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在車流中追媽媽:管教孩子要恰當,別意氣用事

2020-09-05 湄玥育兒經

散步的路上,看到這樣一幕:

有位媽媽面無表情,騎著電動車快速前進。4歲的男孩,穿著豹紋睡衣,飛奔在路上追車,嘴裡哭喊著:「媽媽!媽媽!媽媽……」

那位媽媽沒有回頭,而是加速前進。男孩哭得撕心裂肺,加快奔跑的速度,對來往的車輛視而不見。

我看得膽戰心驚,很害怕那孩子被車撞倒。對他媽媽的做法,更是不認同。這得多狠心啊,不理會孩子就算了,居然放任孩子在車流中奔跑。萬一孩子出意外,不知道她會不會後悔呢?

這位媽媽的做法,有點極端。不過類似她的做法,很多父母其實都有過。當孩子不聽話,或哭鬧不休,父母沒有耐心哄時,喜歡採取這種不理會孩子的做法。

這種威脅的方式,有時候很管用。孩子害怕父母不要他,會乖乖的聽話。這種方式表面看起來管用,可是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父母對孩子不理會,實際上是以愛的名義來傷害孩子。孩子容易喪失對父母的信任,容易缺乏安全感,內心會充滿焦慮感。

孩子天性調皮,難免會做出令大人不高興的事情。父母管教孩子過程中,方式要恰當,別意氣用事。

一、不要以愛來威脅孩子。

孩子很敏感的,需要父母給予很多的愛,才會感覺到有安全感。父母的忽略,容易讓他感覺焦慮不安,讓他懷疑自己。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千萬不用採用冷暴力,不要以言語傷害孩子,威脅不再愛他。

我有位朋友,小時候父母經常對他說:「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位朋友從小到大,做事小心翼翼,父母就會拋棄他。邁入三十歲的他,至今未談過戀愛,理由很簡單,害怕分手,害怕被拋棄的感覺。

​二、評判孩子行為前,先問三個字「為什麼?」

孩子的行為,有時候不能用成人思維去推理。當用成人思維去看待時,會發現孩子很多行為,令人感覺不適。可能會覺得孩子自私,覺得孩子粗魯,覺得孩子沒有教養等。可是在教訓孩子前,先問「為什麼」,也許我們的看法就會變了。

有個孩子把剛買的雪梨全都咬了一口,他的媽媽很生氣,板起臉來訓他。孩子很委屈,大哭起來:「我就想嘗一嘗,看哪個梨比較甜。我想把最甜的梨給媽媽吃……」

那一刻,這位媽媽後悔不已,如果先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了解孩子做事情的初衷,就不會無意中傷害孩子孝順的心。

三、以孩子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做法。

我們經常看不慣孩子的某些行為,會對他大吼大叫。例如孩子愛翻抽屜,喜歡亂扔東西,愛製造刺耳的聲音……當孩子有些做法時,我們通常的做法,第一時間制止他,企圖讓他停止這種行為,安靜地坐在沙發上。

我們這樣做真的恰當嗎?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會發現孩子的這一切行為,有可能是好奇心作怪,有強烈的探索欲,了解感興趣的事情。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情,可被我們無意中扼殺了。

愛孩子,請對他寬容些。作為父母,我們管教孩子時不要意氣用事,要學會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我是寶媽湄玥,專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媽媽,等等我」6歲男孩被媽媽遺忘在服務區,男孩高速公路追車
    「媽媽,等等我」6歲男孩被媽媽遺忘在服務區,男孩高速公路追車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兒,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孩子,父母一向是呵護的無微不至,但是,近日,就發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名6歲男孩被媽媽遺忘在服務區,男孩高速公路追車。4月29日媒體報導,貴州一名6歲左右的小男孩追著一輛小車,一直從遵崇高速涼風埡加油站匝道跑上了高速公路。一名過路司機看到後打雙閃靠邊停車,將小男孩接上車。
  • 5-7歲孩子喜歡打媽媽,這樣管教有效果
    記得明星「晴格格」王豔帶兒子球球參加電視節目時,7歲的球球不僅說出在家經常打媽媽的話,並且在節目中因為發生矛盾也對媽媽動手。網友紛紛批評球球缺乏管教,對媽媽太沒有禮貌。但如何孩子5-7歲還是一發脾氣只追著媽媽打,這種情況必須立馬重視起來。 新聞裡經常出現的10歲男孩暴打媽媽的視頻或者12歲孩子因為媽媽不給買玩具就在公共場合揪著媽媽頭髮不放的畫面,看起來讓做媽媽的特別心寒。
  • 淘氣、調皮、搗蛋鬼,管教男孩在這個年齡之前媽媽尤其重要
    大量研究表面,Y染色體在數億年的進化中不斷在變小,從這個角度上看,男孩似乎更容易被傷害,所以,應該給予男孩更多的關愛,尤其是來自媽媽的愛。讓男孩了解自己的性別。這一點很重要,不僅要了解,作為父母更加強化這一點,更不要把男孩當女孩養。
  • 管教男孩的最有效方法:只需這一招,比起打罵孩子好100倍!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尤其是男孩們,家長會發現孩子會慢慢出現各種沒規矩、哭鬧、任性妄為的行為,而如何去管教孩子,這也讓無數家長糾結不已。講道理似乎完全無用,很多家長表示「來來去去,感覺還是拿衣架打一頓實在,立馬老實了!」
  • 1歲—10歲孩子最好的管教方式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針對每個孩子的管理方式也肯定不一樣,都需要媽媽們不斷的去摸索。在每個年齡階段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用不同的管教方法去更好的教育孩子。第四:不要跟孩子說你要不要,答案肯定是「不」,換一種說話方法,比如,你要不要去洗澡,換一種方法,你想在澡盆裡玩小鴨子還是小水桶呀。
  • 管教孩子不是懲罰,就是嬌縱?為孩子長遠計,請學會正面管教
    小男孩大喊。「這工具又不是你的,快還給哥哥!」小男孩媽媽呵斥道。「就不!」小男孩死死地拽住玩具,不肯撒手。「你不聽話,信不信我揍你一頓!」媽媽一邊從孩子手裡搶玩具,一邊威脅道。小男孩哇哇大哭起來,媽媽一直道歉說:「孩子不懂事,還請見諒。」
  • 9歲男孩還成天追著媽媽要吃奶,專家提醒,家長愛孩子請適度
    導讀:9歲男孩還成天追著媽媽要吃奶,專家提醒,家長愛孩子請適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9歲男孩還成天追著媽媽要吃奶,專家提醒,家長愛孩子請適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2歲孩子拿菜刀砍死親媽,20多刀啊!就因為媽媽管教他不該做這事
    導讀血淋淋的案例在拷問孩子怎麼了這麼小的孩子冷血、暴躁、殘忍、扭曲……鴉知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僅僅為了管教他不該吸菸這個只有12歲的孩子竟然拿起刀砍向了母親▼12月2日晚間9點半左右沅江泗湖山鎮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男生吳某康持刀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在家中案發原因疑似男孩抽菸被母親打後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持刀行兇▼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晚餐後,吳某康在家吸菸,被母親發現,其母親用皮帶抽打兒子。
  • 家有男孩,家長別用這3種方法管教孩子,小心養出個媽寶男
    文|秘籍君眾所周知,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同樣的家庭,養出來的一雙兒女卻可能是兩個極端。這就是因為男女在天性上區別很大,若採用統一的教育方法,就無法真正識別孩子的需求,何況很多方法也不適合管教男孩。
  • 家有男孩,父母要懂得這幾件事,別因無知而傷害孩子
    家長總覺得男孩子以後要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從小就應該讓孩子多吃苦,擁有男子漢氣概。父母教育的出發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把握不好這個度,從而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如果你家也有男孩的話,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幾件事,別因為你的無知而傷害了孩子。
  • 男子直往車流中衝去,多虧路過的他拉了一把
    4月15日,海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輔警李斌帶著妻子和孩子在老丈人家度過了愉快的周日。晚上20時左右,一家三口吃過晚飯後驅車趕回自己家,沒想到在經過老湖鹽線呂冢村路口時,看到一男一女在拉拉扯扯,旁邊還有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在大哭。
  • 14歲男孩被媽媽當眾掌摑後墜亡:沒尊嚴的孩子,內心該有多痛苦
    一名14歲的男生,因在學校玩撲克牌被老師請家長管教。匆忙趕來之後,男孩的媽媽二話不說,憤怒地當眾扇了男孩兩耳光之後,還狠狠地戳他腦門、掐脖子以洩憤。行為舉止,絲毫不顧男孩的顏面。面對暴跳如雷的媽媽,男孩卻絲毫沒有抵抗,仿佛對媽媽的這一舉動早已經習慣甚至麻木了。最讓人痛心的是,接下來沉默的三分鐘。
  •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家庭要教會孩子這4種能力,最好別晚於6歲
    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同時也承擔著管教的責任,能夠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這是父母們養育子女的初衷,可是如果父母教育引導的方式錯了,那麼很有可能會親手把孩子養廢了。尤其是對於性格更加活潑好動的男孩而言,父母們更加應該在教育上多用心,一味地給予孩子無底線的愛,最後只會把孩子教得更加嬌縱。
  • 養育男孩,媽媽別「佔位」
    兒子已上大學,這不,放暑假了,既不和同學出去旅遊,也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整天就知道看電視、玩手機。五更半夜才睡,第二天也不早起,連早飯都不吃。 「讓他參加義工活動,長點見識也好。」大家都出主意。 「問題是他根本不聽我的。這事兒,還得他爸出面,找恰當時機說,還不知道行不行。」小宇媽真的很犯愁。
  • 父母管教孩子的4種方式,暴露了愛孩子的程度!6歲前這樣立規矩
    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不小心將熱牛奶打翻,父母能做到心平氣和地安慰孩子:「寶貝不要緊,別燙著手了。」但一天,孩子不小心將父母心愛的項鍊或古董打破,這時很多父母會不由分說一巴掌上去。孩子的行為動機沒什麼兩樣,但父母的處理方式卻截然不同,原因在哪?就在父母對事情的感受不同,也就是父母情緒化育兒。給孩子立規矩,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保證規矩的一致性。
  • 廣州過來人提醒:家有男孩,父母要懂這幾件事,別因無知傷害孩子
    父母教育的出發點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父母都把握不好這個度,從而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如果你家也有男孩的話,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幾件事,別因為你的無知而傷害了孩子。有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男孩就比女孩差,家長要允許男孩暫時性的落後,然後慢慢引導,孩子還是很容易趕上來的。 而對於男孩子淘氣、難以管教的那些表現,家長也要理解,這並不是孩子的本意,是由他們的生理結構決定的。
  • 南京17歲男孩與母親發生衝突後致母親死亡:青春期孩子管教的界限在哪裡?
    一則是2020年11月2日,揚州14歲男孩,因作業問題(嚴格來說,是作業引發的管教問題),與母親發生衝突後從31樓墜亡。一則是2020年11月12日,南京17歲男孩,因管教問題,與母親發生衝突後致母親死亡。
  • 12歲男孩因為母親管教嚴格,持刀殺母,淡定拿母親手機請假
    他們對我們的付出,是從來不要求一絲一毫的回報的,他們有一個最簡單的想法,就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健康康快樂的長大。本本分分地做人,不要走上歪路就可以了。在和父母的相處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都說越是最親的人,越容易把壞情緒帶給對方,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我們做兒女的,應該理解父母的難處,他們的做法都是為了我們好,要知道每一個父母都不會誤孩子的。
  • 「我想換個爸爸」,爸爸管教媽媽偏袒維護,10歲男孩討厭爸爸數年
    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親和母親是家庭中兩個重要的角色,在一個家庭單位中,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並不能完全達成一致的意見,甚至在很多方面有著較大的反差。豆豆是個只有10歲的孩子,每次當他犯錯時,爸爸總會嚴厲的教育他、批評他,希望他能夠吸取教訓不再犯錯誤。但與此同時,豆豆的媽媽也會在爸爸之後立馬趕過來維護孩子,和爸爸唱反調。
  • 管教男孩就得靠打?別再這樣毀孩子,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引導
    對於男孩和女孩,在很多家庭當中,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在一些比較傳統的家庭中,認為生男孩才是最好的,因為生男孩可以傳宗接代,而對男孩的教育和女孩的教育也是有所區別的,很多家庭對男孩的要求要比對女孩更高,也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