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臺上的教育江湖

2020-12-19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黑板洞察

導語

2015年前後,二手交易平臺出現,為用戶提供了諸多便利。據統計,2018年我國二手市場規模達到了7400億元,增速29.65%,預計2020年將實現1萬億元市場規模。在龐大的二手市場中也有教育行業的一席之地。價格戰競爭似乎與在線教育市場大同小異,但又有太多的不同。

01

二手平臺上的教育江湖

從2011年開始,在線教育站上了風口,得以快速發展,更是在今年步入了快車道。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2.22億,佔網民整體的46.8%;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0億,較2018年底增長2.26億,佔手機網民的46.9%。

中小機構緊跟頭部企業腳步,希望能抄到作業精髓,在行業、市場中站穩腳跟。一手市場競爭激烈,選手們更注重品效,而在二手市場中,大家更在意「互利共贏」。

目前活躍的二手交易平臺有閒魚、轉轉等。二手平臺上有關於教育行業的轉賣行為正常為轉賣此前用戶自己購買但沒上完的線上、下各類私教課等,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在二手平臺上上架家教、各類私教等課程服務,更有甚者開始販賣盜版網課。

02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

無論是售賣各類私教課程還是盜版網課,他們共同的優勢就是價廉。

2019年49元、59元的客單價已經令人震驚,到了今年,猿輔導、學而思等頭部機構紛紛推出9元課程,暑期營銷戰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獲客。但同時,極度低價再附送各種輔助教材容易讓部分用戶產生「網課=低價」的錯覺,體驗過後,在需要繼續正價購買時,不少用戶想起了「去『閒魚』上『轉轉』」。

在閒魚APP上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在搜索過程中我們看到加在中間的一則廣告,依舊是以低價吸引用戶,點擊之後就能跳轉到淘寶頁面在正規旗艦店購買,似乎也是教培機構作出的一些努力。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從「商家」角度來看,二手平臺準入門檻較低,更適合各類私教單打獨鬥,在合理調控自己時間的同時還能夠不被機構分成,如此一來,客單價下降,用戶也願意購買;錄播課為主的職業教育、一些大牌機構的K12課程,都能被翻錄、複製下來,這樣的產業鏈一旦形成,將是一本萬利。或許之前此類現象也很普遍,但是隨著二手交易平臺的興起,逐漸集中演變為「現象級」。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商家的目的不僅僅局限於賺一份課程的錢,在交易過程中,往往會引導消費者添加微信,引流到微信之後,再進行後續賣貨等各種操作。但基本上二手交易平臺都禁止此類行為,會屏蔽例如微信、vx、v等關鍵詞。即使是這樣依舊屢禁不止,多種渠道都能查到如何利用二手平臺引流的教程。

03

寄生:盜版網課

2011年,滬江接舉報發現「超萌cc小貓」等網店出售非法破解和複製的滬江課件,經過跟蹤分析確認一大批非法課件源於同一人顏某。直到2016年初,蘇州工業園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顏某侵犯著作權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判處有期徒刑並被處以罰金。這是中國第一起侵犯網絡課件著作權的刑事案件。經此事,淘寶等平臺網店的盜版課程少了許多,但隱藏於河水之下的盜版事件還在繼續猖獗。

今年年中,針對盜版網課問題,新東方在線在各大社交平臺、網絡購物平臺進行排查,發現眾多不法分子在違法盜錄新東方在線的課程視頻,並進行擅自銷售。為此,新東方在線聯合各大平臺管理方,對這些盜版出售新東方在線課程的商鋪、帳號及頻道進行封禁處理。同時,新東方在線還與這些相關方繼續進行追蹤交涉,保留索賠的權利。新東方在線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已經採取了一定的手段保護智慧財產權,並一直針對各大平臺出現的盜版課程進行維權,月度打擊盜版量達到近萬條,僅6月份考研課程的侵權處理就達到6318條」。

據北京海澱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第一季度,海澱法院共受理涉網際網路教育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970件,案件數量呈現逐年上升,且增幅明顯的趨勢。其中,案件類型較為集中,糾紛特點鮮明,絕大部分為侵害著作權,佔比73%。

社科院法學博士林律師表示,課件是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因此對課件的保護主要是通過著作權保護的方式。著作權中有專門的複製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只要未經權利人同意進行複製或者通過網際網路傳播就構成對課件的侵權,侵權獲益金額的大小並不影響是否構成侵權以及是否可以訴訟,只影響裁判的處罰計算。通常情況下,為個人學習目的購買盜版通常承擔停止侵權即不再使用和刪除盜版的責任,但購買盜版以後再商業利用肯定要承擔賠償等更多的法律責任。

北京海澱法院曾公布這樣一例事件,「姜某為從事國際漢語教師資格面試的教師,通過淘寶分期銷售其網絡輔導課程。管某曾通過淘寶購買該試聽課程,後在「閒魚」閒置交易社區出售課程的講義和視頻。」法院認為管某將上述課程內容形成的視頻和課件文件通過網絡銷售獲利,其行為侵犯了姜某的著作權。現管某已經停止銷售並當庭向姜某表達了歉意,其還應賠償因其侵權行為給姜某造成的經濟損失。法院最終判定,管某賠償姜某經濟損失1.5萬元及維權支出8000元。

在網際網路興起之前,傳統教育相關的盜版情形已經很普遍,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在傳統時代發生的盜版常見於教材盜版、教輔盜版以及課程錄音盜版等形式。在網際網路產生和發達之後,教育產品的形態變得更多,在線課件的內容和數量也非常龐大,加上網際網路盜版的成本更低、傳播更快,因此盜版網課治理比傳統教育時代更加嚴峻。

在教育領域中,打擊盜版教材、讀物的行動一直在繼續,但是伴生網際網路發展的盜版網課卻遲遲沒有自上而下的政策約束。目前的網課維權,只有體量較大的機構有時間和精力對已有盜版抗爭到底,並不斷深化網際網路技術,避免被翻錄、盜錄。但由於盜版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都太低,傳播又非常迅速,加上網際網路通常容易匿名,所以以民事手段難以確定侵權人真實身份,也並不容易追蹤侵權行為。

從上圖簡單來看,在線教育維權似乎並不困難,但是訴訟是最慢也是成本最高的手段。以上述滬江案為例,從開始固定證據到判決完成共經歷了五年。但不是每一家機構都能做到這樣長時間的堅持,並且最終得到的賠償與時間、精力等成本遠遠不成正比。如果能夠藉助平臺的力量投訴下架侵權內容,再通過給對方發函以訴訟逼和解拿賠償和未來不侵權保證,理論上效率上是最高的。

隨著涉網際網路教育智慧財產權案件增多,一些不法分子開始以「起訴」為理由,恐嚇出售盜版課程的個人或商家,實施詐騙,壞人在騙壞人的錢。但在一些買家心中,這些商戶並不是罪大惡極,反而是盜版錄屏不清楚、有問題才是無良商家。盜版問題不止在教育方面,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嚴厲打擊。

結語

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本身是好意,也為一些需要轉賣書本等物件的用戶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包括拼課、線上私教在內,此類都屬於虛擬商品,即使依託平臺,在交付後也少有售後、難以維權。更不用說一本萬利的盜版生意,誘惑力極大。正是因為把案件訴至公堂的還是少數,所以才有「代理」們前赴後繼的加入。但「賺錢的辦法都寫在刑法上」,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認識到維權的重要性以及盜版帶來的用戶、利潤流失,相關打擊行動也正在來的路上。

相關焦點

  • 二手平臺上的二手手機靠不靠譜?
    既然個人線下交易不靠譜,就順勢誕生了許多二手手機售賣平臺。有朋友留言問我們,這些有著保修與退換服務的平臺,上面的二手手機能不能購買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決定買一臺回來測一下。目前比較出名的二手手機售賣平臺有阿里旗下的閒魚,京東旗下的拍拍二手,還有愛回收、回收寶、轉轉等平臺,琳琅滿目。我們拋骰子決定從京東旗下的拍拍二手先挑選一臺 iPhone X,然後依託 WHYLAB 實驗室的測試設備,為大家一探究竟。我們下單的第二天就收到了手機,這裡贊一下京東配送的速度。
  • 男子發起二手書共享平臺 "原價"收舊書 打折賣"新書"
    你會說,二手書有什麼特別的?特別的之處在於,它們是被「原價」收購、打折賣出的。今年30歲的王龍,是「漫遊鯨」這個二手書循環共享平臺的發起人。以「原價」收購舊書,再以打折價格售出,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王龍說,自己更願意把這個模式理解為「置換」。有用戶覺得這種模式是二手書市場的一種良性補充,更符合網絡時代的特點。
  •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哪些二手物品值得買?教你在二手平臺上淘到好貨
    已經用不上的電腦外設,為什麼二手轉賣總能迅速賣出?未拆封的口紅,為什麼用二手價格可以買到?為什麼二手iPhoneX的保值率最高?隔壁室友看過的書為什麼還能被原價回收?不管承不承認,二手交易已經在悄然改變你我的生活。隨著商品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快,閒置物品在二手交易平臺迅速流轉,很多人會在二手平臺上轉賣自己現階段用不上的閒置物。
  • 打通二手教材供應鏈後「閱界」正嘗試打造在線教育平臺 - 同花順財經
    其網際網路滲透率不斷增長,線上購買渠道佔據九成以上。基於此行業背景,「閱界」創始人王新發想從二手教材入手進入二手閒置與大學教育交叉的市場。具體來說,首先,閱界作為打通書商和C端的中間渠道,與100家頭部書商達成合作,為其提供數據平臺、技術和營銷驅動:整合其SKU以覆蓋各種類的教材,實現統一定價,藉助線下校園分銷+線上小程序等方式精準銷售達成流量變現,再通過平臺獲取的用戶數據為書商提供倉內供應鏈指導,包括回收教材和提高選品質量等。
  • 打通二手教材供應鏈後,「閱界」正嘗試打造在線教育平臺 - 36氪
    其網際網路滲透率不斷增長,線上購買渠道佔據九成以上。基於此行業背景,「閱界」創始人王新發想從二手教材入手進入二手閒置與大學教育交叉的市場。具體來說,首先,閱界作為打通書商和C端的中間渠道,與100家頭部書商達成合作,為其提供數據平臺、技術和營銷驅動:整合其SKU以覆蓋各種類的教材,實現統一定價,藉助線下校園分銷+線上小程序等方式精準銷售達成流量變現,再通過平臺獲取的用戶數據為書商提供倉內供應鏈指導,包括回收教材和提高選品質量等。
  • 「雙十一」二手平臺同樣火爆
    訂單同比增長267% 深圳人愛買二手蘋果手機金羊網訊記者林園報導:雙十一不僅各大電商平臺交易火爆,二手交易平臺同樣火了起來。記者從轉轉二手交易網獲悉,轉轉的二手手機、二手圖書等都創出歷史新高。不少「買買買」積攢下大量閒置物品的用戶,通過二手平臺轉讓閒置物品,及時「回血」。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
    原標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隱私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閑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原標題: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布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核,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記者注意到,為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為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布「代查信息」,逃避監管。違規違法交易為何屢禁不絕?
  • 二手平臺盛行「面交」騙局
    線下電子商品交易中的騙局轉戰到了線上,不良商家利用二手交易平臺缺少嚴格審查與監管的交易環境,誘導消費者進入。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有不少消費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遇到欺詐事件,在線上平臺上談攏回收電腦價格後,誘導賣家當面交易,但見面後便猛砍價,並且要求不通過線上平臺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付款,付款後以各種裝機費為由要求追加更多費用。對此,工商和消協部門均表示,個人交易行為不在監管範疇內,應由平臺負責。
  • 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強監管
    據悉,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有數碼產品、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等。但二手交易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常暴露出以次充好、發貨延遲、退換困難、售後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如何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上真正安心交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 二手平臺交易「加微信」 小夥購買二手電腦被騙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二手物品的線上交易方式日漸盛行。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各個APP構架出的二手交易平臺,讓每個人通過一部上網的手機就可以一鍵開店,將自己閒置的物品賣給他人,也可以低價購買到他人閒置的物品。但這些看似便利的二手交易平臺有時也會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為進行詐騙犯罪的工具。
  • 二手交易平臺市場火爆背後「暗流洶湧」
    二手交易平臺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無論是喜歡購物的「剁手一族」,還是時下倡導簡約生活的「斷舍離一族」,他們都可以說是二手交易平臺的老顧客。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沒有用處的閒置物品可變現為繼續購物的資金。  如今,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社區與平臺數不勝數,但繁榮之下卻貓膩多多,各種亂象觸目驚心。
  • 職業賣家攻佔閒魚,二手平臺沒「內味兒」了?
    文 | 李瑩閒魚在天天的手機上沉默好久了。除了找過一次演唱會門票,以及淘寶偶爾的連結跳轉,她對這個APP並沒有太多印象。前段時間,天天想購買一套張五常的《經濟解釋》,可淘寶、京東、噹噹等平臺動輒一兩百,手頭拮据的她便想到了買二手書。閒魚不就是個二手平臺嗎?
  • 二手交易平臺頻現色情等違法交易:二手貼身衣物等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既給賣家增加了收入,也給買家帶來了實惠,同時還能夠提高物品的利用率。但這些二手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常常暴露出誠信缺失、滋生灰色交易等問題,成了不少不法交易的集散地。
  • 二手交易平臺什麼產品最多?為什麼
    可以看出,男性用戶對二手閒置交易平臺有著更高的接受度。二手交易平臺什麼交易最多?第三方數據挖掘及市場研究機構比達(BigData-Research)給出的數據說明一切。據報告顯示,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是數碼產品,其次是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
  • 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暗藏貓膩
    據悉,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加速提升,部分平臺日均成交筆數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但記者調查發現,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暗藏隱憂:由於門檻過低、管理不到位,頻頻出現買賣假貨及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對此,江蘇省消保委開展了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於1月14日發布調查報告,並提出整改意見。
  • 二手書市場崛起 哪個平臺買二手書最划算?
    在消費分級這一大背景之下,以圖書品類為例,當紙質閱讀熱情回暖、圖書價格卻水漲船高之際,二手書市場正在迅速崛起。  像轉轉這樣的全品類二手電商以及多抓魚、漫遊鯨等垂直品類平臺,就因為提供二手圖書交易業務而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不過,因模式不同等因素,各家的服務到底如何?雙11期間,記者在上述三家平臺分別購買二手書籍,通過實際交易對各家的服務體驗進行真實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