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裡村位於永和縣閣底鄉西北部,全村土地面積6650畝,其中耕地面積3890畝、林地面積3600畝、草地面積2760畝,4個自然村,現有191戶732口人,建檔立卡初期,貧困戶108戶32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1%。奇奇裡村產業發展以紅棗為主,處於紅棗優質產區。近年來紅棗發展不景氣,棗農發展紅棗的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村立足紅棗優勢資源,結合合乾坤灣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將紅棗發展與旅遊、文化有機結合,三位一體,推動產業發展,實現高質量脫貧。
做活「一棵樹」,催生紅棗發展新活力
紅棗是永和傳統優勢產業,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無蟲、無公害、無汙染而久負盛名,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和獎章,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棗鄉」稱號,是全國無蟲紅棗第一縣。
奇奇裡作為紅棗主產區之一,現有棗樹3500畝,人均5畝。近年來,受秋季雨水多、紅棗裂果黴變和豐產不豐收、棗賤傷農的雙重影響,紅棗產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第一書記郭若橋聘請省、市、縣各級專家對紅棗產業發展進行把脈問診,並與村裡的黨員幹部、貧困戶進行了廣泛交流,大家紛紛認為,紅棗是村裡的基礎產業,有規模、有優勢,只要把這棵「樹」做「活」了,脫貧攻堅就有了保障。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從品質、市場、宣傳、保障等多個方面想辦法。
培育有機紅棗。近年來,受秋雨影響,普通紅棗畝產約400斤,每斤收購價格2元左右,種植有機紅棗可大幅提高紅棗收益。通過「院縣合作」,邀請省農科院、林科院專家給予技術支持,採取高優嫁接、有機施肥、改良土壤等方式科學管護棗樹1500畝,提高了紅棗的科技附加值,使奇奇裡紅棗真正成為有機食品。經過改良,現有機紅棗畝產約500斤,每斤收購價格4元,平均每畝可增收480元以上,真正做到了向科技要效益。
創新營銷理念。奇奇裡村努力抓住「網際網路+」的良好機遇,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第一書記郭若橋提出「走出大山、亮出品牌、設攤展示、電商營銷」營銷理念,帶領縣裡的電商能人、村委幹部等一幫人,成立了永和縣電子商務聯盟及奇奇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出「永和珍寶」農特產電商品牌,通過電商平臺幫助奇奇裡村民銷售農副產品近25萬。
開展棗樹認領。2017年7月23日,中國攝影家協會建立的首個「中國攝影家精準扶貧棗林」在奇奇裡村開園。每認領一顆紅棗樹,向貧困戶捐助120元,年底收穫紅棗10斤。活動在中國攝影家協會首先開展,僅48小時就認領棗樹1000餘棵,籌集認領資金12萬餘元,直接帶動村裡貧困戶戶均增收1600元左右。
代繳紅棗保險。奇奇裡村先試先行,牽線人壽保險,引進企業贊助18萬元,為奇奇裡1500畝優質棗樹免費投保,即使遇到災年,貧困戶棗農也可最高獲得每畝1000元的賠償。2017年,奇奇裡僅貧困戶棗農就獲得紅棗保險賠償32.9萬元,戶均受益7152元。紅棗保險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紅棗產業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了主動攻堅的積極性。
唱響「一首歌」,構築旅遊發展新格局
黃河流經永和縣境內68公裡,自北向南形成7個大灣,統稱為乾坤灣,奇奇裡是乾坤灣主景區之一。2016年12月底,以郭若橋扶貧工作為題材的歌曲《我在奇奇裡》,由著名作曲家浮克老師作曲,知名歌手金波、林貞兒、浮克、張楠、張天鵬等分別翻唱,一時間唱遍黃河兩岸,併入選了2017年春晚候選歌曲。在這首歌的傳唱下,以前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逐漸被外界所認識,永和乾坤灣知名度也實現了進一步提升。乾坤灣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旅遊發展規劃中黃河版塊的主要景區,奇奇裡在臨汾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以乾坤灣4A級景區和全域旅遊建設為契機,著力提升景區旅遊文化品質。
打造新景點,豐富旅遊內涵。投資226.5萬元,鋪設3公裡景區道路、2.8公裡沿黃棧道,並建成景區步道和停車場等,完善了景區配套設施;引進極限攀巖、真人CS等拓展器械,打造「離黃河最近」的素質拓展訓練基地,提升了景區體驗性和趣味性;「五星級廁所」亮相,主體由黃河頁巖和鵝卵石堆砌而成,房頂是明亮的大玻璃,內部是現代衛生設施,「講衛生、有樂趣,遊客坐在馬桶上也能仰望星空」。
完善服務設施,突出特色優勢。改造農戶窯洞32孔,建成1個可容納150人吃住的農家樂窯洞群,旅遊產業成為奇奇裡村的新名片;2017年10月24日,奇奇裡村與摩拜單車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輛共享單車進駐村子,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共享單車的貧困村,雙方還將合力打造山西首個共享單車旅遊扶貧示範區,讓小山村也走出「現代範」。
打造「一個村」,開拓文化扶貧新思路
奇奇裡村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產品,依託中國攝影家協會和1001名「榮譽棗農」攝影家的大力支持,打造了「中國攝影家永和奇奇裡影像村」,影像村於2017年10月17日正式開園,全村四個小隊家家戶戶窯洞、庭院均為展場,作品面積達到了2075平方米,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別具風格濃鬱獨特的黃河風情藝術影像村。活動得到了27個省市39個知名攝影組織、新聞媒體、國家級知名攝影家的大力支持。在26個國家巡展的「紅色中國」、希望工程《大眼睛》等1000多幅攝影作品,將昔日的小山村裝飾成一條藝術長廊。同時,搭建了一座幫助貧困農民增收得實惠的攝影扶貧金橋,圍繞增強「造血」功能打造起了一站式攝影扶貧服務體系,讓人們通過每位攝影家的鏡頭,知道奇奇裡、了解奇奇裡、幫助發展奇奇裡,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永和文化旅遊資源的宣傳推介,而且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奇奇裡村及周邊村莊旅遊,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增加收入,為奇奇裡村實現高質量脫貧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