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物理學家們,嘗試用一個模型解釋世間所有的事物。那麼語言學家呢?語言學家們,也試圖,可以用某個理論,來習得語言,如二語習得理論。理論本身很抽象,之前我們講過的模型,實際上就是一種理論。大到宇宙,都可以用模型結構這樣的思路來抽象,那英語裡的句子是否有可以抽象的結構呢?答案是有,專業術語叫:句法結構。
我們將在這一期的閱讀注釋裡進行詳細說明。
第008期閱讀內容
摘自 CHAPTER 1 Our Picture of the Universe 第一章 我們想像中的宇宙
A simpler model, however, was proposed in 1514 by a Polish priest, Nicholas Copernicus.(At first, perhaps for fear of being branded a heretic by his church, Copernicus circulated his model anonymously.) His idea was that the sun was stationary at the center and that the earth and the planets moved in circular orbits around the sun.Nearly a century passed before this idea was taken seriously. Then two astronomers – the German, Johannes Kepler, and the Italian, Galileo Galilei – started publicly to support the Copernican theory,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orbits it predicted did not quite match the ones observed.The death blow to the Aristotelian/Ptolemaic theory came in 1609.In that year, Galileo started observing the night sky with a telescope, which had just been invented.
參考譯文
然而,1514 年波蘭教士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一個更簡單的模型。(一開始,也許是害怕被教會譴責為異教徒, 哥白尼通過匿名的方式傳播他的模型。)哥白尼的理念是太陽靜止地位於太陽系的中心, 而地球和行星在同繞著太陽的圓周軌道上運動。這個 觀念幾乎花了一個世紀才被認真接受。此後,兩位天文學家——德國的約翰斯•克卜勒和義大利的伽利略·伽利雷開始公開支持哥白尼理論,儘管事實上,預測的軌道和觀測到的並不吻合。
亞里斯多德/託勒密的理論死於1609年。在那一年,伽利略開始用剛被發明的望遠鏡觀測夜空。
閱讀注釋
在語言學裡,語法是一套結構化的規則,在任何給定的自然語言中,支配從句,短語和詞彙的構造方式。 句法結構syntactic structure是其中的一個分支。這個概念具體定義如下:
the way that words and phrases are put together to form sentences in a language; the rules of grammar for this compare morphology 把單詞和短語放在一起形成句子的方法;這種語法規則比較形態。
這個理論是依賴於傳統詞彙分類語法的一種語法,所以前提是要對英語的詞類有所了解。
根據這個理論,一個完整的句子的結構,實際上可以歸納為三大類的成分(短語、詞串)的結合,分別是:名詞性詞串 noun phrase,動詞性詞串 verb phrase 和介詞性詞串prepositional phrase 。所以這裡將利用這個理論,把句子拆了,以便更好地閱讀。另外根據Sentence diagram的原理,具體操作的時候要畫圖的 。但是因為畫圖工作量比較大,這裡就簡單用顏色來區分了,色彩相對容易操作一些。(不過對語言學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繼續深入研究一下哦。)
本期色彩操作前置規則約定說明如下:
1、紅色 名詞性詞串(短語) 可以是單個名詞,也可以是被其他成分修飾的,或者從句。
2、綠色 動詞性詞串(短語) 可以是單個動作,也可以是跟著動作的作用對象等。
3、橙色 介詞性詞串(短語) 介詞引導的短語非常靈活,後面跟著名詞性的成分,包括動名詞。
其他的非完整的句子,暫時先忽略,不會影響對完整句子的理解,另外繼續重點關注動詞的用法,動詞繼續加下劃線。(除了上訴短語之外,英文裡還有一些固定搭配的短語,比如動詞短語表動詞的意思等,也是可以作為摘串對象的,但大體都在這個範圍內了)。所以,這裡,我們將利用這種思路,來練習劃分出英語句子的結構,摘到意思更豐富的串。
另外大家還提到朗讀的問題,朗讀時斷句停頓問題,除了標點符號和連詞之外,正確劃分句子結構,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也可以按上訴句子成分的劃分來斷句和停頓。這樣學習起來會不會就簡單多了呢?
總結就是,不論閱讀或朗讀,前提是要對句子的結構瞭然於胸。最後,祝你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什麼是ALS冰桶挑戰賽?
2014年由美國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前棒球選手發起的ALS冰桶挑戰(IceBucket Challenge)風靡全球,各界大佬紛紛溼身挑戰。
ALS冰桶挑戰賽(ALS Ice Bucket Challenge)簡稱冰桶挑戰賽或冰桶挑戰,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後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活動規定,被邀請者要麼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麼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
該活動旨在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目前「ALS冰桶挑戰賽」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職業運動員中風靡。目前已擴散至中國,科技界大佬紛紛響應。
僅在美國就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金額達1.15億美元,這可能是為某種疾病或緊急情況捐助最多的款項。
為傳承這種精神和理念,將專欄名稱命名為:ALS精讀挑戰營。
初心
用分享精讀一本英文原版書的方式,來緬懷一位英雄,一位精神領袖。
傳承ALS冰桶挑戰賽的精神和理念,為ALS患者持續做一件公益的事,奉獻一點愛心,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
Arlene 哲林,非典型白日夢想家一枚,麥田守望者。始終相信,仰望星空,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顆星。
往期列表
【ALS精讀挑戰營】開篇| 和時間做朋友,就讀《時間簡史》!
【ALS精讀挑戰營】001|你是否曾仰望星空,想像過宇宙的樣子 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LS精讀挑戰營】002|宇宙會有開始和結束嗎? 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LS精讀挑戰營】003|回到那個還對地球形狀未知的年代 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LS精讀挑戰營】004|宇宙模型,是什麼鬼? 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LS精讀挑戰營】005| 恆心or 恆星 ? 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LS精讀挑戰營】006| 為什麼模型那麼重要 ? 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ALS精讀挑戰營】007| 揭秘閱讀一本書的第5個規則
推薦閱讀
有效讀書的7個策略
有效閱讀技巧三:遇到困難停一停
有效閱讀技巧四:形成思維圖像
有效閱讀技巧五:建立連接
有效閱讀技巧六:好記性比不過爛筆頭
有效閱讀技巧七:找到主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