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壁畫裡古代中秋習俗:登"拜月樓"祈願長壽團圓
,敦煌研究院披露了一批敦煌壁畫和遺書文獻中涉及古代「中秋」的傳統民俗活動。圖為:莫高窟第35窟中壁畫手託日月的十一面觀音菩薩。 敦煌研究院提供 攝 莫高窟壁畫裡顯示,盛唐時期敦煌民眾是如何度過中秋節的場景。 敦煌研究院提供 攝 敦煌藏經洞文書P.2661《吉兇避忌條項》,它顯示出唐宋時期的敦煌地區非常重視月神。
-
敦煌壁畫和文獻揭秘古代元宵節民俗 (1/7)
敦煌壁畫和文獻揭秘古代元宵節民俗/7) "← →"翻頁 敦煌研究院
-
敦煌壁畫中的古人遊戲:兒童最早玩舉重相撲
趣味盎然:和古人一起「遊戲」 這部《敦煌古代遊戲》中收有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同時附有大量的古代圖像資料,因而圖文並茂。書中沒有作者的個人臆想和推斷,都是以事實為依據,把古代遊戲資料有序編排、整合,從而使一部敦煌古代遊戲史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
馬莉:敦煌壁畫中佛教法器圖像研究的現狀及意義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和古代中西方交流的咽喉,敦煌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從1930年陳寅恪首次提出「敦煌學」至今,對敦煌石窟群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作為其內容之一的壁畫更是我們從圖像入手,研究佛教東傳、古絲綢之路中西文明交流,以及河西走廊歷史的重要資源。
-
|神鹿與告密者|中文自修·聰明小豆丁|敦煌壁畫|壁畫|敦煌研究院
它的故事其實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情節改編的。近日,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合推出了一部敦煌動畫劇《神鹿與告密者》重現了九色鹿的故事。這個故事開始於皇后的一個夢:她在夢中見到了一隻九色鹿,想要鹿皮做一件皮草,便慫恿國王張榜尋鹿。不久有一人進宮告密,帶著國王和軍隊在山林中找到了九色鹿。
-
梁思成林徽因以敦煌壁畫「導航尋寶」 圖
這是敦煌壁畫《五臺山圖》中的客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敦煌研究院供圖)新華社蘭州7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玉潔) 尋找到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是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的重要發現之一。為他們「導航尋寶」的,竟是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壁畫。
-
敦煌壁畫裡的中秋:登「拜月樓」祈願團圓
圖為:莫高窟第35窟中壁畫手託日月的十一面觀音菩薩。敦煌研究院提供 攝莫高窟壁畫裡顯示,盛唐時期敦煌民眾是如何度過中秋節的場景。敦煌研究院提供 攝敦煌藏經洞文書P.2661《吉兇避忌條項》,它顯示出唐宋時期的敦煌地區非常重視月神。
-
千年敦煌壁畫中的農耕圖:80餘幅「人間生活」栩栩如生
圖為敦煌壁畫中的耕作圖,描寫了農民揚場、掃場、耕地等場面。閆姣攝中新網蘭州10月9日電 (閆姣)「在敦煌至今保存有近6萬平方米的壁畫,內容大多為佛教藝術,但除了佛和菩薩,還有80餘幅『人間生活』。」從事敦煌壁畫研究工作多年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王進玉表示,從80餘幅農作圖中,看到了從我國北朝時期至西夏600多年間勞動人民從事農業生產的各種場面。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共552個石窟的歷代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且內容豐富多彩,描寫神與人的關係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是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
-
段文杰|談敦煌壁畫臨摹中的白描畫稿
(右)第66窟 觀音菩薩 佚名 (左)第172窟 觀音菩薩 佚名敦煌壁畫繼承了漢晉造型藝術的優秀傳統線描技法,並進行了新的創造和發展。研究敦煌壁畫的創造過程,同研究和掌握壁畫線描的特色是分不開的。從壁畫線描的功能講,有起稿線、定形線、提神線和裝飾線。起稿線是指壁畫作品第一步起稿中用粗略的線描勾畫出所繪物象的大概形象。
-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的頂級國寶之一:敦煌壁畫
在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我們中國的頂級國寶,就是敦煌壁畫了。今天就說一說敦煌壁畫。雖然說敦煌壁畫上面還有很多的割痕,但是卻難掩期歷久彌新的鮮豔色彩和三位菩薩雍容華貴的面容。大英博物館所珍藏的我國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數都數不清。而敦煌藏經洞中所有經書經卷裡,大英博物館就獨佔了一萬三千件。而現今整個中國也不過只有三分之一。
-
清源藝校中國古代壁畫|「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
它來啦~進行一個整體的了解吧壁畫是指繪在建築物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的圖畫,它是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之一,分為粗地壁畫、刷地壁畫和裝貼壁畫等。當它繪製在殿堂、墓室、寺觀、石窟當中,亦或是天然巖石上也可以歸入壁畫。當它在墓室中時,那畫像磚、以粉本為繪畫、功能與壁畫相同,同樣也歸入壁畫中。
-
中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 淺賞
導讀:敦煌莫高窟內,留下了舉世震驚的大量文明古物,其中,敦煌壁畫生動地在洞窟內,表現出了從十六國到元朝不同時代的審美、宗教信仰、文化等面貌,為現代人了解古代文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敦煌飛天就是浩瀚星辰文化寶庫的其中之一。
-
論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時代意義
在古代寺觀及洞窟壁畫的傳統中才有這樣的組織,而對於文人畫家而言,是絕無僅有的。當時已是譽滿域內的大畫家,大千先生為什麼要毅然拋棄都市閒適的文人生活,而到敦煌去尋夢呢?據他自己說:「談起敦煌面壁的緣起,最先是聽曾、李兩位老師談起敦煌的佛經、唐像等,不知道有壁畫。抗戰後回到四川,曾聽到原在監察院任職的馬文彥講他到過敦煌,極力形容有多麼偉大。
-
敦煌壁畫裡的健身印記,中國人的運動血脈延續了千年
敦煌石窟的運動壁畫。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敦煌石窟中保留了大量與運動有關的壁畫資料,在這些古代體育運動畫面中,我們找到了很多現代奧運項目的影子和源頭。擊劍是從古代劍術決鬥中發展起來的一項體育項目,壁畫中展現的舞劍,與現代奧運會中擊劍項目動作非常相似。敦煌研究院 供圖這些運動,都源自中國古代運動不僅花樣繁盛,更講究精工技巧。
-
敦煌壁畫「動畫」記
「敦煌動畫劇」海報。「敦煌動畫劇」觀賞頁面。將精彩絕倫的壁畫轉化為活潑平易的動畫,是前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盼了6年的夢想。2014年聽說國外有人把名畫做成動畫,他試圖聯繫過對方,看看能否也在敦煌壁畫上實現這一構想,但未能如願。
-
敦煌披露古代民俗壁畫:看古人如何過重陽節
原標題:敦煌披露古代民俗壁畫:看古人如何過重陽節(圖) 宋利良攝 據敦煌研究院介紹,在古代,人們喜歡去寺院進行重陽節俗活動,這些寺院往往修建在風景名勝之地,建造精美,依山傍水。或者古人乾脆就在酒肆裡歡聚玩樂,然後要去出遊、登高。 比如在莫高窟第323窟南壁的佛教史跡畫中,保留有一家老少四口前往江邊瞻禮佛像的有趣畫面,這其實也是一幅家庭出遊圖。畫面中奶奶和孫子一起坐在水牛背上,奶奶和主婦手持花朵預備供佛,饒有趣味。
-
敦煌壁畫,那是真正的國風漫畫
▼ 漫畫,雖是一個近現代的概念,和敦煌壁畫在時間上相隔了千年,但它們也都是以圖像為載體的藝術形式。 我問身邊人,他們都喜歡什麼風格的漫畫,有說美漫風的,有說日漫風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國風。 敦煌壁畫,從顏色上看,就已是最純正的國風漫畫。
-
「六塵視界」曼舞翩躚的敦煌壁畫
敦煌舞蹈壁畫是敦煌悠久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世界藝術寶庫美稱的敦煌石窟保存了極其豐富珍貴的舞蹈形象,從公元四世紀的16國時期到元代歷經千餘年,古代的藝術家在這裡開窟、造像、繪壁,創造了璀璨奪目,絢麗多姿的敦煌藝術,時至今日,這些經歷了漫長歲月的藝術珍品,仍有一部分保存相當完好。
-
敦煌壁畫中的藥師佛像
敦煌尊像畫中,如果從諸佛繪畫的數量上看,除千佛外,單體像最多的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琉璃如來,即常說的藥師佛。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