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也能「無痛雞娃」?我認識的這個清華爸爸讓我服氣了

2021-03-01 海澱花生媽

一提起奧數,我又愛又恨:

愛的是:學了奧數,花生才能進入六小強,還似乎變聰明了,初中數學學起來也輕鬆了;

恨的是:為了輔導花生奧數,我也不得不學奧數,還不得不逼著自己變聰明——變沒變聰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學得比我高考都辛苦!

即使現在到處「禁奧」,大家還在學奧數,就像如今全面搖號了,機構還在組織各種升學選拔。讓娃變得聰明、讓娃進入好學校的需求一天不消失,奧數就不會消失。

只是,學奧數一定很痛苦很辛苦嗎?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奧數輔導員」才這樣,有的人卻可以過程輕輕鬆鬆,雞娃效果卻比花生還明顯!

唉,算了,我也不私藏了,今天我就忍痛公開這個「有的人」吧。

他是清華理工男,厲害吧?更厲害的是,他自己曾經是奧數+奧物雙料冠軍,是保送進清華的!最最厲害的是,他一邊當著金融投資金領,一邊還是一個擅長帶娃的二胎爸爸!

他就是我的朋友珊爸,更氣人的是,他還開了個叫【珊爸超級愛學習】的公眾號——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不僅比自己聰明,還比自己超級愛學習,還讓不讓人活啦。

珊爸最擅長的就是「無痛雞娃」,他不是培訓機構的老師,所以他不會一味鼓吹孩子去報奧數班。他主張要認識「數學之美」,吸引孩子在日常生活裡領悟數學,愛上數學,這樣喊喊口號我當然不會信,但是!他在自己的大女兒身上實現了。

他的女兒珊珊,中班的時候就學《學而思秘籍》二年級下冊了,還能津津有味地給別人講解題目。雖說有遺傳因素,但珊珊卻不是什麼數學「天然牛」,主要還是得益於數學思維啟蒙早,有足夠的時間開開心心地學奧數。

其實,推薦珊爸我有過猶豫,因為我有點擔心他會搶走我的風頭。不過做人嘛,還是要無私一點(其實是我想,即使你們關注了他,也應該不會嫌棄我的吧),【珊爸超級愛學習】真的是個寶藏,裡面有很多讓孩子愛上數學、帶孩子玩桌遊學知識、怎麼用遊戲力搞好親子關係的東東。他還錄了很多經典數學題型的講解視頻,包括「雞兔同籠」、「牛吃草問題」、「行程問題」等等,真的比只給我發音頻的花生奧數老師好多了,零基礎的家長都說一看就懂。

而且,他寫的文章,常常用他的直男理工思維一本正經地逗哏,給奧數和數學這件事,添了不少輕鬆和愉快。想讓孩子「無痛學奧數」,別說我沒告訴你,趕緊關注【珊爸超級愛學習】,還可以去珊爸的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十分鐘學奧數」,領取資源呢!

我的女兒珊珊從5歲開始學小學奧數的內容。11月出生的她,當時剛剛上中班。現在一年過去了,她的進度到了小學奧數二年級下冊。

很多家長知道這個情況以後,都會跑來質疑:

為什麼要超前這麼多讓孩子學數學,而且還是學奧數?

我之所以讓珊珊這時候學習小學奧數,主要有3個考慮:

有人說提早學數學對於孩子太難了,我認為恰恰相反,數學是越早接觸越簡單。

理由很簡單,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循序漸進、夯實基礎的學科。高年級的數學完全是建立在熟練掌握低年級內容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學好。學數學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學好了行程問題,以後才能搞懂火車過橋問題;學好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才有可能聽懂立體幾何的章節。

但是,這個打基礎的過程,不是簡單地聽老師講講,或者靠短時間突擊培訓能夠解決的。

舉個例子。初次學習立體圖形的章節,對於所有小朋友來說,都是頗有難度的。老師通常會用很多辦法給學生展示、觸摸、研究各種立體形狀,幫助他們從平面思維進入立體思維。

不過,僅僅靠上課的一點點時間,不可能領悟裡面全部的知識點,但這些知識點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如果到小學的時候,家長和孩子有時間、有耐心,用各種方法把這些知識吃透,倒也不是問題,但實際情況是在學校裡每周都有新的知識,常常是應接不暇,根本沒時間精力每一章節都仔細琢磨。

而對於珊珊來說,小學老師教立體圖形的時候,她已經對裡面的內容有了3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消化。我教給她的內容,並不是要她馬上和小學生同臺競技,只是種下了一顆種子。她可以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印證她學到的東西,也有足夠的時間在心中讓知識孵化和沉澱。

她在二年級奧數裡學到正立方體的展開圖,有一天突然用家裡的地墊拼成了一個圖案來考我:這能不能拼回一個正立方體?屬於哪一類的展開圖?

有這種消化和反芻,效果當然比在學校裡聽老師講要牢固得多。這就是讓知識在她腦海中自主發芽的好處。

就像上面這個圖一樣,數學學習就是一個爬坡的過程。

小學階段的坡很緩,特別容易不被重視。但是很多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掉隊,就是因為在難度快速提升的時候,從來沒有提前接觸、基礎根本不牢固的學生,適應不了新的學習節奏。為了爬上陡坡,選擇使用背公式、刷題目之類的手段,就好比手腳並用地往上爬,一不小心就滾落到谷底。

我覺得,奧數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所有孩子必修的內容。只有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學有餘力的孩子,才建議進入奧數的世界接受磨鍊。

但是要怎樣才知道小孩有沒有天賦呢?當然不是去測智商之類的交智商稅,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行了。

所以,早些開始接觸奧數內容就顯得很重要了。我認為,小奧的分水嶺在四年級,如果四年級還沒摸到入門的門檻,沒有在這方面顯現出特長,應該及時放棄這條路。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我以後也會根據珊珊的實際情況來幫她選擇合適的道路。

但是,除了少數天才以外,學奧數並不能指望孩子自己領悟出來。學習奧數有很多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包括很多方面,例如面對難題的韌勁、思維的多變性、知識遷移的能力、思考的邏輯性、對數字、圖形、空間的敏感性等等。

這些準備工作怎麼去做呢?與其花時間一樣一樣東奔西跑去補短板,不如直接拿奧數內容來啟蒙。

低年級的奧數畢竟是在低年級的數學知識上進行的延展,大部分家長花點功夫做準備,也可以帶孩子學習。就像前面說的,即使有點難度,我們學慢點就好了,一節課的內容分幾個星期講,講完一遍忘了還可以再倒回來重新講。

就好比趕公交車一樣,如果大老遠就開始一路跑步,儘管也有可能趕不上,但是至少努力到車開走的那一刻再放棄,失敗了也心安理得。如果不緊不慢地等到車開始點火了再跑,那很可能就是趕不上了,到時候看到車上的其他孩子搭上快車,恐怕要自怨自艾。

我們讓珊珊學數學,從來沒有預設目標。

最初讓她看《何秋光兒童數學思維訓練》之類的遊戲書,她喜歡得很,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整個學前階段的內容。後來比較系統地學《摩比愛數學》,有些知識明顯太簡單了,有點吃不飽,就跳著做,很快來到了大班難度。期間還用過邏輯狗、歐智寶、《立體王》之類的,另外大量的桌遊、迷宮書等等對她的數學都會有些幫助。

到了《摩比愛數學》的大班,難度增加比較快,但是這套書例題少、練習少,除了有開頭的動畫講解以外,算不上一套很好的教科書。於是我就萌生了讓她直接轉向一年級奧數課本的想法。

一開始用的是《高思學校競賽數學課本》的一年級,裡面的內容跟幼兒園有很多重疊之處,沒多久就學完了。進入二年級,難度明顯提高了,學完二上以後,我感覺不能那麼快繼續升級,於是又轉到《學而思秘籍教程》3級(二年級上難度)又複習了一遍。現在,珊珊正在學的是《學而思秘籍教程》4級。

這時候,提早介入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如果孩子學習進展良好,那就加快速度;如果接受不了,那就反覆回頭重新打紮實,用時間換空間。即使是同樣的內容,換一本書、換一道題來重複,也有它的好處:既可以增強記憶、又可以提高信心、還會加深理解。

珊珊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學二年級的奧數課本,絕對不是我們揠苗助長的結果。當然,即使我想揠苗,也是不可能助長的。

我們讓珊珊學習奧數的目的,並不是要去把其他同齡人比下一頭去,而是允許她對美麗的數學世界往外好奇張望;她學奧數的過程,也不是循著聽課、刷題、聽課、刷題的枯燥循環,而是不斷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再引導她深入思考、提升認識。

這種學習方法需要家長稍微付出多一點心思,不過,這也絕對不是什麼學不會的高難度動作。我之前曾經寫過很多這類數學學習的實際例子,也做過不少奧數專題的講解。其實很多數學知識,要理解起來,難度並不在於孩子上了幾年級,而在於有沒有用對方法去解釋。

就舉一個簡單例子吧。最近有家長問我一道有點複雜的速度疊加問題:

題目大概意思就是飛機相對空氣的速度是什麼角度,外部又刮的是多少速度的東南風,問飛機相對地面的速度方向、大小等等。

我看了問題,又聽了這位家長的思路以後,得出結論:這是小學的流水行船問題沒學會。然後我給她發了我講解這章問題的文章,她就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我的文章是給小學低年級孩子準備的,也就是說,五年級的內容,講透徹了一年級也能懂,沒學過的成年人也會懵。

我講解的文章原文連結可以點這裡,這個系列裡每一篇都用十分鐘視頻講清楚一個奧數專題。例如,下面這個就是我講解流水行船問題的視頻。

說這麼些內容,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奧數並不可怕,更不可憎。只要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就能夠帶孩子快樂地進入美麗的奧數世界,掌握數學思維,實現「無痛雞娃」的目的。相比起這個偉大的目標,孩子到底是中班學奧數,還是完全不學奧數,其實根本不重要。

想當初,我們開這個公號的初衷是記錄珊妹的成長,記錄我們的教育思想和心得。一路走來,我們收穫了非常多朋友的信任和支持。最近,我們的二女兒——小魚也呱呱墜地。對於孩子,愛,理解,信任,平等交流,都很重要。這是我和珊媽教育理念的基礎部分,在這之上去做適合孩子的引導和支持,孩子才能自發地對學習產生興趣,成為一隻「快樂土雞」。

我和珊媽每周二、四、日晚8點15分推送文章,和大家分享經驗、感悟和吐槽,聊桌遊、聊樂高、聊教育、聊玩耍。當然,也會聊聊二胎的新鮮事兒。

作為曾經的奧數老師,我也會寫一些怎麼幫助孩子更容易理解各種數學原理的文章:

看教育理論看累了,還可以看看我們怎麼吐槽自己家娃兒:

以後我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無痛雞娃的方法和案例,歡迎跟我們一起,快樂地帶孩子學起來。

相關焦點

  • 作為一個曾經的奧數老師,說說我「無痛雞娃」的心路歷程
    雖然我是一隻金融狗,但是回頭想想,我的教齡可以說有二十年了,遠遠比我的工齡更長。 畢業以後,我曾經在工作之餘,在學而思擔任兼職的奧數老師;離開學而思以後,拗不過一些朋友的要求,帶過幾個小班,依然是教奧數。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這時候他再去給她報奧數班,學而思,女兒反倒很開心了,覺得學什麼都比拉小提琴好。於是乎,「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在這種潮流下,選拔標準水漲船高,優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針對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升學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了,得從小學編程,簡單如python是基本的,難點的,學學C++。
  • 學習實踐半年後,我認為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
    下面進入正題,我認為的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什麼?雞娃能力超強,雞娃歷史悠久,雞娃認識更到位的家長不要笑話我,看不得我的花拳繡腳的三腳貓功夫的,自動屏蔽就好。 小學低年級時,我覺得孩子身心健康更重要,每天放學先拉到公園遛兩個小時,沒有目標沒有計劃地任意揮霍時間。 即便是知道了雞娃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雞,雞到什麼程度上也還需要慢慢調整認識,不斷突破認知上限:)直到上個月,我依然認為,可以提前學但是不要提前太多,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
  •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網上搜索「小升初」,看見「海澱爸爸」說如何「雞娃」。說真的,我第一次知道 「雞娃」這個詞。不看不知道,大概了解了一下,就足以把我嚇得不輕。「海澱爸爸」,尤其是「海澱媽媽」教育孩子的敬業精神一般人難以企及。有這樣一張讓人膽顫(大開眼界)的照片,海澱區某頂級奧數老師的課堂上,旁聽的家長們做得密密麻麻的,他們一邊舉著錄像設備,一邊認真做筆記,為了回家後還可以繼續研究學習。
  • 選拔機制引爆超前教育 全民「雞娃」開展「軍備競賽」
    此外,春風時雨教育創始人王思鋒還向記者指出,「全民雞娃」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很多縣城的家長既沒有理念也沒有資源。在此背景下這些地方幾乎見不到『雞娃』現象。因此這種現象更多只是存在於一線城市裡面。」 升學需求是主因在「雞娃」現象愈演愈烈背後,也有家長的心態助推。「為了上清華。」當被問及對六年級小孩「雞娃」的原因時,陳霞如此回復。
  • 又跟海澱家長吃了頓飯,這一次我內心毫無波瀾!
    米粒爸一臉壞笑地轉向清華爸爸:你一投資人,「日理萬機」,肯定沒時間管孩子學習吧?清華爸爸一臉震驚:怎麼會!!!你太小看我了,我也是雞娃主力好嘛!比如清華爸爸,一定在某種程度上遺傳給女兒一些科學基因,但幾歲的孩子怎麼能對科學那麼感興趣?連動畫片都是看《平博士密碼》《螺絲釘》這種科學性超強的?後來,我無意中找到了答案。
  • 接受了我的孩子終將平凡的事實,我從雞娃的戰車上解綁了自己
    劉瑜教授只是想要將家長們從盲目雞娃的戰車上解綁,引導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成功,思考教育的意義,並非某些人解讀的「叫你認命」。我很認同劉瑜教授的教育觀: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課。02「軍備競賽」的後果曾有網友調侃道:不謙虛地說,等我兒子讀到高三,我能考上清華。
  • 雞娃之路:戰爭從幼兒園就已打響
    李虎在機構接觸到的海澱家長們似乎都認準了這個道理,開始給孩子打雞血,培養所謂「雞娃」。「只有一半人能上高中」這個事實像驚雷一樣擊中了李虎。孩子媽媽是北大本碩,他實在不能接受孩子連高中都考不上的可能性。一個個升學的統計數字像一種禁錮,又像是一種召喚,迫使他加入雞娃家長的行列。
  • 「雞娃」時代裡的「普通孩子」
    劉教授的教育觀是讓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放棄普適意義上的「成功」。而雞娃的媽媽們似乎就成為了劉教授批評的對象,進入了教育的「軍備競賽」,導致了諸如孩子憂鬱症等惡劣的後果。 而我作為一個普通孩子的媽媽,對劉教授的觀點也只能部分認同。「人生的目的並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 奧數真的有用嗎?清華教授怒批奧數稱:我都不會做
    前兩天看到一則消息,清華教授怒批奧數,稱自己10歲的孫子的奧數題目,他一個人清華教授看半天都不會做。說實話,現在的奧數題是真的難,超綱不說,學了還沒有用。奧數題基本上和以前的腦筋急轉彎差不多,對學習毫無用處。奧數班就是老師教授解題思路,直接套公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 清華數學教授痛批奧數:我的孫子僅10歲,他的奧數題目我都做不來
    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提高了,覺得奧數班真的很有用處。但是這樣類型的奧數班,會衍生一個「致命」的弊端。就是題目換一個樣子,孩子馬上就不知道該用哪個解題技巧了,也就是說孩子不認識這道題目了。
  • 「我工作忙不想太分心」,這對海澱高知家長如此另類」雞娃」
    講故事的媽媽(花友@萌萌小守宮)是一位博士畢業的中科院研究員,孩子爸爸是自然科普作家。一家三口住在帝都「雞娃級別」最高的海澱區。在孩子教育這事兒上,他們自認為是「海澱區家長中的一股清流」:我一直在把學習方面的焦慮屏蔽著,一是我工作忙,不想太分心,二是不想被焦慮牽著走。
  • 孩子入園後,家長都在忙著雞娃,我卻唱反調
    我也和爸爸聊了這個:爸爸問我,你在女兒幼兒園剛入園時,是怎麼打算這件事的?我回:我會先重點關注Danney的情緒,等她的情緒完全穩定了,再考慮培訓班的事情。這段時間,我希望在她放學後,多多地陪著她好好地玩耍。分離了一天,Danney肯定更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而不是又一次換個地方的分離。
  • 小學輟學的農民爸爸,培養倆娃考上北大清華」:我看到了最毒的教育...
    就是再有3個孩子也能上清華北大! 事實上,陝西的一個農民家庭5個孩子中4個上了清華北大。從概率上講,這種事情基本不會發生。這2個家庭採用了同樣的「毒」方法。 這是一個5年級的奧數拓展題目, 我:你這用的是什麼方法? 恩和:這是奧數老師教的,整除11的餘數。
  • 【島妹說】沉迷「雞娃」,不能自拔?
    島妹一個朋友最近被拉進某「全國雞娃群」,平時當慣了虎媽的她,這回算是開了眼:「站在宇宙中心的是『海澱媽媽』,海澱家長振臂一呼,東城、西城緊緊追隨;其次是『杭州選手』,杭州城西某小區的幾個家長自辦奧數班,提升住戶子女重點學校入學率,讓小區房價漲了10倍;再往後就是『上海爹媽』『深圳親友團』……」眼見島妹一臉懵,這位朋友又介紹起了
  • 清華教授:我孫子10歲,他的奧數題我都不會,教授批評奧數引爭議
    清華教授王文湛曾在一個講座中說道,現在的奧數題大多數是按照基本公式而改編的,根本毫無規律可言,當王文湛嘗試做孫子的奧數題時,發現根本沒有章法,完全不需要思維轉變,只是把公式帶進去即可,就好像這只是為公式而創造出來的題一樣。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 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我不反對雞娃,但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全情投入」式雞娃並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留一半精力用以自雞、自我提升,反而會比全情雞娃收穫更大。本文來源:公眾號「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雞娃」背後的「暗」力量到底是什麼?
    觀察  「雞娃」背後的「暗」力量  因為媒體的報導,「雞娃」這個詞最近突然火了起來。  最初,「雞娃」總是與「小升初」「奧數」相伴而行:孩子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便被家長帶著輾轉於多個奧數培訓班,只為小升初時憑藉厚厚的獲獎證書拿到好中學的入門券。不過,從前幾年開始,教育行政部門就發出了「禁奧令」,同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三令五申,禁止將競賽成績與升學掛鈎。  從邏輯上推算,沒有了奧數競賽、沒有了競賽成績與升學的掛鈎,「雞娃」就應該消失了。
  • 別輕信清華教授的「看開論」,咱們普通父母還是要努力雞娃
    因為《奇葩說》裡儲殷對她這一演講的一段點評:「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嗎?你問問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那是普通人能上的嗎?有的時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他們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 清華教授批評奧數:我孫子只有十歲,他的奧數題連我都做不出來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奧數」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簡稱,是一項以數學為內容,以中學生為對象的國際性競賽活動,至今已有30餘年的歷史。以前的奧數考驗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可現在的奧數卻變成了「記公式」,也就是說只要你把公式記住了,那就能考高分,不過這些公式並不是好記的,能考高分只能證明記性好,別的什麼都反應不了,我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也在講座中吐過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