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不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少不了的會犯錯誤,違背家長的意願。
編 輯:柔山
當父母準備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前考慮的,也不要觸碰這4個底線,別把愛變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器。
孩子處在小學初中的階段,正是需要家長們鼓勵和肯定的年紀,如果媽媽總是對孩子否定式的教育,孩子自然會感到非常委屈。
所以會給孩子心理造成這樣一種錯覺:自己總是會把事情搞砸,在媽媽眼裡的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媽媽就會不喜歡自己了。
要知道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可是不容易的,但往往摧毀掉孩子的自信心只需要一個句話,甚至是一個眼神。
所以真正明白教育的父母,在育兒上是講究方式的,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育兒,孩子做的好自然要肯定,孩子做錯事可以正確的指出來,但不要以偏概全。
否定式的教育只會更加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長期下去,孩子心中也會留下陰影。
曾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則分享,女孩在幼年的時候,常常會被母親在公共的場所批評責罵,每次受到批評後的女孩會呆呆的站在原地,好像周圍的人都在看她。
女孩還感覺到周圍的人在嘲笑自己,就這樣,女孩越來越牴觸外出,甚至是和母親單獨相處,都會讓她感到不適。
有時候女孩聽到旁人稍微大聲講話,她都覺得是在責罵自己,可以見得女孩的自信心正處在崩潰的邊界。
很多家長並沒有發現自己的態度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而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印象深刻,甚至一生都難以忘懷。
一則報導:孩子因犯錯而被老師找家長,結果孩子的父親當中眾人的面,狠狠的責罵孩子,甚至還用手指戳孩子的腦袋。
沒想到的是,這個孩子就在當晚發生了意外。所以看到這裡,想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及時是教育孩子,也要分清場合與時間。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尊嚴不可以隨意的踐踏,也許你無心的一句話,孩子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化解和治癒。
記得初中時候一個好朋友常常會和我抱怨他的父親,而且十分形象生動,她形容自己的父親學過川劇變臉,好像能瞬間變成「黑臉」。
眼睛裡還會散發著「火氣」,不過看到熟人的時候又能瞬間轉換成自己原來的樣子,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位父親還有「兩幅面孔」呢!
像這一類的家長,不同於前面提到的,他們並不會在公共場合責罵孩子,也不會對你進行否定,他們只是「黑著臉看你」。
而父母的這種「黑臉」和「冒著火氣的眼神」會讓孩子在無形之中,感受到來自爸媽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的效果也的確「顯著」。
以至於孩子和家長同框出現的時候,孩子都會閉口不談,甚至是低頭不看自己的父母。所以冷暴力在這幾條底線中是最可怕的。
因為父母把想要說的話都融入到了眼神和神態當中,即使不說一個字,也能讓你毛骨悚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震懾力。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長期的處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孩子更容易自卑。
人生的道路本就是曲折的,相信也沒人可以輕鬆的說出自己一生都很順利,而犯錯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很多家長喜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提起孩子以前做錯的事,也許家長是希望孩子長記性,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不是提醒,而是變相的傷害。
父母們不妨換位思考,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別人把你的新帳舊帳都翻了出來,一頓批評指責,你會作何感想呢?
所以在育兒這件事上,父母要學習的還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特別的時期,比如小升初的階段,孩子也會更加敏感,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要適當的調整。
今日話題:各位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有哪些心得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