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數列冷知識三題

2021-02-19 數學佬
↑↑相關文章在這裡↑↑

等差數列,總所周知,就是前後兩項差為常數的數列。即

通項公式為

我們很容易得到下面一些式子:

(數學佬好廢話哦,這些不冷哈)

好的,咱來個冷的。

雪糕1、四個數成等差數列,並且和為24,積為945,求這四個數

解起來不難,數學佬說冷題,不是說難題。

哦,前面一個式子還好說,後面一個太難搞了。

算了,我實在不想算了,一點也不好算嘛。

咱們換一種設法。

哇塞,難怪剛才解法那麼難算,原來答案如此彆扭。

我們設四個成等差的數

目的是求和快速,注意,此時公差為2d

類似地,我們也可以設三個成等差的數

我們改改這個題目,加個「自然數」條件,把彆扭答案去掉。

改良雪糕1、已知四個自然數成等差,和為24,積為945,求這四個數

解同上一個雪糕,不贅述。

不過,數學佬發現了一個更簡潔的解法。

分解因數945=3×5×7×9,所以這四個數就是3,5,7,9

嗯,連「和為24」的條件都可以刪掉了。

改良雪糕2、已知四個自然數成等差,積為945,求這四個數。

再來一個更清涼的凍品。

雪糕2、

呃,似乎下手都不容易了,這恐怕不是雪糕,是大冰棍吧。

怎麼樣,夠冷吧,高考複習可沒見過這麼樣的題。

雪糕3、

不知道題目在說什麼,惟一能想到的,就是有理化。

喔……呼呼呼(搓手,搓手,搓手)

這裡面可沒有用到任何超綱的知識啊,萬一考場上出現了,會不會從頭冷到腳?不會啊,因為你看過數學佬的文章哈,哈哈哈。

但願它們永遠作為冷知識存在就好

如果覺得有趣,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知識匯總與典例解析
    ,整理後為類似一次函數「an=kn+b」形式,其中等差數列的公差d為k。另外凡是一個數列的通項可以寫成類似一次函數 「an=kn+b」的形式,那麼這個數列一定是等差數列。>1.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整理後為類似二次函數「Sn=An2+Bn (常數項為0)」形式,其中等差數列的公差d為2A。
  •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性質的靈活運用
    高考要求  等差、等比數列的性質是等差、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的引申  應用等差
  • 小學五年級奧數題——等差數列
    (1)1,2,3,4,5,6,7,8,…   (2)2,4,6,8,10,12,14,16,…   (3)1,4,9,16,25,36,49,…   上面三組數都是數列。
  • 教師招聘數學專業知識之等差數列
    數列這一知識點在歷年教師考試試題裡也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也經常在這個題目中摔跤絆跟頭,所以中公教師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關於數列中等差數列這個知識點的相關知識點和例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以防於未然:1.等差數列的定義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
  • 等差數列解題技巧—基礎知識篇
    等差數列解題技巧—基礎知識篇等差數列是高中階段最基礎的兩種數列之一,是學好數列的基礎,只有真正掌握了等差數列,學習後面的數列求和以及求解數列通項公式才會比較輕鬆。在每年的高考題中也都會有等差數列的身影。因此,學好等差數列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高考數學必考:等差等比數列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考點。等差等比數列作為兩種很特殊的數列,歷年來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熱點內容。所以掌握數列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快速掌握數列的相關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呢?
  • 高考數列問題的根(等差數列),抓住才能輕鬆解決數列問題
    【題型定位】數列的高考題雖然變化靈活,但歸根結底就是求:通項公式和n項和Sn,以及對性質的應用。【學習策略】一.以等差等比數列為入口,加深對數列的認識和理解。夯實等差等比這兩個數列相關的基礎知識:1.【差數列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 行測數字推理之等差數列
    秒殺行測數字推理之等差數列等差數列在公考的數字推理題中是一個重要的考點,也是一個常用工具,只要掌握了方法,總體來說難度不大。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公考中等差數列型數字推理題的解題技巧,以供參考。題型一、等差數列【例1】2,5,8,( )A、9 B、11 C、15 D、21解析:本題是對等差數列概念最基本的考查,一般來說給出的數字不會太多。
  • 省考中等差數列如何秒選
    同學們,國考筆試已經落下帷幕,回顧今年的數量關係,有一類題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就是等差數列。等差數列這一部分知識我們並不陌生,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但在行測考試中等差數列往往結合實際綜合考查我們的能力。
  • 五年級數學,等差數列的應用題實例
    五年級數學,等差數列的應用題實例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的數列,叫做等差數列。等差數列的每一項都等於第一項加上公差的若干倍,這個倍數等於這項的項數減1的差,我們要記住它的通用公式,An=A1+(n-1)d,利用它可以求出等差數列中的任何一項。例題1:求等差數列1,4,7,10,13…的第20項和80項。根據題目意思,我們知道:a1=1,d=3.
  • 等差數列解題技巧—實戰篇二
    題型三、等差數列性質的綜合應用前面的文章我們詳細介紹了高中階段常用的等差數列的基本性質和幾種常見的解題技巧,本期文章繼續分享等差數列的解題技巧。下面我們來看一道關於利用各項腳標之間關係解題的典型例題:分析:(1)涉及到數列求和,如果項數比較少時,可以用列舉法列出所有的項,然後來找出規律進行解題;分析:(2)本題是一個典型的利用等差數列各項關係解題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腳標之和相等的等差數列各項之間的關係進行解題,
  • 數列求和計算題中等差數列相關知識及公式運用講解
    上述的計算式就是一個等差數列,相鄰兩項的差值都為1 ,又稱它是一個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1,2,3,4,5,6……99,100每一個數都稱為數列的項。從1到100數列求和,肯定不能一個一個相加,太麻煩了,也耽誤時間。G老師介紹2種等差數列常用的求和方法。1、配對法顧名思義,將其中某些項配成相同的對,達到簡化計算的目的。
  • 行測刷題006:等差數列的快捷解法
    知識點:公差d1)普通式子:an-a1=(n-1)d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 小學奧數-等差數列
    3.等差數列的基本公式:等差數列的和=(首項+末項)×項數÷2;公差=第二項-首項;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等差數列的第n項=首項+(n-1)×公差;4的等差數列,首項是3,末項是99,要求這個等差數列的和還必須知道項數: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求出了項數,我們就可以根據求和公式求出和。
  • 等差等比數列難題,解決了小題就迎刃而解了
    今天給各位同學分享的是數列的題目,這是一道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綜合運用,算數列中的難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嘗試挑戰一下。(1)若an=n,bn=2n,求數列cn的前2n項和T2n;(2)若數列an為等差數列,且對任意n∈N*,cn+1>cn恆成立.①當數列bn為等差數列,求證:數列an,bn的公差相等;②數列bn能否為等比數列?若能,請寫出所有滿足條件的數列bn;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 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 螞蟻莊園每日一題
    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 螞蟻莊園每日一題時間:2020-07-05 06: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 螞蟻莊園每日一題 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 17 18?7月5日雞課堂答案是什麼?
  • 等差數列知識點及類型題總結,數學最重要的知識點之一!需搞懂
    小學數學到底學什麼,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搞懂的一個問題,當人們度過了長久的學習階段,在來回顧自己的整個學習生涯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對小學階段的生活是一片茫然,完全不知道小學到底學了些什麼知識。還有就是蘇步青走路,小狗來回跑路的問題,這怕是最難小學數學應用題了吧。其實,這些都是在一開始我們接觸數學的時候,才會學習的東西,之所以大家會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一想到小學數學就會回憶起這些知識來,就是因為它們跟人們接觸得比較早,給人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總結
    高中數列在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點,關於數列的考題雖然表面看去變化多樣,但看其本質,可歸結為兩大類:求一個數列的通項an,求一個數列的前n項和,而解決這兩類題都少不了等差數列以及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這篇文章就針對等差和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給出推導和證明過程。
  • 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_7月5日每日一題答案
    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_7月5日每日一題答案時間:2020-07-04 23: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等差數列5,9,13的下一項是_7月5日每日一題答案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7月5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
  • 高中數學,等差數列運算題這麼做,輕鬆又簡單
    在等差數列運算中,咱們習慣了先求出首項a1 和公差d的值,再進行其它的運算,這是最基本的等差數列運算的思維方式;而在實際考試中,很多時候根據題意無法求出首項a1 和公差d的值,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會束手無策,這節課教大家一種簡單解決方法:只需把已知中的各等式使用公式展開並化簡,最後把這些結果綜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