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勁古拙的北朝碑刻書法

2020-12-12 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北朝指當時在中國北方相繼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王朝政權,其碑刻書法比南朝要豐富多彩,北魏初期書法方勁古拙,仍保留部分隸書筆畫,如《太武帝東巡碑》、《大代華嶽廟碑》、《中嶽嵩高靈廟碑》等,都屬於風格雄強一類。

《中嶽嵩高靈廟碑》雄強而奇古,筆畫方稜,結構富於變化,此碑碑陰書法峻整,為近代書法家所重視。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漢化達到高潮,書風也隨著起了變化。北魏搜羅各地文學、藝術之士,集中洛陽,洛陽一時成為北方文化中心。

《鄭羲下碑》(部分北魏)鄭道昭

北魏帝王提倡佛教,開窟造像之風大興,因此造像碑亦大為興起。這些造像、造像碑大都有題記,書法藝術遺蹟保留至今的也非常豐富,著名的龍門石窟成為北魏書法藝術的寶庫。龍門石窟書法以《牛橛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等最著名。其書法結體緊勁,風格雄強,可以代表太和間雄偉渾厚的書風。

後世選擇龍門造像題記有「龍門四品」,「龍門廿品」等名目。《始平公造像記》為方格陽文,結構綿密而有韻味。《牛橛造像記》端方峻整,緊勁之中而又開張舒展。《楊大眼造像記》渾厚生動,兼有茂密雄強之勢。太和間著名碑刻有《光州靈山寺舍利塔下銘》、《暉福寺碑》等。

《張猛龍碑》(部分北魏)

太和以後書法風格更為豐富多彩,豐碑巨碣亦同時興起,著名碑刻有《高慶碑》、《霍揚碑》、《南石窟寺碑》、《楊翬碑》、《賈思伯碑》、《張猛龍碑》、《馬鳴寺根法師碑》、《高貞碑》、《劉根造像記》、《劉平周造像記》、《姚伯多造像記》、《曹望憘等造像記》、《皇甫度造石窟寺碑》、《元景造像記》等。東魏承接北魏書風,著名碑刻有《敬使君顯碑》、《高盛碑》、《高翻碑》、《凝禪寺三級浮圖碑》、《李仲璇修孔廟碑》、《高歸彥造像記》、《杜文雍等人造像記》、《五百人造像記》等。北齊碑刻多用隸書,著名碑刻有《唐邕寫經碑》、《鄭述祖修孔廟碑》、《高肅碑》、《文殊般若經碑》、《馬天祥等造像記》、《姜纂造像記》、《王感孝頌》等。北周碑刻有《曹恪碑》、《西嶽華山神廟碑》(趙文淵書)《張僧妙碑》等。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和東魏為最精,風格大體可分雄強、秀麗兩類。前者以《張猛龍碑》為代表,其書法雄強奇肆,結構嚴謹,能在方勁中表現出縱逸的韻味,而在嚴整中時出險峭之筆,富於變化。碑陰書法恣肆不拘,與碑陽相互輝映,為北魏碑刻書法之精品。後者以《敬使君碑》為代表,用筆側微細巧,書法清婉秀勁。北朝摩崖碑刻,著名的有北魏《石門銘》、《鄭羲上碑》、《鄭羲下碑》、《論經書詩》等,北齊《泰山金剛經》、《徂徠山刻經》、《天柱山銘》等。因山鑿石,書寫常隨石勢而成;又因石質不同,鐫刻也有所不同。《石門銘》書法超逸疏宕,其筆勢長而飛動。山東掖縣雲峰山諸石刻,多為北魏鄭道昭和北齊鄭述祖所書寫。其中《鄭羲下碑》結字寬博,用筆方圓結合,圓勁中有篆隸遺韻,為魏碑之精品。《泰山金剛經》為隸書之變體,因長期風化剝蝕,漸去稜角,呈圓渾之筆畫,故時出奇態。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
    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寶平與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院長陳光德為「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202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在該院藝術系主任解安寧教授的主持下,以「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傳習研究
  • 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碑刻:隋碑第一——正定龍藏寺碑
    此碑刻刻於隋開皇六年(586)十二月初五,碑首高82釐米,陰刻楷書「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據《畿輔通志》記載:龍藏寺碑刻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有人說刻碑比建寺還要早。它不僅高大莊嚴,而且書法藝術上向稱隋碑第一,既無北魏的寒儉之風,又不致唐碑的全失隸意,不僅字體結構樸拙,用筆忱摯,給人以古拙幽深之感,而且有很高的書法價值。它是從魏晉南北朝至唐,在書學之遞嬗上具有頗大影響的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 學者研究碑刻文力證曹操墓為真 業界稱論述嚴謹
    【論文出爐】曹操墓碑刻文字的美學發現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通過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了安陽西高穴大墓即為曹操高陵這一重大考古發現。自這一天起,圍繞這一話題的口水戰就一直沒有消歇過。而從大河報頭版刊發的出土碑刻照片上,鄭志剛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感覺碑刻的文字明顯是那個年代的風格,不假。」鄭志剛曾在首都師範大學師從學界泰鬥歐陽中石先生深造,研究方向便是碑帖學。之後,他便從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從書畫藝術視角,對西高穴大墓所出石刻書畫遺蹟,進行了密切關注。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碑刻
    書法發展史的演進、變遷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浸潤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通過書法欣賞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幫助廣大大學生了解書法史和審美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從文化背景的深層理解書法,對增強大學生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 西安碑林,書法名碑聖地,書法愛好者一定要到這裡朝拜
    碑林裡面珍藏的石刻其實大部分都是書法石刻,雕像和繪畫石刻佔比很少,而且西安碑林保存著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刻碑,這些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是書法名碑聖地,更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徐(浩)、柳(公權)等等這些大書法家所書碑石及《篆書目錄偏旁字源》諸碑都保存在西安碑林,學過書法的人對他們肯定都很熟悉。
  • 唐太宗的實踐與努力,行書入碑書法風格探源
    在書法的歷史上, 碑是先於帖而存在的, 這可以由書法的載體而得出結論。自商文字載於甲骨, 周則銘於鐘鼎古器, 還未聞有碑刻。雖據史載, 秦統一前已出現刻石, 如《石鼓文》《詛楚文》等, 卻未具有碑的形式特點, 所以還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碑刻。
  • 走進書法藝術家王合祥
    觀摩先生的《書法集》,篆書雖收錄不多,其內容卻涵蓋甲骨鐘鼎、石鼓詔版,就連刀布古泉,也曾納入筆下,且律韻內藏,自出機杼。他的隸書,多取自《曹全》《華山》《石門頌》,線條硬朗舒展,風格俊美秀逸;他的楷書,融匯魏碑唐楷,厚重古拙,清腴圓勁,方正不失圓潤,規矩卻得靈趣。相較而言,他寫的最多、最擅長的還是行草。
  • 魏碑書法詳解,寫好魏碑需要了解這幾個特點和寫法,就會豁然開朗
    直接刻鑿於山崖石壁的文字渭之摩崖;為後人撰文刻石埋入墓穴渭之墓誌;造像附題的銘文渭之造像記;刻碑記事渭之碑刻。當時北朝提倡石刻,而南朝禁立石刻,故有「南朝重尺牘,北朝重石刻」之說;北朝石刻數以萬汁,南朝石刻屈指可數。
  • 北朝佛教石經書法典範,高清大圖集結!
    北朝佛教石經書法典範,高清大圖集結!
  • 聊一聊伊秉綬書法與金農、桂馥、鄧石如相比,誰的更耐看一些?
    與金農的書法比較金農—,字壽門,號冬心。金農具有浪漫詩人的情懷,不修邊幅的書畫家風度。他在詩詞、書畫、琴曲、鑑賞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而成就和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繪畫和書法。金農和伊秉綬頗為相似,書法都以隸書的影響最大。
  • 李可染與陸儼少書法「結字」比較,誰的更耐看一些?
    碑刻文字結構古樸、敦厚、有拙趣,帖學文字具有靈動、跌宕、雅致的審美特徵,李可染的結構方式多傾向於碑刻文字,同時在其中加入帖學文字結構的書寫方式,陸儼少的結構方式多以帖學方式進行,同時又具有碑刻書法古拙的審美趣味。
  • 張建會:隸書追求古拙,但沒有"清"就沒有"拙"
    對樸茂、古意,要在認真理解、反覆參悟的基礎上去表現,而刻意地去描摹追求以還原隸書的斑駁雄渾古拙就會顯得做作。在我們對碑刻的理解觀照中所形成的墨跡,肯定與原碑有差距,而恰恰是這種差距給了我們更廣闊自由的表現空間。所以隸書的臨習創作也充分體現了作者對碑刻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學習隸書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去沉澱、去打磨,不能一蹴而就,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 山東孔子墓出土了一件「極品隸書」,被書法界奉為「百代楷模」!
    中國書法史歷經3000多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不同的審美取向和學書範式。這種學書範式基本以唐朝作為分水嶺,唐人以前普遍以隸書為入門之基,而唐人以後則確立了以唐楷為主的書法基準,從而有說人,「唐人以後則無書」!
  • 蘇州碑刻博物館,這家博物館太高冷了!
    「良材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在蘇州,碑刻製作是蘇州古老的一種傳統技藝,再加上自古以來蘇州文人輩出,文學和書法創作的盛行,也促進了蘇州碑刻工藝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碑刻文字「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刻石文字,再往後發展,碑刻就不再僅僅是一種記錄和傳播的媒介,更是一些文人墨客的詩賦創作,成了一種藝術行為。蘇州的碑刻作品中,書法類的碑刻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 欣賞 | 墓志銘書法精選
    北朝諸墓誌,則體態多姿,不勝枚舉,各具風韻,《元懷墓誌》平正工整,茂實剛勁,儼然已是唐人楷書的景象。《元暉墓誌》全稱「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領雍州刺史文憲元公墓志銘」。北魏神龜二年(公元519年)刊石,原石現藏西安碑林。為北魏書法代表作之一。此志為北魏墓誌中的精品,書寫極為嫻熟自如,清雅超脫,因此志書刻是北魏晚期,已基本擺脫了劍拔弩張的弊病,充滿了平和之氣。
  • 《中國書法報》2020年第49期(總299期)預覽
    2版 動態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成立館校共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掛牌儀式舉行新書推介:「五體書法」再度「亮劍」12月9日,由中國書協展覽處主辦,北京抱陽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辦的「周劍初五體書法半百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充分體現了周劍初繼承傳統,面向時代,在書法藝術中苦心孤詣,不斷追求的最新成果,也是他人生「半百」以來的整體藝術風貌,包含著他對人生的理解和對書法藝術追求道路中的熠熠心照。
  • 河北正定中學藏唐代碑刻精品拓片展在省圖書館展出
    12月6日,由河北省圖書館與河北正定中學聯合主辦的唐代碑刻精品拓片展在河北省圖書館開幕,36幅不同時代的唐代碑刻,穿越唐朝245年歷史,以墓誌石刻拓本的方式與當代觀眾對話,再現了唐朝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結晶。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2月12日。
  • 古拙奇崛——金農手札欣賞
    金農工書法,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天性散淡,他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閒號。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信手而寫的詩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種真率天成的韻味和意境,令人愛不釋手。非常的耐人尋味。
  • 中國傳統文化,絲綢織錦,北朝紋樣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北朝時期絲綢織錦出土自阿斯塔那古墓,是考古工作者再次發掘的北朝時期織錦。它不僅色澤豔麗,且圖案紋樣千姿百態,為世人所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