露與自省。馬遠坦誠相見,自認為不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但馮鏗卻可以為了信仰奮鬥終身甚至付出生命。在之前採訪編劇韓丹妮和這次採訪導演馬遠的時候,他們兩位不約而同地在對馮鏗表達的情感中,用到了「羨慕」一詞。這種因羨慕而生的好奇,也驅使他通過這樣一個作品,去看看一個有信仰的人和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之間,能碰撞出什麼樣生命的相遇。今年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他也希望通過《作家在地獄》,讓更多觀眾去接觸與了解左聯作家的文學作品,在歷史的長河中探索文學帶來的精神力量。
在馬遠看來,現在很多戲運用到的是創作者的智商來創作出有意思的橋段;但《作家在地獄》必須用一種悲憫的心態來看待這個故事以及生活在這個故事中的人物,才能運用到智慧。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場戲,是曹漢民前去通知馮鏗,她即將被執行死刑。「我來宣告你將被處死」之後兩人的情感張力,是一種考驗導演拿捏功力的極致。當他在尋找參考資料時,他卻發現可供參考的影視文學資料少之又少。
一場極致的打磨,就此開始。
這場戲的排演,讓扮演馮鏗的麥朵和扮演曹漢民的郭楓都淚崩在排練廳。曹漢民一直認為,身處「惡」的世界,只要不停往上爬、爭取到一個更好的職位,就可以擺脫「惡」、擺脫暴力。但馮鏗的出現卻讓他意識到,身處地獄對黑暗誓忠,並不能讓他迎來光明。
曹漢民即將通知和旁觀馮鏗這盞燭火的熄滅,他的不甘與不舍,恐懼與憐憫,所有複雜的情緒交疊迸發,他是選擇讓心中的星星之火就此殆盡,還是選擇奔向更熾烈的覺醒與革命呢?
而馮鏗呢?一個自由的靈魂從不被囹圄囚禁,但在得知自己的槍決命令後到遇難的時間裡,她眼前又浮現了這短短一生中的哪些片段?
馬遠在尋找這些答案。
圖丨馬遠 於《作家在地獄》主創分享會
魯迅說馮鏗有些「羅曼蒂克」。她追求戀愛平等,婚姻自由。人們曾誤解她不愛孩子,所以自己拒絕生育,也有《販賣嬰兒的婦女》這樣的作品。但在馬遠眼中,馮鏗恰恰是太愛人世,敬畏生命,以至於不敢在戰亂年代,草率地將一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在11月7號建投書局舉辦的「潮·北外灘」建投書局主題文化月活動之一——《作家在地獄》主創分享會上,馬遠再次感慨,創作就是一種修行,去深入挖掘人物每一個行為背後的初衷;創作還是一場冒險,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問題在於,敢不敢直面。無論是戰亂年代的炮火,還是和平年代周圍一些「娛樂至死」的誘惑,我們都需要撥開靈魂的迷霧,梳理內心的迷茫。
圖丨編劇韓丹妮、演員麥朵、郭楓、導演馬遠 於《作家在地獄》主創分享會
是曹漢民「找到」了馮鏗?
還是馮鏗「解救」了曹漢民?
沒有人能為你找到自我。在自我救贖與自我解答的道路上,也許會得到許多人的提示和啟發,亦會被引誘被幹擾,但當喧囂散去最後留下唯一的的聲音,來自我們自己的內心。
11月12日至22日
也期待你走進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
給自己一個解答
紀念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
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後浪新潮演出季
《作家在地獄》
故事梗概
1931年2月7日夜,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五名作家遇難龍華監獄。其中唯一一位女性作家馮鏗,在生命的最後15天裡,她在監獄經歷了什麼,又是如何改變了一個成天混日子的小看守員曹漢民的未來?女作家與看守員,這兩位同齡人,究竟誰在人間?誰,又在地獄?
製作出品: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 演出單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話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出品人:張惠慶 | 總監製:田水 | 藝術總監:喻榮軍 | 聯合監製:何念 | 編劇:韓丹妮 | 導演:馬遠 | 製作人:龔雨航、顧慧珺 | 舞美設計:朱雨雙 | 舞臺監督:王城 | 作曲:石靈 | 燈光設計:陳璐、馮靈 | 服化設計:韓鈺瑩 | 道具設計:朱晨祺 | 音效設計:錢傑、李雪峰 | 舞美製作監理:趙明 | 技術設計:許金佳 | 道具操作:馬春賀 | 化妝操作:畢文宗、孫佳雯 | 美工:曾友長 | 劇務:黃雲春 | 演員經理:陸仁潔、王梓怡 | 宣傳經理:王蓓爾、童可人 | 宣傳照拍攝:陸宇爍 | 花絮照拍攝:秦智芝
主演:麥朵、郭楓、馬青利、龐盛之、劉嘯塵、周挺超、孔瀟怡、鄭智鑫、朱晨祺、許金佳、馬春賀
鳴謝:虹口區教育局、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市虹口戲劇藝術俱樂部
演出時間:2020年11月12日-11月22日 19:30(周一無演出,周日僅14:00下午場)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徐匯區安福路288號6樓)
演出票價:200、280 元
*建議年齡12歲以上觀眾觀看
*演出信息及陣容以當日劇場公告為準
【購票方式】
1、天貓購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天貓旗艦店sdac.tmall.com(客服工作時間:法定工作日9:30-17:00)保存下方二維碼,打開淘寶即可看見。
2、微信購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sdac_anfu288,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票。
3、劇場門售: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售票處(安福路288號,工作時間:9:00-20:00),票務諮詢電話:021-64730123、64734567。
4、團體購票:請致電021-64733789(工作時間:法定工作日9:30-17:00)。
|猜你感興趣|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演員陣容來了!我們還得到了這些劇組「爆料」
原標題:《專訪《作家在地獄》導演馬遠:創作讓人從「裝睡」中醒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