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兒童」既容易被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

2020-12-25 跑酷財經網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同學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他把「回流兒童」界定為有城市流動經歷,至少有過一次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學的經歷,但由於各種原因又返回家鄉的兒童。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帶來的流動和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關注。近幾年,受特大城市人口疏解政策、農民工出現返鄉潮,以及一些地區異地中高考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回流兒童」群體出現。

研究表明,由於各地入讀公辦學校和中高考等方面的政策障礙,一般而言,有升學需求的流動兒童都會轉變為「回流兒童」。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高中階段留守兒童有過流動經歷的比例大約為15%。

11月30日,《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正式發布,宋映泉的研究成果是其中一部分。

這項名為「關於回流兒童學業與心理發展的實證研究」的項目是基於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課題組在河北蔚縣、涿鹿縣、沽源縣以及在四川蒼溪縣、旺蒼縣的調查得出的。

宋映泉和同事發現,無法上公辦學校以及父母返鄉是兒童回流的主要原因,「回流兒童」中,表現出「回流趁早」的現象,即多數兒童選擇在低年級回流。在回流之前,大部分兒童在城市的學習狀況,包括公辦學校的就讀情況、師生關係和學業成績都較好,但近80%的兒童回流後即留守,與父母見面頻次低,且與「非回流留守兒童」相比,更少被老師關心,遭受到不同程度欺凌的比例也更高。這些都導致其對學校生活難以適應。

「與『非回流兒童』的學業情況相比,『回流兒童』的學業成績更差,留級的比例也更高,達到了22%。在心理發展水平方面,無論是『回流兒童』還是『非回流留守兒童』,其抑鬱風險都在60%左右,其中『回流兒童』的抑鬱風險比例更高,達到了64.26%。」對於後一組數據,宋映泉解釋,是採用了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兒童發展抑鬱量表,並多次測試得出的。

「我們的研究是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回流兒童』在學業和心理發展方面處於不利地位,這會影響他們自身的人力資本積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也是教育不公平的體現,是社會人力資本的浪費。」為此,宋映泉和同事提出,宏觀制度應相應改變,逐步消除流動兒童異地求學,尤其是升學的障礙。同時,在戶籍制度改革短時間內難有突破的情況下,鼓勵城市務工的父母在讓孩子返回老家時做出理性決策,可以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之下返回老家就讀,以儘快適應老家的學校和生活環境。

關於「回流兒童」,北京社科院研究員韓嘉玲還發現,這一群體返鄉後存在著「水土不服」的現象,而且相當普遍。

研究組在對從上海回流到安徽老家的「回流兒童」的訪談中發現,很多孩子在返鄉後,身上長疹子。但「水土不服」不僅表現在生理上,更多表現在心理上。

從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心理上有巨大落差,想念原來的老師同學和校園環境;這些孩子大多獨自返回家鄉,長期住校,生活上遇到了挑戰;對新學校的教學方式、學校文化難以適應……

「『回流兒童』的『水土不服』不同於普通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家庭和社會層面都應該給予關注和應對。」韓嘉玲建議,這些兒童的父母應該與孩子提前做好溝通,努力實現在回流初期至少有一個人陪同孩子,不能讓孩子被動地接受安排。公益社會組織也可以進行預防性介入和幫助。

相關焦點

  • 易被欺負也容易欺負別人 「回流兒童」群體存在嚴重心理和學業問題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同學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 校園霸凌——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霸凌者的目標?
    隨著孩子年齡逐步到學齡,網絡的流傳廣泛性讓我們看到很多校園霸凌的事件,不由得會擔心自己的寶貝在學校會不會被孤立,被欺負。該如何避免遭遇校園霸凌?有的時候真的是讓人頭疼不已。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霸凌?小編的中學時就有這樣一個女同學,成績平平,性格內向,總是被班級裡個子高高的那幾個男生欺負,像「推搡幾下」這樣子的動作在「校園霸凌」中已經算是很拙劣的表演了,我清晰地記得有一次打掃除,清掃完畢,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男生去倒垃圾的時候直接在全班人面前把垃圾桶扣在她的頭上,引來班級裡的哄堂大笑,而她什麼也沒有說,也沒有哭,這種「小場面」對她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 有三類孩子最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
    但是爸媽的擔憂卻揮之不去,伢兒遇到校園霸凌,家長該怎麼辦?今天,杭州市家長學校總校開了一個跨界的會,不僅有學校家委會會長、老師參加,還請來了知名心理專家趙國秋、婦聯副主席丁立燕、派出所民警,一起探討——校園霸凌現象與家庭教育。
  • 「回流兒童」群體存在嚴重心理和學業問題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同學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 校園霸凌裡最受害的竟不是純粹的霸凌者
    隱蔽的非肢體暴力,比如諷刺、污衊、排擠、孤立、歧視更是持續傷害孩子的心靈,而被這些行為耳濡目染的旁觀者也容易被扭曲價值觀,至於霸凌的加害者,他們成年之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也相當高,也更容易出現犯罪行為,或是成家後對配偶和子女進行家暴,而對於那些既是受害者,又成為霸凌者的人,他們有最高的風險產生抑鬱症,或者自殺。
  • 這4類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父母要重視,但願你家孩子不在其中
    這種性格的孩子身上總是容易被貼上「不敢反抗」的標籤,於是霸凌者在這種性格的孩子面前更加的無所顧忌。2.成績差,不常被老師關注孩子的成績不好,比較少受到老師的關注,這使得霸凌者欺負他們的成本較低並且不容易被發現。孩子在受到欺凌後不敢向老師求助,自然也就滋生了霸凌者繼續霸凌的心思。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
    在《請不要隨便欺負我》中,她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醒小朋友在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積極尋求幫助、合理反抗,學會保護自己。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校園霸凌的幾大關鍵問題——一、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園霸凌?首先是不善交際、不合群。喬治是一隻膽小的兔子,經常獨自一個人去學校,這給了大個子邁克可乘之機。
  • 我以為自己會是被霸凌者,卻不料自己卻是那個可憎的霸凌者!
    首先來看哪些容易成為被霸凌者哪些容易成為霸凌者。有文章分析那些容易遭受霸凌者的特質是:被認為與同齡人有顯著不同,比如超重或過瘦,外表差異,轉校生等。看上去很軟弱或無法保衛自己抑鬱,焦慮,或缺乏自信不受歡迎,沒有朋友和別人交流不暢。
  • 校園中,什麼樣的學生更容易被欺負
    校園霸凌事件頻發,許多家長關心自己孩子在校園內是否安全、是否被欺凌的問題;也有家長諮詢筆者,什麼性格的孩子容易被霸凌、孩子被霸凌後該怎麼辦的問題,今天我們來共同分析這些問題。首先,什麼樣的學生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答案是性格內向、成績差的學生多有被欺凌的經歷。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交際、朋友較少,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這就為霸凌者提供了機會。
  • 在隱秘的角落,校園霸凌者與被霸凌者都需要被拯救
    霸凌行為往往發生在暗處,而被霸凌者和被霸凌者心理都有一塊陰影,那些霸凌者身後,常常是破碎的家庭、缺位的教育。一位受訪者說,霸凌的雙方都需要被拯救,或許拯救一個霸凌者,能拯救很多個被霸凌者。在校園霸凌面前,我們能做什麼?
  • 上學後容易被欺負的3類孩子,家長需要更加留心,別讓娃被欺負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如今校園暴力也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很多孩子即使在學校受到欺凌,也不敢向老師有這3類特徵的孩子,上學後容易被同學欺負,家長不可輕視被校園霸凌的對象其實經常固定在幾類人身上,家長們要注意,如果自己的孩子和以下情況類似,就要注意孩子的狀態,關注他的校園生活
  • 校園欺凌中,這3類孩子最容易被當「軟柿子」,跟成績沒有關係
    直到有一次被幾個女生甩了巴掌,臉上印子太重,回家後被寶媽看到,她才說出一直被校園霸凌的事實。寶媽知道後,非常心疼女兒,也同樣非常憤怒霸凌者的行為。寶媽跟妍妍班主任溝通了這件事,老師也非常驚訝,她以為妍妍一直獨來獨往,是因為性格內向不喜歡交際,沒想到背後竟有這層原因。班主任嚴肅教育和懲罰了霸凌的幾名女生,而寶媽堅決給女兒辦了轉學手續,並一直給她做心理輔導。
  • 關注校園霸凌後兒童心理問題
    欺凌弱小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種現象,校園則是霸凌的重災區,在世界的各大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霸凌事件,大約有28%的兒童偶爾被霸凌,15%的兒童經常被霸凌。學生欺凌事件2007年廣東開平一個初二女生得罪了校園內拜把子七姐妹,被擄到一家賓館,七姐妹找來四個未成年少男輪姦毆打了這個女生,並將過程傳到網絡。
  • 校園暴力中,為什麼學霸很少成為「目標」?老教師一針見血
    電影中的霸凌者欺負的主要對象,是一個性格軟弱、成績普通的女孩。剛開始,她們和身為學霸的女主並沒有太多的交集。直到被霸凌的女孩跳樓自殺,女主告發霸凌者後,才成為了那些人欺凌的對象。在多數學校的霸凌事件中,學霸似乎不容易遭受到其他人的欺負;而作惡者最主要的霸凌對象,往往是那些普普通通又默默無聞的孩子。
  • 家庭教育做到這三點,孩子不會成為霸凌者
    這樣的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一項由騰訊新聞發起的,由3萬6千多名網友參與的調查表明: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親身經歷過校園霸凌,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欺負過別人,而其中絕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別人欺負過。我們可以看到,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而要抵禦校園霸凌,家庭教育責無旁貸。
  • 校園霸凌者背後的原生家庭,你知道多少?
    最近又有一起校園霸凌的事情出現,我們都願意把錯歸於霸凌者身上。是,他們合夥欺負同學是不對,但是我們有沒有分析一下,為什麼一樣年齡的孩子行為會如此之大?堅決杜絕基於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校園經歷,帶大家看一下校園霸凌者背後的原生家庭。首先我們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他們可以拉幫結派在一起?是不愛學習,有共同愛好。
  • 這3類孩子容易被欺負,這5種方法保護孩子不被欺負
    身體健康也會深受影響,容易罹患慢性病。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也發現:被欺負過的老鼠,大腦中掌管情緒的部位發生改變,對壓力更敏感,久而久之還會出現社交障礙,即使在安全的環境也害怕結交新朋友。孩子被欺負,被霸凌是每一個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被欺負?被欺負了要打回去嗎?到底要怎麼教孩子才能不被欺負?
  • 教育心理學|《少年的你》:這3種家庭生態,最易養出霸凌者
    接下來,我會以影片情節為線索,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從這三個方向:1.哪些行為屬於校園霸凌、2.哪3種家庭生態,最易養出霸凌者、3.父母應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霸凌者,來為大家剖析這部豆瓣評分8.3,獲獎無數,關於校園霸凌的經典之作——《少年的你》。
  • 從心理諮詢角度分析,成為霸凌者和受害者都有三個特性與共性
    校園暴力已經不是新鮮話題,見多了聽多了這類事件,不足為奇,只是還是不太相信,都是未成年的學生,而且大多都是同學,如果只是鬧鬧矛盾,吵架打架都可理解,怎麼會形成霸凌?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是什麼使孩子成為霸凌者的呢?
  • 校園欺凌:每個霸凌者心裡,都住著一個魔鬼
    這次網絡上熱議的,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又稱校園霸凌。校園霸凌是指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長期存在在校園中,發生這些同學間欺壓的行為,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