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小清河挖出唐代古墓,骨骸長達一米九

2020-12-17 瀟湘晨報

自濟南小清河和莊段搶救性考古發掘開展以來,考古人員先後發現了二十多座古代墓葬,年代集中在漢代、北朝以及唐朝初期,雖然出土器物不多,但是僅憑完整的墓葬形制和墓葬規模,足以填補山東對南北朝到隋唐這段時期的考古空白,其意義十分重大。

畫面中,這座編號M12的古墓是一座唐代合葬墓,根據屍骨的牙齒等特徵,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具長達一米九的骨骸屬於一位60多歲的男性,西側為一具女性屍骨,去世時間早於男性,依據古代風俗推測,男性死亡後,將女性屍骨遷到此墓穴合葬。

「這具長達一米九的骨骸生前至少一米七多,在當時的唐代身高中已經很高了。」考古人員介紹。

在另外一座編號為M10的北朝墓葬探訪中,考古人員正在揭開墓室頂部的青磚。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編號為M10的北朝墓屬於沒有墓門的墓葬,只能選擇有塌陷的頂部作為入口。通過現場採集青磚的胎質,了解墓葬的工藝,以及其反映出來的當時古建築。

測量、繪圖、拍照,提取文物及墓葬骨駭,考古發掘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從之前發現的十座古墓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多座,隨著考古發掘的持續進行,小清河和莊段不斷有新的古代墓葬發現,為黃河流域,研究北朝至隋唐墓葬提供了實物資料。

目前,按照山東省文物局的指示安排,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進駐考古現場,對新發現區域開展勘探發掘工作。

(天下泉城)

【來源:齊魯晚報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探秘濟南小清河家族墓葬群:古墓將被遷址保護
    原標題:探秘濟南小清河家族墓葬群 北朝、唐初古墓將被遷址保護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 自濟南市章丘區小清河合莊段搶救性考古發掘開展以來,考古人員先後發現了二十多座古代墓葬,年代集中在漢代、北朝以及唐朝初期。
  • 濟南小清河復航工地發現13座古墓!系北朝唐初家族墓群
    近日小清河復航工地驚喜發現13座古墓目前正在勘探挖掘的有5座北朝和唐初時期的古墓前期已有8座古墓挖掘完成6月11日,在章丘區北部合莊村南側的小清河復航工地,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正在這裡進行配合工地的考古挖掘。
  • 文旅觀察丨13座古墓!濟南挖出家族墓群,創下多個「首次」!
    座北朝和唐初時期的古墓前期已有8座古墓挖掘完成今天上午,記者來到了章丘區合莊村南側的小清河復航地,濟南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員在這裡發下了十幾座古墓,距今已經有在前期,在河道內一點的位置,已經挖掘清理了8座古墓,沒有發現特別的文物,清理完成後,已經交給了小清河航道的施工方。現在正在進行發掘的有四座古墓,還有一座已經勘測到位置,下一步將進行挖掘。
  • 福州一小區建電梯挖出唐代古墓[1]- 中國在線
    裝電梯施工現場,挖出千年古墓。小區舊房改建裝電梯,竟然挖出一座千年古墓!在福州倉山萬春巷的華能電廠萬春住宅區內,隨著考古介入,一座唐中期之前的千年古墓完整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福建省博一專家告訴記者,關於唐代福建歷史發展情況的文字記載極少,有的也只是殘篇斷簡的零星資料。這座墓葬及陪葬品的出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場景,是難得的研究實物。接下來,這座墓將整體搬遷,計劃將在博物館內進行整體復原展出。工人施工突現古墓9月22日下午,工人們在小區六號樓前挖深坑時,忽然挖到了帶有銅錢樣式的大塊青磚。
  • 繼13座家族墓葬群後,濟南小清河復航工地再發現數座古墓葬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5日訊今天,閃電新聞記者驅車趕往濟南市章丘區合莊村南側小清河復航工地現場,此前,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13座漢代至唐代墓葬群。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合莊墓地考古領隊何利介紹說,截至目前,考古人員一共清理出20座漢代至唐代墓葬群,今天現場正在勘探發掘的是一座M7號唐代墓葬,最終墓葬數量還在具體核實中。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5月16日開始,小清河復航工地挖掘過程中發現了第一座墓葬,5月24日又發現了第二座墓葬。
  • 合莊村北朝唐初墓群又發現5座漢代古墓,濟南報業記者獨家探訪
    濟南報業記者採寫的《章丘合莊村北朝唐初墓群創多個第一》新聞於上周五見報後,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對於在小清河盤發現如此多北朝、唐朝的古墓,而且還是家族墓群,很多人對這以區域都產生了很大興趣,對這個地區的歷史文化也想要深入了解。
  • 驚悚丨中學操場跑道下挖出骨骸!
    6月20日,湖南懷化新晃警方證實,19日在湖南懷化新晃一中操場挖出一具骨骸,疑似該校一名失蹤16年的教師,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
  • 「九層妖塔」:見證吐谷渾絲路繁華
    《九層妖塔》是盜墓小說《鬼吹燈》改編的一部電影,電影講的是探險人員探秘九層妖塔的過程。於是有很多人好奇,精絕古國中真的有九層妖塔的存在嗎? 傳說中的「九層妖塔」原型實為1982年發現並進行過考古發掘的都蘭「熱水一號大墓」,距離2018血渭一號墓400餘米。
  • 濟南挖出千年古墓,出土兩罐神秘綠色液體,考古家當場喘不過氣
    在幾十年之前,濟南還是一個荒山野林的縣城,城外城內全是花花草草,市民寥寥無幾,也是貧困地區,在那個年代,濟南是一個民族較多的地區,當然也是農民工較多的一個地區。隨著古代歷史至今以來,濟南這個地區的土地下有大多數古物被挖掘出來,隨之被送往國家保護。
  • 意外挖出的青銅器和發現的古墓,把濟南的建城史往前推了900年!
    在七十年代初期,山東濟南劉家莊這個地方的人們在挖防空洞的時候挖出了許多商朝的青銅器,有青銅兵器,青銅鼎,青銅爵等等的,人們就認定劉家莊這個地方有古墓。但是當時挖出寶貝的地方是城中村,人口多,地方小,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地方再去進行考古發掘,所以就一直耽擱下來了,直到在四十年後由於劉家莊的棚戶區拆遷,才得以有機會去進行發掘!
  • 小清河復航,能否助力濟南力壓青島成為山東第一城!
    近年來,小清河復航工程項目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首批優選項目,2019年12月15日,小清河復航工程正式開工,預計2022年完工通航,小清河航運從繁盛到蕭條,再到如今即將復航,能否助力濟南成為山東第一城,讓我們拭目以待,畢竟,第一次通航的小清河就為濟南帶來了繁華。
  • 中山大學挖出古墓,老師在發掘現場講課,墓碑被搭建成了椅子
    1月6日,在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園的一處基建工地施工現場發現了古墓,現場共發掘出了37件(套)文物,距離墓葬區不遠處有一些墓碑搭建的椅子,中大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昨日在考古現場開設教學課,吸引了不少學生前來聽課。
  • 濟南首次發現北朝晚期至唐朝初期家族墓地
    為配合小清河應急防汛及復航工程建設,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於3月27日派出考古工作隊對工程佔壓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在小清河章丘段,考古人員發現了十多座古墓,年代集中在北朝至唐朝初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
  • 濟南歷城區龍骨山古墓並非「張榮墓」 考古發掘證實是一座金代墓葬
    墓葬長10.7米、寬4.7米、深3.9米。墓葬本體由墓道、墓門、甬道及墓室四部分組成:墓道平面近長方形,由南端臺階及北部斜坡墓道組成;墓門寬1.5米、高1.6米,石板砌築,有封門石、門楣及門柱。「大金國大定十年」字樣在門楣中部豎向陰刻而成。封門石有兩塊。在下封門石底部也有刻字,為「金十年仲秋日」。
  • 「九層妖塔」在哪裡?有著什麼樣的神奇故事?
    10公裡的熱水鄉,屬唐代早期吐谷渾墓葬,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吐谷渾墓葬,是青海都蘭古墓群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墓葬。吐谷渾國在唐龍朔三年後逐漸被吐蕃所滅,重點來了,「九層妖樓」就是吐谷渾王室墓葬,九層妖樓是當地人對「血渭一號大墓」的俗稱,血渭一號大墓周圍有許多小古墓,數量達200餘穴。國際學術界把這個古墓群稱作「熱水墓群」。這些古墓的墓主據考基本都是吐谷渾的王室成員。
  • 「數讀」小清河,看城區段百年一遇防洪能力如何練成
    日常景觀水位維持20.80米遇暴雨天氣提閘預洩濟南市區河道多為季節性河道,小清河是為數不多的四季皆有水的景觀河。要想維持住小清河的「高顏值」日常景觀,水位需保持在20.80米。「小清河黃臺水文站常年流量在10立方米/秒上下浮動,如果不蓄水全部下洩,等到洪園閘的水再流到現在這個水位要一天多。」
  • 今天被「古墓派」刷了屏,為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消息一傳出,中山大學的校友們喜大普奔,紛紛感嘆道:「我和古墓一起睡了這麼多年」、「我們曾經在漢代名仕的地盤上求學」、「考古專業喜提實習現場」……考古人員在現場撿出一些大塊的碎片,推測是墓志銘,但已遭到破壞,一時無法辨認上面的文字。在工地一處呈三角形的墓穴裡散落著數十件古物,有十多個罐狀器皿和蓋子,還有一些牛、雞等動物形狀的物品。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此工地發現了數處漢墓。
  • 廣東宋代古墓遇多次試探盜挖 已被挖出六米暗道
    王大寶墓周圍被挖出近百米的泥溝。廣東省政府下撥25萬元的專項補助資金,用於保護這片目前廣東省內少有的大規模宋代古墓葬及石雕群。地處偏遠地區的文物保護單位如何加強管理,已成為一大難題。古墓石雕群王大寶是宋朝名臣,今潮州市潮安縣歸湖鎮人,「潮州八賢」之首。雖位高權重,王大寶仍心繫家鄉人民。古時潮州多產番薯,每年都要挑幾十筐上京進貢。
  • 一鍬挖出裝著人骨的罐子
    報料人:葉先生  報料時間:4月19日  報料內容:今天上午,六合區新集鎮姜袁村朱坊賈組一村民在祖墳地挖樹坑時,意外地挖出一個大瓷罐,大罐裡還套個小罐,大家都說是文物,村裡老人稱這罐是以前葬和尚用的。 記者核實 挖出瓷罐的村民名叫王文兆,上午9時許,當地數十名村民已將這個大瓷罐抬到他院子門口。
  • 劍橋大學挖出中世紀墓地,你的母校加入「古墓派」了嗎?
    面對這些遺骸,人類學家會像美劇《識骨尋蹤》裡的女主坦普瑞·布雷恩娜那樣,憑藉對骨頭的細緻觀察,還原很多重要信息。比如當事人過去的受傷史,疾病史,生活方式,甚至社會地位等等。再比如藉由墓葬方式進而合理推測中世紀時的物質文化水平、生產工具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