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章為「世界在這裡超小」於百家號原創首發,圖文無關,目的就是為了弘揚社會正能量。
導語: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的生活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不僅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個方面能夠讓人真實的體驗到,而且在普通人的精神追求上也能夠得到體現。
今天上午的時候,騎著電動車去邢臺市的七裡河公園約見閨蜜,這個公園是最近幾年修建完成的,以前這裡是荒無人煙的河灘,現在已經是邢臺市市民散心約會的好去處之一。我們兩人在七裡河大橋上的時候,車胎突然沒有氣,只得推著在附近尋找修車的地點。
在東郭村回遷樓附近,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大爺在這裡有個修車點,看著老大爺在寒冬中凍的發紫發裂的手背和一直掛在臉上的微笑,我們兩個人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悄悄的商定等會修好車的時候不還價,或者是多付些錢。
沒一會,老大爺就熟練的將車修好,報出的價格低的超出我們的想像——大爺只收取了我們5元錢,要知道現在補車胎基本是10元20元起步,而且只高不低,沒有想到市裡還有這麼便宜的修車點。
閨蜜過意不去,遞給大爺手裡5元錢後,就拉著我到最近的福美多超市購買了熱乎的飲料重新回到大爺的身邊,笑著說:「大爺,這個是晚輩孝敬您的,現在不喝也可以暖暖手哦····」
或許是大爺被我們兩個的行為感動了,騰出一片避風的地方讓我們暫時坐下,休息會再走,並和我們聊起了自己的一生,聽完後我們兩個人更加的驚訝和佩服眼前這位已經在街邊修車、補車胎40多年的老大爺。
原來,老大爺在年輕的時候家住邢臺市區中心,結完婚就拖家帶口的開始天南地北的闖蕩,不過在五六十年代,想要成功談何容易,最終老大爺的妻子受不了苦跑了,眾叛親離的老大爺心灰意冷回到邢臺市,開始在街邊補胎餬口,養活著自己和老母親。
改革開放後,國家的政策一直不斷的完善,廣大的民眾開始發揮自己的智慧,靠著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慢慢的,很多的地方開始發展房地產行業,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在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風吹到了邢臺市,本地進入了發展房地產的黃金期,而老大爺的家以前是在新世紀附近,緊鄰著主街的大路,最後拆遷改建,大爺按照舊房屋的面積分配到了6套新的市中心的房子·······
到了21世紀,房價一路高歌猛進,大爺的房子也值錢了,很多的親戚朋友都來找他,不過看透了人情冷暖的老大爺誰也沒有理會,儘管有6套房子,但是老大爺一直睡在街邊的修車點。
「我這一輩子沒有缺過錢····」老大爺說了很多,然後好像是知道我們想要幫助他的心思一樣「不過,很感謝你們的熱乎乎的飲料,讓我在臨走的時候也能感受到你們送的溫暖」老大爺看著我們「謝謝····」
老大爺可能是得病了,也可能是歲數大了,也可能······老大爺以後再也不會修車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很可能沒有人能夠知道吧?改革開放前後,老大爺的一生也是截然不同,他或許一輩子不缺錢,但是缺少的是錢買不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