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典》出臺後,同性婚姻產生的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09-13 觀唐律師事務所

  同性之間產生戀情並不是現代社會的新現象,而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只不過很少為外人所知罷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同性戀愛甚至婚姻的現象也變得尤為常見。很多國家在法律上都對同性婚姻予以承認,比如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比利時、哥倫比亞、丹麥、芬蘭等等。



  那麼,我們國家在法律上對待同性婚姻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呢?跟著小觀一起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我國《民法典》中對同性婚姻有以下規定:不支持結婚,但是雙方因同居而產生的財產以及子女撫養和監護權的糾紛,法院應當予以立案受理。

  自《婚姻法》頒布以來,我國人民的婚姻家庭生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婚姻生活的各方面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新《民法典》對婚姻家庭編的修改正是法律不算完善的一個過程。

  現在人們對給予同性合法的婚姻地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認為同性結婚和異性婚姻一樣可以被納入婚姻制度的保障範圍內。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但是由於與社會觀念相違背,所以大眾的接受程度比較低。由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爭議比較大,因此新修訂的《民法典》也並沒有對此作出相關規定。

  前幾年我國出現了第一起同性婚姻維權的案例:長沙兩名男性伴侶因申請結婚登記被拒,他倆將民政局告上了法庭。原告孫某某、胡某某說,我國的法律並沒有明確禁止同性不可辦理結婚登記,認為民政局拒絕為其辦理結婚登記侵犯他們的合法權益,故要求民政局同意為孫某某、胡某某辦理結婚登記。



  法院方作出回應稱,根據我國《婚姻法》及其相關規定,結婚的主體是指符合法定結婚條件的男女雙方,男性和男性申請結婚登記明顯違背相關的法律規定,因而駁回其訴訟請求。



  網絡媒體也做過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相關調查,支持者還是佔據了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見,社會觀念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同性婚姻合法化未來也是有可能的。

相關焦點

  • 婚姻家庭學校·微課堂|民法典如何影響我們的婚姻生活
    婚姻家庭學校·微課堂|民法典如何影響我們的婚姻生活 2020-12-23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婚姻法編的出臺,會不會對我們離婚造成實質影響?
    《民法典》在2020年5月28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用這個標題,這篇文章內容就會很大。之所想寫這樣一篇文章,一方面我是專做家事糾紛的律師;另一方面今天下午在頭條看到一篇非法律人士談論這一話題文章。讀完之後,深感那篇文章有些「誤導」需要法律幫助的正在面臨家事糾紛的人群。
  • 【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婚姻家事十大亮點
    《民法典》第1065條規定: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此處「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夫妻一方對此負有舉證責任。
  • 民法典充分保障公民婚姻自由權利
    現行婚姻法中,雖然對法院可以判決夫妻離婚的情形作出了規定,但是,該條對法院判決當事人不準離婚後,一方又起訴離婚的,當事人分居多長時間法院可以判決離婚沒有作出明確規定。  對於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出臺司法解釋明確,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又分居滿一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法院可以準許離婚。
  • 「有意見建議同性婚姻合法化寫入民法典」,你會支持嗎?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一則消息:2019年12月20日上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第三次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表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次審議稿徵求意見過程中
  • 民法典:過錯方淨身出戶被正名?看民法典如何懲治過錯方
    他們得知出軌沒有任何的代價、無成本,也不需要承擔法律後果後,都會抱怨法律的不公。有些人在不甘中結束不堪的婚姻,有些人則利用「私權利」讓出軌方吃下苦果,常見的有手撕小三、網上公開出軌證據、到出軌方單位鬧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做法。
  • 民法典正式生效,看婚姻中的「危」與「機」
    而同時去年《民法典》的出爐,大篇幅修改了婚姻家事部分,尤其是「離婚冷靜期」等新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人們對於婚姻結與離程序制度的認知,一時間議論紛紛。而此刻時間不待人,終究來到了2021年,《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人害怕,有人支持,但筆者覺得,從客觀來看,歷史告訴我們,巨大而深刻的衝突和變革往往會從根本上重塑我們的理念、行為並且從婚姻這個家庭單位改變我們的社會。
  • 民法典中婚姻登記效力糾紛回歸民事的理解與適用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條與第一千零五十三條分別刪除了婚姻法和草案中民政機關撤銷脅迫結婚與疾病結婚的規定,使登記婚姻效力糾紛回歸民事,標誌著在法律體系上結束了行政機關處理民事婚姻效力的「民事案件行政化」現象。
  • 高空拋物、撤銷婚姻 全國多例適用《民法典》案件同日宣判
    此外,在「自甘風險」、加大對婚姻無過錯方保護等原則下,相關侵權糾紛和婚姻訴訟案也應聲落槌。「民法典時代」下,更多案件將迎來公正審判,而在專家看來,相關配套法律及司法解釋的快速出臺將是保障《民法典》落地實施的關鍵。
  • 婚姻自由在《民法典》中如何體現?品《民法典》中結婚制度新變化
    我國民法的概念即以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其強調的是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即尊重民事主體的意志。將於2021年1月1日實施的民法典依然遵從的是這一基本原則。對於作為人身關係之一的婚姻關係,新《民法典》也不例外,同樣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 2019民法學:為民法典的出臺而衝刺
    區塊鏈技術研究的興起,促使民法學界就智能合約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總體上而言,伴隨著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針對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人格權編草案、婚姻家庭編草案、繼承編草案進行二次審議,並就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人格權編草案、婚姻家庭編草案進行了第三次審議,學界就民法典編纂的研究仍然佔據了民法學理論研究的主流,廣大民法學者為民法典的出臺進行了理論研究的最後衝刺。
  • 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內容及其完善
    在內容上,婚姻家庭編不僅要回應改革開放40年來市場經濟潮流、個體權利勃興等所表現出來的夫妻共同財產與共同債務、無過錯離婚及離婚損害賠償等制度對傳統婚姻家庭倫理秩序的挑戰,而且要面對婚姻家庭領域新出現的非婚同居、同性伴侶、人工生殖等新問題。筆者擬從《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與內容出發,對該草案展開評析,期待為我國婚姻家庭法編的立法完善略盡綿薄之力。
  • 【《民法典》解讀三】婚姻家庭篇
    從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編纂民法典,到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草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持續了5年多。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中婚姻家庭編的內容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它與現行的婚姻立法關係如何?
  • 聊民法典6:處理糾紛,沒有法律,可適用習慣,但不是所有的習慣
    李立律師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00篇文字聊民法典6:處理糾紛,沒有法律,可適用習慣,但不是所有的習慣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在上面這個案件的判書中,法院引用《民法總則》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實質上只是引用了前半條,即「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不能依照法律之外的政府文件。但是,從這個角度引用這個條款的判決極少,這個條款在法院裁判時被引用,大多數是針對交易習慣、社會習慣、風俗習慣。
  • 民法典的出臺會對勞動者的維權帶來哪些影響?
    例如,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工資主張,雖然從民法的角度而言,工資要求屬於債權,但是該債權的時效和權利特點與普通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具有較大區別。民法典的出臺雖然會導致民法總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的廢止,但是上述部門法的廢止並不會對勞動者的勞動者權利產生實質影響。勞動者據以行使權利的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並不會因此廢止。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的重大變化
    新實施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釋(一)規定: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或共有,贈與方有權在房產變更登記前撤銷贈與。這意味著,房產不論是全部贈與還是部分贈與,只要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前,贈與方均有權行使撤銷權。這樣的規定實質上是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在一定條件下賦予了任意撤銷權,極易使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失去法律效力,成為一紙空文。
  • 《民法典》開始實施!婚姻家庭編的司法解釋你關注了嗎?
    但是,林林總總的關於婚姻、家庭等案件何其繁多複雜,直接從《民法典》法條中去看盡這些人間百態,難免有些強人所難。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的出臺,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原文法條進行明確闡釋便顯得尤為必要。那麼你知道婚姻家庭編都有哪些最新的司法解釋嗎?
  • 民法典的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
  • 【民法課堂】《民法典》施行後如何正確處理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民法典出臺後,哪些是我們的夫妻共同財產?
    民法典出臺後,哪些是我們的夫妻共同財產?《民法典》施行後,對於這個問題則有了更為明確的解答。法條援引:《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和其他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智慧財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