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醫院首診看全科被接受 慢性病門診可指定醫生

2020-12-25 健康界

全科門診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在深圳市率先開設,至今已運行一年零十個月。5月19日該院全科主管林露娟教授透露,目前全科門診每日放出的250個號源,有200~220個被有效預約出,佔總放號量的80%~88%,比去年有進一步提升。

有效預約率逐漸上升

林露娟同時也是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主任。作為力主將全科門診引入內地的香港專家,她認為將全科門診作為患者就診的首診站,全科醫生可以應對絕大部分的常見病、多發病,節約了醫療資源,尤其是節約專科資源。這種看病「先全科、後專科」的做法,在發達國家普遍推行。在香港亦是如此,但在內地還是首創。

不過,一開始全科門診對於深圳居民來說還是新鮮事物。全科門診在運營10個月之後,平均每天只有一半的號源被市民預約。在運營15個月後,全科門診平均每天放號250個,實際就診人數為平均每日180個,有效預約72%,仍有28%的號源無人預約。在運營22個月後,如今全科門診平均每天放號仍為250個(其中150個號通過網絡平臺預約,100個號留給醫院現場和電話預約),實際就診人數為平均每日200~220,80%以上的號源被有效利用。

截至本月,港大深圳醫院全科門診有內地醫生13名,數量與去年相同,香港籍醫生5名(其中3人長期在深圳工作,2人不定期在深圳工作)。

「13名內地醫生每天都會出診,平均每人每天在7小時工作時間診療25名病人。今後隨著患者人數的增加,他們的工作量最多會到每天診療40名病人。」林露娟說,全科近期又開始了新的招聘計劃,挑選新的醫護人員,以應對將來就診人數的增加。

30歲出頭的市民黃先生對於「先全科、後專科」的就診模式表示認同,他曾在港大深圳醫院看過胃病。「有時候身體不舒服,並不知道到底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有全科醫生先診斷一下,再到專科看會沒那麼盲目。」他說。

林露娟在香港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65%以上的香港居民有固定的基層醫生(相當於內地的社區醫生),35%的香港居民認為基層醫生可以擔當起為自己和全家人提供基本診療服務的責任。基層醫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會將病人轉診至醫院進一步治療。

慢性病門診可指定醫生

為滿足需要定期複診的慢性病患者的服務需求,港大深圳醫院於去年12月開設了「慢性病綜合門診」,主要由全科醫生提供服務。慢性病綜合門診不採用打包收費模式,而採用專科門診收費方式,每人次診金100元,檢查、藥物另外收費。

「慢性病綜合門診」實現了「家庭醫生」的服務理念:全科醫生會為慢性病患者評估病情、建立慢性病檔案,提供個體化的治療及健康教育,長期進行隨訪管理。每位患者都由固定的全科醫生跟蹤,相當於有了一位家庭醫生。該門診劉瑞紅醫生指出,慢性病綜合門診至今已經運行了5個多月,今年1月至4月的就診人數依次是167人次、157人次、215人次、226人次。

今年60歲的邱女士同時有高血壓、高血脂、血糖升高、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幾種問題,之前一直在多家醫院、不同科室輾轉奔波治療。她總在擔心,自己有一天會發生中風。

今年1月,她因頭暈到港大深圳醫院全科就診,醫生了解到邱女士有4種慢性健康問題,於是轉介她到新開設的慢性病綜合門診。在全科醫生的長期跟蹤治療和指導下,邱女士積極參與到自己疾病的管理中,每天鍛鍊、健康飲食,按時服藥,保持心情愉悅。每個月定期複診,目前身體各項指標都控制得很好,她也不再擔心會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林露娟認為,人進入中老年後容易積累多種慢性疾病,迫切需要一個「一站式」的科室獲得長期和綜合性的照顧。慢性病綜合門診正是基於這種需求設立,事實證明受到患者歡迎。「慢性病如果管理得好,患者可能過三四十年都沒有問題,如果缺乏科學的管理,可能不到5年就出現進一步的病變。」林露娟說。

目前,慢性病門診還不開放對外的預約,患者都是院內轉介而來,包括在全科門診、體檢中心發現的慢性病患者以及經各專科治療後病情平穩的慢性病患者。平均每人患有2種疾病,60%患3種以上疾病。病種涉及20多種,其中前五位是高血壓、高血脂、精神問題、糖尿病和痛風。此外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過敏性鼻炎、關節炎、慢性蕁麻疹等。患者的複診率達到80%。

慢性病門診的多數病人需要一個月複查一次。為了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港大深圳醫院規定,對於病情穩定,變化不大的慢性病患者,在一次支付診金就診後,接下來可以享受2次只需支付1元錢掛號費,就可以到醫院開藥的便利,患者不見醫生,醫生只需給患者開處方,患者去藥房取藥即可。



相關焦點

  • 港大深圳醫院引新模式 普通門診首診先看全科醫生
    深圳特區報見習記者 何龍 攝     港大深圳醫院將引入新就醫模式   專科需要預約,普通門診首診先看全科醫生   28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開始試運行。作為國內公立醫院改革的樣板,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將引進哪些香港先進醫療衛生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以及哪些香港大學高端醫療技術?記者昨天專訪了香港大學醫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鄧惠瓊。  分期開業:   全部科室預計兩年內開齊  作為深圳最大的公立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設計病床數2000張,日門診量8000人。
  • 港大深圳醫院昨開門試業 VIP病房可看無敵海景
    文/記者鮑文娟 圖/記者軒慧昨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開門試業,近百名深圳市民先飲頭啖湯感受港式醫療服務,其全面推行預約診療制度,全科與專科門診分離,打破了傳統醫院的服務模式。該醫院由深圳巿政府出資、香港大學託管,是香港與內地醫療合作的突破性進展。
  • 港大深圳醫院「非傳統體制」日子如何?
    有些病人甚至認為醫生對自己不夠重視,曾有病人在醫生看診時衝進醫生辦公室要求討個說法。在醫院財政方面,醫院管理層表示,儘管醫院有政府的財政支持,但是醫院剛成立的第一年並沒有盈利,甚至是處於虧損的狀態,而且這一年來醫院也接到了不少病人的投訴,醫院行政副總裁Raymond Wong表示:「我們一開始並不被看好。」
  • 港大深圳醫院打人醫生被拘3日,婦科門診出現意外一幕
    港大深圳醫院公關人員發給南都記者的一份情況說明顯示,警方關於婦科診室醫患衝突的處理結果出來後,當天下午婦科門診6位醫生情緒激動,表示無法接受處理結果並停止服務,希望就事件提出公正處理。經醫院管理層安慰解釋,婦科門診已經於當天下午4點恢復正常服務。對此造成不便,院方向患者表示歉意。那麼這件事到底是怎樣的呢?▼回顧:患者家屬被港大醫院醫生毆打?3月15日,深圳市民高先生向南都報料稱,其於當天上午陪女朋友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診。期間與醫生發生口頭矛盾,其後遭到醫生毆打。事發時有多名市民目擊了此事。
  • 港大深圳醫院與復旦中山醫院:全科醫療的兩種實踐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全科前臺。該院提倡「首診先看全科」。在港大深圳醫院和澳大利亞接受過全科培訓的深圳桂園社康中心主任陳章解釋,「C是concern(擔憂),病人擔心什麼問題。E就是expectation,病人期望醫生為他做什麼?」難以複製的「港大深圳醫院經驗」讀者為青青母女找對醫生感到欣慰,也有人感嘆:醫生可以和一個病人交談如此長的時間。
  • 港大深圳醫院微創活檢技術,讓80%乳腺癌疑似患者免於手術
    「量身定製」乳腺癌治療方案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通報:2015年全市共報告新發惡性腫瘤病例20399例。其中,乳腺癌1722例。2013年10月,年逾四十的柳霞(化名)在港大深圳醫院被確診為乳腺癌。在發布會現場,柳霞說,剛剛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震驚,一開始拒絕接受手術,心裡總想著「逃跑」。
  • 港大深圳醫院本月起擴大周六服務量
    &nbsp&nbsp&nbsp&nbsp周六擴大服務熱門科室加號記者獲悉,從8月份開始,港大深圳醫院將擴大周六的服務量,大部分熱門科室增加放號。發展兒科服務港大深圳醫院中醫科8月起將開放中醫病房,首先接受內部相關科室轉介的住院患者。
  • 港大深圳醫院醫生年薪最低56萬元最高91萬
    作為「醫改樣本」的港大深圳醫院,在為全體醫生購買醫療責任險、全科專科門診相對分離以及全員聘用的人事制度上均前進得較早,走得也更為徹底。計劃:今年9月推出試管嬰兒服務港大深圳醫院科室主管由香港著名權威專家教授擔任,截至今年6月,醫院已有221位香港及國外專家獲得在醫院執業的資格。
  • 香港被炒醫生深圳上崗?港大深圳醫院回應:已聘為顧問醫生
    這位被喻為醫界「範跑跑」的醫生,今年2月被香港大學醫學院宣布,不再續任副教授一職,其在瑪麗醫院榮譽委任醫生的工作安排亦同時取消。  可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在香港「下課」的失德醫生,卻在深圳「上課」了。  1日,根據相關自媒體報導,吳國際被港大深圳醫院聘用。
  • 立足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港大深圳醫院公布多個重點項目規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文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 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
  • 幾大理由看好港大深圳醫院未來
    經深圳市政府批准,港大深圳醫院全科門診打包收費標準由原試行的130元/人次調整為200元/人次。此前,港大深圳醫院被曝運營成本高,不可持續。不少人由此懷疑港大深圳醫院的模式。本文作者是港大深圳醫院建設的參與者,他如何看待這個改革樣本的發展呢?2009年6月,香港大學正式向深圳市政府提出,依託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市濱海醫院,建設一家香港大學深圳教學醫院。
  • 港大深圳醫院收費增五成 全科門診200元
    新標準下月起實行,此前曾傳開業兩年虧損超過10億港元作為全國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樣本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下月起將實行一項新政策——提價超過50%。記者8月18日從港大深圳醫院獲悉,經深圳市政府批准,港大深圳醫院全科門診打包收費標準由原試行的130元/人次調整為200元/人次。
  • 港大深圳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開業 五星級病房緊盯「有錢人」
    首創內地公立醫院諸多先河的改革樣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於5日低調開業了其「國際醫療中心」。該中心以外籍人士與高收入人群為目標客戶,病房豪華程度堪比五星級酒店,病人可以指定醫生,外籍病人有懂外語的導醫陪同,但患者不能用社保,需自掏腰包為這些昂貴的個性化診療服務買單。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一站式」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已經成為深圳乃至全球範圍內女性的第二號癌症殺手,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體檢中心、病理科、婦產科三位香港專家召開記者會提醒市民,與其他癌症相比,宮頸癌的篩查最為有效,最容易在早期發現和預防。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2年後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查直至60歲。
  • 西安「方便門診」花1元掛號竟可讓醫生開指定藥品
    西安「方便門診」花1元掛號竟可讓醫生開指定藥品 時下,西安一些醫院開設的「方便門診」因為省錢省時受到患者的歡迎。但在運作中,卻出現了一種隱憂,那就是方便門診用藥安全誰負責?  方便門診大受歡迎  日前,記者在省醫院的方便門診看到,不時有人前來開藥。73歲的馬先生指定開了腦活素和眼藥水兩種藥,他說,患病十幾年,該吃啥藥都知道,有方便門診後手續很方便,藥品也放心。
  •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要來了,計劃建設成亞洲最大的集成性科研中心之一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建設2025年初投入使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7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醫院二期建設項目進展。醫院二期工程經已啟動,預計於2024年底竣工,2025年初投入使用。根據規劃,醫院二期將新建1000張病床住院大樓,並大規模整合醫院功能,設置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內鏡中心等共享型醫技科室。
  • 港大深圳醫院VS北大深圳醫院,誰才是醫改樣本?
    港大深圳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哪家模式更能代表醫改未來?誰更值得關注?21日凌晨,微博達人@燒傷超人阿寶發表一系列數據,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進行對比,吐槽北大深圳醫院不受專家與媒體待見。到底這兩家醫院,哪家模式更好、更值得學習呢?@燒傷超人阿寶是這樣說的:北大深圳醫院,床位925張;港大深圳醫院,床位2000張。
  • 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是正規醫院嗎?石家莊專業婦科、產科高端醫院
    港大婦產醫院產科組建了危重孕產婦搶救領導小組,定期檢查、指導危重症孕產婦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醫院產科高危孕產婦救治能力。疫情期間,醫院高度重視母嬰安全保障工作,成立了孕產婦感染預防控制領導小組,落實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預防孕產婦新冠肺炎感染的發生。疫情發生至今,港大婦產醫院未出現一例確診及疑似病例。
  • 溫州附二醫正式取消方便門診 患者可就近社區醫院開藥
    ,準備在方便門診開點藥,卻發現方便門診已經關停。這周一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正式取消方便門診,增設全科醫學門診,並鼓勵患者就近到社區醫院開藥。大醫院取消方便門診,患者分流到基層,這背後是溫州「探路」新醫改構建的分級診療新秩序。方便門診,意在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提供開藥及簡單檢查等服務。有數據統計顯示,在溫醫大附二院,2013年起設立的方便門診,年平均接診量約9-10萬人次,其中單純開藥的患者佔70%。
  • 不收紅包不濫收費:港大深圳醫院是奇葩或曇花?
    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醫院實行的是香港專家以及國內醫生組成的團隊共同負責制。在這一制度下,對病人進行治療的不再是一個醫生,而是一個團隊。「來醫院看病,不是要找某一個醫生,也不需要找熟人。」港大深圳醫院外科中心主管、港大教授盧寵茂說,「因為最後的治療方案是由一個團隊共同決定出來的,找誰看都是一樣,不需要送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