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發朋友圈,有人招黑被屏蔽,有人不僅受人歡迎,還賺了不少。
你關注的公眾號,有的文章幾分鐘閱讀量就破10w+,有的卻1000都不到。
為啥會這樣,其實寫出一篇有價值的爆款文,是需要不斷練習和好的方法技巧的,今天來向大家介紹一位大神——秋葉大叔的書《寫作七堂課》。
其實這是他的線上寫作課的教材,他的線上寫作班的學員反饋不能說好,只能說非常非常的好,除了社群運營得細緻周到外,這套寫作方法是非常關鍵的。他的書有什麼特點呢?聽我慢慢說。
有規劃整體與細節把控的方法
秋葉大叔的結構式思維和清單化思維,能夠讓我們寫出完整的文章,並且注重完成後的細節修飾。
寫作之初,先要有結構。
在教小朋友寫作的時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有了嗎?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條線清晰了嗎?怎麼把一件事說清楚呢?
這裡的起因、經過、結果,其實就是故事所需的最基本結構了,而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好,都需要有結構的設計,先說什麼,後講什麼,讓故事有張力,定下結構後才好往裡面添加血肉。
這裡就需要用到結構式思維,並且自己去總結和學習各種結構,才能讓我們寫作的時候,胸有成竹啊。
而在一篇文章完成後,是不是就是結束呢?
明顯不是,如何發現自己在文中發現細節的錯誤和問題?清單式思維讓你具備這樣的能力。
往往我們寫完一篇文章後,自己總是看不出來問題,需要一位眼光毒辣的老師來點出其中的不合理不順暢之處,但是如果學會自查,那可是自己給自己請了一個好老師呀。
這時候需要我們具有清單思維,從創作的起始到結尾,每個環節是否可更優化?標題是否足夠吸引人?是否有場景在其中?文章其中的邏輯是否順暢?要點是否突出?裡面是否有好的金句?
最好呢,就是自己能夠給自己列一份清單,在文章寫完後,自查一遍。
如此,反覆修改,要知道,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02 提煉出獲得更多素材和技巧的方法
寫作之前的素材積累和之後的經驗總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又拿小朋友來說事,他們寫作文的時候總是抓耳撓腮,寫不出,原因無他,肚子裡沒貨,不知道寫啥啊,而我們成人總是輸出,那很久之後是否就會江郎才盡?這個問題很多寫作者都會自問。
這時候就顯出素材的重要性了,那如何來積累素材呢?
框架式思維和聯機式思維能夠幫到你!
如論是去了解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行業,先了解完整的理論體系,就畫像一棵樹,先畫樹幹和枝丫,而之後的素材訊息就像樹葉一樣,分門別類的歸入各個門類。
這就是框架式思維。
建議我們在確定了主題後,就應該快速收集關於這個主題的理論框架,而之後找到的素材可以分門別類地放入這個框架中,這讓我們的思路更加有條理,也是更利於我們記憶的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多地容納素材,為我所用。
那麼,現在網際網路的使用,讓我們更多更快地找到素材,這是我們確定都知道的,那麼,你懂得如何搜索才能找到我們真正想要的內容嗎?這時候可以啟用我們的聯機式思維,了解我們的網際網路以及特性以及各類平臺,才能知道,在哪裡找到我們真正想要的。
然後讓自己寫得更好的技巧是什麼呢?
有一個非常重要方法就是復盤,也就是我們需要具備復盤式思維。
為什麼有些文章能有10w+,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是從成功裡去做總結。
最簡單的,將這些爆款的文章,一篇篇去拆解,並加以利用,定期做這樣的動作,也就積累了更多的可以寫得更好的方法和技巧。
03 教會我們高效與打造IP的思路
遠古人類,是鑽木取火,依靠捕獵而生。後來我們又由奴隸社會演化到封建社會,人們日出而作出落而歸,那是男耕女織的生活,而現在的社會,網際網路化,是這個時代的烙印。而寫作,也會在每個時代有順應發展規律的思維出現。作為我們這一代的寫作者,也應有不同以往的寫作意識。
第一個就是我們在難以有像以前時候的大塊時間。重要的事情要單獨安排出自己的重要時間段來做,但是我們現在的時間早就碎片化了。
利用等公交車的三分鐘思考一篇文章的標題,餐廳等餐的10分鐘,是否可以構思文章的大綱,公車上的40分鐘是否可以用來思考結構內容並搜索一些相關素材?
擁有碎片化思維,在隨時隨地都能投入到寫作的思考中,我們能做更多的事情。即使時間匆匆,工作忙碌,我們要快速寫一篇文章或者儘快出一本書也不是難事。
同時,我們知道,古時候,寫作是科舉士人登上官位的利器,後來,寫作是新聞媒體發掘真相的刀劍,而現在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我們可以通過寫作為自己發聲。這時候具備一些適應潮流的思維就非常有必要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有複利式思維。
如果希望在某一個領域有所建樹,需要在這個方向不斷地積累打磨,每天1小時、半小時,甚至是5分鐘,長期堅持下來,定會有積澱和成就,這也是一種複利。如同《刻意練習》告訴我們的,每個領域最傑出的人,往往是練習時間最久的那個人。
所以,不要因「小」而不為啊,因為積少一定會成多。
而寫出一篇優質文章,分發不同的平臺,這也是一種複利思維的操作,因為這能讓更多的讀者看到,有利於建立自身的IP。
《寫作七堂課》教會我們的,是可以實操的心法。
這個心法,讓我們注重有規劃整體與細節把控,同時,關注如何提煉出獲得更多素材和技巧,還引導我們高效與打造IP的思路。
但是最後我要說的是,懂得不代表你已經得到秘笈,更重要的是,你真正地去寫作,並不斷地使用這些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