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反思綜合金融模式: 要做好需做到四個要素

2020-12-19 全景網

  6月16日下午,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該公司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現場表達了對綜合金融模式的進一步思考。

  馬明哲認為,目前的綜合金融協作模式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綜合金融模式要成功須具備四個因素:可控股的金融牌照、擁有龐大用戶量可供遷徙到其他相關金融行業的主營業務、高度集中的信息、控制後臺,可形成快速反應協調機制、傑出的團隊和協同的機制。

  馬明哲在現場也表示,未來公司的盈利各方面完全是可以支持分紅比例的逐漸提高的,公司正在計劃、考慮提升分紅比例。

  對於備受市場關注的陸金所等子公司上市問題,平安集團財務長姚波表示,平安集團的思路是「如果可以提升我們整體股東的價值公司的價值,我們積極考慮。」他表示,平安集團在積極地推動平安證券和陸金所的上市過程,「還需要等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和一個合適的市場,可能我們就會推出上市的進程。」

  對於保險資金運用,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隨著利率上升,「今年上半年的債券收益上升,我們也多配置這樣的產品。」

  綜合金融如何改進?

  「金融控股(公司)的協作怎麼樣,我覺得我們還行,但是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馬明哲在股東大會現場坦陳。

  他說,目前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模式中,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這些客戶也在遷徙到平安集團的其他業務部門。這使得其成本更低、客戶體驗更好,客戶的忠誠度也非常高。

  「但是這個模式有一個很大的挑戰」,馬明哲說。他舉例稱,假設客戶只接受車險服務,若銀行、壽險業務跟不上,客戶就會取消服務。所以,「綜合金融模式最大的挑戰,是要求每個單位要把產品做到極致,而且以最高的標準,否則在一個集團裡面是傷害。」

  「這在整個集團經營上還是有難度的,(因為)對一個客戶可能有十幾個產品。但是,對於平安集團內部來講,很多子公司按照監管的要求是分別單獨(經營)的。所以,我們的協調從制度上、系統上,從流程上做到極致。」

  馬明哲說,特別的一點,就是合作的精神,這是最關鍵的合作因素。「我們觀察,提煉出來全世界100年來做綜合金融所需的四個要素。」

  包括:第一,有可控股的金融牌照,「持有證券、銀行10%、20%股份是不可能的,平安所有的公司都是高比例控股」。第二,必須有一個主業,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遷徙。「我們金融行業把保險做到極致,然後再逐步遷到其他」。第三,必須有一個高度集中的中後臺。「平安在15年前,在滙豐當時是我們大股東的時候,建立了一個高度集中的金融大後臺,有了這個信息、管控的平臺,通過系統和數據才知道一個客戶多個產品,客戶有什麼需求,(從而)內部有一個快速反應的協調。」第四,需要有傑出的團隊和協同的機制。

  平安財報顯示,綜合金融之下,客戶在各產品線之間交叉滲透,截至2016年末,平安個人客戶數1.31億,客均合同數2.21個,客均利潤312元。其中,70%以上的客戶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62%以上客戶為中產及以上客戶。

  投資端上半年增配債券

  自2016年10月以來,隨著金融市場利率的提升,特別是長端利率整體較大幅度上行,顯著拉升了新增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水平,這導致險企投資收益率企穩回升。

  從保險公司投資端看,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國人壽、平安集團、太平洋保險、新華保險四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0%、1.8%、1.2%和1.2%,分別同比提升1.0、1.5、0.5和0.2個百分點。

  「今年可能對保險產品或者保險投資比較利好,從去年四季度起,國內相對的固定收益利率是在往上走的,這方面對我們新增的保險資產的投資還是有一個比較好的正面的提升。」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債券收益上升,我們也多配置這樣的產品,所以保險股上來跟這個也有關係。」

  作為金融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平安集團過去幾年的資產配置比例相對穩定。「我們75%-80%投資在固定收益類,15%在債券、現金以及一些房產方面的投入。今年相對還是會保持一個平穩,但是也會抓住一些市場機會,對資產做一些配置。」任匯川說。

  他表示,平安集團的投資「跟著走」,一是跟著負債走,二是未來跟著政策走,無論支持實體經濟、「一帶一路」,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機會。

  從近幾年平安集團投資資產配置來看,定期存款和債券佔比逐年下降,股票和基金投資佔比也小幅下降,優先股、理財產品等非標資產快速增長。海通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非標、另類資產預期收益率較高,久期較長,且風險可控,有利於優化資產負債匹配,並提高投資收益率。

  「因為資產中70%、80%都是投資到固定收益類,利率的上漲對保險的投資是比較好的提升。利率的上漲對於準備金的整體壓力也會放緩,這些因素對今年的投資和壽險公司方面的盈利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升和帶動。任匯川說。

  對於保費端,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表示,保費持續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在科技應用方面還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他解釋稱,平安集團投資100%都是線上,業務84%都是電腦自動,95%的理賠、80%的保單變更、90%的代理員培訓90%都是在線上完成的。產品策略上,平安堅持長期保險,以保障為主的長期保險業務。

  未來將提高分紅比例

  馬明哲表示,平安集團從高速發展期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從2016年開始,平安集團的分紅逐漸提升。「未來公司的盈利完全可以支持公司逐漸提高分紅的比例,我們也在考慮和計劃當中。」

  2016年,平安集團董事會以公司總股本182.80億為基數,派發2016年度末期現金股息每股人民幣0.55元(含稅),加上已派發的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現金0.20元(含稅),全年每股股息0.75元,同比增長41.5%。合計派發現金股息100.54億。從佔比看,分紅佔利潤派發的比例從往年的18%上升至22%,達到5年新高。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平安累計發放股息紅利達286億元,位居A股上市公司分紅榜第16名。

  平安集團財務長姚波表示,平安是相對高增長的公司,複合增長率超過25%,達27%、28%左右。在這個過程,平安會按照業務需求做好進一步的規劃,平衡好現金回報的要求。在未來的幾年,隨著業績持續增長,有信心進一步提高分紅的比例,讓股東有更好的現金回報。

相關焦點

  • 綜合金融模式重獲估值認同 中國平安被上調至「買入」級
    馬明哲親自與一位分析師單獨見面的舉動後來被業內用「罕見」來形容。然而,若考慮到2014年恰逢中國平安完成涵蓋了保險、銀行、信託、證券、資產管理、基金、期貨、不動產、交易所等全牌照業務框架建設,同時開始通過陸金所布局網際網路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業務。綜合金融模式在當時被市場「看衰」,引起集團高層重視自然順理成章。
  • 訪談:馬明哲與中國平安
    由此,從湛江到蛇口再到紐約的兩段經歷,使得馬明哲有了超越同時代人的視野,也使得他領導下的平安從新生之際,就註定要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馬明哲告訴記者,他的座右銘是「勤奮,幫助他人成功」。他認為,在平安成功需要有三個條件:專業能力、再學習能力,高處著眼、低處著手,很強的原則性。
  • 深圳40年| 蛇口精神傳承者,馬明哲的無止之境
    平安初創時,馬明哲經常坐火車到全國各地出差,路上還總抱著一本英文詞典背單詞,通過自學,馬明哲可以用英語和外籍高管暢順暢溝通。甚至直到現在,馬明哲依舊每天晚上工作到凌晨2點,早上7點起床,每天只要在公司就有6—8個會議的安排,每周還會面試10—20個管理崗位的候選人。
  • 從司機到首富,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傳奇人生!
    頗有戰略眼光的馬明哲就在高層內部提出平安走金融集團化發展的設想,他看到國際金融業的流行趨勢是由昔日的分業走向混業,各國的金融保險業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壓力下,紛紛通過集團控股的組織模式實行分業經營和專業化管理。
  • 登榜世界500強逾十年,看節奏大師馬明哲演繹平安進行曲
    2018年,馬明哲革新了平安的組織架構,引入並增設「聯席CEO+職能執行官」管理模式。7月1日,馬明哲正式卸任平安CEO的職務,姚波與謝永林、陳心穎共同擔任聯席CEO,分別主管戰略與財務、金融、科技三大業務。 而從科技層面來看,平安目前已實現了科技對傳統保險業務的賦能與改造。2019年,科技板塊營收達到320.5億元。
  • 馬明哲:壽險的根基――追求「細心」與「毅力」的「工匠精神」
    追求價值、品質的文化理念、管理體系,就是壽險業的血肉與靈魂,也是馬明哲認為最「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但做不好」的地方。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制度保障之外,更需要靠人的主觀能動性去認同和實踐。因此,文化軟實力最難以建立,也是大多數企業在競爭力上的短板。但馬明哲「刀刃向內」,提出平安壽險改革除了改革模式、經營、產品、渠道,最核心的是改革文化。
  • 平安馬明哲辭任CEO 友邦「李張配」上場
    本篇,《國際金融報》就將帶您盤點近期保險業人事變動。 馬明哲仍擔任董事長 一紙高管變更公告,再次把剛剛過完32歲生日的中國平安拉回聚光燈下。 7月1日,中國平安董事會宣布,65歲的馬明哲辭任中國平安執行長,繼續擔任董事長。
  • 平安保險:本土化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
    這次交易不僅是中國保險公司首次投資全球性金融機構,同時也是中國金融企業至今為止規模第二大的對國際金融企業的投資。平安集團總經理張子欣還獲邀擔任富通集團董事。  中國平安願景: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1988年,13個激情創業者在深圳蛇口成立了平安保險。
  • 聯眾雲:如何才能做好軟文策劃營銷 這些要素需掌握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聯眾雲最新資訊 > 正文 聯眾云:如何才能做好軟文策劃營銷 這些要素需掌握
  • 楊濤:金融科技是金融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助推力
    楊濤:談到全要素生產率的時候,先要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重視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就是因為近些年來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探究其背後的原因,自2003年起,尤其是2008年以來,全要素生產率的下行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10月17日,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之際,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哲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在馬明哲的帶領下,中國平安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緊扣「精準」二字,創新扶貧理念、扶貧機制和扶貧方式,聚焦產業、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貧問題,於2018年啟動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的「三村工程」,發揮金融保險優勢,設計綜合金融扶貧閉環,通過「產前」扶智培訓,「產中」保險擔保、貼息支持,「產後」消費扶貧等三個環節,並融入「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構建出「三村」、「三環
  • 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金融機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四個...
    原標題: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金融機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四個增強」    中國銀行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提出金融科技的五個層次
    在22日的雲峰會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提出了金融科技的五個層次,他指出:金融、科技不能脫離人們實際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環境,二者要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金融科技要素投入需以收益大於成本為標準。「最近金融科技熱度有所降低,確實需要停下來想一想金融科技能夠帶給我們什麼?
  • 保險巨頭們的醫療冒險:陳東升與馬明哲「背道而馳」
    在泰康之家關於自己發展歷程的原點處,他們寫道: (2007年)3月18日,陳東升董事長在一次婚宴上感悟到中國老人養老方式必須變革,提出以如家連鎖酒店的模式改造養老院的創業構思。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思想開始形成。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泰康在醫養領域的布局開始全面付諸實踐,北京、上海等地的養老社區先後落地。5-8年投資1000億做醫養,成為這個時期泰康最鮮明的標籤。
  •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山東模式」
    山東產權主導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山東模式」,在論壇上引發熱烈討論。山東產權成立於2003年,是由省國資委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2015年12月,山東產權加掛省公共資源(國有產權)交易中心牌子。聯合省政府採購中心,形成了一個管 「買」、一個管「賣」,「一個平臺、兩個中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模式。
  • DeFi價值發現的四要素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近幾個月以來,大家都有種感覺,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突然紅火。圍繞著DeFi有各種議論,比如有人說Bitshare、MakeDao是DeFi的先驅;有人說DeFi會和P2P金融一樣,迅速火爆又迅速退出舞臺;也有人說DeFi是新金融的急先鋒,必將徹底改變傳統金融模式。
  • 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做好「四個協同」
    十九大報告把產業體系從以往的一二三產業劃分,拓展到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協同」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這個轉變,需要闖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三關」。
  • 中銀研究:中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商業模式比較研究
    利率定價水平要覆蓋資金、業務、風險成本,並留有部分合理利潤,才能保證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近年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逐年下降,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成為當前監管考核商業銀行的重要指標之一。儘管有「定向降準」「專項再貸款」等支持政策,有大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等政策舉措,但銀行面臨的經營成本挑戰對讓利模式的可持續性形成壓力。
  • 反思積澱 做好銜接 深入推進 展望未來——詔安一中召開「高考綜合改革實施研討會」
    為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更深入推進高考改革,展望未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指引和推動高中的教學質量提升,建構可行性制度設計,詔安一中於7月28日上午在之遠樓三樓會議室召開了「高考綜合改革實施研討會」,深入研討、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選課走班模式,進一步提升教與學的質量,確保高考綜合改革順利進行。
  • 比肩馬雲、馬化騰,農場司機到日賺3.3億,他卻說我只是個打工的
    馬明哲在那個時代,就做到了。他先從26個字母學起,把《新概念英語》近萬個單詞,都記在一張張小卡片上。一張卡片10個單詞,10張卡片一小捆,他每天就帶著幾捆出門,一有空就拿出來記憶。這樣過了幾年,馬明哲的勤奮終於得到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