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去世前與她定下「三年之約」,三年後夫妻倆幾十年的「情書」問世了

2020-11-10 光明網

胡顯銀與歐陽科諭

1958年,歐陽科諭和胡顯銀都在南京師範大學讀書,兩人相識於理髮店裡的一次偶遇。 2017年,病重中的胡顯銀與妻子歐陽科諭訂下了一個浪漫的「三年之約」——2020年,在妻子80歲那一年,出版一本見證彼此近60年相濡以沫的作品合集。可是3個月後胡顯銀卻永遠地離開了。

昨天,也就是丈夫離開後的第三年,歐陽科諭與胡顯銀共同出版的《相遇•同行》一書問世,「三年之約」在歐陽科諭的努力堅持下終得兌現。相伴近60年的他們,用愛書寫出了一路從相遇到同行,感人至深的浪漫「情書」。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麗媛

歐陽科諭介紹與胡顯銀合著的《相遇•同行》新書

生命進入倒數時,他與妻子許下三年之約

歐陽科諭回憶,2017年4月,已與多種疾病抗爭二十多年的胡顯銀體檢亮起「紅燈」,專家告訴她和兒女,胡顯銀的病情已經無可逆轉,生命時長不超過半年。驚愕、悲慟之後,歐陽科諭不得不接受了這一現實,但是她沒敢把實情告訴丈夫。

2017年5月的一天,兩個人並肩坐在沙發上,胡顯銀和歐陽科諭一段簡短的對話訂下了三年之約。胡顯銀說,兩個人各自出過一本書,希望接下來夫妻倆可以合出一本,他還將新書出版的時間定在了2020年,因為,「那年是你八十周歲,而且還有三年時間,我們除現有的文章外,還可以努力寫一些。」

歐陽科諭知道,丈夫其實等不到新書的出版了,但她還是作出肯定回答,決定獨自完成這個目標,不讓他留有遺憾。

訂婚照

帶著兩個人的承諾,記錄「相遇·同行」

2017年8月15日,胡顯銀去世。胡顯銀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歐陽科諭是中學教師,兩人桃李遍天下,學生們時時發來大段微信安慰、開導悲痛的歐陽科諭,有學生說,「您慢慢在記憶中,在文字裡,在夢中,在與親友學生的交流裡,在未來共同署名的書中,尋覓與胡老師相會的方式。胡老師會因為您對愛的堅守而高興,更會因您的堅強而欣慰。」

「三年之約」成了歐陽科諭的慰藉與信念。歐陽科諭帶著對愛人的承諾,整理舊文稿、創作新文稿。終於,三年之後的10月17日,胡顯銀、歐陽科諭合著的《相遇·同行》正式面世。

合集中,胡顯銀的文章大多選自他此前出版的散文詩歌集《斜陽晚唱》,而歐陽科諭的文章少數選自她此前出版的《感謝生活》,更多是她在三年裡全身心投入創作的散文,此外,書中收錄了兩人寫給彼此的書信,見證了兩個人近60年的愛情。

全家福

相伴近60年,用愛寫成的「情書」

歐陽科諭說,她和胡顯銀都是感情細膩的人,這本合集的主題就是「情」。從兩個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個世界、對親友、對彼此的愛。他們寫花草靈性,認真記錄曇花、迎春花、二月蘭、紫藤帶來的感悟;寫親情,回憶父母恩情,記錄兒女、孫輩的成長。而最動人的,還是他們寫給彼此的「情書」。

胡顯銀、歐陽科諭都曾是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的學生,是學長與學妹。1958年在校園中相遇,之後相愛、結婚。兩個人經歷過八年兩地分居時光,這期間,兩人約定三五天一封書信。

「才來幾天,感到有些煩悶,時時會想念你和女兒。前些時候,偶得《訴衷情》下闋……今錄於後,獻給你,以作慰藉。」這是胡顯銀直白地向妻子表達愛意的信。

「鐵心人,你走了兩天了。」這是歐陽科諭到鐵心橋辦學,胡顯銀「調皮」地給她取了個雙關的稱呼。

「昨天接來信感慨無限,你離開家整整一個月了,人分兩地,多少思念。為愛常常怨你,怨你又使你不能安心休養,真是矛盾復矛盾。」這是胡顯銀回老家養病,歐陽科諭寫給他的思念。

他們的學生說,這是一本由愛凝成的書。

兩人的手寫書信

去世後才發現,他早將告別的話寫在詩裡

分居兩地互通書信時,胡顯銀為傾訴思念,經常在書信中加上一首詩,之後這份寫在詩詞裡的浪漫持續了五十多年。胡顯銀去世後,歐陽科諭在整理家中物品時,發現了一首她不曾看到的詩,詩的題目是《我若先行——致珊妹》,「珊妹」正是胡顯銀對歐陽科諭的暱稱。

「親愛的,你不用/到處把我尋找/滿天燦爛的彩霞/是我給你的祝福/鮮花閃爍的露珠/是我對你的微笑……」

原來,胡顯銀在二十多年前就生了重病,一度病危,他悄悄寫下這首告別詩,希望萬一不行離開,這首詩能給妻子一些安慰。之後病情好轉,他就將詩悄悄收了起來,直到離世後被妻子發現。

這樣深沉的愛與歐陽科諭的想法不謀而合。她說,「我心愛的人沒有離開我,他就常駐我心中,我要重新起航,帶著他一起去迎接每天的日出日落,一起走過春夏秋冬,一起為合集的出版嘔心瀝血,一起去迎接2020年合集的順利出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她是「慈悲之念、十年之約」當事人,嫁人後聞徐悲鴻去世守孝三年
    她是我國著名的油畫家。她與徐悲鴻之間是民國最著名的師生戀。徐悲鴻三個重要的女人中,只有她沒有寫回憶錄,她一直無聲呆在那裡。離開徐悲鴻,嫁人後,她聽聞徐悲鴻去世的消息,素服素食為他守孝三年。她的一生是這樣的:生在書香門第——進入中央大學美術系遇見徐悲鴻——與徐悲鴻相戀——徐悲鴻現任妻子阻撓、孫家不同意——十年之約,徐悲鴻沒有肯定答覆——失望嫁給剛死老婆的許紹棣——徐悲鴻去世守孝三年——鬱鬱寡歡直到63歲去世。她就是慈悲之念、十年之約的當事人——孫多慈。
  • 歌手林志炫奔赴十年之約,薛之謙十年重拾愛情,距TFBOYS約定只剩三年
    其實與有「十年之約」的歌手還真不少。 比如說歌手薛之謙他和前妻就有一場十年之約。 2017年薛之謙在上海演唱會現場主動喊話前妻高磊鑫,並提及自己 和她的承諾,最後拿起吉他靜靜地坐在舞臺邊演唱了一首《安河橋》。
  • 妻子去世半個月後,他給女學生寄去萬字情書表白:我已經愛你20年
    由於家庭關係單一,顧頡剛13歲時,家裡就為他安排了一樁婚事,女方名叫吳徵蘭,18歲時,顧頡剛與吳徵蘭結了婚,這是一樁純粹的包辦婚姻,兩人沒有任何感情基礎,更別提有什麼共同語言,婚後,顧頡剛是一位負責任的人,既然和吳徵蘭成了夫妻,他也儘自己所能教吳徵蘭識字,培養他們的感情。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不滿三年,新墳祭祀口訣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習俗,就是不滿三年的新墳,前三年的清明是不能隨意祭拜的,也不能立碑,那麼啥時候去祭祀比較合適呢?這裡有個口訣!「新山第一年不過社,第二年不過清,第三年正清」,這個口訣怎麼理解呢?
  • 「我把思念給你,把愛給她」:愛人去世後,再婚的就是「渣」嗎?
    最近,知乎熱榜上有個問題: 最愛的人突然去世後,你每天怎麼過的? 有人說,你不在的這些日子,這個世界變的面目可憎,明明只是你不在了,整個世界都變了模樣。
  • 全世界看電影最多的情侶去世,只留下了4本無人可解的情書……
    他們喜歡前排最中間的位置,巨大的屏幕如同幻夜天際,夫妻倆仰著頭,笑著淌淚,哭著鼓掌。電影結束,字幕如浪,只留夫妻倆安安靜靜坐到最後。他們經歷著主角的生命,主角也見證過他們的愛情。蒼老的字跡留住了永恆的歲月,16000份影評,是16000份情書。但落款的人,卻永遠地留在了波茲南的初雪裡。2017年11月12日,博格丹先生與世長辭。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夫妻間的那些細節
    我們知道,夫妻是由一男一女相愛相知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後,修成正果,結為伴侶後的稱呼「夫妻」。在夫妻界有這麼一句話,讓無數的夫妻都提心弔膽。很多人都知道「七年之癢」,但是這句話還有前半句,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被人們稱為「三痛七癢」。
  • 「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結婚的值得一看
    人的一生短短幾十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在沒有成家之前,都是和父母待在一起,和父母的時間最長,但是成家以後,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呆的時間長,那麼為何老祖宗會說這麼一句俗語呢:「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啥意思?有道理嗎?
  • 三年之約——你與我同進步
    剛開始只是偶爾有一兩個人來找我學習,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有太多不足。這幾年我陸續將設備從入門級升級到全世界最頂級,咖啡豆從十幾種擴充至數十種,一個人帶學生增大至現在的教學團隊,場地也從幾十平米增大到幾百平米,學生越來越多,能學習到的知識也變更多。
  • 為什麼說夫妻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婚後三年的磨合需要自己來一個改變以適應對方,有些習慣是需要痛下決心才可以改變的,所以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說經過雙方共同生活,由於都有捨不得丟掉的脾氣性格,因而出現了諸多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諱於幾年來艱辛創業理家所付出的心酸,只是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可能是大部分情侶和夫妻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 從七年之癢到三年之痛,當代中國夫妻離婚狀況一覽
    近日,浙江省某法院2019年的三百多起離婚案件的數據顯示,人們的婚姻已經從面臨七年之癢變成了三年之痛依然是全國非常靠前的,經濟實力雄厚的省份。只不過,似乎是存在某種難以言喻的規則,凡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或者說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方,離婚率必然不低。北上廣深,在前幾年就已經達到40%的離婚率。黑龍江、吉林、天津更是超過了60%。浙江也不例外,離婚率居高不下,據統計,2018年離婚率就已經高達3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 陳賡談戀愛趣事,妻子犧牲後發誓為其守節三年
    此後,她被調回上海從事地下秘密工作。而陳賡則去參加了南昌起義,進軍廣東的途中,陳賡左腿中了三彈。後來在紅四方面軍任師長時腿部再次負傷,而這兩次負傷後,都是在上海由王根英掩護在牛惠霖骨科醫院治好的。1929年,陳賡和王根英的兒子出生了,起名為陳知非。1933年3月,陳賡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
  • 有多少人能走過三年之痛,熬過七年之癢,共赴這十年之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這句話似乎已成為多少在情場中受過傷的朋友們的經驗總結。那到底何為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呢?三年之痛是在我們愛情的第三個年頭,當所有的新鮮與神秘感蕩然無存的時候,就到了激情勇退,停滯不前的狀態。
  • 農村老人去世之後,為什麼家裡三年不貼對聯,裡面也是大有講究
    眾所周知,貼對聯是中國的傳統年俗。除夕這天,人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對聯貼上。貼對聯不僅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還代表人們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習俗非常多,在眾多習俗中,有種習俗與春節的關係非常密切。那就是農村老人去世後,農民三年內是不能貼對聯的。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孩子都知道這個習俗,但是卻又說不出究竟是為什麼。
  • 慈禧去世後,李蓮英獨自生活了三年,沒有主子庇護,他過得怎樣?
    慈禧去世以後,專門給她辦事的李蓮英守孝了一百天,之後正式辭去原來的職務。大概三年後,也就是清朝覆滅的同年,李總管去世。作為慈禧的爪牙,慈禧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由他去執行的,可以說國家的滅亡,此人有一份責任。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 一般農村的守喪期是3個月,也就是家人離世後的三個月裡,不能理髮。 農村的喪葬習俗裡,去世後要找師傅給逝者理髮的。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
  • 他送愛人一朵「玫瑰」,看哭了很多人...
    小潔是魏旗的愛人,2015年8月確診癌症,與病魔抗爭三年後,2018年6月去世。魏旗想在清明節用這朵走出來的玫瑰花祭奠愛妻。坐公交車到九溪站,這裡是起點,在西湖群山裡彎彎繞繞40多公裡之後,回到九溪煙樹。九溪十八澗是他和愛人1996年新婚旅行第一次來杭州時走過的地方,那是他們第一次走進這片西湖群山,於是魏旗特意把玫瑰路線的起終點設計在了這裡。
  • 他送愛人一朵「玫瑰」,看哭了很多人……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幸運陪著所愛之人走過完整一生。生命逝去,天人永隔,但只要塵世中還有人惦念,那份惦念便如一條風箏線,讓這份情得以延續。52歲的魏旗將風箏線的一頭永遠地系在了西湖群山裡,系在這個流傳著許仙白娘子和梁山伯祝英臺愛情傳說的山水之間。線的一頭是他過世近三年的愛人,另一頭是一朵玫瑰花。
  • 丈夫去世,我把賠償款全留給婆婆,三年後我要改嫁,婆婆提的要求讓我...
    老公是在工地幹活時出事的,老闆賠償了五十萬,我一分錢沒留全給了婆婆,因為他們年齡大了自己沒有經濟來源,現在唯一的兒子去世了,連養老的人都沒有,我還年輕可以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儘管當時兒子已經三歲多了。婆婆對我不錯,結婚後從來沒有刁難過我,生活上也很少幹涉我們夫妻倆。
  • 網紅小站熱度漸退,連續三年春節夫妻倆仍堅守小站「六個雞」
    網紅小站熱度漸退,連續三年春節夫妻倆仍堅守小站「六個雞」 吳家強、鍾桂萍在站臺上巡查。貴州都市網 圖位於滬昆線貴州省黔東南州境內的六個雞火車站,昔日的網紅小站(貴州都市報2017年2月14日以《「六個雞火了 夫妻倆忙了」》為題曾作報導),隨著時間推移,這裡的熱度逐漸褪去,而鐵路職工吳家強夫婦的守站初心,卻仍然熾熱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