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父母都做過一件事,那就是批評孩子,孩子打架要批評,不寫作業要批評,看電視看久了還要批評。每個父母批評孩子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溫柔教導,有的格外嚴厲,然而方式不同,目標卻都一樣,一切為了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學校裡老師的教育,可能只會影響孩子幾年,但是,家長的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說錯話,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有些孩子心理素質比較差,會因為家長訓斥兩句而改變性格,更甚者會出現輕生的想法,批評可以,但要適度。
孩子都是有「底線」的,家長不要輕易觸碰,以下幾點,要格外注意。
01不分場合指責
每個人都要面子,孩子也不例外,很多家長在遇到孩子問題,多有抓狂的時候,管不住脾氣就會大聲呵責,而且不分場合,家長這一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創傷,如果有陌生人圍觀,會讓孩子膽怯,從此害怕他人目光。
記得《少年說》有一期主題就是關於面子問題,女孩哭訴母親:「別人家的孩子,就算脾氣再大,也會關起門來教育,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氣說上來就上來,完全不顧及旁邊有沒有其他人。」母親反駁:「你不分場合地犯錯,媽媽能不糾正你嗎?即使在外面,難道孩子的面子比媽媽的還重要?」
到底是大人面子重要?還是孩子面子重要?其實都重要,希望那些要面子的父母,可以站在孩子位置上,考慮下孩子的感受。
02總是翻舊帳
翻舊帳貌似是家長的通病,孩子犯錯誤,家長訓斥孩子的同時還會把陳年老帳翻出來,沒完沒了說個不停。家長覺得這是在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在拿孩子發洩,這對孩子來說太殘忍了。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何必揪著不放,總是一遍一遍提以前做的錯事,根本達不到說教的效果,孩子不僅不會改正,還會傷到自尊。
03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分不清什麼是批評,什麼是語言暴力,因為,家長脾氣上來時劈頭蓋臉一通罵,以為是在批評孩子,其實已經上升到語言暴力了,嚴重打擊孩子自尊心,還會對父母產生厭惡之情,影響親子關係。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多一些認可和肯定,少一些謾罵和語言暴力,有時候家長頭腦一熱說出口的話,會讓孩子銘記在心一輩子,跟孩子相處時,記住要注意言行。
孩子就是小樹,家長在澆灌、修剪時,要做到精心愛護,恰到好處,用正確方式把他們養育成參天大樹。
希望家長能夠多多認可孩子,肯定他們的優點,接納他們的缺點,不觸碰孩子的底線,讓孩子能快樂成長。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