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
● ▼ ●
「觀賞區」:擺放各類植物,供幼兒欣賞。後期將開展相關活動引導幼兒了解植物的名稱、澆水時間等。
「飼養區」:擺放烏龜、泥鰍、金魚等動物,供幼兒飼養,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和對動物的愛護之情。
「種植區」:師幼自製紙筒種植土豆,提供幼兒自製的觀察記錄本供幼兒進行記錄觀察。
(3) 美工區
設置為欣賞、繪畫、手工三個版塊,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張貼區域規則幫助幼兒有序的進行活動。在區域中投放麻繩、冰淇淋棍、小木棒、紙盤、石頭、水彩筆、油畫棒、彩色卡紙等多種工具和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和創造。
● ▼ ●
「可以怎麼玩」將區域中的材料通過實物、作品等方式進行展示,幫助幼兒了解區域材料的多種用途。
作品展示區利用欄杆和櫃面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既能美化環境,又能起到榜樣示範作用,讓幼兒產生滿滿的成就感與自豪感。
利用廢棄紙筒和蛋糕盤製作手工作品陳列臺,展示幼兒的手工作品。
「馬路上」:結合本月主題,利用欄杆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作品袋」將幼兒的作品袋按照學號一一對應懸掛在櫃立面上,既便於幼兒拿取,培養幼兒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又能將幼兒的作品進行有序的收納,留下成長的印記。
在收納筐貼上簡單圖標,一一對應,方便幼兒收納和整理。
桌面利用廢舊PV管自製工具架,投放剪刀、油性筆、雙面膠、固體膠、顏料等材料,方便幼兒隨時拿取。
在桌面設置「已完成作品」和「未完成作品」存放處。未完成作品方便幼兒利用空餘時間進行連續性創作,已完成的作品存放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
(4) 表演區
設置製作間,廚房和餐廳三個板塊,投放廚房用具,燒烤平底鍋、服裝、菜單等多種遊戲材料,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 ▼ ●
製作間:投放製作工具和半成品材料,供幼兒自主製作。
牆面:引導幼兒討論廚師、服務員和客人的角色職責,後期整理粘貼,幫助幼兒進一步明晰遊戲職責。
投放幼兒自製材料,滿足幼兒多種遊戲需求。
(5) 建構區
粘貼圖文並茂的區域規則,合理利用走廊的空間,投放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材料,滿足幼兒多種遊戲需求。
張貼建構方法,豐富幼兒建構經驗。
結合主題,利用窗戶處張貼各種各樣的馬路圖片,供幼兒欣賞、搭建。
利用櫃面,展示幼兒的建構作品。
利用牆面,粘貼可循環使用的塗鴉板,供幼兒在建構前進行建構設計。
(6) 運動區
利用走廊粘貼跳房子示意圖,滿足幼兒室內運動需求。投放高蹺、籃球等運動材料,發展大肌肉動作。
(7) 生活區
圖文並茂張貼區域規則,提醒幼兒有序遊戲。
在區域牆面,結合主題和班級晨會活動,投放「我會刷牙」「我家的車牌號」「我會擦香」遊戲,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自我服務能力。
投放「切水果」「我會剝」「打氣筒」「卷襪子」等遊戲材料,供幼兒自主操作,發展小肌肉精細動作。
「我會卷襪子」:提供襪子、紙筒,供幼兒自主學習卷襪子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我會切水果」提供水果、塑料刀具和砧板,讓幼兒自己動手切水果,提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我會剝」:投放玉米、花生和豌豆莢,發展幼兒精細動作。
「我會打氣」提供打氣筒、皮球、氣球材料,發展幼兒大肌肉動作。
3. 吊飾
結合主題活動「馬路上」,懸掛各種各樣的馬路圖片,供幼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