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勒索軟體日益猖獗,國際大企和知名學校紛紛落馬,我幾乎不再願意關注這方面的資訊,因為結果都大同小異,幾乎所有的受害者選擇了妥協。
猶他大學(The University of Utah),世界著名高等學府, 北美頂尖研究型大學聯盟美國大學協會(AAU)成員之一,太平洋十二校聯盟(PAC-12)之一。但是,無論賦予了什麼樣的神聖光環,也無法阻擋被勒索的命運。
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勒索軟體團夥發起了對猶他大學的攻擊,該校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CSBS)的網絡系統受到感染,伺服器暫時無法訪問。
學校當時表示已經與一家專門應對勒索軟體攻擊的公司協商並解決了該事件。
猶他大學表示,勒索軟體只加密了存儲在其伺服器上的0.02%的數據。
但就在前幾日,學校透露,雖然學校可以從備份中恢復被惡意加密的數據,但是為了避免勒索軟體團夥在網上洩露學生信息,該校決定支付457,059美元贖金。
學校認為,這是一種主動的預防措施,以確保信息不會在網際網路上發布。
但是,相關執法部門卻建議,永遠不要支付贖金!勒索軟體團夥不一定會銷毀被盜數據,有可能通過其他非法活動將其變現,比如將竊取的數據被賣給其他網絡犯罪組織,用於後期欺詐。
那麼,學校的做法究竟對不對呢?
我們面對勒索軟體,究竟應不應該妥協?
蘑菇個人認為,這很難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首先,需要評估這個勒索的數據值不值這個勒索金。
如果勒索金很少,從息事寧人的角度考慮,妥協也是一種高效的解決辦法。
其次,還要看相關執法部門的能力如何。
從官方角度看,妥協就是縱容,法律絕不允許向犯罪分子妥協。
面對傳統的犯罪,執法部門採取刑偵、技偵等方式方法,或多或少還可以破案。但是勒索軟體,多是國際技術團隊的犯罪團夥,技術水平高超不說,跨國際的犯罪,很難追蹤,更無從追責。
這個時候,學校在考慮執法部門的建議時,心中沒有底氣。
幸好,現在還沒有國際團夥盯上中國的企業和院校。
最後,還要區分地域和人們對待個人隱私的態度。
在中國,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隱私信息,但是信息洩露的事件只增不減。
比如,你剛買完房子,就有裝修公司打來電話,甚至知道你買的哪個小區多大平的房子。
再比如,你剛出院或住院,就有各種「籌」找到你,可以幫助你解決醫療費用問題。
還有各種電話騷擾,電話詐騙,張口閉口都知道姓名和身份證號,比大家自己記得都清楚。
在這種大環境下,如果拿贖金來換取個人信息,很多人會選擇放棄。他們認為沒必要,即使這次沒有洩密,早晚或者已經在其他的地方被洩露出去了。
在有些落後的國家,個人信息輕如草芥,活著才是最實在的。
但在有些發達國家,個人信息的重視程度很高,相關的法律也很健全。
也正因為這樣,發達國家,是勒索軟體團夥下手的主要地區。
因為,他們在乎。
各位小夥伴,你們還有什麼看法,不妨留言,大家一起探討下。面對勒索軟體,我們究竟應不應該選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