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癢應該摳嗎?原來一個簡單的事,自己一直都做錯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在鼻子不舒服時喜歡用手去挖鼻孔,看起來是個小毛病,但它可能引起的危害會很嚴重。 摳鼻子,相信大家都做過。雖然摳鼻子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摳鼻子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如果經常摳鼻子,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許多人之所以會摳鼻子,可能是因為鼻子癢,也可能是因為鼻子裡有髒東西需要清理,這都情有可原。然而,有的人會習慣性地摳鼻子,不管鼻子髒不髒,都要伸手去摳一下,有醫學專家表示,鼻孔中,鼻毛是保護鼻子的第一道屏障,鼻毛對呼吸進來的空氣有較好的過濾作用,會防止細菌的入侵,但當你摳鼻子時,鼻毛會隨之脫落,容易使外界的細菌入侵,引發鼻腔的刺激與感染。長期摳鼻子對人體是有害的,不僅會傷害鼻腔,嚴重的還會造成口腔黏膜破壞。
冬季氣候乾燥,再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以及人們外出旅行水土不服等易「上火」,很多人的鼻孔很乾、很癢,於是便不由自主地用手去挖鼻孔,結果越挖越癢甚至出血。
有一個41歲的田先生,因早晨起床後鼻子經常感覺乾燥、發癢,便習慣用手去摳或捏,弄得鼻部周圍出現紅腫,鼻孔內不斷滲出帶血的分泌物,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因為用手挖鼻孔感染而引起的鼻前庭癤及周圍組織的蜂窩組織炎。
專家指出,挖鼻孔毛病會惹麻煩,尤其是冬春季更易引發感染。據統計,目前80%的呼吸系統感染疾病是由患者忽視鼻腔清潔引起的。另外,目前全球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高達10%——14%,也就是說全球有將近6億人正在飽受鼻炎的「騷擾」,而其中66%的哮喘患者也是過敏性鼻炎的受害者。所以,注意保護鼻子,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關鍵。
有的人認為挖鼻孔時只要注意些,不挖傷就沒有關係。專家警告說,其實有時即使自己未感到挖傷,沒有挖痛,但也常會造成輕微的擦傷,這樣就降低了鼻腔的防禦功能,給細菌侵入開闢道路,引發感染。所以,像田先生這樣因為用手挖鼻孔引起的鼻部感染在門診經常碰到,尤其是在比較乾燥的冬春季節發病較多。
鼻孔內有發達的鼻毛,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屏障,對吸入的外界空氣具有過濾作用,經常用手去挖鼻孔,會導致鼻毛脫落,外界不乾淨的空氣直接刺激鼻黏膜,鼻部更容易出現瘙癢症狀,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會加劇過敏性鼻炎。鼻孔皮膚經常遭受機械摩擦,容易使上皮受損,加之局部滲出及鼻腔分泌物的刺激,會導致鼻前庭發炎,鼻孔皮膚乾裂、疼痛,形成紅腫結癤。
經常用手挖鼻孔還容易引起鼻出血,因為鼻中隔區有著豐富的血管,是潛在的出血區,受到輕微的外傷就會引起鼻出血。更為嚴重的是挖鼻孔可能引起顱內感染。人體鼻部靜脈與顱內靜脈是相通的,中間沒有瓣膜,也就是說中間沒有任何屏障。挖鼻孔時手部的細菌進入鼻腔,容易引起鼻腔感染,如鼻前庭炎、鼻前庭癤腫、蜂窩織炎等。鼻部感染灶的致病菌可以通過靜脈進入顱內,引發致命的顱內感染,危及生命。
不要把挖鼻孔看成是無關痛癢的小毛病,它可能會惹來大的麻煩。所以最好戒除挖鼻孔的壞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因不舒服想挖鼻孔時一定要忍耐和克制,可以適當鼻孔沾些水,保持鼻孔溼潤以緩解癢等不舒服的症狀。
其實,鼻孔的保潔,能讓鼻子少存贓物,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每天早晚洗臉時用水清洗一下鼻子,不僅可以防止鼻孔乾燥、發癢,而且可以保護鼻子。清洗的方法說來很簡單:只要我們在平時洗臉的時候同時清洗鼻孔,並形成習慣就行了。洗鼻孔時用食指的指腹清洗鼻孔內上部位,用無名指的指腹清洗外下部位,幫助小孩洗時則用小指操作較方便。當然,每次清洗最好是用流動的水。你可能會發現有時鼻孔比臉更髒。所以天天清洗鼻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特殊情況下我們更強調勤洗鼻孔,如小孩鼻孔易存積髒物,還有感冒時、接觸強粉塵或多油煙環境時,以及吸菸的人等。
看似簡單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注意就會變參展乾燥性鼻炎。乾燥性鼻炎多發生在氣候乾燥的春季,高溫作業和在有大量粉塵環境中工作的人是非常容易發生的。另外,維生素缺乏可引起鼻黏膜改變,誘發乾燥性鼻炎;吸菸、飲酒及其他周身疾病,可使患者抵抗力減弱,易於發病。表現為鼻腔黏膜乾燥不適、分泌物少,病人一般不流鼻涕。對於乾燥性鼻炎,除了每天應清洗鼻腔,將結痂浸軟、取出,每天還應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用拇指沿鼻梁上下摩擦鼻翼數次,用食指旋轉按摩「迎香」穴數次,加強鼻部血液流通。為保護鼻黏膜,氣候乾燥時,出門時應戴上口罩等。
平時多補充一些維生素A、B2、C、有助於鼻黏膜上皮的恢復。因為維生素B2能增強細胞功能,促進鼻黏膜纖毛的運動。維生素C對毛細血管壁有保護作用。另外應戒除菸酒,飲食中忌食辛辣、燥熱之物,多吃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當然,為防止室內太乾燥,平時要注意多喝水,這樣也保持鼻子的溼潤度。屏幕前的你是否經常摳鼻子呢,歡迎文章下方留言呀,留下自己曾經摳鼻子的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