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蟥學名水蛭,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這種小生物一直背負著「吸血蟲」、「寄生蟲」的惡名。然而,在金華東陽市南馬鎮丹瑞塘村村民厲偉飛眼中,螞蟥成了他的「搖錢樹」。
螞蟥畝產收益可達4萬元
初秋的鄉下,水稻已收割完畢,但是厲偉飛仍在他的稻田中忙活,將一條條身體滾圓的螞蟥撿進水桶,這些在水桶中翻滾的螞蟥便是他一年的收穫。
水稻田裡不種水稻,偏偏養起了螞蟥,這種養殖意向的轉變緣何而來?「種水稻不賺錢,也不甘心一輩子當個農民。」厲偉飛說,他的父親在桐鄉幫別人養了11年螞蟥,與其替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養螞蟥。
4年前,厲偉飛投資了20多萬元,從江蘇引進在螞蟥種苗,開始在自己的水稻田裡養螞蟥。「靠著父親多年的養殖經驗,養殖技術上不成問題。」厲偉飛告訴記者,只要控制好水質,定期投餵螺絲,螞蟥的成活率還是比較高。
厲偉飛扳著指頭跟筆者算了一筆帳,目前幹螞蟥的市場收購價格為每公斤1280元,8畝水田能產出250公斤幹螞蟥,平均每畝水田的收益可達4萬元。
如果8畝水田全部種水稻,除掉人工和成本,每畝只能獲利1000元左右。而養殖一畝螞蟥的產出是種植水稻的40倍,這個效益是傳統的土地種植沒法比的。
幹螞蟥的市場價格為何如此高?
目前,幹螞蟥市場售價每公斤1280元,活體售價每公斤180元,螞蟥的市場價格為何如此之高?
近幾年,國內中藥材價格經歷了數輪瘋狂漲價,吸引了大批遊資進入這一行業,螞蟥作為名貴的中藥材,藥用價值非常高,從螞蟥身上提取出抗凝血素,具有活血、散瘀、通經的功效,特別在抗血栓方面有特效,應用範圍廣闊,其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厲偉飛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幹螞蟥的收購價從每公斤400元左右漲至目前的1200多元,價格翻了3倍多。而且最關鍵的是,螞蟥的生長周期只有半年左右,一般清明前後下種苗,到11月初就可以收穫,相比種植植物中藥材短了很多。
提及螞蟥的銷路問題,厲偉飛一點也不擔心。照目前的行情來看,現在是螞蟥能產多少,收購商就收多少,市場正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安徽的藥廠收購商會上門收購。附近的村民也會從他這裡購買螞蟥粉,用作中藥,因此根本不愁銷路。
特種養殖有一定市場風險
螞蟥養殖周期短,效益高,讓不少企業和農戶開始介入螞蟥養殖,但是螞蟥養殖不同一般的傳統養殖,並不是一本萬利,國內養殖螞蟥虧本的也不在少數。
螞蟥養殖和蠍子、蜈蚣養殖一樣屬於並不常見的特種養殖,但是高額的利潤回報,讓不少業外人士盲目投資,最終血本無歸。「養殖螞蟥需要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幼體期,天氣變化,不正確的餵食方法等都能讓螞蟥死亡。」厲偉飛說,沒有經驗的農戶和商戶,一般不建議養殖。
此外,特種養殖較高的市場效益,也不排除市場炒作的因素,一旦泡沫破滅,價格下跌,養殖戶遭受損失也再所難免,因此,進入特種養殖還需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