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裡的女二齊明月因為頂撞她媽媽而上了熱搜,劇中的齊媽媽總是喜歡否定自己的女兒,不管是小時候穿衣吃飯還是長大後學習工作找男朋友,因為齊媽媽總是打著為她好的旗號這樣做,所以齊明月總是習慣性的把錯攬在自己身上,長時間的否定、壓迫導致齊明月越來越缺乏自信心。她長大後沒有變成一個乖乖女,相反她長大後越來越叛逆……
前幾天,有位媽媽在寶媽群裡說:有次當著4歲孩子的面和朋友說了件孩子的糗事,孩子整整一天沒理自己。後來問孩子,孩子居然說自己讓他丟人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性格、脾氣、喜好以及自尊。不管孩子年齡多大,都應該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被對待。所以別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會形成獨立的人格,也擁有自己的底線。,父母應當好好尊重孩子,不要去觸碰孩子的底線,尤其是這幾件事!
大多數家長覺得孩子小,沒有自尊心,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做一種樂事,到處和別人講。殊不知,孩子的自主意識2歲左右就開始形成了,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會變得「要面兒」,這些糗事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隱私。
若家長總提他的糗事兒,孩子會羞愧不好意思,或是跟家長翻臉發脾氣,對一些敏感的孩子來說,還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別人誇自家孩子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大多父母是內心喜悅,表面謙虛,不僅沒有給予孩子肯定,還刻意地貶低,美其名曰:不能讓孩子驕傲了!
這種做法實在有失妥當,孩子年紀小,但也會期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父母的評價會深深烙在孩子的心裡。孩子表現好,有什麼不能誇的呢?當別人誇獎自己孩子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接受就好了。
當孩子逐漸長大,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擁有了獨立的空間,他可能有自己的手機,平時也會寫日記記錄心情。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趁著孩子沒注意翻看孩子的東西,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記,翻閱孩子的手機……
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反感,甚至出現吵鬧或過激行為,孩子這樣做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
想要了解孩子的方法,並不是通過窺探秘密來獲得。父母可以主動和孩子交流,讓自己成為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這樣,在有必要的時候,孩子就會主動和父母說自己的秘密。面對孩子的煩惱,不要打擊或批評,跟孩子一道想辦法。
當然,如果孩子不想和父母說這件事,不要逼他,這是他的隱私。如果實在很擔心,可以通過和孩子交談,多和老師同學打聽孩子是否有異常表現,排除一些過激的想法。
即使孩子再小,也能感知到周圍人的目光和情緒。在他人面前責罵孩子,會讓他覺得非常丟臉。試想下你上學的時候,被父母當著老師同學們的面打罵,是不是會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呢~
孩子犯了錯可以等到回家再教育,在外多給孩子留點面兒,孩子也會更感激你。
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孩子雖小,但是隨著一天天長大,也會慢慢懂得不少知識,也會有很強的性別意識。
因此,即便親子關係很密切的異性父母,例如母親和兒子,父親和女兒,也要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保持距離,正確地引導孩子的性別觀念和隱私觀,為孩子以後正確的品行和性格打好基礎。
想要了解孩子,怕孩子走彎路,家長應當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可以主動和孩子交流,讓自己成為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等到孩子主動願意和自己分享秘密的時候再開導他,但如果孩子不想和你訴說秘密,也不要逼他,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如果家長實在不放心,可以通過和孩子交談,或和孩子的老師、同學打聽孩子是否有異常表現,排除一些過激的想法。
轉自:https://www.shudaibaby.com/show-135-5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