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三次方程解法

2021-02-08 偏微分高手

這是一篇重寫的舊文


也不知道算不算標題黨, 因為這個方法其實並不能解所有的三次方程, 只能解一類特殊的三次方程. 但是在我做過的高考題當中, 只遇到一題出現過不能用這個方法解的三次方程.


在初中, 大家都學過了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次方程有求根公式:

三次方程也有求根公式, 但是高中並不要求掌握, 因為公式太複雜了. 為了避免產生恐慌的情緒, 我不在這裡展示求根公式了. 我稍後會寫一篇本文的花絮, 那裡會提到求根公式. 有獵奇心理或喜歡看故事的人可以期待一下. 


但是我這裡介紹的方法一點都不複雜, 甚至有點簡單.


這個方法的適用範圍是:

1. 係數是整數;

2. 至少有一個根是有理數. 如果按這個方法解不出來, 說明它沒有有理數根.


這兩個條件看似苛刻, 但對於高考基本夠用了. 下面通過例子來介紹解法:


解方程: 

.



有沒有一種被坑的感覺: 我要是觀察得出來還用你教? 其實我想強調的是觀察的技巧, 而這個技巧是整個解法中至為關鍵的一步.


這個技巧就是:

1. 把三次項係數的(正)約數找出來,這個方程三次項係數是1,約數m=1;

2. 把常數項的約數找出來,這個方程的常數項是6,所以約數n=1,2,3或6;

3. 這個方程的根可能是這樣的形式:

取m的各種可能,n的各種可能,±號的兩種可能,那麼這個方程的根可能是±1, ±2, ±3, ±6. 然後就是一個個去試. 注意: 簡單的開始!

先試x=1, 方程左邊=4, 不成立.

再試x=-1, 方程左邊=0, bingo!


觀察出一個根後, 不用再試下去了, 進入第二步:



如果觀察到一個根a,那麼方程左邊一定能分解出因式(x-a). 在這個例子中, 左邊可以分解出一個因式(x+1). 知道這個以後, 你當然可以一點點去湊出來, 不過我這裡有個更好的方法, 可以直接就寫出來.


假設左邊能夠這樣分解:

能夠產生三次項的也就紅色那兩項, 對比一下左右兩邊的係數, 可以知道上面的紅色空格應該填1, 變成

能夠產生常數項的也就紅色那兩項, 對比一下左右兩邊常數項, 可以知道上面的紅色空格應該填6, 變成

剩下一個空格, 可以選擇二次項或一次項來做都行, 我這裡用二次項來舉例. 能夠產生二次項的是

在已知的項當中已經有一個, 由於左邊的二次項是, 所以還要. 所以那個空應該填-5. 於是, 最終分解的結果是


整個過程在紙上體現出來是這樣子的:


分解完後, 最後一步就簡單了:



剩下的兩個根不用猜, 就是解一個二次方程. 所以, 即使剩下的兩個根即使不是有理數, 同樣也能求得出來. 通過上面因式分解的結果, 因式表明方程有一個根是, 就是我們觀察出來的那個根, 因式表明方程有兩個根是2和3. 於是, 我們圓滿地解出方程的三個根: .


●解方程: 

..

答案寫在留言上.



喜歡獵奇或看故事的同學可以期待一下花絮.

相關焦點

  • 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的歷史
    人類很早就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對一元三次方程的研究,則是進展緩慢。古代中國、希臘和印度等地的數學家,都曾努力研究過一元三次方程,但是他們所發明的幾種解法,都僅僅能夠解決特殊形式的三次方程,對一般形式的三次方程就不適用了。  在十六世紀的歐洲,隨著數學的發展,一元三次方程也有了固定的求解方法。在很多數學文獻上,把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稱為「卡爾丹諾公式」,這顯然是為了紀念世界上第一位發表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義大利數學家卡爾丹諾。
  • 代數的進一步發展——三次方程的幾何解法
    解法是通過幾何實例加以證明的,而且這一證法與巴比倫人的填補正方形的證明方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11世紀歐瑪爾·海亞姆發現了用幾何方法解三次方程的方法,即三次方程的解可以通過兩個圓錐曲線的交點求出。與二次方程一樣,這裡三次方程的係數和解都必須是正數。歐瑪爾·海亞姆沒有找到三次方程的一般代數解,但是他使用希臘人的幾何學解代數方程的方法是非常新穎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代數是被證明了的幾何事實。
  • 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史,情節算得上是一部宮廷劇
    雖然很早就學會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人類對解一元三次方程的研究,其過程就顯得異常艱難,進展非常緩慢。如在古代中國、古希臘、古印度等地的數學家,在學會解一元二次方程之後,都努力嘗試去解一元三次方程,雖然這些數學家都發現了幾種解一元三次方程的方法,但都僅僅只是能夠解一些特殊形式的一元三次方程,並不適用於一般形式的一元三次方程。
  • 三次方程求根公式
    del Ferro首先發現了一類三次方程的解法,但沒有公開 Fontana(江湖人稱Tartaglia)重新發現了三次方程的解法, 並分享給了Cardano, 但警告他一定人保守這個秘密 後來Cardano發現了del Ferro原來已經知道三次方程的解法了, 覺得這個不再是秘密, 於是在他的書Ars Magna中公開了這個解法 Cardano的學生Ferrari更是在這個基礎上找到了4
  • 2019年高考數學專題系列:—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最值題型解法
    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解法因題而異,往往一題多法。這類問題的解法文章較多,但大多就題論法。若能以題型為中心,不同的題型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解法,這樣的題型歸類的解法研究文章才具有很好的解題指導性。下面由北京文都中小學教研院給出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的五種類型及相應的通性通法,希望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
  • 著名的三次方程求根公式
    歷史上有個文藝復興時期,一元三次方程解法就在那時候誕生的,當時學術界喜歡浪漫,掌握真正解法後並不發表而是互相競賽,比試下誰求解更厲害。義大利一位數學家塔塔利亞,在一次挑戰中完勝,其內容就是關於三次方程求解的問題,從此名聲大噪,他將成為歷史上掌握三次方程求根方法第一人,但當時卻沒發表他的解法,而是繼續挑戰,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 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史話
    節選自《數學之友》2011年第12期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肖雲霞人類很早就解決了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問題,使其求解有固定的公式,但是對一元三次方程的研究卻進展緩慢。古 帕西利奧費羅(Seipione del Ferro,1465-1526)費羅是一位大學教授,他在帕西奧利作出悲觀論斷後不久,大約在1500年左右,得到了x3+mx=n這樣一類缺項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在求解一元三次方程的道路上,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功。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並沒有馬上發表這項成果,與廣為傳播自己的成功相反,他對自己的解法嚴格保密!
  • 二元二次方程組解法(三)
    通過前面兩次課,我們學習了六種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歸納起來或者減少未知數的個數,或者降低未知數的次數,從而達到降低解方程的難度,依循這個思路
  • 一元三次方程的故事
    故事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一位大學教授,名字叫費羅(Scipione del Ferro, 1465-1526)。他在帕西奧利作出悲觀結論不久,大約在1500年左右,得到了 x³+mx=n 這樣一類缺項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在求解三次方程的道路上,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功。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他並沒有馬上發表自己的成果以廣為傳播自己的成功。
  • 一場數學競賽,業餘選手戰勝著名數學家,引出一元三次方程解法
    關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人就已經掌握。而對於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古代數學家們幾千年來對它一籌莫展。直到1535年,一位義大利結巴業餘選手宣稱已經找到了三次方程求解的秘密,並與另一位數學家進行了一場比賽,才讓這一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 通性通法,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最值題型分類與解法
    ,解法因題而異,往往一題多法.這類問題的解法文章較多,但大多就題論法。若能以題型為中心,不同的題型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解法,這樣的題型歸類的解法研究文章才具有很好的解題指導性。下面給出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的五種類型及相應的通性通法,希望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
  • 你會解一元二次方程嗎?三次呢?(上)
    人類早在一千年多前(阿爾花拉子米,公元825年)就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析解法,從那之後就在不斷地探索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性解法。但事實上,解二次方程有多簡單,解三次方程就有多困難。這也是為什麼作為通識教育的數學課不會涉及這些內容(另外一點是,三次方程的實用性遠不及二次方程,並且有多種手段給出數值解)。
  • 中考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知識點匯總
    【複習目標】1、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方法以及各種解法的特點,會根據不同方程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方法,從而準確、快速地解一元二次方程。2、體會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對整式方程的解法有整體感知。難點:通過揭示各種解法的本質聯繫,滲透降次化歸的數學思想。【靈活運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基本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四種:直接開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 二次方程的另一種解法(因式分解法)
    二次方程的另一種解法(因式分解法)除了求根公式外,二次方程還有一種解題方法,也就是因式分解法。比如下面這個二次方程。該二次方程的左邊是x2、-5x、6之和,由於信息量太少,所以無法判斷x得值。但是,通過因式分解將原來的方程變形成(x-2)和(x-3)的積,信息量增多了,就能求出答案了。x 2 -5x+6=0順便說一句,這裡也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所以該二次方程也可以這樣解。
  • 奇妙的花拉子米方程解法,最直觀的解法
    花拉子米的一大貢獻是寫了一本名叫《代數》的書,在這本書裡,他第一次系統地解決了一次方程還有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所以他也成為代數學的創造者。雖然在公元前2000年的時候,古巴比倫人就已經演化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我國在公元50年左右寫成的《九章算術》中,也已經提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但是在花拉子米之前的各種解法都不夠系統,只能對於一些特定的方程有用。
  • 偏微分方程(組)的數值解法介紹
    >我們知道物理現象中很多問題可以用偏微分方程描述,例如振動、熱傳導、擴散等。一些典型物理方程的構建及解析解法,有興趣的用戶可參考顧樵編著的《數學物理方法》。涉及到多變量或多領域的偏微分方程就存在著變量的耦合,很難用數解析解法或無法用解析解法求得耦合偏微分方程解,此時就需要我們是用數值解法進行求解,本文的主題就放在耦合的偏微分方程組的數值解法介紹上。
  • 中考數學考點複習(七)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的應用與解法是重點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考數學中我們常見的題型,它是解決二次函數問題的基礎,關於它的解法和應用題也比較常見,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一下常出現的一些考點和題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很多,我們一般常用的有三種
  • 求解動點軌跡方程的的七種解法
    如果藉助中間量(參數),使x,y之間的關係建立起聯繫,然後再從所求式子中消去參數,便可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方法被稱作參數法。例題:過點A(0,1)做直線L與拋物線:x2=4y交於D,E兩點,O為坐標原點,求△ODE的重心G的軌跡方程。
  • 一元三次方程
    跟自己其他的「naive」想法相比,對一元三次方程的推導求解不僅滿足了當時的自己對「複雜」公式的追求,同時也給自己揭開了數學大世界的一角。對數學的熱愛與敬畏也許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閒話少說,開始今天的問題。初中學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其公式和推導並不複雜。事實上,我們是通過「湊」成一個平方將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次方程求解的。
  • 一元二次方程有了新解法!其實一千多年前古阿拉伯解法更妙
    2019年末,一則數學新聞在網絡上炸了,炸裂的原因是「一元二次方程」又有了新解法!眾所周知,一元二次方程本屬於初中的數學知識,其解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各類方法中,配方法有其硬核的討論,公式法有其複雜的造型,還有飄逸的因式分解法,其神秘的氣質令初中生又愛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