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生完孩子請了個月嫂,月嫂每天給孩子洗澡,做撫觸,小美和婆婆都覺得挺好,孩子半個多月的時候,月嫂讓孩子開始練習趴著睡,說孩子趴著睡有安全感,並且能夠練習抬頭。
婆婆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孩子趴著怎麼行,這麼小,又不會抬頭翻身,萬一憋著怎麼辦。
尤其是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說,孩子練習趴著睡,結果憋死了,婆婆就更不願意了。婆婆養了好幾個孩子,她覺得自己有經驗,孩子還是得躺著睡,平躺著有利於睡個好頭型。
小美看看老公的頭,覺得一點也不好看。但是小美覺得,頭型跟睡眠沒有關係,純屬遺傳。孩子如果遺傳爸爸,肯定好看不了。
到底嬰兒睡姿和頭型之間有沒有關係呢?孩子怎麼睡才是正確的呢?
許多老人喜歡孩子扁頭,認為鼓鼓的後腦勺太難看。為了防止這樣,老人習慣糾正寶寶的睡姿,必須仰著睡,特意找東西擋著不讓孩子亂轉頭。
早在《後漢書•東夷列傳•韓》裡就有關於扁頭的記錄,「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我國上古時期東夷族女性扁頭是一 種美麗的象徵,但它並不科學。
20世紀90年代,美國兒科學會為了防止嬰兒猝死,掀起了一股「仰睡運動」,嬰兒猝死發生率下降了40%,但卻湧現出了大量嬰兒頭顱畸形的報導,醫學上被稱為「扁頭症候群」。
扁頭症候群多是由於寶寶睡眠長期處於一種固定姿勢不變而產生機械壓力導致的。
臺灣馬偕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健康嬰兒頭部變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睡姿。因為新生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每天的睡眠時間會佔據一天時間的75%-90%。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睡眠時間會減少,但寶寶在 2-5 個月時睡眠時間依然會長達18小時,6個月至一周歲的寶寶睡眠時間也會在15小時左右。這麼長時間的睡眠,使得頭顱骨長期處於受壓的狀態,很容易導致扁頭症候群。
不良睡姿不但影響嬰兒頭部正常發育、睡眠質量和睡眠安全,嚴重頭顱變形者還會影響腦容量的發育,阻礙智力的正常發育。
中國優生協會 2002 年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 津等 18 個城市進行的一項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嬰幼兒 頭顱存在不同程度斜、扁、尖變形概率高達 87.2%。
睡眠姿勢導致的扁頭症候群可以分為三種。
1.偏頭
也叫「斜頭」,寶寶的頭部後側面不對稱,主要是寶寶的後腦勺的一側長期受壓導致的。斜頭的寶寶通常會伴有同側面部的前額、耳朵和 臉頰的不對稱。
2.扁頭
寶寶的後腦勺平直,頭尖,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對稱,老人說的平頭就是扁頭。
3.舟狀頭
也叫「吐司頭」,寶寶後腦勺兩側扁平,頭顱骨的前後方擴張,通常寶寶會有面部的不對稱。
1.經常變換睡姿
媽媽應該經常幫助寶寶變換睡姿,使得寶寶頭骨受壓的位置經常改變。媽媽可以每隔2-3個小時給寶寶更換睡眠姿勢。
在寶寶睡眠時,應該將寶寶頭骨凸起的部位與床墊接觸。
仰臥位睡眠的寶寶應該在清醒的時候增加俯臥的時間,由開始的每次 1-2 分鐘,逐漸增加至5分鐘,以後每日增加3-5分鐘,逐漸增加至每天俯臥 30 分鐘。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在俯臥時,媽媽一定要守在身邊,注意觀察寶寶的呼吸,避免口鼻的堵塞。
2.「肚皮時間」不可少
「肚皮時間」是指寶寶俯臥在媽媽的肚皮上玩耍的時間。這樣可以中斷寶寶仰臥的姿勢,減少頭骨長期受壓。媽媽跟寶寶的這種互動,還可以使得寶寶頭部轉動,避免頭部的定位偏好。
肚皮時間還可以幫助媽媽和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具體做法如下:
3.引導寶寶自主轉頭
如果寶寶的頭部喜歡向一側偏,通常是向媽媽所在的一側偏,或者是向有光線和玩具的一側偏。媽媽可以經常變換位置,從寶寶左側到右側,再從右側到左側。
如果寶寶喜歡看向窗戶有光的地方,可以給寶寶變換頭腳的方向,從床頭方向移動到床尾方向。
如果寶寶喜歡看向玩具的方向,媽媽可以在寶寶的左右兩側經常變換玩具的位置,以此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引起頭部的轉動。
如果寶寶有斜頸,會使得寶寶的頭經常偏向一側,這也是導致扁頭症候群的一種隱患,應該及早治療斜頸。
家裡的老人喜歡用小米、高粱等填充枕頭,雖然都是好東西,但是質地過硬,會導致頭顱骨變形,而過於軟的枕頭會讓寶寶深陷其中,容易堵住口鼻造成窒息。所以給寶寶選擇枕頭時,要高度合適、軟硬適中,寬度合理,而且一定要選擇透氣性好的面料。
給寶寶選擇枕頭的小竅門:
1.三個月之內的寶寶可以不用枕頭。寶寶的頸曲還沒有發育完成,不管怎麼躺,脊柱都是直的。這個時候如果給寶寶枕頭,會增加頸椎彎曲,影響寶寶的呼吸和吞咽。
三個月之內的寶寶,媽媽應該通過經常變換寶寶睡姿的方式來避免扁頭。當寶寶頭部經常偏向一側時,可以使用「U」型枕來固定頭部。
2.三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選擇1釐米高的枕頭。三個月時寶寶頭部控制能力發育完善了,頸曲開始發育,1釐米的枕頭高度適合寶寶頸曲的發育特點。
3.六個月的寶寶枕頭高度在3-4釐米。6個月的寶寶已經會坐了,脊柱開始出現第二個生理彎曲(胸曲),這個時候枕頭的高度要增加到3-4釐米。
4.一歲以上的寶寶枕頭高度在6-9釐米。1歲以上的寶寶開始學習走路了,脊柱的第三個生理彎曲(腰曲)形成,寶寶的枕頭除了舒適之外,高度也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一歲以上的寶寶自己會經常變換睡姿,顱骨也發育完善,睡姿形成偏頭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如果寶寶有扁頭的風險,可以選擇新型初生嬰兒自然塑形枕芯,內芯是由保護頭顱的軟體構成.保護軟體是根據嬰兒頭骨的受壓 部位的形狀製成。內部相互貫通,灌裝流動性極佳的天然植物顆粒蒙稷。
在頭部壓力作用下,蒙稷像流動的沙粒一樣會將寶寶頭顱與保護軟體之間的空隙填滿。不管寶寶頭怎樣轉動,保護軟體的受壓面總能自然隨應寶寶的顱形並與之緊密貼合(流沙原理)。
枕頭內部結構巧妙地運用了力學原理: 當頭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分散壓力。自然塑形枕芯就像一個包覆受壓顱面的軟盔。
頭顱任何部位的壓力均被具有流動性的蒙稷傳導分散,單點重壓得到分散,避免寶寶顱骨發生單向形變。「軟盔」也能夠起到恰當的固定作用,防止 嬰兒頭部向兩側偏斜,無論仰躺還是側臥,嬰兒頭部和頸椎始終處於中線,有效避免斜頭畸形發生。
如果寶寶不幸睡成了偏頭,媽媽要及時給予糾正,各種偏頭的矯正睡姿如下圖:
寶寶的頭型與睡眠確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媽媽一定要經常變換寶寶睡姿,選擇合適的枕頭,睡出好頭型,從睡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