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能責備他,那應該怎麼做?
假如,你的孩子在客廳玩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做呢?估計有不少媽媽會直接走到客廳把孩子直接批評一頓!此時的孩子要麼被嚇到「哇哇」大哭,要麼是委屈地站在原處不知所措!其實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太正確,在這裡我給出的建議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我們對他大聲吼罵,這會強化這個事情在他的印象當中 ,讓他在以後的回憶裡都存在這一個印象:每當我做錯事,媽媽只知道吼叫我!
-
千萬不要揪住孩子以往的錯事不放,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
孩子做錯事是情理之中的,父母只要就事論事,加以批評引導,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如何改正就可以了。孩子就是在不斷的地嘗試、不斷地糾錯中成長起來的。有些家長當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常常因為憤怒,會想到以前的事情,他們會提到孩子以前的錯事,不停的翻老帳,不停的嘮叨。
-
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因為受到情緒的影響,常常會缺少客觀與平和,這就導致了批評的時候無意識的夾雜了挖苦甚至諷刺,甚至人生攻擊,這種批判叫「破壞性批評」,容易對孩子的自尊造成嚴重的打擊,對孩子的認知和改變錯誤沒有任何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呢?1. 弄清楚批評孩子的目的。
-
孩子做錯事要如何教育,「肥皂水效應」讓批評更有效,試試吧
可能別人在指出你的不對,你的缺點,但你自己沒有任何察覺,此時你會認為,我做錯了什麼?我什麼都沒做錯,我不會出現這種錯誤的。孩子也是一樣,他們還不了解真正的對與錯,只有大人們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孩子並不能夠理解。要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錯誤是什麼,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才是讓孩子認識錯誤的關鍵。
-
孩子做錯事以後,父母怎麼懲罰才科學?
2、練字家長懲罰孩子,肯定是因為孩子當下做錯了事,年紀小的孩子可能會情緒激動、大哭大鬧,家長這時候給孩子說道理是不管用的。聞達君建議家長們讓孩子去練字,因為練字雖然枯燥,但卻能讓孩子快速平靜下來,隨後家長也應引導孩子自我反思,等雙方都冷靜後,再心平氣和地溝通。
-
「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導讀:「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做對了鼓勵獎賞,做錯了批評懲罰,批評與獎勵並行的效果好嗎?
2、做了錯事要及時批評,才有利於改正很多父母和老師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情,必須要讓他們感覺到難過,得到懲罰,才會讓他們改正錯誤。批評和懲罰帶來的是低自尊,怨恨或者是叛逆。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家庭主婦,天天在家裡忙裡忙外,買菜做飯搞衛生輔導孩子,一天你不小心打破一個碗,你先生說:怎麼那麼不小心,做事冒冒失失,連洗碗都不會!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每個月把工資拿回家養家餬口,你太太說:那麼少,怎麼那麼沒用,你看隔壁的老王會賺錢脾氣又好,哪像你!我們聽到這樣的批評感覺怎麼樣?
-
父母做錯事,應該給孩子道歉嗎?看德國媽媽怎麼說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德國,會怎麼樣呢?可能會簡單得多吧:德國父母處理這種事情的原則很簡單——孩子做錯事就得 「Say Sorry」!塑造孩子最佳途徑——是榜樣!想要讓孩子學會道歉,就要讓他知道,每個人做錯事就要為自己的行為向別人道歉。而這些,則是由爸爸媽媽開始。我們總是教孩子們「知錯能改」,但如果你不能自己做到,又有什麼資格讓孩子這樣做呢?
-
做錯事被老師批評,父母這樣做孩子更受益……
讓我們用一年的時間來探討該如何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逆商,抓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兼顧具體問題的解決策略,一起培養孩子的逆商,讓孩子成長為心中有光、不畏黑暗的人。 文 | 張娜 孩子回到家一臉不開心,一問才知道,他被老師批評了。
-
聰明父母,能從孩子做錯事中找到教育機會,方法值得借鑑
孩子做錯事了,一般我們的家長都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其實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只會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可能你的教育走不進他的內心,其實在孩子犯錯中也蘊含著教育的機會。抓住了,效果還真好!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一、我們要看看孩子做錯事的動機。
-
寶寶做了錯事,怎樣批評得當?
對寶寶的批評不可沒有,也不可濫用,寶寶是你生的,也是你養的,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寶貝。「唱對臺戲」,不讓幹什麼偏要幹,什麼時候都要以「不」字開頭,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寶寶在1歲多就開始進入了這種叛逆期,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寶寶說話的時候,總喜歡用命令式的語氣,「不許怎麼樣」,「不要怎麼要」,寶寶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
遇到孩子被人當面批評,先別急著發脾氣,這樣做才正確
作為父母,如果有人當著自己的面批評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臉面掛不住,或者衝上去與對方爭吵,或者直接衝孩子發火。其實這是不對的。當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先保持冷靜,不要隨意發火。因為在還沒有分清對錯的情況下就和他人發生爭執,不僅會損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還給他做了特別不好的示範。
-
孩子做錯事不肯認錯,喜歡推卸責任怎麼辦?#學浪計劃#
7歲了,有時候做錯事了死活不肯承認也不道歉,感覺像是推卸責任,很擔心他以後一直這樣。為什麼要說這段經歷呢,是想讓這個提問的家長了解一下,當孩子有時候做錯事了死活不肯承認也不道歉的時候,內心是怎麼想的,他真正在乎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是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他了。再次重複那句我們之前說過很多遍的話,小孩子最在乎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重視。
-
當孩子做錯事,家長「眼旁觀」好不好?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教
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都紛紛誇讚:「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教!」,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除非是偷東西、破壞公共財物等原則性問題,父母不要過多幹涉。比如誇讚孩子做得對,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不可怕,改正錯誤就能得到誇獎。其次,還要引導孩子學會反省自己做錯事的原因,比如「為什麼會打翻粥碗?是不是走路不看路,或者動作幅度太大,手上沒拿穩?」
-
孩子做錯事不可怕,關鍵的是父母說的第一句話
這樣的場景很多父母都不陌生。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往往會讓孩子向對方道歉。如果孩子不情願,我們會強制孩子說對不起,希望孩子知錯能改,重新做個「好孩子」。教孩子學會說「對不起」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當孩子做錯事時,要讓孩子真誠地向對方道歉,靠的不是父母的批評和說教,更不是強迫和威脅,而是父母的理解接納和耐心教導。當父母耐心地向孩子說明錯誤造成的後果,同時保持平靜,不吼不叫,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多想一想他人的感受,孩子才能心悅誠服地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才會真心實意地說出那句「對不起」。
-
批評孩子也有技巧,千萬不要盲目毀掉孩子
如果孩子事先沒有被教導或沒有被警告,那麼他做了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所謂的「錯事」,是不應該被指責的。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錯誤,那麼你批評他,他會不服而產生逆反心理,以後你正確的話他也聽進去了;或者把他給批傻了,下次什麼也不敢做了,變得唯唯諾諾,自卑怯懦。
-
不敢批評?不會批評?正確批評方法讓孩子變樂觀
仔細想想,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育兒中出現,不知你是否跟我有同樣困惑:孩子犯錯誤了,有時候不敢批評她,擔心好不容易安撫好的情緒又反覆,覺得事情也不大,就算了;有時候不會批評她,說出口的話自己回味都有點過分,但不說又不痛快。不敢批評,不會批評,但是批評孩子又是我們育兒中的高頻場景,那怎麼樣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呢?
-
父母批評教育孩子時,也不要觸碰這4個底線,別把愛變成了傷害
編 輯:柔山當父母準備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前考慮的,也不要觸碰這4個底線,別把愛變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器。所以真正明白教育的父母,在育兒上是講究方式的,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育兒,孩子做的好自然要肯定,孩子做錯事可以正確的指出來,但不要以偏概全。
-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家長的反應很重要,當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前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很多的事情,孩子做錯事是非常正常的,幾乎沒有任何的孩子在一生中不會犯錯,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時候孩子做錯事,並不是他故意而為之,而是無意中做錯的,這些都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是父母在教育或者提醒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語氣,因為很容易會導致自己的孩子變得怨恨父母,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反應,當你的孩子不小心做錯事
-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們不要這樣處理,對孩子不好也對自己不好
,因為你的越淡定越從容,孩子才會越靈秀,家庭才會越幸福,人生才會一片光明的。你總說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你是一個愛翻舊帳的父母,孩子們做錯了一件小的事情,但是卻總是被你們拿出來說,本該孩子已經忘記了,但你們卻總是幫孩子們回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