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濟南小清河和莊段搶救性考古發掘開展以來,考古人員先後發現了二十多座古代墓葬,年代集中在漢代、北朝以及唐朝初期,雖然出土器物不多,但是僅憑完整的墓葬形制和墓葬規模,足以填補山東對南北朝到隋唐這段時期的考古空白,其意義十分重大。
畫面中,這座編號M12的古墓是一座唐代合葬墓,根據屍骨的牙齒等特徵,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具長達一米九的骨骸屬於一位60多歲的男性,西側為一具女性屍骨,去世時間早於男性,依據古代風俗推測,男性死亡後,將女性屍骨遷到此墓穴合葬。
「這具長達一米九的骨骸生前至少一米七多,在當時的唐代身高中已經很高了。」考古人員介紹。
在另外一座編號為M10的北朝墓葬探訪中,考古人員正在揭開墓室頂部的青磚。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編號為M10的北朝墓屬於沒有墓門的墓葬,只能選擇有塌陷的頂部作為入口。通過現場採集青磚的胎質,了解墓葬的工藝,以及其反映出來的當時古建築。
測量、繪圖、拍照,提取文物及墓葬骨駭,考古發掘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從之前發現的十座古墓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多座,隨著考古發掘的持續進行,小清河和莊段不斷有新的古代墓葬發現,為黃河流域,研究北朝至隋唐墓葬提供了實物資料。
目前,按照山東省文物局的指示安排,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已經進駐考古現場,對新發現區域開展勘探發掘工作。
(天下泉城)
【來源:齊魯晚報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