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配合小清河應急防汛及復航工程建設,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於3月27日派出考古工作隊對工程佔壓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在小清河章丘段,考古人員發現了十多座古墓,年代集中在北朝至唐朝初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
在小清河章丘區高官寨河段,考古人員先後發現了十多座古代墓葬,除個別古墓存在早期被盜之外,大多數古墓保存完好。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小清河考古領隊何利介紹,發現的古墓墓頂已經塌了,下面有磚砌的磚床,裡面放有瓷瓶,年代屬於北朝。旁邊的另一座古墓在挖河道的時候已經挖掉了南邊的部分,但是底下都保存的很好,裡面隨葬了兩個陶碗、一個陶豆還有一個青釉的瓷碗,瓷碗屬於北朝瓷碗。
何利介紹,整座墓地屬於北朝晚期到唐代初期,墓地範圍很大,排列非常規律,墓葬基本上都是南北向,東西方向一排排地排列,墓葬之間間距在十米左右。
考古人員介紹,迄今為止濟南發現的北朝古墓相對較少,完整的唐朝古墓更是屈指可數,像眼前這處數量多規模大的同時期古墓群實屬罕見。
「像槐蔭區的太妃墓屬於高等級的,像眼前的普通一點的墓葬確實很少見,包括唐初的墓葬,也比較少見。」何利告訴記者,該處之所以能保留下來,很有可能和上層的土有關。「該處墓地後期可能有一次大的淤積,紅粘土把整個地蓋了起來。」何利說。
據何利介紹,此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雖然不多,但整體價值很高。何利告訴記者,這次發掘的唐初古墓,可以顯示出那個時期的墓葬制度,在濟南尚屬首次。
「排列這麼整齊的那個時期的墓葬也是第一次發現。所以,此次考古的價值在於為我們研究那個時期幾十年間,濟南地區,尤其是章丘地域內的社會制度和風俗,還有葬制,研究當時這個階層的基本生活狀態,提供了最好的實物和第一手材料。」何利說。
從空中俯瞰,小清河在此處拐了一個彎,據當地居民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該段小清河曾有望變成直線,不過,因為施工時在沿岸發現了許多文物,這個彎就一直保留到現在。
來源|天下泉城
編輯|孔雪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原標題:《重磅!濟南首次發現北朝晚期至唐朝初期家族墓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