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將於10月18日 -21日在重慶召開,17...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第二號通知第七屆「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將於2020年10月18-21日在重慶召開。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詳細情況可登陸會議網站。
-
謝和平團隊提出深地科學領域技術構想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地下6000 m以深,將不會有人下井,煤炭經過智能化設備採掘、分選、充填調控,以電力和天然氣的形式輸送至地表,人們在深地進行工作和生活,科學家在無宇宙射線、無陽光、無氧氣的深地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這一切在未來皆有可能實現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應對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
-
青島海地所舉辦"探索深海、深地資源奧秘"專題科普活動
,讓同學們對地球演化和海洋科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學術報告廳,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和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科普專家分別為學生呈送了《活躍的地球: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和《深入地球內部的望遠鏡—科學鑽探》兩場精彩的科普報告,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許明博士講解了地球結構及構造演化,科學家提出並完善板塊構造理論的過程,讓學生了解了地質構造運動產生的自然現象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高建偉工程師以中國大陸最深的科學鑽探井—松科二井為例
-
科學網—香山科學會議研討「準靜態磁場研究及應用」
-
【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召開...
本站訊(通訊員 張逸菲)為貫徹落實天津大學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地學建設,為學科整體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提升創新能力和重要成果產出,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地科院)於12月7日-8日在校召開了院科技工作會議,研討地球科學發展新動向以及地科院科技工作目標。
-
地球科學學科前沿叢書 6種
「地球科學學科前沿叢書」重點聚焦於一些蓬勃發展的前沿領域,從21 世紀國際地球科學發展的大背景和大趨勢出發,從我國地球科學發展的國家戰略需求著眼,深刻洞察國際上本學科發展的特點與前沿趨勢,特別關注相應學科領域和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規劃提出學科發展的前沿方向和我國相應學科跨越發展的布局建議,有力推動未來我國相應學科的深入發展。
-
第687次香山科學會議舉行 聚焦「健康中國」與智慧健康醫療體系建設
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通訊員 韓冬野)11月17日,由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院士牽頭召集,以「『健康中國』與智慧健康醫療體系建設」為主題的第687次香山科學會議在香山召開。
-
香山科學會議:參與平方公裡陣列望遠鏡提升創新
原標題:參與平方公裡陣列望遠鏡提升創新 近日,以「中國射電天文學發展與平方公裡陣列望遠鏡(SKA)」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21次學術討論會落下帷幕。與會專家指出,參與SKA將提升國內相關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就國際大科學工程「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裡程碑。
-
未來5年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將主攻深地深海深空
未來5年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將主攻深地深海深空 2016-09-19 姜建軍指出,國土部對未來五年的科技創新主攻領域做出部署:將以深地、深海、深空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構建向地球深部進軍、向深海空間拓展和深空對地觀測的國土資源戰略科技新格局。 姜建軍指出,「十三五」期間,耕地資源保護、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能源資源保障、土地退化治理和地質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監管和服務效能提升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仍是國土資源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
中國地質大學:地大與您攜手共建美麗中國宜居地球
學校制定了「美麗中國 宜居地球:邁向2030」戰略規劃,全面開啟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建設新徵程,致力於實現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 學校堅持「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著力培養「品德高尚、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質人才,為美麗中國宜居地球建設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
「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香山會議召開
會議現場6月5日至7日,主題為「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6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龔為民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施蘊渝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王恩多院士聯合申請,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籌備。會議聘請陳潤生院士、施蘊渝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付向東教授和龔為民研究員擔任本次會議執行主席。會議從申請、批准、籌備到召開期間,均得到海內外非編碼RNA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熱烈響應,對本次會議主題表示出強烈的興趣。
-
第249次香山科學會議聚焦腫瘤熱療學研究與應用
而在以「腫瘤熱療學研究與應用中的科學問題」為主題的第24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提出,應辨正理性看待腫瘤熱療。 產學研「活躍」 會議執行主席、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吳祈耀介紹說,近20年來,我國在熱生物學研究、熱療器械研製和臨床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
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 | 環球科學要聞
· 行星科學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宜居的行星近期,美國和德國研究團隊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詳細介紹了24顆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星球比地球更古老、稍微大一些、略溫暖些、可能更溼潤。它們圍繞旋轉的恆星壽命比太陽長且變化更慢,生命體因而可能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超宜居」判斷標準包括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根據這些標準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一般能滿足4個條件,意味著生命體可能在那裡生活得比在地球更舒適。
-
發現了24顆比地球更宜居的行星,這些備胎靠譜嗎?
在這些黑煙囪附近,各種無機物豐富,溫度在數十至數百度之間,在這裡由於海水阻隔了強烈的紫外線,而且能夠提供長期穩定的環境,與此相比,米勒實驗中的還原性大氣中雖然也能形成有機物,但是在地球這樣大氣層較薄的環境中,紫外線極為強烈,對於生命的形成極端不利,因此科學家們越來越開始相信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誕生於海底熱泉附近。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成立大會曁一屆一次理事會議召開---讓科學...
2月3日,在中國科協第340次青年科學家論壇暨首屆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論壇的基礎上,由數百名從事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單位及個人共同發起的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以下簡稱:青科聯)正式成立,成立大會曁一屆一次理事會議在西安召開。
-
【黨報頭條】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推薦閱讀【黨報頭條】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總結大會召開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意見以更高政治站位抓好「三農」工作加快推進淄博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掌中淄博特約記者 王展 記者 張曉軍 楊忠奎 報導攝影 1月6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意見。
-
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環球網軍事報導】9月26日下午,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主動發布一條關於今年北京香山論壇的消息。 第九屆北京香山論壇將於10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湖口縣政府全體會議召開
1月9日,湖口縣政府全體會議在縣行政中心九樓會議室召開。會議聽取並審議了2020年縣《政府工作報告》(討論稿),並全面總結了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20年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江訓開出席並講話。縣領導史文、張水蘭、葉子、劉強、盧偉俊、李水木、楊柳青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