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非虛構寫作課》:如何遠離俗套,挖掘出新鮮有價值的故事

2020-12-16 悅讀漫寫

最近,依然在學習如何寫作,也在嘗試如何才能講好非虛構故事,於是,又拿起這本《哈佛非虛構寫作課》仔細閱讀。發現這果然是一本好書,從獨到的視角出發,告訴你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故事。

很多人,在尋找選題的時候,都會覺得身邊的事情太少,似乎,自己想到的事情別人都想到了。也就是說,似乎許多人都在爭搶相同的選題,該講的故事似乎都被講盡了,又何嘗有事情可講?

比如:一件足以構成新聞的選題,然而,無數的記者紛紛注意到了它,以至於,你無論怎樣寫,都不會出彩。再比如:網上出現的熱點,無數創作者在熱榜上看見,紛紛效仿而寫,卻發現:你知道的事情早已經被人寫爛了,似乎熱點也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又或許:你想分享一本書上的觀點,可是,分享的人實在太多,分享出來似乎壓根兒沒什麼新意。……

遇到類似的事情,究竟該如何是好?

別擔心!如果你仔細翻閱《哈佛非虛構寫作課》,就能尋找到其中的答案!

01、如果,你希望擁有全新視角,必須擁有好奇心

好奇心,能使你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哈佛非虛構寫作課》這本書裡,《紐約客》記者蓋伊·塔利斯就是因為擁有十足的好奇心,才使他不停地思考,從而擁有了全新的視角。

他甚至說,好奇心這種東西在非虛構寫作方面,是名牌大學無法教你的,卻能使你寫出新穎題材的內容。

他回憶說:自己的好奇心源於他幼時的經歷,儘管,他出生貧寒,父親卻給他在寫作中留下了巨大的財富。

說是財富,其實僅僅是父親喜歡談論張家長李家短的故事而已,然而,這種習慣卻使他對人們的故事產生了好奇。以至於容易對各種事情進行更深一層次的思考。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如果你持著一種好奇心思考,就能從不同角度深入追究問題。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看待問題視角的選擇。

02、如果視角選擇膩了,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面對一件事情,很多人容易關注於事情最為光鮮的一面。

實際上,我們可以從全新的視角切入,嘗試用「逆推法」尋找合適的角度,切入到非虛構的故事之中。

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所謂的「焦點」所吸引,卻往往忽略了「冰點」的存在。

事實上,很多時候,「冰點」背後也有深刻的內涵,默默地等待著你去深入挖掘。它同樣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給人們一種特別的啟示。

依然是《紐約客》記者蓋伊·塔利斯,他嘗試將注意力集中在人們容易忽視的失敗上。當大多數人將注意力集中在鮮花和掌聲中時,他卻默默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失敗。

他收集了無數段失敗的故事,將它編寫成了一本書。失敗的人物依然足以深入挖掘,依然能從他們的故事中,看到生活中的共鳴。

事實上,如果你轉換視角,換一種思維看到許多不起眼的事情,都能尋找到生活中普遍出現的各種原型,甚至能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影子。很多內容具有普適性的警戒,或者給我們啟發,或者給我們感動,這些都是大多數人容易忽略的。深挖下去,卻能夠覺察中不一樣的價值。

總而言之,優秀的故事不一定需要特別大的題材,也許從小的方面分享,就能挖掘出有價值的地方。

03、以小見大很重要,集中於一個想法,深入挖掘,你的故事會更加出彩!

如果,嘗試用新穎的視角,發散性思考,我們也許會尋找到無數觀點,尋找到無數合適的角度。

可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所有角度都分享。

任何文章都需要你集中於一個角度寫作,才能真正出彩!

哪怕是一本厚厚的書,你也需要從一個想法出發,僅僅圍繞一個想法,將它講得更加透徹。

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深度。

很多朋友在寫作的時候,總喜歡貪多,可是,如果內容貪多,往往就意味著講述起來十分膚淺。

當你緊密圍繞一個觀點,容易深入其中,將故事從各種角度進行闡述。更容易將故事說得更加透徹。

就像一本優秀的書籍,它始終都會是圍繞一個想法,從各方面講述。文章也是如此。

另外,故事,還需要有血有肉的,接下來,為了避免俗套,我們還需要嘗試一些小技法。

04、嘗試用中立的視角,逐漸展現,引發讀者思考

我們需要嘗試中立的視角逐漸展現出來,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樣,可以使故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擺脫俗套。

很多故事,我們無需說得太過於透徹,你需要讓讀者追隨著故事進行深入的思考。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伴隨著故事一點一點的發展,很多內容也會隨之展開,人們逐漸看見了事情的全貌。也只有這樣,才會擁有代入感,在閱讀過程中,擁有愉悅的閱讀體驗。

相反:如果你在敘述的時候,將事情說得太過於透徹,一上來就給人一眼就見到底的狀態。那麼,文章的耐讀性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我們必須收斂一些敘述,將好奇心留給讀者,讓他們不斷思考事情,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

總之,如果遇到了毫無新意的事情,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調動自己的好奇心,引發更多的思考,用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

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從相反的角度思考。敘述故事的時候,集中找準一個想法作為切入點,圍繞這個切入點進行深入思考。這樣更容易使事情變得更加深刻。

此外,敘述方法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收斂起來進行講述。不能一上來將各種內容都交代給讀者。這樣,才能夠使文章具有可讀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結合自己的感受,分享《哈佛非虛構寫作課》的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讀書筆記1:故事引領生活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是哈佛大學尼曼敘事新聞會議的精彩集結。凝聚世界一流記者、編輯、作家和出版人,交流他們關於非虛構寫作的經驗和思考。作者包括51位美國知名新聞記者,非虛構作者以及他們的老師、同事和學生,還有參加哈佛大學尼曼敘事新聞會議的聽眾們。
  • 哈佛的虛構寫作課是怎麼上的?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好的寫作課創造的是一種赤裸相見的信任感在這裡你不憚袒露自己最深的傷口在這裡你用故事交換人生用故事收穫懂得Anne是哈佛尼曼虛構寫作課(fiction)的老師,滿頭銀色捲髮,我想她該有70多了吧。
  • 寫作大賽獲獎者談 | 路明:好的非虛構,是對人性的挖掘
    「鏡相」欄目將陸續刊出對大賽前十名獲獎者的訪談,挖掘他們創作背後的故事,探討對非虛構寫作的理解和展望。今天的訪談來自二等獎得主路明,他的獲獎作品是:《趙樂鹽失明的第三百九十五天》。了解樂鹽時間長了,我們成了朋友,寫她的故事,難免會有主觀的地方,作為寫作者,我是儘可能地保持冷靜和樂觀,用一種貌似輕鬆或者幽默詼諧的方法去能寫作。寫的時候也沒有很主觀地去想,寫出來的文章是自然呈現的。怎樣的非虛構才算好的作品,心裡是有一個標準的。我覺得好的非虛構作品,會存在很多細節,即便讀者沒有親臨現場,但是一看就知道這事情是真的。
  •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 開頭的開頭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作者:[美]馬克·克雷默 溫迪·考爾譯者:王宇光等譯
  • 《非虛構寫作課》:名校教授筆下的寫作課,暢銷20年的寫作指南。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非虛構寫作課》,作者:簡•耶格爾(Jan Yager),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社會學家,刑事司法學碩士,藝術學士。專注於商業寫作、時間管理、人際關係等領域,已出版48部作品,被譯為34種語言暢銷全球。
  • 公開課第三十講:非虛構寫作如何講述真實
    講座現場非虛構寫作:真實的故事+虛構的敘述方法沈燕妮在講座開始,首先四個特徵闡述了何為非虛構寫作。非虛構寫作,是真實的故事與虛構敘述方法的完美融合。一部好的非虛構作品,一定要具有這樣的敘事精神。如何寫作非虛構作品很多大學生也渴望能夠寫出自己的故事,記錄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公開課走進校園的原因,沈燕妮用她豐富經驗,告訴在場的每一位學生,如何才能寫出很好的非虛構作品。 1、立意清晰寫作非虛構作品,首先要立意清晰。比如,描寫「我的媽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
  • 涉足非虛構寫作領域平臺湧現 故事成為一門生意
    目前,不少門戶網站、雜誌、內容創業者涉足非虛構寫作領域,一些平臺還對接影視、出版等行業,通過「深耕」擴張非虛構寫作的可能。  將「故事」當成一門生意,就如一場淘金之旅。淘金路上,前赴後繼,有難以為繼者,也有勉力支撐者,成功者並不多見。「非虛構寫作者需要自己下到泥潭裡面,看能不能走出來。」從特稿寫作者轉型為內容創業者,「真實故事計劃」非虛構寫作平臺的創始人雷磊內心自有秉持的信念。
  • 《非虛構寫作課》教你任何人都能掌握的非虛構寫作技能
    大部分人可能都覺得,他們正兒八經的寫作可以追溯到學生時代,好像工作以後就再也不需要寫作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非虛構寫作課》的作者簡·耶格爾說,出色的寫作是幫助你在各行各業進取和提升自我的利器。她專注於商業寫作、時間管理,人際關係等領域。《非虛構寫作課》以作者多年的編輯經驗、寫作教學經驗和非虛構類作品出版經驗為基礎。所以這本書可以作為任何想要學習寫作的人的工具書和寫作啟蒙書。
  • 《非虛構寫作課》:用筆頭推銷你自己,提升求職晉升優勢
    幸運的是,非虛構類寫作是一項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技能。由曾在Macmillan出版社、Grove出版社擔任出版業務主管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簡• 耶格爾著作的《非虛構寫作課》一書,旨在幫助那些期待利用寫作能謀求職業發展的人們,如何進行基礎性寫作,為我們的職業生涯鋪展道路。
  • 哈佛的寫作課(上) 博雅小學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幾個月前我為《南方周末》內刊所寫的一篇文章,回顧了2012-13年我在哈佛尼曼上寫作課的經歷和感受,讓大家了解下美國大學是怎樣上寫作課的。剛入學時,哈佛有很多讓我驚訝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寫作課怎麼那麼多!有針對不同年級的論文寫作課,也有劇本寫作,虛構和非虛構寫作等,不一而足。
  • 非虛構工作坊|非虛構寫什麼:最重要的還是好故事
    「嚴格按照事實去寫的報告文學,我覺得就是非虛構作品。而如果自稱的非虛構作品有不實之處,也不能稱為『非虛構』。」衛毅說。非虛構這個詞本身也有所爭議,在界定某一類作品時,它不說它「是什麼」,卻說它「不是什麼」,令人費解。衛毅指出,《尋路中國》《江城》作者何偉的老師麥克菲曾稱呼這一形式為事實性寫作,正是為了彌補「非虛構」一詞本身的不足。
  • 非虛構寫作:內涵、特點以及在我國 興起的多維因素
    《讀庫》《單讀》《正午故事》等圖書系列以刊載、散布非虛構作品為己任。新媒體平臺如騰訊「穀雨故事」、網易「人間」、界面「正午故事」、中國三明治以及鳳凰網「有故事的人」等以推動非虛構寫作為創建初心。非虛構寫作的主要表現手法,如細節、對話、場景重建、人物心理描寫、人物關係交代甚至故事衝突構建等,幾乎有所有優秀非虛構作品的特質。非虛構作家遲宇宙認為:「怎樣進行更有效的敘事,非虛構需要呈現出大量的事實,這樣的事實很多時候沒法引發大家的興趣和關注,很多時候素材無法戲劇化,缺少衝突,甚至只有數字的羅列。這時我們就需要藉助虛構的技法,一個文學性的創造,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事實,而且為了提升閱讀的效率。」
  • 押注非虛構寫作,一個故事賣出百萬,他說一開始就想好了怎麼掙錢
    一個IP賣出百萬,這道非虛構寫作價值證明題還在繼續。本文共計2815字,閱讀時間5分鐘。他對非虛構影視化的市場表示出極大的樂觀情緒,他給出一組數據:國外,近20年裡,好萊塢出品的電影裡有接近20%改編自真實故事及紀實文章,傳記類圖書已經佔據美國出版市場10%的市場份額。反觀國內,雖然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影視劇仍在少數,但IP版權價格卻節節攀升。
  • 哈佛的寫作課(下) 博雅小學堂
    除了課堂上的即興寫作外,課後的作業印象中大家全寫的是自己的故事。就這樣,每個人的隱私都公開了。有人寫自己被收養,有人寫自己的啞巴父親,有人寫父母不和,有人寫夫妻矛盾,有人寫童年傷痕,有人寫婚外戀情,甚至有人寫夫妻性愛。當一位女同學當場朗讀完自己寫的和丈夫性愛的一篇習作後,有男同學意有所指地長哦了一聲,這位女同學馬上反駁:「這是虛構寫作課,虛構!」
  • 非虛構工作坊 | 莊永志:非虛構寫作如何寫得更專業?
    98名學員在羅新、莊永志、周浩、李宗陶、郭玉潔、葉偉民六位導師的引領下,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學習,共同探索非虛構創作的魅力。 10月18日下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焦點訪談》前主編莊永志以「澎湃·鏡相」寫作大賽作品為例,分析作品中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非虛構寫作應強化的重點。 「澎湃·鏡相」寫作大賽於2019年1月發起,旨在面向全社會,發掘優秀的非虛構寫作者。
  • 如何寫書評⑤:虛構與非虛構寫作模板,5分鐘學會寫書評
    #上一期,我們講了寫好書評的六大元素,在最後一期內容中,我將分享書評寫作最最核心,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部分——虛構與非虛構書評的寫作方法。即便是科幻、魔幻、歷史等與現實差距很大的小說,也能令讀者有代入感,跟著書中人物經歷一連串的冒險。因此,虛構類書評最終要聯繫到人,聯繫到現實生活。當然,你也可以從寫作技巧方面入手。
  • 一次關於中國非虛構寫作的探討
    作為虛構的對立項,非虛構寫作究竟意味著什麼?如果說非虛構寫作是舶來品,中國創作者又應當如何關照中國的現實?在日前於南京舉辦的「中國非虛構和非虛構中國·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上,與會的作家、學者和媒體人圍繞中國與非虛構寫作展開了討論。
  • 【讀萬卷書】非虛構寫作指南
    《非虛構寫作指南》一書共分為7章。第一章,如何尋找故事?什麼是值得寫的非虛構故事。這一章以戰地記者的經歷來指出寫作之前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觀察,以此來訓練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這樣才能抓住有效細節,保證文章的簡潔、準確。
  • LGBT、藥娘、扮鬼師、草根網紅、記憶大師…一起來聽13個非虛構故事
    2017年9月24日真實故事計劃總主筆袁凌《GQ》報導總監曾鳴《人物》雜誌執行主編趙涵漠將來一場關於非虛構寫作的TED Talk秀一起講故事的還有 「 Epoch 」非虛構故事大事的各式各樣的奇幻現實都被記錄了下來在決賽現場他們也將跟袁凌、曾鳴、趙涵漠一起講述自己的報導和故事這是一場很酷的比賽我們也想邀請想聽非虛構故事的你到現場來一起聽他們的故事9月24日,北京見!
  • 當寫作也變得功利,什麼樣的故事才能打動人心?
    為探尋這背後的秘密,我們歷時6個月打造了《南方周末寫作實戰訓練營第二季》,邀請了7位非虛構行業專家:他們來自《南方周末》《冰點周刊》《人物》等頂尖非虛構寫作團隊,也不乏具有國際視野的哈佛大學尼曼學者。他們將從故事選題、結構思維、採訪挖掘、文本呈現、真實與真實感等7個方面入手,講述不同「派系」的故事寫作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