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勢力地圖

2021-02-19 社科同文館ATS

作者:鄭子寧 鄧陽

轉自:大象公會 (ID:idxgh2013)


文 | 鄭子寧 鄧陽

中國人的姓往往蘊藏著豐富的信息。有時,能從中猜出他的籍貫。比如「林」,見到一個姓「林」的中國人,很多人都會猜測他是福建人;「黃」,很可能是廣東/廣西人。這樣的猜測有著統計數據支撐——中國林姓人口中57%分布於福建、廣東、臺灣三省。這三省中又以福建的林姓佔比最高。


▍林姓的分布圖

福建有句俗話: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排滿街,可見有多麼常見。福建省會福州,「林」貴為福州第一大姓,戶籍人口中共有970138人姓林,佔總人口的16.08%。而陳姓也不甘落後,以15.78%排行老二。兩姓相加即已佔到福州近三分之一人口。如果加上黃鄭以及第五大姓王,可佔總人口46.06%。中國的不同地區,佔優勢的姓氏不同。總體而言,以中原地區較為多樣,相對統一。各邊緣省區,則各有優勢明顯的特色大姓。回到福建的例子。「陳林黃鄭」,只有陳、黃屬全國性的大姓。但陳姓全國排名也不過第5位,約佔總人口5%不到,黃姓位列全國第8,林姓則不過是第16大姓,鄭姓更是排位在20名以後。

中國姓氏地圖

和福建一樣,不少地區的優勢大姓,在全國範圍內並不佔優。尤其是南方地區。

▍Andrew Stokols發布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中國姓氏圖與中國姓氏地圖

而全國範圍內最主要的姓氏,也存在地區分布的不平衡。以王、黃為例。眾所周知,王姓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姓,有統計認為乃全國第一姓氏。北方範圍內,王姓毫無爭議佔優,它是華北和東北16個省區的第一大姓。東北的吉林(11.0%)和遼寧(10.7%),王姓更是能佔到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王姓在北方的巨大優勢,保證了它在全國統計中的地位。到了南方,王姓的勢力明顯衰落。與之相比,在華北和東北則明顯落後的黃姓,開始佔優。黃姓貴為廣西第一大姓,佔人口7.62%。在廣東也有6.94%,是廣東第二大姓。在這些地方,黃姓的勢力遠遠超過王姓。廣東人口基數龐大,廣東黃姓人口佔全國黃姓的21.65%。粵桂閩湘川贛六省區的黃姓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60.75%。這些南方省份共同發力,將黃姓擠入全國十大姓。為什么姓氏的分布有如此明顯的區域差別?這些當地大姓是如何在各地嶄露頭角,攻城掠池的?當然,這和姓氏的起源地區不同相關。每個姓氏都有祖先的傳說,至今,姓氏總數尚無精確統計,其數量有說是4000多的,也有說是5730的,甚至有認為超過10000個的。一個個考證其起源發展的傳說、歷史難以操作,也並不能解釋總體的現象。中國姓氏總量的絕大多數為罕見姓氏。大姓數量非常有限且高度集中,他們能獲得優勢地位,和遷徙過程、社會地位等等因素有關。

奠基者效應的影響

除了入贅、改姓等特殊情況外,中國姓總體而言由父系傳承,因此,姓氏的傳遞也遵循基因傳遞的一些規律。《李王張劉陳姓為什麼那麼多》一文中曾提及,由於概率關係,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一個地區的姓氏在代際傳遞時會逐漸減少——在婦女生育兩個孩子的情況下,最終會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姓氏逃過絕嗣的命運而保留下來。因為其他姓氏的衰亡,剩下的姓氏就自然成為當地大姓。因此,傳統中國社會跨地區人員流動較小,不同地區最終發展壯大的姓氏略有不同,形成了初步的姓氏勢力地圖。然而,現實畢竟不能簡化為純粹的概率事件,不少其他因素也左右了一個地區姓氏競爭的狀況。如「奠基者效應」。這是基因傳遞的一條重要規律,即當一個種群中的部分個體由於種種原因和原來的種群隔離,形成新種群時,其內部的基因多樣性往往會降低。舉例來說,假如原始種群內有五個不相關個體,甲乙丙丁戊,其中的兩位:丙、丁,離開原有種群,到新的地方發展新種群,則這個新種群中就只有丙丁的基因了,而缺乏另外三個個體的,其多樣性自然會降低。反映到姓氏上,就往往會出現少數幾種姓氏獨大的現象。最經典的奠基者效應莫過於法國殖民魁北克。在1608-1760年長達150多年的殖民史中,只有8500名左右法國殖民者遷居魁北克並結婚生育。1760年,英國佔領魁北克,法國移民幾乎停止。但是由於魁北克居民的高生育率,魁北克的法裔人口迅速膨脹,現今魁北克八百萬居民六百萬母語是法語,其中絕大多數是法裔。魁北克的奠基者效應尤其明顯,其姓氏分布和法國大相逕庭,且相當集中。其第一大姓Tremblay在法國本是排行1000名以後的小姓,在魁北克能佔1%以上人口,第二大姓Gagnon和第三大姓Roy分別也佔人口0.79%和0.75%。相比而言,法國本土最大的姓Martin佔總人口比例連0.5%都不到,第二大姓Bernard和第三大姓Dubois則連人口0.2%都沒有。

▍各個時期魁北克排名前15的姓氏

中國沒有像魁北克這樣和本土隔離了數百年的殖民地,但福建林姓的發展壯大,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奠基者效應。福建的林氏自稱源自中原。一般認為源出春秋時期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兒子姬開。西晉末年,中原漢人大舉南下,是為「衣冠南渡」。林姓跟隨眾多中原移民進入福建,當時入閩的主要姓氏有林、陳、黃、鄭、詹、丘、何、胡,史稱「八姓入閩」。八姓入閩的真實時間段尚存疑問,但無論如何,衣冠南渡後,它產生了奠基者效應,八姓中前四姓林、陳、黃、鄭,在福建這塊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取得優勢,導致福州地區的姓氏驚人地集中。不過,奠基者效應不能套用於中國其他地區。如黑龍江省十大姓,王、張、李、劉、趙、孫、楊、陳、於、徐,與其主要移民山東省十大姓王、張、李、劉、孫、趙、楊、陳、徐、馬相比,基本重合,排序也幾乎一致。一方面,山東向黑龍江的移民時間短,分化還不明顯,另一方面,「闖關東」的人數巨大——僅在1927-1929年,官方統計山東流入東北的移民就分別有716621、603870、567809——如此巨量的移民,奠基者效應比起福建自是弱得多了。只是山東的部分地方性罕見姓氏,如上「彡」下「且」、昃等可能在黑龍江變得少見,或消失。江浙地區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和福建一樣,江浙自古就是接收北方移民的重要地區。不同的是,江浙距離中原距離更近,更加容易通達,經濟也更為發達。因此來自各地移民持續不斷進入,移民時間、地域跨度更大,這導致江浙——尤其是江浙北部——奠基者效應遠遠沒有福建明顯。杭州排行前五的大姓分別是王、陳、張、徐、李,基本都是全國大姓。杭州的姓氏集中度也相當低,第一大姓王姓不過佔人口4.8%、陳姓4.5%、張姓3.2%、徐姓2.9%、李姓2.6%。五大姓相加還不到五分之一,與福州五個大姓佔去一半截然不同。

地方家族的勢力

姓氏依附於家族存在,佔據巨大優勢的姓,往往有尤其有利的因素使得該姓家族人丁興旺。曲阜的孔氏就是一例。孔氏在全國乃至全山東,都不算大姓。但在曲阜,孔子直系後代衍聖公家族備受優待,有著更多的財力精力投身於繁殖後代。天長日久,曲阜的孔氏相對當地其他姓氏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導致孔姓成為曲阜的第一大姓。更有趣的是「改姓」。中國的老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是在強大的現實利益下,改姓為當地豪族也並不罕見。仍以曲阜孔氏為例,進入曲阜孔府的僕役無論原本姓,一般都跟著改姓孔。現存曲阜孔氏的族譜中,最晚共祖是中古時代的,但根據《曲阜地區孔姓人群17個Y-STR基因遺傳多樣性分析》研究,曲阜孔氏Y染單倍群C3(46.06%)和Q1a1(27.01%)均高頻——這意味著曲阜現今的孔氏中,相當部分為攀附孔子從而獲得朝廷優待的後裔。

▍孔姓Y染色體單倍群頻率

外家改姓,是中國的常見現象。不少全國大姓都通過這種方式吸納了新的成員,壯大勢力。尤其是其他民族漢化,起漢名時,最近的例子是滿族、蒙古族民眾轉用漢姓「張」「郭」等,壯大了這兩姓在北方地區的勢力。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大批來自康國(今撒馬爾罕)的粟特人謊稱自己是江南會稽山陰著姓康氏,導致了會稽康氏大部分反而在北方的滑稽局面;貴為李唐國姓的「李」姓,則吸納了大量千奇百怪的成員,從安國(今布哈拉)的粟特人,到于闐的胡人,再到漠北的突厥人、以及西夏党項人和西南諸多民族,都在唐朝及其後大批採用李姓,乃至冒稱是李唐皇室的親戚。然而,影響最深遠的恐怕還是北方穆斯林普遍使用馬姓。伊斯蘭文化本不用姓,遷居中國的回回往往以名取音近的姓。穆斯林最常見的名字穆罕默德(Mohammad)中ma,最容易讓人聯想到漢族已有的馬姓,因此特別受回族歡迎。在大批用了馬姓的回族的支撐下,馬姓在北方的勢力不可小覷,其在青海、甘肅以及寧夏分別佔人口2.62%、2.57%和2.09%。而在京津冀疆陝晉豫蒙魯佔全省人口的比例也都超過1.5%。回族在馬姓中佔比之高以致北方姓馬人士往往會被當成回民。

▍馬姓在中國的分布

到了今天,人口流動的速度、規模都遠遠超過之前,地方家族的影響力逐步降低,那些導致姓氏地方割據的因素都在減弱。在可預見的將來,地方著姓的優勢會越來越低,而全國姓的大姓,如李王張劉陳則有望繼續擴大優勢。說不定,這五個姓中會有一個在中國取得超然地位,正如越南佔全國四成人口的阮姓那樣。

相關焦點

  • 中國姓氏勢力地圖 大象公會
    中國姓氏地圖和福建一樣,不少地區的優勢大姓,在全國範圍內並不佔優。尤其是南方地區。▍Andrew Stokols發布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中國姓氏圖與中國姓氏地圖而全國範圍內最主要的姓氏,也存在地區分布的不平衡。以王、黃為例。
  • 【姓氏】中國姓氏地圖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四位。在臺灣、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 第二大姓。 據統計,李姓人口總數約為1億,其中中國大陸有李姓9207.4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7.19%。河南省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既今甘肅臨洮, 為李氏重要發源地。
  • 有意思的姓氏分布地圖
    中國姓氏分布地圖。許多姓氏分布有很強區域性。
  • 中國姓氏分布地圖,認祖歸宗,你在哪兒
    中國姓氏分布地圖,認祖歸宗,你在哪兒孔氏,主要源於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後人以其名為姓; [1-2] 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的孔姓始祖。 [3-4] 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9%,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的0.21%左右。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
  • 中國姓氏地圖曝光,看看你的根在哪兒?
    地圖告訴我們,哪些姓氏在中國的哪裡最為集中。大家都來看看你的根在哪裡?據估計,中國87%的人口都姓著百家姓中的姓氏,逾1/5的中國人姓李、王或張,總共超過2.75億人。大多數中國姓氏都在中國境內有一個地理「基礎」,這一點較少為人所知。
  • 日本發布「姓氏地圖」 衝繩人多姓「金城」
    原標題:日本發布「姓氏地圖」 衝繩人多姓「金城」 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3日報導,日本立命館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製作出了一張「日本人姓氏地圖」,從中可以清楚了解日本全國各個都道府縣(日本行政區劃)哪種姓氏比較多。
  • 【關注】中國姓氏分布地圖——看看自己的根在哪兒
    大多數中國姓氏都在中國境內有一個地理「基礎」,這一點較少為人所知。一些有趣的地圖告訴我們,哪些姓氏在中國的哪裡最為集中。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只摘錄部分姓氏分布圖。大家都來看看你的根在哪裡?李陸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在2006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總人口大約近420萬,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1%。姜
  • 分享|中國姓氏分布圖曝光,看看你的姓在哪
    看美國人做的中國姓氏分布地圖,你了解多少?
  • 中國姓氏分布,你知道你的姓氏在哪個省最多嗎?今天可算知道了!
    中國姓氏分布,你知道你的姓氏在哪個省最多嗎?今天可算知道了!伴隨著小孩出生的,是父母為孩子取的一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姓名表示過疑問,也對它包含著什麼寓意感到好奇。但是有很少的人會對自己的姓氏表示好奇。
  • 中國有三個姓氏,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的姓氏,其實都是中國姓氏
    文/隨風飄散中國有三個姓氏,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的姓氏,其實都是中國姓氏在中國有很多的姓氏,有很多的姓氏都是非常的常見,比如說黃、張、高、權、劉等等的姓氏,這些姓氏都是非常常見的,所以取名字也非常好取,可是中國也有一些姓氏是非常稀少的,比如說霸、操、前、後、黴等等這些姓氏,總之是怎麼獨特怎麼來,對於這些姓氏,他們的孩子後就非常頭痛了,根本就不知道應該取什麼名字。
  • 中國現代姓氏主要來源於周代河南
    一、從汝潁擴展到長江流域的姓氏中國姓氏的分布具有強烈的地域性,袁義達先生《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一書繪出中國前一百大姓的密度和人群出現頻率地圖,並把這一百大姓按地區分為 12 組。他的《中國姓氏·三百大姓———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一書又繪出中國三百個大姓的人群出現頻率地圖②。
  • 中國獨有的姓氏圖騰,漲知識了!
    根據《中國姓氏大辭典》的解釋,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姓氏,大概有兩萬多個,流傳至今的有七千餘個。姓氏圖騰,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圖騰作為崇拜對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於它所體現的血緣關係。
  • 世界姓氏排名大全
    亞洲最常見姓氏地圖 在中國,公元前2852年已有首次使用姓氏的記錄。中國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姓「王Wang;韓國五分之一的人都姓「金Kim」;越南四分之一的人姓「阮Nguyen」。
  • 中國姓氏發源地 百家姓佔據的比例
    看圖,李、王、張、劉、陳、楊……中國18大姓氏的起源,尋根溯祖,收藏!  據統計,中國姓氏排名前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來自河南,南方「 八大姓」更是全部源自河南。毫不誇張的說,河南是姓氏資源第一大省。  兩項合計,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 。起源於河南的姓氏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率在80%以上。
  • 中國有四大貴族姓氏,都來自這個民族,此民族曾讓中國苦不堪言
    我們知道,中國曾有很多貴族姓氏,比如劉姓、李姓、楊姓、朱姓、趙姓等等。大多因為其先祖當過皇帝。比如,現在的百家姓排名第一的趙姓,後代基本與大宋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實,在中國還有一些姓氏,也是貴族姓氏,這些姓氏大多來自少數民族。
  • 「新垣、千代、端木」你以為這些姓氏是日本的?其實都是中國的姓
    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從上古時期便開始出現。在最早的時候,「姓」和「氏」是分開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後來才慢慢衍變成現在的樣子。《百家姓》是中國第一部將姓氏進行整理成冊的書籍。《百家姓》並不是只有一百個姓氏,共收錄了504個姓氏,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其實中國的姓氏遠遠不止504個,有許多姓氏並沒有記錄在《百家姓》裡面。雖然複姓並不多見,但也不是僅僅只有60個。現存的複姓就有81個。複姓一般是指超過一個漢字的姓氏。
  • 中國姓氏分布圖——看看自己的根在哪裡!
    大多數中國姓氏都在中國境內有一個地理「基礎」,這一點較少為人所知。一些有趣的地圖告訴我們,哪些姓氏在中國的哪裡最為集中。大家都來看看你的根在哪裡?何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
  • 馬是春秋 ——姓氏: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我們的姓氏,就是Y染色體的標記和特殊的符號,承載著姓的一代代人消失了。但家族染色體Y都與姓緊密結合,代代相襲,流傳至今,以至永遠。姓的傳遞就是Y染色體的複製。這真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同構,是神奇的天人合一的萬世經典。無怪乎,國外和國內的專家學者稱中國的姓氏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而且,這種發明,不像是其它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 中原姓氏與韓國姓氏的比較研究
    在中國的文獻中第一次出現高句麗王朝的姓氏是南北朝時代的《宋書》。《宋書》記載高句麗長壽王的名字為高璉。《晉書》,《宋書》,《南齊書》的有關對百濟的記載看,從13代近肖古王到27代威德王時期,王室的姓氏記錄為餘氏,29代武王以後的王室姓氏記錄為扶餘氏。新羅的真興王第一次記載成為金真興的中國文獻是《北齊書》。
  • 魏姓是中國第四十五位姓氏
    魏姓是中國第四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和四川。魏姓最早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當代魏姓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5%,總人口大約有603萬。 起源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