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該公司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現場表達了對綜合金融模式的進一步思考。
馬明哲認為,目前的綜合金融協作模式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綜合金融模式要成功須具備四個因素:可控股的金融牌照、擁有龐大用戶量可供遷徙到其他相關金融行業的主營業務、高度集中的信息、控制後臺,可形成快速反應協調機制、傑出的團隊和協同的機制。
馬明哲在現場也表示,未來公司的盈利各方面完全是可以支持分紅比例的逐漸提高的,公司正在計劃、考慮提升分紅比例。
對於備受市場關注的陸金所等子公司上市問題,平安集團財務長姚波表示,平安集團的思路是「如果可以提升我們整體股東的價值公司的價值,我們積極考慮。」他表示,平安集團在積極地推動平安證券和陸金所的上市過程,「還需要等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和一個合適的市場,可能我們就會推出上市的進程。」
對於保險資金運用,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隨著利率上升,「今年上半年的債券收益上升,我們也多配置這樣的產品。」
綜合金融如何改進?
「金融控股(公司)的協作怎麼樣,我覺得我們還行,但是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馬明哲在股東大會現場坦陳。
他說,目前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模式中,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這些客戶也在遷徙到平安集團的其他業務部門。這使得其成本更低、客戶體驗更好,客戶的忠誠度也非常高。
「但是這個模式有一個很大的挑戰」,馬明哲說。他舉例稱,假設客戶只接受車險服務,若銀行、壽險業務跟不上,客戶就會取消服務。所以,「綜合金融模式最大的挑戰,是要求每個單位要把產品做到極致,而且以最高的標準,否則在一個集團裡面是傷害。」
「這在整個集團經營上還是有難度的,(因為)對一個客戶可能有十幾個產品。但是,對於平安集團內部來講,很多子公司按照監管的要求是分別單獨(經營)的。所以,我們的協調從制度上、系統上,從流程上做到極致。」
馬明哲說,特別的一點,就是合作的精神,這是最關鍵的合作因素。「我們觀察,提煉出來全世界100年來做綜合金融所需的四個要素。」
包括:第一,有可控股的金融牌照,「持有證券、銀行10%、20%股份是不可能的,平安所有的公司都是高比例控股」。第二,必須有一個主業,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遷徙。「我們金融行業把保險做到極致,然後再逐步遷到其他」。第三,必須有一個高度集中的中後臺。「平安在15年前,在滙豐當時是我們大股東的時候,建立了一個高度集中的金融大後臺,有了這個信息、管控的平臺,通過系統和數據才知道一個客戶多個產品,客戶有什麼需求,(從而)內部有一個快速反應的協調。」第四,需要有傑出的團隊和協同的機制。
平安財報顯示,綜合金融之下,客戶在各產品線之間交叉滲透,截至2016年末,平安個人客戶數1.31億,客均合同數2.21個,客均利潤312元。其中,70%以上的客戶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62%以上客戶為中產及以上客戶。
投資端上半年增配債券
自2016年10月以來,隨著金融市場利率的提升,特別是長端利率整體較大幅度上行,顯著拉升了新增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水平,這導致險企投資收益率企穩回升。
從保險公司投資端看,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國人壽、平安集團、太平洋保險、新華保險四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0%、1.8%、1.2%和1.2%,分別同比提升1.0、1.5、0.5和0.2個百分點。
「今年可能對保險產品或者保險投資比較利好,從去年四季度起,國內相對的固定收益利率是在往上走的,這方面對我們新增的保險資產的投資還是有一個比較好的正面的提升。」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債券收益上升,我們也多配置這樣的產品,所以保險股上來跟這個也有關係。」
作為金融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平安集團過去幾年的資產配置比例相對穩定。「我們75%-80%投資在固定收益類,15%在債券、現金以及一些房產方面的投入。今年相對還是會保持一個平穩,但是也會抓住一些市場機會,對資產做一些配置。」任匯川說。
他表示,平安集團的投資「跟著走」,一是跟著負債走,二是未來跟著政策走,無論支持實體經濟、「一帶一路」,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機會。
從近幾年平安集團投資資產配置來看,定期存款和債券佔比逐年下降,股票和基金投資佔比也小幅下降,優先股、理財產品等非標資產快速增長。海通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非標、另類資產預期收益率較高,久期較長,且風險可控,有利於優化資產負債匹配,並提高投資收益率。
「因為資產中70%、80%都是投資到固定收益類,利率的上漲對保險的投資是比較好的提升。利率的上漲對於準備金的整體壓力也會放緩,這些因素對今年的投資和壽險公司方面的盈利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升和帶動。任匯川說。
對於保費端,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表示,保費持續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在科技應用方面還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他解釋稱,平安集團投資100%都是線上,業務84%都是電腦自動,95%的理賠、80%的保單變更、90%的代理員培訓90%都是在線上完成的。產品策略上,平安堅持長期保險,以保障為主的長期保險業務。
未來將提高分紅比例
馬明哲表示,平安集團從高速發展期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從2016年開始,平安集團的分紅逐漸提升。「未來公司的盈利完全可以支持公司逐漸提高分紅的比例,我們也在考慮和計劃當中。」
2016年,平安集團董事會以公司總股本182.80億為基數,派發2016年度末期現金股息每股人民幣0.55元(含稅),加上已派發的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現金0.20元(含稅),全年每股股息0.75元,同比增長41.5%。合計派發現金股息100.54億。從佔比看,分紅佔利潤派發的比例從往年的18%上升至22%,達到5年新高。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平安累計發放股息紅利達286億元,位居A股上市公司分紅榜第16名。
平安集團財務長姚波表示,平安是相對高增長的公司,複合增長率超過25%,達27%、28%左右。在這個過程,平安會按照業務需求做好進一步的規劃,平衡好現金回報的要求。在未來的幾年,隨著業績持續增長,有信心進一步提高分紅的比例,讓股東有更好的現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