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金飯碗」勢頭不減,海歸年薪高於國內同等學歷畢業生

2020-12-16 啟德教育

啟德教育發布的《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顯示,理工科海歸畢業一年後左右的年薪本科生為8.48 萬元,研究生為12.13 萬元,研究生的年薪為本科生年薪的143%。

麥可思研究院《2019 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 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薪資和就業滿意度較高的需求增長型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體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大部分屬於理工科專業。在2018 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5,485 元),其次是經濟學與理學(5,037 元)。

與《2019 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的2018 屆工學與理學學科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相比,理工科海歸本科生的年薪高出34%。

啟德教育調研數據顯示,理工科研究生海歸畢業一年後左右的薪酬中,土木和環境工程(14.20 萬元)、電子電氣工程(13.72 萬元)、金融工程(12.50 萬元)、數學(12.35 萬元)的年薪均超過平均值,屬於就業「錢景」良好的專業。

《2019 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 2018 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排前10 位的專業分別是信息安全、軟體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語、數字媒體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大多屬於理工科專業。中國薪酬網統計2018 年中國大學專業薪酬最高的20 個專業,排名前20 的專業裡,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軟體工程、材料物理、汽車類綜合,其中工學專業佔了14 個,理學專業佔了3 席,理工科專業共佔據了85%。

麥可思研究院對2018 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顯示,在2018 屆本科生就業人數最多的前10 位工學門類專業裡,最為搶眼的專業就是軟體工程,就業率(96.8%)、月收入(6,733 元)和就業滿意度(74%)均居於十大工科專業的三大就業指標榜首,畢業生從事的前三位職業包括電腦程式員、網際網路開發人員、計算機軟體應用工程技術人員。

工科專業中除軟體工程專業外,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為代表的電氣信息類專業在就業率和月收入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這些專業就業表現突出,或與製造業轉型升級、人工智慧技術對人才的需求有關。

在2018 屆本科生就業人數最多的10 個理學門類專業中,「信息與計算科學」的綜合表現較好,就業率(92.3%)、月收入(5,660 元) 和就業滿意度(69%)均排在前列。在月收入方面, 除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外,統計學(5,238 元)和數學與應用數學(5,081 元)專業的畢業生月收入較高,均超過5,000 元。

相關焦點

  • 北京:同等學歷大學生 理工科月薪高於文科
    北京:同等學歷大學生 理工科月薪高於文科 2008年05月06日 14:49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出爐———  同等學歷下,理工科類專業學生月薪水平明顯高於文科類學生。
  • 啟德教育、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 聯合發布《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
    其他影響海歸回國就業的主導因素包括 「國內經濟發展勢頭好,政治穩定」(51.3%)、「人脈關係網在國內」(37.0%)、「所學專業國內就業前景好、就業機會多」(34.6%)。值得注意的是,與啟德教育《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研數據相比,因為「國內經濟發展勢頭好」和「國外就業/ 移民政策收緊」,選擇回國就業的佔比有所提升,分別提高了1.1%與2.3%。
  • 啟德《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理工科海歸畢業年薪直達15萬
    ,從理工科留學生最關注的申請及就業問題入手,對理工科留學群體進行了深入調研,並結合教育部與留學目的地官方數據,梳理出系統化的理工科留學參考資料,以期為準備出國讀理工科的學生提供全面的諮詢建議。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數據顯示:留學回國人員中,本科及大專學歷人數最多的學科為經濟學、管理學和文學,碩士研究生人數最多的學科為理學、管理學和經濟學,博士研究生人數最多的為工學、理學和哲學。
  • 獵聘:近六成海歸留學生希望在國內工作,一線城市是海歸就業首選
    留學生選擇出國,主要為了獲取更高學歷、豐富人生經歷,因此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海歸留學生總體佔比較高。獵聘調研數據顯示,當下海歸留學生最希望工作的地點中,選擇國內的佔比為57.89%,國外佔比為18.05%,另外有24.06%的被調研海歸留學生表示還在猶豫。當前,國內科技、經濟發展速度日新月新,與此同時,此次疫情讓更多海歸留學生感受到我國在抗擊疫情等方面的速度和魄力,因此不少留學生希望留在國內工作。
  • 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理工科留學生讀研佔比超70%
    報告顯示,理工留學畢業生境外就業佔比(13.0%)高於商科留學畢業生(8.6%)。理工科海歸就職單位分布數據顯示,私營/民營企業佔比最高(34.38%),其次是外企/合資企業(20.83%)、事業單位/大學/科研機構(19.79%)。
  • |《海歸人才就業報告》
    20%的單位認為海歸職員在單位的晉升途徑更快捷,17.5%的單位認為海歸職員的工作崗位更核心,50%的國企表示會讓海歸員工進入核心崗位。外資企業的態度則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  相比之下,更傾向於招聘海歸的單位,如民營企業、海歸創業民營企業表示會為海歸志遠提供更為豐富的優惠待遇,起薪明顯高於國內本土人才。
  • 專科生「金飯碗」,這專業年薪高達20萬,不是全日制大專也可以?
    本科大學生已經「爛大街」,對於專科生來說,就更加倍感壓力,本身學歷上面就不佔優勢,再加上畢業生一直在增加,讓更多的專科生越來越沒有出路,很難找到一份「性價比高」的工作。不過國家對於專科生還是比較照顧的,有一個央企也開始在招聘職員,而且還是面向了專科生,往屆專科生均可報考,對於專科生來說這是一個福利,而且是一個央企「金飯碗」的福利,年薪可達20萬。「金飯碗」在古時指皇帝吃飯的碗,民間傳言,能得金飯碗,一生衣食無憂矣。在現代,「金飯碗」亦成吃國糧的另稱。
  • 從國內學歷鄙視鏈談談留學生從海歸變成「海叄」的三個真正原因
    隨著中國就業環境逐漸變好,從2010年開始海外留學生歸國潮成了趨勢,但隨著歸國人數愈來愈多,留學生的國外學歷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擁有優先的擇業特權,反而逐漸排在國內院校畢業生之後,而且國內也逐漸出現了一條學歷鄙視鏈的潛規則。
  • 從國內學歷鄙視鏈談談留學生從海歸變成「海叄」的三個真正原因
    隨著中國就業環境逐漸變好,從2010年開始海外留學生歸國潮成了趨勢,但隨著歸國人數愈來愈多,留學生的國外學歷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擁有優先的擇業特權,反而逐漸排在國內院校畢業生之後,而且國內也逐漸出現了一條學歷鄙視鏈的潛規則。
  • 三亞人才購房新政:大專及以上學歷可購一套房
    原標題:2019海歸就業報告:四成海歸起薪已達到10萬-20萬元;三亞人才購房新政:大專及以上學歷可購一套房;蘋果警告用戶儘快升級舊款設備避免出現重大故障1丨2019海歸就業報告:理工科薪酬突出新一線城市吸引力巨大由啟德教育與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
  • 啟德:理工科留學生「錢景」光明
    一直以來,理工科專業都是中國學生出國深造的重要選項。近日,啟德教育留學機構在北京發布了《2019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理工科專業的留學申請及就業形勢進行了解析。理工科就業形勢總體樂觀理工科海歸就業類型比其他學科的海歸更廣泛。前程無憂《2019年海外留學生優秀人才需求報告》顯示,海外留學生崗位需求量排名前三的是技術研發類(53.1%)、市場類(37.7%)、工程等專業技能(36.3%)。相對於其他學科,理工科海歸更受國內僱主歡迎。
  • 每經20點丨2019海歸就業報告:四成海歸起薪已達到10萬-20萬元;三亞...
    每經20點丨2019海歸就業報告:四成海歸起薪已達到10萬-20萬元;三亞人才購房新政:大專及以上學歷可購一套房;蘋果警告用戶儘快升級舊款設備避免出現重大故障 每日經濟新聞
  • 「大海歸」 VS 「小海歸」
    今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數達到創紀錄的699萬,而海歸人數約二三十萬,也在屢創新高。無論是國內畢業生還是海外留學歸國人員,都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而對於留學生,除了社會壓力,心理落差更是一時難以接受。當初投資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出國求學,回國後卻依然要與國內高校的普通畢業生競爭就業崗位,求職路上屢屢碰壁。
  • 理工科海歸: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越高,發展空間越大滿意度也
    啟德教育發布的《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顯示,畢業一年左右的理工科海歸,本科生與專業的相關度(72.73%)高於研究生(58.69%),與麥可思研究院《2019 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的2018 屆本科院校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持平(71%)。
  • 將「海歸」和本土大學生簡歷投給260位HR,面試通知…
    據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4月14日消息,花費數十萬元出國留學,回國求職卻屢屢碰壁,甚至還比不上國內高校畢業生,這種情況不知你是否見過?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海歸」回國求職時收到回復的機率,甚至還不如國內普通大學的畢業生。 「海歸」不再吃香?
  • 海歸人才的競爭力究竟如何?來聽聽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怎麼說!
    「留學生回來不也就是三千工資嗎?」「花那麼多錢出國有什麼用?」「留學不就是花錢拿學歷鍍個金嗎?」、海歸人才競爭力及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分析,以及支持海歸人員相關政策的解讀等內容。讓我們看一看安吉老師從專業的角度,是如何看待海歸人才競爭力的呢?首先,從海歸留學生平均年薪分布來看,海歸剛剛回來時平均年薪達不到預期是很正常的。因為,海歸回國初期需要適應國內的就業環境,另外,需要熟悉崗位。
  • 理工科超商科成留學最熱門學科:就業前景好不好?薪酬待遇高不高...
    9月7日,啟德教育發布的《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進一步指出:理工科學生更傾向於在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美國、澳洲、加拿大三國位列理工科留學目的地前三甲。理工科成為熱門,出國讀理工科如何提高錄取成功率?就業前景與薪酬待遇如何?
  • 獵聘大數據:企業對商科背景海歸人才的需求最大
    留學生選擇出國,主要為了獲取更高學歷、豐富人生經歷,因此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海歸留學生總體佔比較高。獵聘調研數據顯示,當下海歸留學生最希望工作的地點中,選擇國內的佔比為57.89%,國外佔比為18.05%,另外有24.06%的被調研海歸留學生表示還在猶豫。當前,國內科技、經濟發展速度日新月新,與此同時,此次疫情讓更多海歸留學生感受到我國在抗擊疫情等方面的速度和魄力,因此不少留學生希望留在國內工作。
  • 今年歸國就業留學生80萬暴增7成,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
    近日,在線職前教育平臺UniCareer發布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海外留學生紛紛轉向國內求職,歸國就業留學生暴增7成,達80萬;近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據統計,2020年回國求職的80萬海歸還要與874萬國內應屆畢業生站在同一賽道,向有限的崗位發起衝擊。後疫情時代幫助海歸提升就業競爭力成為了新課題。
  • 理工科留學生回國就業人數最多 計算機相關最熱門
    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數據顯示:留學回國人員中,本科及大專學歷人數最多的學科為經濟學、管理學和文學,碩士研究生人數最多的學科為理學、管理學和經濟學,博士研究生人數最多的為工學、理學和哲學。新加坡理工科類專業碩士課程的學費為15萬-25萬人民幣/年,學制以1-1.5年居多。薪酬水平高於國內畢業生,理工科就業面廣競爭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