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應用最廣的「啟發式教學法」存在重大缺陷

2021-02-19 最簡思維數學學習方法

廣泛應用於我國的教學過程的「啟發式教學法」,存在很多缺陷,是我國教學複雜、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負擔沉重的主要原因。

 

「啟發式教學法」存在的主要缺陷:

1.「啟發式教學法」花費很多時間在「啟發教學」上,加重很多教學負擔,教學效率很低,導致「綜合訓練」時間減少,大大「弱化思維教學」。

 

2.「啟發式教學法」花費很多時間在「啟發教學」上,學生集中精力聽講的時間是有限的,前期聽課集中度高,但教學的是「啟發內容」,後期聽課集中度低,卻是教學重點、教學主要內容,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教學也是不科學的。

 

3.「啟發式教學法」增加很多「啟發教學內容」,弱化教學目標,以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分不清「教學目標」是什麼。

 

4.教師不知道如何理解有關知識,希望藉助「啟發式教學法」去輔助理解有關知識,雖然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定作用,並沒有解決「如何理解有關知識」這個根本問題,沒有找到問題本質,很難教學「知識的利用方法」,導致多數知識教學不系統,教學效果很差。

 

5.如何「啟發」是一個難題,教學中採用的多數啟發方法是無效的。

 

總之,「啟發式教學法」是一個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差,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教學不科學、存在很多漏洞,僅僅注重知識的「表層現象」、不關注問題本質的教學方法,呼籲立即停止採用「啟發式教學法」教學。

 

「系統科學教學法」是世界第一個系統、科學的教學法,是傳統教學方法的發展與完善,彌補傳統教學法的各種缺陷,完美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的3大缺陷,使得教學和學習變得極為簡單,絕大多數學生很容易學好各種知識,教學效率提高2-3倍,大大減輕教師和學生負擔,大幅度提高我國教學質量,輕鬆解決我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系統科學教學法」使得教學和學習變得極為簡單,教學效率提高2-3倍,這是多麼大的改進呀。

呼籲我國教育應立即採用「系統科學教學法」教學。

幫你輕鬆學好數學是我的心願

相關焦點

  • 啟發式教學法的內涵
    啟發式教育 (heuristic education),或啟發式教學法(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大家可能都已經不是那麼陌生了,尤其是在西方教育的範疇,在教學方法上,是特別強調這一點的,注重啟發(inspiration
  • Dr.Yu談啟發式教學法的內涵
    啟發式教育 (heuristic education),或啟發式教學法(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大家可能都已經不是那麼陌生了,尤其是在西方教育的範疇,在教學方法上,是特別強調這一點的,注重啟發(inspiration) 與理解(understanding),而不鼓勵填鴨式教學、生產線式教學…然而,如何來具體實現啟發式教育呢
  • 為什麼幼兒園教學中不存在啟發式教學法?
    (三)按照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的不同來劃分,可將教學方法分為:主張教學就是灌輸的「注入式教學法」或「填鴨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兩種。前面我們也講過,這兩種教學方法,不同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所以一般我們不主張將它們當作具體的教學方法寫進活動方案中。
  • 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系列|(10)啟發式與討論式教學法
    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身動、心動、神動」,最通俗地說就是讓學習、進步和成長「發生」在學生身上。啟發式教學法一、啟發式教學法的定義啟發式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 啟發式教學
    會議中有個項目負責人想做教育,他深入閱讀了教參,發覺教參中的教學構想是希望學生能夠從現實中的現象裡獲得啟發,然後從中產生思考,接著再接受老師的引導,學會相關理論知識,最後再把這些知識回歸應用到現實,解釋更多相關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叫做啟發式教學法,聽上去十分美好。然而上過初中的都應該明白,這種構想在實際教學中基本上都被老師忽視了。
  • 「啟發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學的「根本大法」
    「啟發式教育法」也是全世界教育教學方法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教學方法的「根」,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法都是從這個「根」上生長出來的枝葉和花果。因為,「啟發式教育法」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性、廣泛的適應性、權威的原則性。
  • 郭興福:一部教學法,傳承半世紀
    在教學訓練中,一部「郭興福教學法」傳承影響至今。這部教學法的創造者就是人民軍隊的優秀教練員、原南京陸軍學校第一戰術教研室副主任郭興福。郭興福,1930年1月生,山東鄒平人,1948年9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排長、副連長等職,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淞滬、漳廈等戰役。
  • 啟發式教學,沒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也並非萬能的
    我們現階段的教學都一致推行啟發式。而眾所周知,啟發式教學可以可以調動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愛思考的習慣。但回顧兒子兩位鋼琴老師的不同的教授方式,引發了我對啟發式教學的思考。兒子的鋼琴課兒子的啟蒙鋼琴老師是位要求嚴格的李老師。每次回課之後,照例是進行新課。
  • 啟發式教學專項練習題
    啟發式教育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對於啟發式教學的領悟,運用亦成為基本要求,對於啟發式教學思想的考查也更加深刻。二、考查啟發式教學的淵源【考題再現】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三隅反,則不復也」其體現了( )教學原則。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啟發性 D.直觀性【答案】C。2.最早應用「啟發式」進行教學的中外教育家分別是( )。
  • 濟寧十五中教師王璇:啟發式教學,學生愛上信息技術
    在17年的教學實踐中,王璇以讓學生們快樂學習為宗旨,探索出了「實踐啟發式教學法」,並通過創辦創客社團等方式,培養出孩子們的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動手動腦中真正愛上了信息技術。探索啟發式教學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003年,我們學校才開始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學校當時的微機室,可以說是一夜之間建起來的。」
  • 啟發式算法在最優化問題求解中的應用與實踐
    本文介紹了最優化問題的常見應用場景和求解方式,並重點對啟發式算法在求解NP問題的次優解過程進行了分析。解決最優化問題的方法被稱為最優化方法,常見的最優化方法有以下幾類:1)梯度下降法;2)牛頓法;3)共軛梯度法;4)拉格朗日乘數法;5)啟發式算法。這五類算法每一種都有自己適用的場景和其優勢,因此在解決最優化問題前,分析應用場景,選取合適的最優化方法是首要任務。計算機科學的兩大基礎目標是:發現可證明其執行效率良好且可得到問題的最優解或次優解的算法。
  • 高校思想政治課應用啟發式教學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課應用啟發式教學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啟發式教學是貫徹辯證唯物主義發展觀的需要。 學生的身心發展同一切事物的發展一樣,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各種客觀因素的作用下,學生主體內在的新需求與自身已有的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因,即內部矛盾。
  • 關於啟發式教學的思考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從電化教育手段引入課堂開始,蔓延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延續到現如今的聲勢浩大的新課程、新高考,期間關於教育改革的爭論此起彼伏.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關於啟發式教學的爭論.我在自己的課堂上是崇尚啟發式教學的,這也源於四中八年的教學經歷給我所打下的深深烙印.教學實踐告訴我能夠上出一節夠味道的啟發式教學的數學課,不是那麼容易的.記得在教改紅紅火火的時候,我在學校上了一次觀摩課.課後,聽到一位剛剛到北京的外地特級教師的議論是「不就是一節啟發式教學嗎?太傳統了!」.
  • 「辛笛應用鋼琴教學法」創始人辛笛教授專訪
    其中,速成教學可以讓業餘鋼琴學生快速提高演奏水平,在最短的時間內彈奏出自己喜愛的歌曲;創造與即興教學可以讓專業鋼琴學生快速提高鋼琴即興彈奏與伴奏應用能力,全面提高綜合音樂素質,享受學鋼琴帶來的樂趣;親子教程能讓爸爸媽媽在5分鐘內速成學鋼琴,可以與孩子進行四手聯彈。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深親情與營造家庭和諧氛圍的作用。
  • 問題教學法在《傳播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
    因而,改變傳統的單純講授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應用等相結合的問題教學法,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從《傳播學概論》課程採用問題教學法的優勢、實施步驟、策略、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對《傳播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 譚俊峰|案例教學法的內涵、類別及應用解析
    受此影響,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多集中於外在應用與特性,鮮有深入其中去解析內在邏輯與構造,具體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把案例教學當作一種已知方法,重點探討其在特定學科領域或專業課程中的應用,解決如何針對某專業與課程的特點做到方法融入,即方法應用性命題;二是從案例教學法的歷史溯源、概念差異、外在特性及對比分析角度,去描述案例教學法的外顯狀態與個性特徵,即基礎認知性命題。
  •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的應用
    然而,本課程教學存在較多難題,如理論、概念、法律、法規、條款多,內容抽象、繁瑣,需要精確記憶的內容多,理論性極強,比較枯燥乏味;章節之間沒有系統性,教學時內容較分散,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非常多且涉及面廣,顯得比較龐雜,往往是課程學完,只知其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本課程性質決定了其內容是枯燥的。
  • 陳娘來教學新論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如何滲透啟發式教學方法
    啟發教學方法的共性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 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一般的記憶、理解和掌握,更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
  • 淺議參與式教學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來看看吧
    本文在分析當前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認為參與式教學法適合在微觀經濟學中運用,並進一步深刻探討了參與式教學法在微觀經濟學中應用的具體措施。「參與式」教學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並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20世紀80年代參與式教學法風行歐美,90年代引入我國。
  • TPR教學法的應用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遊戲中學習、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  這是TPR教學法最明顯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能理解後,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後邊說邊做。開始,教師通過說跟我做遊戲,讓學生一起做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指令與被期望的動作之間的關係,並準確作出相應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