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顯示部分玩具及食品包裝等含塑化劑

2020-12-22 騰訊網

臺灣「毒飲料事件」愈演愈烈,其中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酯(DEHP,也叫「塑化劑」)成了「眾矢之的」。昨天,記者對南京市面上的臺灣飲料進行了了解。從南京工商部門目前檢查的匯報情況來看,尚沒有發現來自臺灣的問題飲料。

但記者在採訪中驚訝地了解到,事實上,塑化劑不只存在於飲料與食品裡,它還被廣泛應用於玩具、食品包裝材料、吃龍蝦用的手套和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香水中……

最新消息

統一蘆筍汁又驗出塑化劑!

南京超市賣的「統一」多為大陸產,網上有問題飲料在賣

臺灣的黑心飲料風波繼續擴大,昨天,統一旗下的蘆筍汁飲品也不幸中招,驗出含有有毒塑化劑。據悉,該產品客戶遍及大陸各地,而臺灣已經下架的300ml紙盒裝統一蘆筍汁也在銷售產品之列。

記者昨晚跑了南京幾家超市,發現「統一」飲料均為大陸產,暫未發現臺灣問題飲料在售。在淘寶網上,記者看到目前仍有多家網店在出售統一蘆筍汁。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網上賣家不知道臺灣產統一蘆筍汁已經「涉毒」,暫時很難指望他們主動下架。

張 筠

剝下鄰苯二甲酸酯的畫皮A它是增香劑

鄰苯二甲酸酯進入化妝產品,據稱能使指甲油降低指甲脆性、使髮膠在頭髮表面形成柔韌的膜而避免頭髮僵硬、使護膚產品增加皮膚的柔順感,同時還可作為一些產品的溶劑和芳香的固定液。

來自臺灣的爆料

指甲油、香水、口紅等也含有塑化劑

據臺灣媒體報導,一名製藥業的讀者爆料,部分不良業者在指甲油、香水、口紅等化妝品中,也使用塑化劑,以往衛生單位就曾查獲,但未受重視。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美妝品禁用塑化劑,今天將全面稽查市售美妝品,以免塑化劑通過化妝品害人。

林姓讀者爆料指出,屬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的塑化劑(DEHP)穩定度高,指甲油、香水、保養品等美妝品維持穩定品質很重要,有少數業者因此添加塑化劑。

林姓讀者表示,「衛生署」之前就曾抽驗發現,但當時並未引起各方重視;另消基會五月初調查也發現,有進口指甲油驗出含過量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長期大量使用,恐引起女性罹患乳癌、子宮頸癌風險,男性則不育。

他表示,臺灣女性幾乎天天使用美妝品,若含塑化劑,形同長期攝取有毒物質,這次事件將焦點都放在飲料等項目,希望能將指甲油、香水也列入全面檢驗。

而對於此種說法,部分臺灣業內人士在電視上露面加以證實。

記者探訪南京市場

幾塊錢一瓶的指甲油,女攤主自己都不用

「1天能賣20瓶指甲油,有的小姑娘一次就拿5瓶」,近期曝光的臺灣「毒飲料」,罪魁禍首是「鄰苯二甲酸酯」。而記者最新了解到,這種物質也廣泛存在於化妝品和食品包裝等塑料產品中。記者昨晚在南京多家商場、超市、夜市攤探訪發現,食品包裝方面等塑料產品標註比較規範,化妝品的部分產品則有些含糊,一些老闆自己都不敢用的「三無」化妝品在夜市上銷售火爆。

昨晚,記者來到珠江路上某大型商場的化妝品櫃檯。看到品牌香水的包裝上,都詳細標明了香水成分,其成分表中並沒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銷售人員介紹,「我們的香水都是國外原裝進口的,不是在國內生產的」。

隨後,記者又來到丹鳳街夜市,不少小攤在賣化妝品,價格較低,但是無說明、無廠家、無生產日期保質期的三無產品十分常見。很少有香水標註了成分,雖然也有一些標明「純植物提取」,但其味道依然刺激。另外,還有一些香水被裝在容器裡,消費者喜歡哪個味道,就拿小瓶子裝一些。對於這種散裝香水產地來源等情況,商家只回答說「是從正規廠家進貨」,而對其他情況一概稱不了解。記者了解到,這種三無香水價格基本在50元以內,有的更便宜,甚至只有幾元至十幾元。

夜市上比較受歡迎的化妝品是指甲油,價格便宜、顏色多,貴一點的8塊錢1瓶,便宜的只要2塊錢。絕大部分指甲油沒有任何標示,連產品名字也沒有。

記者只看到一款8元錢的指甲油,上面標註了產品型號:B·O指甲油產品成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硝化棉、三丁酯、正丁醇、樹脂、膨潤土,可能含有:CI77891 CI19140 CI15850 彩片、閃光粉、珠光粉,並未見到「鄰苯二甲酸酯」。

記者詢問孕婦是否可以用,女攤主建議還是不要用為好,這些指甲油都是她從批發市場以1瓶1塊錢不到的價格拿來的,她每天在家要給孩子燒菜做飯,所以從不用指甲油,「萬一指甲油脫落了,掉進菜裡,會害孩子的」。

江蘇一家化妝品廠的知情人揭秘

化妝品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酯 成本至少便宜30%

鄰苯二甲酸酯確實容易出現在化妝品當中,尤其是指甲油中的含量最高,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一定得多多當心。昨天,江蘇一家化妝品生產企業的王華(化名)向記者披露鄰苯二甲酸酯潛入化妝品生產中的內幕。他告訴記者,市面上的雜牌便宜化妝品,很可能就含有鄰苯二甲酸脂。

劣質化妝品用「它」能便宜30%

王華告訴記者,在化妝品中,鄰苯二甲酸酯會被當做「乳化劑」來使用,以此起到一定的乳化增稠的效果,看起來滑潤有質感。

王華說,和一般的乳化劑相比,生產企業使用鄰苯二甲酸酯的成本要低很多,因此一些小企業就會選擇這個消費者普遍並不知道的物質,來替代正規的乳化劑進行添加。他算了一筆帳,在相同產品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酯與添加最一般的正規乳化劑相比,鄰苯二甲酸酯的成本要便宜至少30%。

根據王華的經驗,除非是做定向的指標檢測,僅憑一般的肉眼來區分,是很難發現乳化劑添加的違規行為。因此,一些小的化妝品生產企業就會渾水摸魚,在生產的劣質化妝品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酯物質,以達到乳化增稠的目的。

「它」藏身香精中混入香水裡

根據記者查閱的資料顯示,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經對一些化妝品公司的產品進行了調查抽檢,其中數據顯示,在此次抽查的國內個人洗護用品、化妝品及香水等產品中均有相當比例的產品被檢出含有一種叫鄰苯二甲酸酯的物質,其中有關香水含該物質的陽性檢出率甚至高達92.3%。

結合這一檢查數字,王華更是向記者透露說,之所以香水含有鄰苯二甲酸酯較多,原因就在於這些香水中,所添加的「香精」成分含量,就是鄰苯二甲酸酯添加的重災區。

王華解釋說,很多化妝品都要添加香精,而劣質化妝品的香精絕大部分都是化學勾兌而成的。這些香精的原料幾乎都來自化學物質,而神奇的鄰苯二甲酸酯又在其中可以發揮作用,它可以加速化學物質彼此的反應,加快「融合」進而還能起到增進「香氣」的作用,加之其的成本低廉,因此一些不道德的香精生產企業對此趨之若鶩。

目前,王華直言,他有些擔心的就是,類似於臺灣不少品牌栽在原料供貨商的問題情況一樣,不少化妝品企業其實也不生產香精,而是通過採購香精原料進行添加的,在其的印象中,對採購來的香精,很少有企業會檢測是否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這個物質。

相關焦點

  • 太平洋咖啡香港美心等品牌月餅包裝被曝含塑化劑
    胡國球 攝  昨日,不少微博網友轉載一篇關於「8品牌月餅包裝含禁用塑化劑」的報導,其中涉及品牌均較為知名。那麼,月餅託中含有禁用塑化劑是否會汙染月餅本身?東莞市面上是否有此類產品銷售?東莞生產企業使用的月餅託是否有相關標準可依?
  • 很多常用物品都含塑化劑 專家:少喝濃稠飲料
    注意:這些常用物品都含塑化劑華南師範大學生物與化學系黃儒強說,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熱、包裝、盛裝的過程裡可能會造成塑化劑的溶出且滲入食物中臺灣媒體報導,部分不良企業在指甲油、香水、口紅等化妝品中,也使用塑化劑。
  • 小心塑料玩具含毒 儘量選擇「無塑化劑」產品
    德國北威州消費者保護中心5日提醒,部分適用於水中玩耍的塑料充氣玩具含毒,消費者在選購時務必要小心。該中心調查人員在網上選購了12款由聚氯乙烯製成的充氣玩具,價格從0.99歐元至12.99歐元不等。經檢測,其中一半玩具含對人體有害物質。長期來看,這些有毒物質可能對肝臟、腎臟以及激素平衡產生不良影響,甚至致癌。在這6件「有毒」玩具中,5件被檢測出塑化劑嚴重超標。
  • 食品專家稱方便麵已遭塑化劑汙染 應儘量少食用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6月1日晚證實,其與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受包裝中的塑化劑溶出影響,市售方便麵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汙染。  包裝材料含塑化劑  柳春紅在接受記者連線專訪時稱,她多年一直在做富脂類食品的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去年10月,柳春紅及其同事從廣州市各大型超市隨機採購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麵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為樣品。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檢出率均超過一半。
  • 臺灣多種含毒食品賣往大陸 塑化劑風波升級
    塑化劑風波爆發後,臺北市衛生局免費受理塑化劑檢驗,市民帶身份證及完整產品外盒包裝即可申請送驗。IC傳佳公司和雲丞公司的問題果汁更遠銷美國,甚至賣到英國的珍珠奶茶裡都含有塑化劑。 南都記者獲悉,澳門衛生局日前對來自臺灣的藥品進行塑化劑檢驗,發現臺灣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007的一款「保胃懸乳液」中含有塑化劑類似物D IBT,已下令回收,並呼籲市民停用。 進口化妝品也檢出塑化劑 塑化劑不僅存在於食品、藥品中。
  • 探秘塑化劑
    塑化劑之用塑化劑在塑料行業被叫做「增塑劑」,實際上是芳香族磷酸酯類的一系列化合物。它是一種有毒的化工業用塑料軟化劑,屬無色、無味液體,添加後可讓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屬於工業添加劑。
  • 兒童科學實驗玩具鑑定:塑化劑超歐標200倍,或致兒童性早熟
    圖/網絡 近年來,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s的縮寫,強調跨學科能力)玩具熱潮興起。不僅家長熱衷於購買此類型玩具,一些科學實驗玩具套裝更是被部分中小學用作教學用具。 這些玩具原料是否安全無害?
  • 部分臺灣塑化劑問題產品仍在淘寶網有售
    新華網杭州6月2日電(記者 段菁菁)受到塑化劑汙染的臺灣產品遭圍追堵截,2日,記者在淘寶等購物網站發現,大部分被列入「黑名單」的臺灣食品及疑似含有塑化劑的問題產品已緊急下架。
  • 兒童遊泳圈質量調查:65%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
    兒童遊泳圈質量調查:65%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11日 13:37 A-A+   我國國家標準《玩具安全》中,將遊泳圈界定為水上玩具,同時行業標準《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規定:產品應在顯著位置上印有安全標記。標記內容為:「注意:非救生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
  • 專家談塑化劑事件:企業的道德良心很重要
    塑化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增塑劑,其中最常用的DEHP化學名為鄰苯二甲酸酯,這種物質是一種有毒的化工用料,能使塑料軟化,被普遍應用於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指甲油等數百種產品中。 塑化劑可幹擾內分泌,抑制雄性激素生成,使男性精子數量減少、運動能力低下、形態異常,會導致男性絕育,嚴重者會引發睪丸癌,存在致癌風險,對於女性,則會導致性早熟。
  • 「安全食品臺灣造」淪陷:名企都愛塑化劑
    塑化劑是致癌物質,並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臺灣知名食品飲料及製藥企業被檢出產品加入塑化劑。臺灣以近三十年的時間建立起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但屢被學界預警的塑化劑怎樣逃過監管?大陸規定塑化劑不得用於油脂及嬰兒食品包裝。
  • 月餅塑料包裝含有塑化劑?(圖)
    據合肥晚報報導,近日有媒體報導,廣州8個品牌月餅被檢測出月餅託中含有塑化劑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此消息一經發布,很多市民對包裝月餅的塑料託安全問題產生了質疑,合肥月餅市場是否也存在這種塑料託?  現象  超市鮮見紙包裝月餅  在北一環與站西路交口一超市的二樓,記者一進門便看到很多包裝各異的月餅擺放在貨架上,幾乎所有的月餅都是身披塑料託,而像過去那種用紙包裝的月餅記者只找到了一種。
  • 兒童遊泳圈調查:65%厚度不合格 塑化劑超標危害大
    貴州省質監局公開的消息顯示,該局在委託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遊泳圈開展質量監測過程中發現:消費者總是將遊泳圈的功能等同於救生圈,這是一個誤區。  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  我國國家標準《玩具安全》中,將遊泳圈界定為水上玩具,同時行業標準《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規定:產品應在顯著位置上印有安全標記。
  • 兩款含塑化劑兒童藥品在香港下架
    塑化劑風波愈演愈烈,連全球製藥巨頭都在劫難逃。昨天香港媒體報導,因產品中發現含有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香港衛生署責令全球排名前三的葛蘭素史克公司召回其抗生素安滅菌糖漿用粉劑(156mg/5ml)。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昨天向本報表示,該藥在中國內地有銷售,但規格與香港召回的產品不同。不過目前國內產品樣本已經送藥監部門抽檢,暫無結果出來。
  • 我國將對兒童玩具中塑化劑限量進行規定
    東方網6月1日消息:日前,一家國際環保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市場上部分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兒童健康的鄰苯二甲酸酯,「出口玩具使用無毒無害的漆和原料,內銷的則是低成本染料和原料」遭到質疑。對此,昨日國家質檢總局表示將不斷完善我國玩具產品標準。  今天是兒童節,而近日的「毒玩具」報導牽動了家長的神經。
  • 塑化劑已潛藏日常生活各環節 酒鬼酒僅是倒黴鬼
    2011年緣起臺灣的食品中添加塑化劑事件殷鑑不遠,國內近日又爆出白酒含塑化劑。公眾的疑問由白酒開始擴散:既然按相關食品安全衛生標準、法規生產的白酒中檢出塑化劑,是否意味著塑化劑早就隱藏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  答案是肯定的。
  • 酒協:白酒中基本都含塑化劑成分
    針對「白酒產品塑化劑」問題,中國酒業協會19日發表聲明稱,目前,我國白酒標準正在研究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標準限定,某些媒體在缺乏依據的情況下就斷言白酒產品塑化劑超標,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2011年5月,我國臺灣地區檢出食品殘留塑化劑成分後,協會隨即對全國白酒產品塑化劑殘留含量做了大量調研、檢測和查證工作,並對國內外食品產品塑化劑相關技術標準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中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於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
  • 媒體曝光兒童服裝玩具含塑化劑 現國家標準落後
    中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食品中添加塑化劑的話題大家已不陌生,然而,昨天(24日)有媒體報導「塑化劑在兒童服裝、玩具生產中也常用」,這讓人們近來稍微鬆懈的神經開始再次緊繃。
  • 臺灣食品安全事件大事記 塑化劑風波曾波及全臺食品廠
    臺灣業界近年來頻繁爆發食品安全事件,記者梳理如下:一、2011年5月,臺灣爆發因塑化劑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風波。受牽連廠商達200多家,受汙染產品超過500個種類,臺灣幾乎所有食品大廠都被捲入其中。有專家稱,塑化劑風波為30年來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
  • 拉圖藍喬13批次疑似塑化劑核桃油召回!廠商互掐再升級
    專家表示,「塑化劑」殘留可能來自產品包裝,殘留量通常不會危害健康。但核桃油並沒有益智功能,拉圖藍喬有虛假宣傳的嫌疑,家長在選擇嬰幼兒食品時保持理性。千麥實業自爆核桃油含「塑化劑」拉圖藍喬核桃油「塑化劑」風波從7月15日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