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劉煜瑞 記者 鄭志浩)11月4日,鄧家壩片區濱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再生水廠)項目環評公示期正式結束,這意味著,這座內江未來之城內部首個景觀工程即將開始動工。
鄧家壩片區有著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沱江在鄧家壩片區曲回流轉,形成獨具特色的江灣地形,是沱江九曲十一灣中入城第一灣,也是沱江流域進入內江城區的生態「門戶」。從空中俯瞰,整個鄧家壩片區三面臨水,十餘裡江岸綿延、山水環抱,多元化的岸線形成了豐富的生態空間。片區內丘壑逶迤,林田交錯,微地形豐富,擁有淺丘、溝壑、江灘等眾多自然的生態廊道,是非常典型的丘陵地貌。除此之外,片區內部到濱江界面平均距離800米,江城關係緊密,擁有山水相擁、江城相對、城野相依的獨特生態格局。
鄧家壩片區城市設計團隊借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波士頓「翡翠項鍊」設計經驗,通過公園、綠道等綠地系統與江岸生態溼地相串聯,共同構建起劃分城市功能分區的生態廊道,以生態資源為線索對新城空間進行了布局設計,構建『一岸一環多脈』的生態格局。
「一岸是指沿十餘裡江岸打造的沿江綠道和溼地公園;一環則是依託區域生態本底,在片區核心位置——智慧中城中央,打造總長4公裡的環形綠地系統。這個環形綠地系統被設計師們稱為「無界綠環」。」參與編制《內江新城鄧家壩片區整體城市設計》的工程師劉若飛說。
從設計上來說,這個「無界綠環」酷似蘋果新的總部大樓的形狀,不同的是這個環形綠地系統是方的,圍繞著智慧中城中央來建。從更大角度來看,審視總面積7.8平方公裡的鄧家壩片區用地布局,「無界綠環」等綠地和廣場用地面積佔了整座新城23.2%,這些綠地不僅改善優化了城市生態環境,通過在「無界綠環」邊設置公共服務設施,「無界綠環」還承擔起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等功能,從而實現公共活動空間與綠色生態空間一體化。
「為了處理好綠環與城市的關係。設計中將通過綠道系統打通周邊大型公服設施如學校、醫院、體育中心、會展中心、文化中心之間的聯繫,構建起組織市民公共生活的紐帶,為公園綠地系統注入活力生機。」劉若飛透露,設計中的公園綠地系統結合了不同城市組團特色化、差異化公共服務配置要求,在其內布局多樣化的服務設施,落實分級公共服務體系。同時根據周邊產業布局,合理布設如室外發布場、商業洽談廳、多媒體展演場地等設施,打造公園化城市生產、生活消費場景,構建智慧化、多元化、無界化的經濟空間,讓公園綠地可進入、可感知、可閱讀、可消費、可參與,再通過綠地廊道串聯生態綠環和沱江沿岸,實現300米見綠、500米進園、800米濱江。
不僅如此,設計團隊還在文旅島、會展灣、健康谷以及智慧中城等四大城市片區,以春和、夏彩、秋爽、冬韻為主題進行了景觀植被的初步規劃配置,以實現「一城藏萬象,四時皆有景」的獨特風光。
在沱江航道上遊方向進入內江中心城區的首片區域鄧家壩,一座借鑑美國波士頓、澳大利亞田園城市阿德萊德等城市生態設計理念,「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山水城市即將崛起於「甜城第一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