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縣奇奇裡村產業扶貧 抓好三件事 激活一個村

2020-12-20 半月談網

 

奇奇裡村位於永和縣閣底鄉西北部,全村土地面積6650畝,其中耕地面積3890畝、林地面積3600畝、草地面積2760畝,4個自然村,現有191戶732口人,建檔立卡初期,貧困戶108戶32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1%。奇奇裡村產業發展以紅棗為主,處於紅棗優質產區。近年來紅棗發展不景氣,棗農發展紅棗的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村立足紅棗優勢資源,結合合乾坤灣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將紅棗發展與旅遊、文化有機結合,三位一體,推動產業發展,實現高質量脫貧。

做活「一棵樹」,催生紅棗發展新活力

紅棗是永和傳統優勢產業,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無蟲、無公害、無汙染而久負盛名,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和獎章,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棗鄉」稱號,是全國無蟲紅棗第一縣。

奇奇裡作為紅棗主產區之一,現有棗樹3500畝,人均5畝。近年來,受秋季雨水多、紅棗裂果黴變和豐產不豐收、棗賤傷農的雙重影響,紅棗產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第一書記郭若橋聘請省、市、縣各級專家對紅棗產業發展進行把脈問診,並與村裡的黨員幹部、貧困戶進行了廣泛交流,大家紛紛認為,紅棗是村裡的基礎產業,有規模、有優勢,只要把這棵「樹」做「活」了,脫貧攻堅就有了保障。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從品質、市場、宣傳、保障等多個方面想辦法。

培育有機紅棗。近年來,受秋雨影響,普通紅棗畝產約400斤,每斤收購價格2元左右,種植有機紅棗可大幅提高紅棗收益。通過「院縣合作」,邀請省農科院、林科院專家給予技術支持,採取高優嫁接、有機施肥、改良土壤等方式科學管護棗樹1500畝,提高了紅棗的科技附加值,使奇奇裡紅棗真正成為有機食品。經過改良,現有機紅棗畝產約500斤,每斤收購價格4元,平均每畝可增收480元以上,真正做到了向科技要效益。

創新營銷理念。奇奇裡村努力抓住「網際網路+」的良好機遇,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第一書記郭若橋提出「走出大山、亮出品牌、設攤展示、電商營銷」營銷理念,帶領縣裡的電商能人、村委幹部等一幫人,成立了永和縣電子商務聯盟及奇奇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出「永和珍寶」農特產電商品牌,通過電商平臺幫助奇奇裡村民銷售農副產品近25萬。

開展棗樹認領。2017年7月23日,中國攝影家協會建立的首個「中國攝影家精準扶貧棗林」在奇奇裡村開園。每認領一顆紅棗樹,向貧困戶捐助120元,年底收穫紅棗10斤。活動在中國攝影家協會首先開展,僅48小時就認領棗樹1000餘棵,籌集認領資金12萬餘元,直接帶動村裡貧困戶戶均增收1600元左右。

代繳紅棗保險。奇奇裡村先試先行,牽線人壽保險,引進企業贊助18萬元,為奇奇裡1500畝優質棗樹免費投保,即使遇到災年,貧困戶棗農也可最高獲得每畝1000元的賠償。2017年,奇奇裡僅貧困戶棗農就獲得紅棗保險賠償32.9萬元,戶均受益7152元。紅棗保險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紅棗產業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了主動攻堅的積極性。

唱響「一首歌」,構築旅遊發展新格局

黃河流經永和縣境內68公裡,自北向南形成7個大灣,統稱為乾坤灣,奇奇裡是乾坤灣主景區之一。2016年12月底,以郭若橋扶貧工作為題材的歌曲《我在奇奇裡》,由著名作曲家浮克老師作曲,知名歌手金波、林貞兒、浮克、張楠、張天鵬等分別翻唱,一時間唱遍黃河兩岸,併入選了2017年春晚候選歌曲。在這首歌的傳唱下,以前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逐漸被外界所認識,永和乾坤灣知名度也實現了進一步提升。乾坤灣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旅遊發展規劃中黃河版塊的主要景區,奇奇裡在臨汾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以乾坤灣4A級景區和全域旅遊建設為契機,著力提升景區旅遊文化品質。

打造新景點,豐富旅遊內涵。投資226.5萬元,鋪設3公裡景區道路、2.8公裡沿黃棧道,並建成景區步道和停車場等,完善了景區配套設施;引進極限攀巖、真人CS等拓展器械,打造「離黃河最近」的素質拓展訓練基地,提升了景區體驗性和趣味性;「五星級廁所」亮相,主體由黃河頁巖和鵝卵石堆砌而成,房頂是明亮的大玻璃,內部是現代衛生設施,「講衛生、有樂趣,遊客坐在馬桶上也能仰望星空」。

完善服務設施,突出特色優勢。改造農戶窯洞32孔,建成1個可容納150人吃住的農家樂窯洞群,旅遊產業成為奇奇裡村的新名片;2017年10月24日,奇奇裡村與摩拜單車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輛共享單車進駐村子,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共享單車的貧困村,雙方還將合力打造山西首個共享單車旅遊扶貧示範區,讓小山村也走出「現代範」。

打造「一個村」,開拓文化扶貧新思路

奇奇裡村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產品,依託中國攝影家協會和1001名「榮譽棗農」攝影家的大力支持,打造了「中國攝影家永和奇奇裡影像村」,影像村於2017年10月17日正式開園,全村四個小隊家家戶戶窯洞、庭院均為展場,作品面積達到了2075平方米,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別具風格濃鬱獨特的黃河風情藝術影像村。活動得到了27個省市39個知名攝影組織、新聞媒體、國家級知名攝影家的大力支持。在26個國家巡展的「紅色中國」、希望工程《大眼睛》等1000多幅攝影作品,將昔日的小山村裝飾成一條藝術長廊。同時,搭建了一座幫助貧困農民增收得實惠的攝影扶貧金橋,圍繞增強「造血」功能打造起了一站式攝影扶貧服務體系,讓人們通過每位攝影家的鏡頭,知道奇奇裡、了解奇奇裡、幫助發展奇奇裡,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永和文化旅遊資源的宣傳推介,而且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奇奇裡村及周邊村莊旅遊,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增加收入,為奇奇裡村實現高質量脫貧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永和縣奇奇裡村有個「棗娃書記」
    聽說黃河邊上有個奇奇裡村,在精準扶貧中變化很大。光聽這個村名,我們就覺得充滿了神奇,想來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之事,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之人。帶著好奇和疑問,採訪團一行來到了位於閣底鄉西北部的奇奇裡村。這裡溝壑縱橫,土壤貧瘠,是個典型的貧困村,共有191戶732口人,其中貧困戶65戶171人。
  • 臨汾市永和縣閣底鄉奇奇裡村:一顆「鑲嵌」在黃河乾坤灣畔的明珠
    奇奇裡的風情獨特奇奇裡村位於永和縣閣底鄉西北部,地處黃河中遊晉陝大峽谷東岸,緊臨黃河乾坤灣白家山灣。奇奇裡,一座美麗質樸、富有獨特韻味的小山村,近年來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和自駕遊旅行者絡繹於此。目前,它已是全國攝影家協會指定的第一個黃河風情攝影村,也是首個共享單車旅遊扶貧示範村。完善基礎設施 繪製生態旅遊奇奇裡村緊鄰黃河旅遊公路,7.3公裡的引線公路繞村而過,直抵乾坤灣。
  • 童「話」奇奇裡
    「爸爸去汽車站買票了,四五個小時後,我們就能回到奇奇裡啦。」  劉星星(左二)的爸媽在太原租住的房間內為剛起床的女兒們收拾打扮。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小星星是山西省永和縣奇奇裡村人。以前,那裡又偏又窮。說它偏,偏到鄉鎮派出所民警都不知道村名怎麼寫;說它窮,全村只靠幾片棗林過日子。
  • 臨汾市永和縣交口鄉坡頭村第一書記劉陽--全力以赴鞏固脫貧戰果...
    本報記者 鍾如傑      2019年6月,臨汾市永和縣交口鄉的脫貧攻堅周例會上,27歲的劉陽第一次親身體會到扶貧工作的千頭萬緒,這是他擔任永和縣交口鄉坡頭村第一書記的第三天。如今,一年過去了,他褪去了剛剛邁出大學校園時的青澀,變得黝黑精壯,儼然成了地道的農家小夥。
  • 國家衛健委:山西永和縣累計脫貧17753人 貧困發生率降至0.53%
    國家衛生健康委定點幫扶永和縣以來,緊密結合永和實際,充分發揮行業扶貧的優勢,突出抓好健康扶貧、黨建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強力助推了永和縣脫貧攻堅總體任務的如期完成。一、發揮行業優勢,助推健康扶貧一是提升縣醫院服務能力。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山西省的共同推動下,我們構建了永和縣人民醫院全新的幫扶體制。
  • 樺南縣閆家鎮:「一變兩化」激活產業扶貧新步伐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樺南縣閆家鎮針對以往農村產業發展零散分散、結構不優、管理不便等難題,因地制宜按照「一變兩化」工作思路,積極謀劃產業發展、穩步推進庭院經濟,有力提升脫貧質量和群眾效益,進一步夯實脫貧基礎。「變廢為寶」激活庭院經濟要素。
  • 翟峰:四川廣元市「三舉措」助推產業扶貧
    由於產業扶貧的第一步是精準規劃,故而廣元市創造性地制定了縣域扶貧攻堅推進總體規劃、貧困村脫貧解困規劃、貧困戶脫貧致富規劃等「三個規劃」。按照貧困戶個性需求和共同特徵,因戶施策,一戶一計,建立臺帳,落實幫扶措施,確立了「生態庭院、增收產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產業扶貧規劃內容。如根據產業扶貧的精準規劃,對貧困戶主要實行了個性化扶持。
  • 一個「80後」村官的產業富村夢
    男子名叫黃長秋,是李家村黨委副書記,身兼食用菌種植扶貧車間技術指導。從幾年前返鄉創業開始,他就懷揣著產業富村富民夢想,並為之努力。捐贈設備,支持村集體扶貧車間「80後」黃長秋在石門鎮出生長大,2007年考入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從事食用菌種植技術指導工作,2011年8月帶著妻子孔祥庭返鄉創業,發展食用菌產業。
  • 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駐永和縣芝河鎮包村工作隊隊長賀信--紮根...
    2015-2016年,獲國新能源集團「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6年,被山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授予「全省幹部駐村幫扶工作模範隊員」稱號、獲永和縣人民政府「優秀駐村工作隊員」稱號;2018年,獲國新能源集團「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稱號;2020年,被推薦為「山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獲得者。
  • 山東費縣大田莊鄉:「三抓」措施推進產業扶貧項目建設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今年以來,山東省費縣大田莊鄉針對全鄉重點貧困村多的實際情況,以用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抓好產業項目建設為主線,從產業項目質量、監管和運營上著手,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項目基礎。  抓質量,確保做成民心產業項目。產業項目要贏得民心,做成「民心」項目,做成百年工程,讓公眾「找茬」、讓社會監督。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三兄弟中大哥趙森是唐河縣檢察院駐上屯鎮馬屯村第一書記,二哥趙洋是唐河縣醫保局駐古城鄉溫莊村第一書記,兩個哥哥駐村扶貧深深影響、感染了老三趙崇東。2017年,趙崇東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艱苦的脫貧一線淬鍊,當年12月被選派到黑龍鎮山區貧困村趙朗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黑石渡鎮杜家衝村駐村扶貧工作隊2020年結對幫扶工作總結
    杜家衝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現有隊員3人。工作隊成員認真落實上級關於駐村扶貧工作的各項要求,堅持吃住在村,堅持每日考勤制度,堅持工作日誌和工作雙月報制度,堅持扶貧工作例會和向所在單位報告工作制度,堅持工作經費集中統一管理使用制度。三、工作任務落實情況。(一)認真發揮工作隊在扶貧工作中的協助作用。
  • 科技扶貧專家團進村開講助力產業扶貧
    原來,區科技扶貧專家團養殖組組織的精準扶貧養殖技術培訓要進村開講了,大家都不想錯過。 「以前經常在鄉政府裡組織培訓,路程太遠,很多貧困戶都沒有時間參加。現在區裡的科技扶貧專家團都進村了,這麼貼心,村民們都很歡迎。」村主任劉錦程笑著說。 「你們要注意啦,魚也是會感冒的,一旦感冒,死亡率還很高。」
  • 「我的村助故事2」村裡的扶貧實現了人民的夢想。衡水鎮家堡村...
    目前加堡村已形成以中藥材、黃花菜、蔬菜大棚為主的產業發展鏈條,真正實現了貧困人口由「多」變「少」、扶貧產業由「弱」變「強」、基礎設施由「差」變「優」的顯著變化。加堡村土地面積人均三畝多,老百姓又多有種植瓜果的經驗,這麼多的優勢,為什麼腰包總是鼓不起來?帶著這個問題,我召開多次幹部會議,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找村裡的「名人」、「能人」屈膝攀談,終於找出了困擾經濟拓寬和發展的根本癥結所在——一個是水,一個是路。
  • 「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領跑梁河產業扶貧
    因地制宜 產業扶貧闖出新模式梁河縣是一個以種植糧、蔗、茶、烤菸和畜牧養殖為主的農業縣,人多土地少、山多壩子小,經濟發展滯後、發展不充分是最大的縣情。梁河聯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春法卻有著獨到的眼光,認為這些劣勢的現狀可以轉化為發展的另一種優勢,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後,林春法發現梁河在發展養豬產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華菱集團:黨建引領駐村扶貧 建起脫貧「聚寶...
    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
  • 東方板橋鎮新園村蘭花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蘭花朵朵開
    原標題:扶貧蘭花朵朵開   近日,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蘭花產業扶貧基地,工作人員在護理蘭花。這些石斛蘭花將銷往廣州、昆明等地。   新園村曾是深度貧困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助力貧困戶脫貧,新園村投入扶貧資金建設蘭花大棚,發展蘭花產業,成立蘭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提供就業崗位、產業扶貧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如今,新園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穩定在80萬元以上,蘭花產業每年實現穩定分紅達40萬元以上,整村實現脫貧摘帽。
  • 山西省永和縣,西漢為狐讘縣,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永和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總面積1219平方公裡,總人口6.5萬。永和縣是革命老區、省界邊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棗鄉」稱號。一、歷史沿革西漢時期的1、西漢置狐讘縣(今縣西南三十五裡),屬河東郡。東漢廢。三國魏初復置狐讘縣,屬平陽郡。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廢,2、北齊後主時於其城置永和鎮。
  • 扶貧路上,她讓一個村由「亂」到「治」
    詞曲:郭婧 趙曼音樂製作:張雪峰扶貧路上,她讓一個村由「亂」到「治」——記奈曼旗四林筒嘎查駐村第一書記曹豔紅「自從曹書記來了我們村,給我們帶來了大變化!」日前,記者在八仙筒鎮四林筒嘎查採訪時,村民們給駐村第一書記曹豔紅紛紛點讚。曹豔紅愛笑,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產業扶貧基地的銷售員
    映象網許昌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武書鋒 何煒)近日,許昌市建安區蔣李集鎮劉王村產業扶貧基地迎來了兩家客戶洽談基地有機花菜購銷事宜,許昌齊邦蔬菜批發行經理趙紹平和志剛蔬菜批發商貿公司經理王志剛在駐村第一書記郭廣濤的邀請下前來基地查看和鑑定蔬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