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的是男孩,千萬別對他做這8件事

2020-09-16 崔玉濤育學園

作為一個2歲男孩的老母親,我的閨蜜經常把我當成泌尿外科醫生,時不時就進行線上諮詢。

她的大寶是閨女,二寶是個男孩。

倆孩子是湊了個「好」,但是養娃過程中,我這閨蜜怕是不太好了。

養男孩和養女孩不能說是一模一樣,簡直是完全不同,給她整的挺崩潰。

所以如果你們家裡也有一個貼心的「皮夾克」,今兒這篇文章你看定了!

01指責孩子玩兒小JJ

我兒子有一陣兒就特別喜歡揪著自己的小JJ玩兒,我看著都替他疼。

這事兒雖然對大人來說很是限制級,但是對小寶寶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在他眼裡,小JJ和小手小腳是一樣的,都是值得他探索的身體部位,不好好玩兒,都對不起小JJ自帶的Q彈屬性。

大家千萬別呵斥指責或強行制止寶寶,別讓他覺得這是件羞恥或錯誤的事情。

你們要做的是:

  • 及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玩具繪本該上就上。
  • 洗乾淨寶寶的小JJ和小手,預防尿路感染。
  • 教給寶寶不要在公眾場合玩兒小JJ。
  • 告訴寶寶不能玩兒別人的小JJ。

02認為包皮非割不可

據說不割包皮會影響孩子的性福,影響孩子以後提槍上陣……(手動消音,嗶----)

咳咳,在這之前,咱們先說說小JJ和包皮的幾種相處模式。

正常情況,包皮就像是給小JJ穿了個中領毛衣,腦瓜子可以自如地露出來。

包皮過長屬於穿了個高領毛衣,要使勁往下抻才能露出腦袋來。

包莖則是不光穿了高領毛衣,還是個領口又窄又緊的高領毛衣,使勁兒抻都露不出腦袋來。

大部分男寶寶的包皮過長和包莖,都是生理性的,隨著孩子逐漸發育,會自然好轉,不需要額外治療。

如果孩子過了5歲左右,包皮還是不能退縮反轉,這個時候,才需要醫生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具體判斷要不要進行包皮環切手術

簡單來說就是把高領毛衣切一圈變成中領毛衣,把腦袋露出來感受這個大千世界。

03小JJ總勃起就是性早熟

大家都知道,早上升起的不光是太陽,還有可能是……(嗶----)

事實上,兒童、嬰幼兒,甚至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都可能出現勃起的情況。

這可能和性激素作用或外部刺激有關,和大家擔心的性意識覺醒或者性早熟完全沒關係,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會對孩子有什麼不良影響。

但如果孩子的小JJ持續勃起,甚至勃起幾個小時,這就得儘快去看醫生了。

04過度清洗小JJ

男寶3歲之前都不建議頻繁強行翻開包皮清洗。

這個時候孩子的小JJ還都穿著窄口的高領毛衣呢(生理性包莖)。

強行翻開包皮洗,很容易弄疼孩子,嚴重還可能導致局部腫脹,甚至撕裂

大家要是覺得包皮垢太多了,可以在包皮和龜頭上塗上一點橄欖油,等待1~2分鐘,再用浸滿油的棉籤輕輕擦拭,就能輕易去除掉包皮垢了。

如果不小心把包皮翻上去洗了,一定要記得復位

毛衣領口勒腦袋的感覺,你試試!

05給男寶穿這兩種褲子

男寶比女寶多了一個體外「掛件」,危險係數可是成倍增加。

因此,開襠褲帶拉鏈的褲子是相當不建議給男寶穿的。

給男寶寶穿開襠褲,小JJ暴露在外,一不衛生二不安全。玩耍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夾傷。

再說帶拉鏈的褲子,小孩子還沒有掌握安全拉上褲子拉鏈這項技能,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

被拉鏈夾住小JJ ,那簡直是會!呼!吸!的!痛!啊!

06爸爸不參與如廁訓練

雖然說很多時候,父愛如山那是一動不動,但在給男寶進行如廁訓練這件事上,必須得爸爸參與了。

畢竟,媽媽們沒有「示範工具」啊。

一般等孩子2歲左右,有下圖中這些信號,就可以著手進行如廁訓練了。

孩子2~3歲時,就會開始產生性別意識,並建立性別概念了。

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最好由同性家長示範如何上廁所,異性家長最好迴避

如果有特殊情況,那麼請叔叔伯伯大哥哥等幫幫忙也可以。

1、男寶是站著尿還是坐著尿?

3歲前男寶寶最好也坐著尿,先熟悉一下這項技能。

3歲以後如果孩子對站著尿感興趣,可以讓同性的家長教他站著尿尿。

2、可以幫男寶扶著小JJ尿嗎?

可以讓同性家長教一下男寶怎麼扶著小JJ尿尿,等孩子學會了,就讓他自己來吧。

異性家長就不要幫這個忙了。

3、 男寶尿尿總是瞄不準,是不是有問題?

剛開始技術都不嫻熟,熟練了就好,大人也不一定次次都瞄的準。

只是要辛苦大家勤擦馬桶圈、勤拖地了。

07男孩不需要性教育

在我們的認知裡,總覺得女孩更需要性教育。

但事實上,男孩的性教育也不容忽視

我們同樣需要告訴男寶寶背心和小褲衩遮住的地方是私密部位,不能隨意給人看。

也要教給男寶寶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陌生人隨意觸碰。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我們也要多加注意。

比如不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3歲以後就不建議異性家長給孩子洗澡,不帶男寶寶去公共女浴室等。

尤其是隨意玩弄男寶小JJ這種行為,要堅決杜絕

大家要始終記得:

會覺得「孩子太小,反正是男孩子,沒關係!」的是我們,而不是罪犯。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兒子的趣事。

某天我帶著他去逛超市,他看著貨架上的雞蛋一臉驚喜地跟我說:「媽媽,我也有雞蛋!小雞雞和蛋蛋!」

小老弟,此「雞」非彼雞,此「蛋」非彼蛋啊!

點個轉發,保護男寶的「雞」和「蛋」,從你我做起

相關焦點

  • 如果你生的是女孩,可千萬別對她做這幾件事
    曾經有網友留言,據鄰居二伯家的表哥的大姑介紹,給女寶寶擠乳頭是為了讓寶寶長大後乳頭不會內陷,生完孩子後不會堵奶。這……想得也太長遠了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你感到驕傲並且非常滿意。當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生活,她還將把你教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後代。
  • 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孩子任性發脾氣時,這4件事你千萬別做
    這個時期的孩子任性發脾氣,家長有4件事千萬別做。第三件事:不要說教孩子沒有停止哭,說明還有情緒。對他來說,無論你說什麼都是噪音,說了也白說。第四件事:不要走開孩子哭鬧是故意給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同時讓他看到你的態度。
  • 家有女寶,千萬別對她做這6件事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如果你生的是男孩,千萬別對他做這8件事》深受大家喜歡,留言裡紛紛要求再來一篇關於女孩的。都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如果你也希望自己家女兒能夠平平安安的健康成長,那今天這篇文章,再忙你也一定要看哦!注意打起精神來,接下來要說的這6件事,真的不要再對寶貝女兒做了。
  • 天氣再熱,也千萬別對寶寶做這8件事
    最近這天氣可太熱了!熱到啥程度呢?就是「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這樣的世紀難題都有答案了。咳咳,說正經兒的,雖然這天氣熱得人想原地爆炸,但下面這幾件事,天氣再熱咱都別對孩子做。這三代人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不同。孩子覺得適宜的溫度,對老人來說,可能就有點偏涼了。「有種冷,叫奶奶/姥姥覺得你冷。」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說,家裡有老人的話,咱在開空調的時候可以緊著孩子的感受來,但也別忘了囑咐老人們稍微多披件衣服,也體恤體恤代謝率低、覺得哪兒哪兒都冷的他們。
  • 家有男孩,父母要懂得這幾件事,別因無知而傷害孩子
    父母教育的出發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把握不好這個度,從而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如果你家也有男孩的話,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幾件事,別因為你的無知而傷害了孩子。「別像女孩一樣,遇到一點事就哭。」
  • 8歲前,有4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去做
    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允許他害怕,尊重和理解他的感受。千萬不要嘲笑他:「這有什麼好怕的!」簡簡單單一句話,除了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用之外,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千萬不要逼著他勇敢。要用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慢慢克服恐懼,把「不要怕」,變成「我陪你」。讓他在被理解、被鼓勵的正向激勵下,安心長大。
  • 這件事對孩子傷害很大,千萬別做
    多年後,兒子自己也熱愛上了製作模型才忽然意識到,沒有得到模型主人的同意就帶走他的東西是多麼過分的事。這件事也一直讓他對模型主人心懷愧疚。失去與難受的體驗只會讓孩子更厭煩共享這件事,以及不喜歡那個被分享的小孩。
  • 在日本,如果你有一臺自行車,千萬別做這幾件事!
    所以,如果在日本騎自行車,下面提到的這些「千萬」,一定要記住啦!如果是二手車,你要辦理登記號變更。如果你違規停車,那麼政府會收走車輛,然後通過登記號實名制找到你,罰款和教育是必然的。如果你有這個年齡以下的孩子,最好讓他們戴上頭盔。
  • 8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否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的學霸媽媽陳美玲,在「家長千萬別做的10件事」裡,提出的第一條就是: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媽媽,你這簡直就是作業驚魂!你就不能耐心點嗎?」我給他講過,你頂嘴可以,只要你說得有道理,不胡攪蠻纏,我就支持你。
  • 離婚前後,這3件事千萬別做,否則自討苦吃
    這篇文章是來自一個離婚女人的忠告,她說自己在離婚前後太莽撞、太衝動了,連著做了幾件錯事,教訓慘痛。同是天涯淪落人。她說每個正在經歷離婚的女人都是苦命的女人,所以想把自己的這些慘痛教訓分享出來,希望對那些打算離婚,或正在辦離婚手續的女人一些啟發和警示。
  • 搞笑漫畫:千萬別帶熊孩子去健身房,因為這件事!
    去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歡聲笑語,你準備好了沒有!來吧!讓我們看看這一段說的是:搞笑漫畫:千萬別帶熊孩子去健身房,因為這件事!一位母親一直覺得自己很胖需要減肥,可是一直都沒有時間,終於自己下定了決心,辦了張健身房的會員卡,本想自己加肥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可無奈兒子好奇一直想跟著過來,自己也沒有辦法打發走他,也就只能讓她跟著了。
  • 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十件事今天千萬別做!
    中元節俗稱鬼節,這十件事今天千萬別做!這幾天,大家有木有看到路邊都在燒紙~~~~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啊!!當然,除了這個提醒,小編還搜羅了不少...  這幾天,大家有木有看到路邊都在燒紙~~~~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啊!  當然,除了這個提醒,小編還搜羅了不少「鬼節禁忌」,以下這些事情,今天千萬別做啊!  ———前方高能,膽小勿入!! ———  1、鬼節這天,千萬別照鏡子!
  • 廣州過來人提醒:家有男孩,父母要懂這幾件事,別因無知傷害孩子
    父母教育的出發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把握不好這個度,從而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如果你家也有男孩的話,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幾件事,別因為你的無知而傷害了孩子。父母要正確認識男孩哭這件事,這不是沒出息的表現。要知道,孩子只有將內心的不快都宣洩出來,才會變得更加通透、堅強。如果家長告訴男孩不能哭,孩子就會壓抑。慢慢地孩子可能會變得抑鬱,覺得沒人理解自己,甚至做出極端事情。所以允許男孩哭吧,這不是他的錯。
  • 你千萬不要做這件事
    同時也要記得把自己駕馭住,如果你連自己都控制不住,連自己都駕馭不住,你怎麼去吸引一群人,你怎麼帶領他人達成共同目標。在某些事情上要表現出強勢的手段,在不同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
  • 3歲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4件事
    如果父母逼得太急,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3歲前,家長千萬不要逼孩子做這4件事。我不跟你做朋友了,不跟你玩了!」理由五花八門,或者是因為不小心被搶玩具,或者是因為有了不同的意見,又或者對方破壞了自己的作品等等。看到孩子受委屈,家長怎麼做?上前就幫孩子理論,還是逼著孩子用強悍的手段做自衛?事實上,只要孩子有交往,就一定會有衝突,這正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寶貴機會。
  • 如果你有個兒子,這件事不要做,否則可能會毀掉他的情緒感知力
    嗯哼就是一個愛哭寶,但每次都會在第一時間贏得爸爸的關注,簡單直接地釋放情緒是件好事,後來在《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也是等嗯哼哭完後再講道理,效果就很不錯。嗯哼總會在情緒平和後,告訴媽媽自己沒問題,並讓媽媽別傷心,情商槓槓的。
  • 佛說:有因必有果,如果你相信,那這8件事,儘量別做
    你改變不了循環就只能改變自己,很多人完全不相信,從來就不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惡意的去做一些事。 大放厥詞認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說的這樣玄乎神乎,但至少我們明白,如果你現在無法修正自己的作為,總有一天會遭受之前的報應。
  • 3歲前,別逼孩子做這6件事
    圖片來源:站酷網所以在孩子3歲前,這6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不輕視——不說「這有什麼好怕的」,而是說「媽媽看到你非常害怕,告訴媽媽,怎麼了?但對於3歲內的小寶寶來說,千萬不要強迫TA分享和謙讓,因為這樣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自私、更懦弱、更不自信。在孩子3歲前,我們要做的是:媽媽應該尊重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特定時期的這個表現,承認一些東西的確是寶寶的,讓他感到安全。
  • 崴了腳,千萬別去睡覺,馬上做這件事
    崴了腳,千萬別去睡覺,馬上做這件事 2020-12-18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5歲男孩睡夢中死亡,結果令人氣憤:睡前千萬別做這3件事!
    去年一項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影響因素調查顯示,攝入當日最後一餐的時間,是會對孩子的睡眠產生影響。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最佳的吃飯時間都是晚上6點之前。而到了晚上9點以後再進食(包括宵夜),小學生的睡眠將損失近1.5小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睡前給他準備一杯溫牛奶,有利於睡眠,還可以放鬆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