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禮儀之中,每一項都具有各自的意義,供花也是常見的一種供佛方式。佛是福慧雙全的覺者,那是不是需要眾生供養的花呢。?其實,不僅僅是現在的人會供花,釋迦牟尼佛於過去因地修行的時候,也曾經用蓮花供燃燈佛。
假如我們有幸見到佛,可能會發現,只能用花的美好表達自己心中的敬意。在很多經典中都有記載,佛的相貌非常美好,這是當今人們都沒有的。
如來世尊面貌容色,猶如初日開敷蓮花,端嚴顯耀,微笑熙怡。 ——《大寶積經》卷一目如廣大青蓮花葉,眉間毫相如秋滿月。——《福蓋正行所集經》卷一舌相廣長極柔軟,譬如紅蓮出水中。——《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淨光澤色如蓮花。——《華嚴隨疏演義鈔》卷四十九
儘管我們現在能見到很多容貌姣好的人,但是這些人都無法和佛的相貌比較。佛相端嚴顯耀,可謂超出我們的想像力,也難怪阿難尊者見佛相好馬上出家了。
編輯 搜圖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佛前供養鮮花的功德很大,但是有的人可能會對此持有懷疑態度。其實,你看看身邊真正在學佛的人,就會發現,他們的相貌比之原來更加令人生喜。但是不管你是在佛前供花還是拜佛,都需要有正確的發心。並且在供花的時候,蓮花和蘭花是最好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最能象徵佛菩薩的聖潔。
編輯 搜圖
但是供花,不是讓你隨意採摘,這是對生命的不尊敬。
《破相論》中說:散花者,義亦如是;所謂常說正法,諸功德花,饒益有情,散沾一切;於真如性,普施莊嚴。此功德花,佛所讚嘆,究竟常住,無雕落期。若復有人散如是花,獲福無量。若言如來令眾生,剪截繒彩,傷損草木,以為散花,無有是處。所以者何?持淨戒者,於諸天地森羅萬像,不令觸犯;誤犯者,猶獲大罪,況復今者故毀淨戒,傷萬物求於福報,欲益返損,豈有是乎?
所以,想要供花拜佛,不能僅僅執著於表象,如果執念於表象,那修行就很容易會進入歧途,影響自己對修行。
這是最美的佛音。通過它,你能看到佛陀的世界。留言了解更多有聲佛經,讓你聽到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