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劇、四川清音……成都學生用多種形式開啟主題閱讀活動

2020-12-14 紅星新聞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出自東漢班固的《漢書·武帝紀第六》。意思是,要建立不尋常的功業,必須依靠不尋常的人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發廣大中小學生當好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擔當,3月29日,由四川省教育廳、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成都市教育局主辦的成都市中小學校「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鹽道校區)舉行。

活動現場,成都多所中小學校的學生用情景劇、四川清音等豐富形式進行了主題閱讀活動的展示:錦官驛小學、鹽道街小學卓錦分校帶來了《習爺爺的囑託》《習爺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棕北中學帶來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成都市第八中學校帶來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等閱讀篇目。

同時,學生代表還向四川省中小學生發出了閱讀倡議:

從小學用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啟動儀式之後,「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將在四川省各中小學校全面展開。

在主題閱讀活動開展方面,鹽道街小學分享了自身的經驗做法,明確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紅色鹽娃」為主線,引領學校進行主題閱讀活動的初步嘗試。成都師範附屬小學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閱讀講解,孩子們在這堂班會課上對「新思想」「新時代」等概念有了更加深入而細緻的了解。

據介紹,2019年1月,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聯合發出了《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的通知》,其主題閱讀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欄目,一個是「走進新時代」主題——講解新時代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內涵;另一個是「從小學用典」主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過的典故。旨在通過閱讀學習,使中小學生深入了解新時代,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

為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閱讀特點,兩個欄目文章分年級編寫製作,小學1—3年級各30篇,小學4—6年級各45篇,初中、高中各60篇。在啟動儀式上,成都中小學生展示的閱讀篇目就出自於這兩個欄目。據了解,該欄目文章知識深度梯次漸進,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字數基本在千字以內,小學階段的文章主要是圖配文形式,初高中階段的文章主要是文配圖形式。同時,該主題閱讀活動還鼓勵學校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明確可將閱讀與交流心得相結合,與活動組織相結合,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創新開展學習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攝影報導

編輯 龔銳

相關焦點

  •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20世紀30年代在成都、重慶相繼成立清音歌曲演唱會或稱改進會,以後遂以清音命名。  清代中期以後,四川清音賣唱的藝人很多,出現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的景象。清代吳好山在其《成都竹枝詞》中寫道:「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四百餘條街整飭,吹彈夜夜亂如麻」。四川清音就是在這樣一種繁盛的境況中,造就出一代代的著名藝人。
  • 四川清音昨日亮相成都圖書館 市民感受傳統戲曲魅力
    (劉瀏 攝) 人民網成都8月5日電(記者 陳曦)8月4日下午,成都「青羊人才學院」天府心樓宇基地聯合成都圖書館在成都圖書館開展了「文化潤城」系列精品課程之 「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四川清音」講座,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 ...曉得不 「哈哈腔」不是逗樂是藝術 齊學共賞 咱四川清音硬是巴適
    昨日,成都市文明辦主辦,「講文明 樹新風」成都文明創建全媒體平臺、成都晚報社承辦的2016「名師一堂課·樂動童年」大型志願服務活動第三場,走進成都高新區錦城小學。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田臨平通過親身示範、開展互動遊戲等形式,為百餘名三年級小學生上了一堂以「共賞清音之美」為主題的音樂課。
  • 76歲四川清音傳人 唱響「開學第一課」
    76歲的四川清音傳承人龔素清和該校初一學生鄧芸杉一開嗓就震驚了操場上的所有師生。「沒想到成都話唱清音居然這麼好聽。」鄧芸杉的同學們現場紛紛給她加油點讚。  鄧芸杉的身旁是一頭銀髮的老師龔素清,她筆直的身板站在舞臺中央,右手擊竹鼓,左手擊檀板,自擊自唱。舉手蹙眉間一曲《趕花會》把成都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賞花的情景唱得是淋漓盡致,臺下大概早忘記了她已是76歲高齡的老人了。
  • 捏麵人、唱清音、學剪紙,成都娃娃校園裡頭學非遺
    12月10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經過近2個月的籌辦,成都市20所學校分別承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已接近尾聲。00後小朋友們與非遺傳承人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如今將非遺學習得有模有樣。活動期間,成都20所學校紛紛採取豐富多彩的形式推進非遺傳承教育。
  • 她是非遺傳承人,學唱四川清音六十載,七旬老人見證了清音從「流行...
    老師看她聲音好,告訴她晚上演清音,先來聽聽看。那個時候的龔素清,還不知道什麼是清音。那個晚上,月光斜照在舞臺上。或許是曲調的婉轉,或許是月琴的優美。這種免去了鑼鼓嗩吶的吹吹打打,只有人聲與月琴、琵琶互相配合的表演形式,讓龔素清一下就喜歡上了,她當即決定要報考曲藝隊。
  • 元音課程|走進非遺文化之四川清音
    >李月秋(1925--1996),成都人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顧問成都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四川清音是四川漢族地區說唱音樂的代表曲種,起源於城市小調,曾稱「唱小曲」;因演唱時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被稱作「唱月琴」、「唱琵琶」
  • 巴蜀大地傳出的清音——四川清音
    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至今流傳於四川平原上了幾百年,其中歷經調整,最後才定為「四川清音」,不過,這個叫法是從重慶喊出來的,而真正唱響的也是重慶人。「清音」可以稱為上個世紀川渝之地的流行歌曲,每逢盛會,其便是主打曲目。而在其更找的清朝,更有「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清代的吳好山曾有詩句言之「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
  • 把四川清音唱響6國舞臺
    71歲的夏曼雲,很小就開始學習四川傳統曲藝,是國家一級演員、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四川車燈代表性傳承人。2003年退休之後,她一直紮根在各地文化館、社區等,將傳統曲藝與群眾文化結合,將這門藝術教授給更多人。她的數百名學生,如今已活躍在各類舞臺上,成為四川曲藝傳承的一股重要民間力量。
  • 港渝樂團攜手:「地水南音」與「四川清音」首次同臺
    屆時,地水南音和四川清音這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首次在重慶同臺呈現。記者28日從在重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得上述信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李蘊妍說,此次邀請香港的竹韻小集、重慶交響樂團和重慶市曲藝團,於8月30日晚舉行「山水間」——渝港民樂交流音樂會,加深港渝兩地民眾相互了解,促進藝術文化交流。她說,2018年在重慶舉行的「藝聚山城」渝港名伶匯演,讓粵劇和川劇藝術家同臺交流演出。
  • 開學季,這群萌娃把對成都的熱愛和期盼,用情景劇表達出來了
    為激發小朋友們從小養成愛成都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在「迎大運」氛圍中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精神,9月1日,以主題為「愛成都愛運動•聰聰慧慧迎大運」暨2020年秋開學典禮活動在機關三幼熱烈舉行。 一群聰聰慧慧的萌娃,在家長們的目送下,在園長媽媽的迎接下,自信地奔向美麗的校園,釋放出積攢一個假期的力量,敲響了新學期熱鬧歡愉的序章。
  • 2019天府書展29日亮相 將舉行500多場閱讀活動
    「愛閱讀,會生活」是天府書展的永久主題,「誦讀新時代,禮讚新中國」為今年天府書展的年度主題。本次書展展場面積23000平方米,展示展銷11萬種、2400餘萬碼洋圖書,同時在四川全省21個市州書店和相關閱讀場館設立200餘個分會場。本屆天府書展將通過主會場和全省200餘個分會場,帶來500餘場精彩的閱讀活動,其中主會場活動150餘場,分會場活動350餘場。
  • 成都二十中初中三大學科開展主題文化活動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6日訊  近日,成都二十中初中三大學科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初中語文組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書寫的重視,讓學生能正確、端正、整潔、美觀地書寫漢字,近日,成都二十中七年級語文組舉行了「硬筆書法比賽」。
  • 新年之際 「萬有音力·樂動蓉城」成都音樂坊活動全新開啟
    2021年元旦佳節,成都音樂坊以「音樂之都 武侯之聲」為主題,打造了「國際音樂之都」新年音樂季。通過古典、流行、民樂等豐富的音樂形式,用「成都聲音」開啟音樂坊華章,拉開了主題為「萬有音力·樂動蓉城」的全新系列活動嘉年華的大幕。  目前,活動已通過民族風音樂會系列演出、成都街頭藝人表演等氛圍型演出開演,嘉年華則將用音樂詮釋天府文化,推出首批天府音樂話語體系作品,展現天府音樂跨越時空的魅力。
  • 口述歷史·蜀地曲藝 | 四川清音名家程永玲①:光腳衝進考場 11歲...
    程永玲在演出作為曲藝代表性節目,四川清音已有300多年歷史。四川清音長於抒情,兼能敘事,曲牌豐富,唱腔優美,尤其是四川清音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彈音」,能發出類似西洋歌劇唱腔一樣的美妙聲音,被譽為「東方歌劇」。
  • 帶你探秘成都這座沒有上下課鈴聲的校園
    川報觀察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導 成都蒙彼利埃小學是所沒有上下課鈴聲的小學。5月6日,四川日報記者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2011年,為慶祝法國蒙彼利埃市與中國成都市結好30周年,蒙彼利埃市將一所新建的小學命名為「成都小學」,成都則在高新區新建一所「蒙彼利埃小學」,成都蒙彼利埃小學應運而生,它在校園建築形態上與法國蒙彼利埃市的成都小學保持一致
  • 愛成都,迎大運!11個會場共同開啟2020年成都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
    張城市名片為課程主題,用11場網絡實時直播,共同開啟了百萬成都中小學生的2020開學第一課。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四川師範大學附屬青臺山小學、成都市龍泉驛區青苗學校、成都市雙流區實驗小學等9所成都學校的學生,來到四川科技館、寬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339天府熊貓塔、成都IFS、環球中心、金融城雙子塔、東安湖體育公園等9大成都地標,分別用中文、英語、日語、韓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泰語等8國語言,向世界發出大運邀請,歡迎五洲來賓。
  • 四川大學「大學生法治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學生生活
    四川大學「大學生法治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學生生活 2014-08-08 來源:四川大學   2014年上半年,四川大學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大學生法治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活動覆蓋各學院、各年級
  • 四川清音國慶亮相長安街 任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四川清音是四川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四川清音長於抒情,兼能敘事,曲牌豐富,唱腔優美,尤其是四川清音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彈音」,能發出類似西洋歌劇唱腔一樣的美妙聲音,被譽為「東方歌劇」。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