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醫院推出「一站式」宮頸癌篩查

2020-12-22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

  宮頸癌已經成為深圳乃至全球範圍內女性的第二號癌症殺手,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體檢中心、病理科、婦產科三位香港專家召開記者會提醒市民,與其他癌症相比,宮頸癌的篩查最為有效,最容易在早期發現和預防。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2年後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查直至60歲。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在篩查宮頸癌方面借鑑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一站式的篩查計劃,包括液基宮頸細胞抹片、計算機輔助自動檢測系統、HPV檢測和基因分型,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檢驗靈敏度和準確度。不過施德偉、張雅賢、顏婉嫦三位專家強調,目前內地女性的預防意識比較薄弱,最重要的仍然是她們主動邁出第一步去參加宮頸癌篩查。

張雅賢教授、顏婉嫦教授與施德偉顧問醫生

  女性60歲前應定期檢查

  子宮頸是指子宮下部與陰道的連接處,宮頸癌就出現在子宮頸的表皮上。宮頸癌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往往需要10年以上,期間子宮頸細胞逐漸發生變化,宮頸上皮細胞首先發生癌前病變,最後發展到癌症。而這樣的病變可以通過宮頸細胞學篩查被發現。

  根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資料,2008-2012年,宮頸癌在深圳女性的癌症發病率中位居第二,僅次於乳腺癌。而香港已經從20年前的第四位下降到第九位。

  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顧問醫生施德偉介紹,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亞洲是宮頸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在中國內地,每年大概有10萬宮頸癌新發病例,佔世界總數的1/5,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不過,施德偉醫生也指出,早期的宮頸癌經過治療,5年內的生存率接近100%,但到了晚期,治療後的5年內生存率只有20%-50%, 所以,通過篩查在早期發現宮頸癌非常重要。可以說,宮頸癌的死亡率主要由發現該病的早晚所決定。在超過80%女性參加過宮頸癌篩查的國家,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至少下降一半。

  不過,內地女性主動參加篩查的意識並不強。2011年,一項由香港大學、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與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與深圳鄰近的城市廣州,僅有31%的女性參加過宮頸細胞抹片檢查,遠低於香港的84%。

  因此,施德偉醫生提醒,一般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兩年後,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定期接受宮頸細胞檢查直至60歲。而60歲以上有性經歷的女性,如果從來沒有進行宮頸癌篩查,應儘早開始每年檢查一次,連續三年檢查正常者,接下來則可以不用再進行篩查。

  港大深圳醫院家庭醫學全科下設的體檢中心從2013開始推出宮頸癌篩查服務,在女性全身健康體檢基本套餐或者女性專項婦科體檢套餐當中都設置了宮頸癌篩查,具體篩查方法包括婦科檢查、薄層液基宮頸細胞抹片檢查和HPV基因檢測,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人只選擇宮頸細胞抹片檢查, 醫院一般會將標本保存1個月以備需要時做HPV基因檢測。

  參加檢查的病人將在體檢中心抽取宮頸細胞樣本,樣本隨後會送到病理科製作成標本進行檢驗。這是篩查中最關鍵的一步,病理科通常被稱為「Doctor’s Doctor」(醫生的醫生),各科專科醫生都需要依靠病理檢驗結果確認病症。

張雅賢教授講解HPV檢測結果

  港大深圳醫院引入自動宮頸細胞影像檢測系統

  宮頸細胞抹片檢查仍然是宮頸癌的主要檢測方法。傳統的宮頸細胞抹片檢查是少數沒有自動化的大型檢查之一,一直以來都依賴病理化驗醫生以肉眼透過顯微鏡,在抹片上的萬千正常細胞中找尋少數的異胞,「就像是在稻草堆裡尋找一根針,只有經驗豐富、水平極高的技術團隊才能確保準確性。」國際宮頸病理及陰道鏡聯合會委員、港大深圳醫院病理科主管張雅賢教授指出。

  醫學界現時的一個改進措施是將宮頸細胞抹片液基化。以前是將從女性子宮頸取出的分泌物直接塗在玻璃片上製作成抹片,當中有大量黏液、炎症細胞、血液等雜質,抹片質量較差,宮頸細胞含量低。液基化的做法是將刮取的分泌物放入一個含有特殊保存液的瓶子當中,在製片過程中,保存液可去除黏液、血液等雜質,將真正的細胞過濾分離出來,沾到玻璃片上,製作成乾淨的抹片。

  張雅賢教授早前一項對40萬個液基化宮頸抹片的研究顯示,液基化技術通過改善標本質量,切實提高了宮頸癌檢測的效果。

  為了近一步降低這種方法對人工的高度依賴性,港大深圳醫院引入一套「自動宮頸細胞抹片影像檢測系統」用於臨床檢驗,利用計算機輔助肉眼在顯微鏡下尋找病變細胞,提升檢驗的準確度及效率。

  張雅賢教授同時擔任香港大學宮頸細胞學實驗室和分子病理學實驗室主任,早在2005年,她就在香港引入亞洲首套自動宮頸細胞抹片影像檢測系統。2013年,港大深圳醫院也開始使用這套系統。

  自動化宮頸細胞抹片影像檢測系統會可引導化驗員到含有潛在異常細胞的區域,減少人工篩選的時間。

  張雅賢教授說,異常宮頸細胞的細胞核會較大,並含有額外的DNA,所以自動系統在工作時,會為每一張液化的宮頸細胞抹片加上一種對DNA敏感的染料,令細胞中的DNA被染色。自動化系統的計算機在掃描抹片上每個細胞和細胞簇時,能測量細胞核的形態,找出有潛在異常細胞的區域。計算機會為每張抹片的不同區域拍攝大量照片,然後從中最有代表性的22張,每一張都標註了可疑的區域,化驗員只需集中精力分析選定區域。

  該系統可以同時處理250張抹片,全程無需值守,技術人員下班時將抹片放入,第二天早上回來就可以獲得掃描完畢的結果,大大解放了人力。

  張雅賢教授認為,港大深圳醫院病理科引入自動化系統,再加上訓練有素的醫生和技術團隊,配合嚴格的質量控制,使宮頸細胞學檢驗的速度和準確性更有保障。

自動宮頸細胞影像檢測系統的檢測儀

  HPV檢測彌補宮頸細胞抹片檢查的不足

  隨著HPV病毒與宮頸癌的密切關係被發現,一種新的手段——HPV基因檢測,也開始應用在宮頸癌篩查當中。該方法通過分子檢測查找HPV病毒的DNA,確認宮頸位置是否存有高危HPV病毒,並不需要化驗人員作主觀分析和詮釋。

  HPV(人類乳頭瘤病毒)在人體中的感染很常見,約75%婦女在一生中起碼會感染一次,凡是曾經有性經驗的女士都有可能接觸到HPV。目前HPV已被證明是宮頸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宮頸癌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持續性感染高危的HPV病毒。

  現時醫學界共發現130多種HPV病毒的亞型,其中14種屬於高危HPV。最高危的是HPV16及HPV18,分別引起50%以上和20%以上的宮頸癌,加起來是超過7成宮頸癌的主因。一些大型宮頸癌普查研究發現,曾感染HPV16或18的女性,最終患上宮頸癌的機會相比起沒有感染者高出35倍。

  有鑑於此,將HPV檢測和基因分型與宮頸細胞抹片檢查相結合,可以提高篩檢敏感度。

  張雅賢教授主管的港大深圳醫院病理科從2013起開展HPV檢測和HPV16/HPV18基因分型,使用了一種自動化儀器,從子宮細胞樣本中檢測14種高致癌性的HPV病毒,並進一步追蹤到最高危的HPV16和HPV18。

  HPV檢測有助於非典型抹片(ASC-US) 的分流管理。含高危型HPV陽性的非典型塗片(ASC-US) 應接受陰道鏡檢查。張教授早前發表的文章表明在宮頸抹片發現ASC-US的婦女,後來發現高度癌前病變的機會顯著增高。其團隊最近關於高危HPV基因分型的研究更證明HPV16及18型的檢測能提高發現高度癌前病變的效率。

  95%以上的癌前病變可以治癒

  原國際婦產科聯盟婦科腫瘤科委員會主席、港大深圳醫院婦產科主管顏婉嫦教授介紹,檢驗結果異常的病人第一步會被轉介到婦產科接受陰道鏡檢查,抽取病變最嚴重區域的組織進行活檢,確定整個病變範圍。

  根據最新的國際診療指南,如果確定是宮頸癌前病變,當前主要的應對方法有破壞性治療(冷凍、冷凝治療、熱療、雷射蒸發治療),切除性治療(刀,雷射, 電環作錐形切除),但只有極少數需要全部切除子宮。 其中最常用的辦法是用電環作錐形切除, 因為在門診作局部麻醉就可以進行,而且方便取樣做組織檢查。95%以上的癌前病變可以治癒,不過之後仍要不斷追蹤隨訪,以防復發。

  如果已發展成為宮頸癌,在較早的一期和二A1期,通常要進行手術,切除整個子宮及周圍的組織和雙側盆腔的淋巴組織,或進行體外放療和腔內放療。到了二期至四期,則要進行放療和化療。

  顏婉嫦教授同時建議,除了定期參加宮頸癌篩查之外,注射HPV宮頸癌預防疫苗,使用保險套,減少性伴侶數目,戒菸,多吃新鮮蔬果,都可以降低患上宮頸癌的風險。

  由於在宮頸癌的防治和人員培訓方面表現出色,今年9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獲得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宮頸癌防治工程頒發的證書,成為中國宮頸癌防治工程的定點醫院。顏婉嫦教授表示,港大深圳醫院希望藉此機會進一步推廣宮頸癌篩查,幫助內地降低發病率。(通訊員:陳永祥 圖片:李順超)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深圳女性在家「自取樣」就可完成宮頸癌篩查
    如何讓女性參加篩查更便捷?近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國家子宮頸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針對廣州、深圳、順德三市居住的30-59歲,未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女性,推出1000個經網絡申請參加免費篩查的名額。&nbsp&nbsp&nbsp&nbsp宮頸癌,是女性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女性癌症熱搜詞裡的「一姐」,近些年因發病率高、發病年輕化趨勢強備受關注。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試管嬰兒」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深圳不孕不育群體約佔育齡群體15%,獲準開展 「試管嬰兒」技術醫療機構增至5家深圳又添一家「試管嬰兒」醫院。14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正式開業,由國際知名的生殖醫學專家何柏松教授擔任主管,為深圳帶來「試管嬰兒」等輔助生育服務。截至目前,深圳開展「試管嬰兒」技術的醫療機構增加到5家。
  • 港大深圳醫院二期項目啟動 「一站式服務」讓患者「少跑路」
    7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舉行八周年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建設規劃。其中,醫院二期規劃、高水平醫院建設、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中心發展等多個項目建設吸引不少關注。
  • 港大深圳醫院推出跨境學生核酸檢測「綠色專場」
    在此背景下,6月9日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啟動跨境學生核酸檢測「綠色專場」,為長期往返深港兩地的學生提供一站式核酸檢測服務。醫護人員為學生進行核酸標本採樣  該「綠色專場」設於港大深圳醫院國際醫療中心(IMC),服務時間為工作日15:00-17:30;周末9:00-12:00 14:00-17:30。
  • 從香港「移居」深圳的一線抗疫記憶 專訪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
    在疫情最吃緊的危急關頭,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毅然「放棄」了在香港的「小家」,搬到了醫院的辦公室「安營紮寨」,一住就是近三個月。在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湖北的時候,他滿懷熱血在院內組建起了一支「後備軍」,隨時上前線「應戰」。由於後來疫情發展逐漸向好,未能如願以償,談起這一頗為「遺憾」的情形,盧寵茂在一瞬間就眼泛淚光。
  • 吳瑞芳教授:自取樣宮頸癌篩查前景非常好
    近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五屆全國陰道鏡與宮頸病理學(CSCCP)大會——自取樣專題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吳瑞芳教授做了主題分享,詳細回顧了自取樣宮頸癌篩查的發展歷程及應用成果,並對自取樣篩查的未來發展趨勢作了展望。
  • 湖北省啟動自取樣宮頸癌免費篩查試點
    央廣網武漢9月11日消息(記者左艾甫通訊員高翔)日,中國多中心自取樣HPV檢測宮頸癌篩查湖北項目啟動儀式在湖北黃石舉行,兩千名育齡婦女接受檢測,將開展宮頸癌篩查大數據研究,為湖北省全面推行宮頸癌自取樣檢測,進行科學防治打下基礎。
  • 宮頸癌疫苗接種加宮頸癌篩查才能更好預防HPV
    針對宮頸癌篩查和宮頸癌疫苗接種以及其他宮頸癌疫苗相關問題,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宮頸科主任醫師李晴作了詳細的介紹,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雖然近年來宮頸癌篩查已經普及,很多女性定期做宮頸癌篩查,但深圳宮頸癌發病率仍較高,並呈年輕化趨勢。
  • 港大深圳醫院推進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
    7月15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首次面向公眾及媒體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科研、教學等建設規劃。其中,醫院二期規劃、高水平醫院建設、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中心發展等多個項目建設吸引了不少關注。
  • 港大深圳醫院「非傳統體制」日子如何?
    而有著香港大學學術背景以及深圳政府支持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無疑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立於2012年,這所由香港大學以及深圳政府共同管理的現代化醫院在剛成立之時就受到了民眾的熱切期待。這所新建醫院是眾多有境外資本背景醫院中的一所,理念也繼承了香港醫院的一貫傳統,醫生儘可能地少開藥、少輸液,通過全科門診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分流。
  • 宮頸癌篩查試水「網際網路」 冀以「自取樣」方式提高篩查率
    然而,我國宮頸癌篩查技術成熟,但篩查覆蓋率不高,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限制篩查覆蓋率提高的原因,既包括適齡女性的篩查意識不夠,也包括篩查不夠便捷。此前,宮頸癌篩查大量依賴醫療機構實施。適齡女性進行篩查要經歷掛號、檢查、取結果、就診等多個環節。對於醫療資源覆蓋不足的地區,適齡女性很難做到定期篩查。
  • 港大深圳醫院市民開放月延長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港大深圳醫院自8月1日開啟四周年市民開放月活動,推出擴大預約服務不限號及深度體驗等福利後,惠及廣大市民,獲得眾多點讚。記者昨天從港大深圳醫院獲悉:開放月將持續延伸至9月。 本次開放月期間,醫院連續四場開放日每場均爆滿,令市民得以零距離接觸港式醫療管理。
  • 以自取樣HPV檢測為基礎的宮頸癌篩查模式十分可行
    第七屆華東地區婦產科學術會議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華東地區婦產科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博士、婦產科主任醫師杜輝博士做了《人群宮頸癌防控方案優化及大規模人群推廣》的專題演講。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博士、婦產科主任醫師杜輝做演講自取樣HPV檢測與醫生取樣具有同樣的高敏感性基於HPV 檢測方法的高敏感性,是否可以通過女性受檢者自己經陰道取樣獲取的陰道宮頸脫落細胞
  • 港大深圳醫院本月起擴大周六服務量
    &nbsp&nbsp&nbsp&nbsp周六擴大服務熱門科室加號記者獲悉,從8月份開始,港大深圳醫院將擴大周六的服務量,大部分熱門科室增加放號。發展兒科服務港大深圳醫院中醫科8月起將開放中醫病房,首先接受內部相關科室轉介的住院患者。
  • 幾大理由看好港大深圳醫院未來
    經深圳市政府批准,港大深圳醫院全科門診打包收費標準由原試行的130元/人次調整為200元/人次。此前,港大深圳醫院被曝運營成本高,不可持續。不少人由此懷疑港大深圳醫院的模式。本文作者是港大深圳醫院建設的參與者,他如何看待這個改革樣本的發展呢?2009年6月,香港大學正式向深圳市政府提出,依託正在建設中的深圳市濱海醫院,建設一家香港大學深圳教學醫院。
  • 華為與金域推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 36秒可識別
    華為與金域推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 36秒可識別 2019-06中國內地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11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廣州宣布,雙方首次基於病理形態學,以病理專家的診斷標準訓練出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該模型在排陰率(排除陰性比例)高於60%的基礎上,陰性片判讀的正確率高於99%。同時,陽性病變的檢出率也超過99.9%。
  • 港大深圳醫院VS北大深圳醫院,誰才是醫改樣本?
    港大深圳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哪家模式更能代表醫改未來?誰更值得關注?21日凌晨,微博達人@燒傷超人阿寶發表一系列數據,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進行對比,吐槽北大深圳醫院不受專家與媒體待見。到底這兩家醫院,哪家模式更好、更值得學習呢?@燒傷超人阿寶是這樣說的:北大深圳醫院,床位925張;港大深圳醫院,床位2000張。
  • 自己取樣,宮頸癌篩查在家也能做
    企業供圖華大基因推出適合大規模人群篩查的SeqHPVRHPV分型基因檢測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全球女性惡性腫瘤第二位,僅次於乳腺癌。全球每分鐘就有一名女性患宮頸癌,每兩分鐘就有一名宮頸癌患者死亡。宮頸癌發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
  • 關於宮頸癌篩查的那些事
    這些對話,每天門診都能碰到。隨著HPV疫苗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婦女主動到醫院做宮頸癌篩查,但仍有不少女士不了解宮頸癌篩查。現在就讓我和大家聊聊宮頸癌篩查的那些事。 — Why? — 為什麼要做宮頸癌篩查?
  • 立足大灣區跨境醫療與合作,港大深圳醫院公布多個重點項目規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文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 時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深圳醫院」)正式運營八周年之際,7月15日,港大深圳醫院舉行了八周年媒體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醫、教、研、管四個方面的多個重大項目進展,以及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