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無理取鬧是老人慣壞了嗎?背後暗藏深層原因,父母要搞清

2020-09-05 快樂小黎兒

看到一個媽媽的問題:兩歲七個月無理取鬧,快崩潰了,怎麼辦?

孩子以前挺乖的,不知道最近這一個星期是怎麼了,每天哭到嗓子啞,鬧睡地上滾。

由於沒人帶孩子,2歲6個月就送去了幼兒園。孩子上學每天早上都會哭一會,說不去學校、不找老師,但下午去接的時候看著很高興,也懂事了很多。

剛上學一個月幼兒園放假,要放15天沒人帶,就帶回婆家,結果一回家就不對了。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然就哭,掉地上的東西撿起來扔了,就睡地上哭,要垃圾桶裡拿出來給他。

哭到嗓子啞,讓他哭夠了來找媽媽,可哭不了一會兒,他奶奶爺爺就來護著,抱起來哄,撿起來給他。

平時不帶,一管孩子就護著,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一天哭幾次每天嗓子都是啞的,好說歹說都沒用,不知道該怎麼管了!

老人喜歡袒護孩子是事實,社會主流育兒理論也不斷抨擊老人帶娃,把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歸罪到到老人身上,在父母心裡留下了老人護娃不對的印象。

只要遇到孩子問題,父母不會從深層次找原因,先責怪老人一番再說。這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即使父母帶孩子,也是一地雞毛。

2歲孩子無理取鬧是老人袒護導致的嗎?

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求生欲,會見風使舵,誰滿足他的心願,他就願意跟誰親近。當老人習慣性、無原則袒護孩子時,孩子確實會無理取鬧。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的無理取鬧,並不是老人一手造成的。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案例,一個網友訴說了自己的經歷:

小孩兩歲半,十分黏爸爸媽媽。脾氣很固執,稍有一點不合意,就會哭鬧。最近變本加厲,經常會提出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例如要求媽媽小便在他的尿不溼上面,不照做的話,他就會一直不停的哭鬧。嘗試跟他教育解釋,或者轉移他注意力,甚至打罵他,都收效甚微。


我們也嘗試在他平時不哭鬧或者開心時候,教育他和定下規矩,但當他發脾氣時候,就什麼都忘了。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父母親自帶孩子,孩子也一樣無理取鬧。我家2歲多的孩子也是如此,在爺爺奶奶面前反而更乖巧一些,見到媽媽反而喜歡哭鬧。

人們都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其實孩子在媽媽身邊,更容易發洩情緒。因為媽媽才是最讓他感到安全的人,在別人面前壓抑自己,見到媽媽才能釋放自己的情緒。如果媽媽陪伴太少,也希望通過哭鬧獲得媽媽的關注。

2歲的孩子正進入了第一叛逆期,無理取鬧也正是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

《你的2歲孩子》中提到,2歲半的孩子就是固執、蠻橫、不聽話的代名詞,大人們常管他們叫「調皮鬼」「小霸王」。

2歲孩子喜歡說「不」,動不動發脾氣,很喜歡搞破壞,經常鬧得家裡雞飛狗跳。不僅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如此、父母帶的孩子也是如此。不僅國內的孩子如此,國外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毛病。

2歲孩子無理取鬧和年齡有關

2歲孩子無理取鬧,雖然讓父母感到苦惱,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試想,一個幾個月的孩子,只要吃飽睡好就萬事足,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總是有如此簡單的追求吧!

1、自我意識萌發

2歲的孩子自主意識萌發,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會違背大人的意思,你讓他做的他反而不想去做。2歲半以後,不僅和大人對著幹,還喜歡和自己對著幹。他本來答應好的事情,真要做的時候又會拒絕或者否定。

孩子處於執拗敏感期,對任何事情都要求一致,如果一件事情或物品順序、方式、位置等改變,他會感到特別不適應,必須要重來一次。他喜歡自己做事情,如果大人幫他做了,他也會有挫敗感,必須退回零點,由他自己操作一番才罷休。

2、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善

2歲孩子雖然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詞彙量並不豐富,在很多時候找不到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比如分不清你我他,說自己的時候會說「你」或「他」。有的孩子語言發育更晚,甚至只會叫爸爸媽媽,那又是更讓父母頭疼的事情。

在這樣的前提下,當孩子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自然表達不清。大人越是追問,孩子越是緊張。最後著急的哭起來,哭鬧是最原始的表達方式,也是無助的表現。


3、自我控制力差

2歲孩子對世界萬物充滿了好奇心,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孩子行動敏捷,在你沒有注意的時候,他已經爬上了高處,把不該扔的物品扔到地上。孩子的危險行為總會讓大人擔心,當你數落他一番,他也不會長記性,因為他控制不住自己探索的欲望。

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更是約等於「0」,當他的目的沒有達成、要求沒有實現時,就會用哭鬧錶達自己的不滿。他做不到隱忍,非常單純,高興和不高興都寫在臉上,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只會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情緒。

2歲孩子無理取鬧和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

2歲孩子無理取鬧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因為父母不理解,採取了不合理的養育方式,更是促使孩子向更極端的方向發展。

1、總是替孩子做決定

父母認為2歲孩子是個無能力的人,需要父母包辦一切,包括吃飯、穿衣,做任何決定,總是代替孩子完成一些任務,反而招來孩子的不滿。

買衣服的時候,按照自己的眼光給孩子選擇,沒有爭得孩子的同意,孩子會很難接受。有一次,給二寶買了鞋子,他看到就哭著拒絕,大夏天還想穿那雙穿了一個秋天和冬天的鞋子。

孩子想做一件事情,我們認為他只會添亂不允許他做。比如孩子想刷碗、想掃地,我們會認為他會把碗打破,會把垃圾弄得滿地都是。當我們不允許的時候,孩子就會備受打擊。

諸如此類的事情,孩子想自己做主,卻沒有機會,安全感、價值感得不到滿足,就會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發洩情緒。

2、對孩子沒有耐心

孩子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因為能力有限,往往笨手笨腳,大人就忍不住插手。這也會讓孩子感到煩躁不安,對大人的幹擾表示生氣,也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比如孩子在搭積木,想搭得更高一些,卻屢搭屢倒,父母就著急幫忙。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孩子就是在體驗積木搭高后又歪倒的過程。他既在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在觀察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

一個東西掉在地上或者扔到地上,正是孩子學習的機會,當父母單方面認為這個東西不能用,必須扔垃圾桶的時候,孩子會因為失去了學習機會而傷心哭泣。父母則認為孩子是無理取鬧,一個壞的東西不值得研究。

因為父母不理解孩子,總是走不進孩子的心裡去,不停破壞孩子的動手能力、好奇心,孩子肯定會感到煩惱。

對待一個2歲孩子,父母還要多些耐心和愛心

當我們認識到2歲孩子的特殊特點,就要多一些耐心和愛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可愛。

1、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讓孩子有更多自主權

孩子獨立意識增強,要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他會很有成就感。

讓孩子自己決定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玩具、到哪裡去玩,充分尊重他的意見。孩子有了自己的選擇,做一件事更容易做好、更容易堅持。

當孩子願意做家務的時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去做。比如掃地、洗碗、整理東西。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家具類玩具,滿足他幫忙的欲望。

當孩子固執的想按照原有順序做事的時候,也要滿足他,因為這正是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最佳時間,錯過了就會導致延遲。

2、允許孩子哭一會兒

孩子哭並不是壞事,哭可以調節情緒,讓孩子的心情變好。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權利哭。放下「男孩不許哭」的傳統意識,讓孩子一次哭個夠。

孩子不會一直哭下去,等他情緒穩定的時候,再跟他坐下來交談,講一講剛才發生的事情,怎樣解決才更好。這個過程可以讓你更理解孩子,也讓孩子懂得有時候並不一定非要用哭來解決。

如果家裡有老人,擔心老人會哄孩子,那麼可以提前和老人溝通好,或者避開老人單獨解決,這樣就不會破壞自己的計劃了。

3、逐漸引入規則的概念

2歲半-4歲的孩子進入了規則敏感期,可以逐漸引入規則的概念,不能總是無法無天。

時間上,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看動畫片的時間不能無限延長、該回家的時候回家,總要有一定限制。

生活上,吃飯要洗手、回家要洗手、大小便要去廁所、外出要穿好衣服、睡前要洗澡,基本的生活規則要遵守。

在做每件事之前,提前做好提醒工作,告訴他「接下來應該要做.....」,孩子更容易堅持。

4、讓孩子擁有感興趣的事

孩子哭鬧時,轉移注意力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孩子有感興趣的事情,才能夠破涕為笑。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擁有感興趣的事。

比如二寶很喜歡看書,當他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說帶他去看最喜歡的書,他就變乖了。他也很喜歡看託馬斯動畫片,也會允許他看動畫片,一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觀察,一定會找到孩子最願意做的事情。

結語

孩子在2歲時,是學齡前很難帶的一個階段,會讓父母感到煩惱。父母要認識到這不是某個孩子的個例問題,也不一定是爺爺奶奶寵溺孩子產生的問題,而是2歲孩子的共性問題。當你理解孩子的時候,心理上會變得放鬆,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加理性,孩子也會發展得更好。

相關焦點

  • 2歲孩子無理取鬧,是爺爺奶奶袒護導致嗎?搞清原因比埋怨更重要
    只要遇到孩子問題,父母不會從深層次找原因,先責怪老人一番再說。這樣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即使父母帶孩子,也是一地雞毛。2歲孩子無理取鬧是老人袒護導致的嗎?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求生欲,會見風使舵,誰滿足他的心願,他就願意跟誰親近。
  • 孩子亂發脾氣,是因為被慣壞了嗎?這背後的原因你了解過嗎?
    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群媽媽在抱怨,孩子脾氣不好,在家鬧脾氣遇到不如意就摔東西。有一位媽媽這樣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晚上加完班回來,已經很累了,但是孩子非要鬧著要去買玩具。她跟孩子說:「媽媽太累了,明天下班再去買,可以嗎?」孩子根本就不聽,不能滿足欲望就又哭又鬧。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的小秘密,父母要了解
    和鄰居一樣,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都會和「不聽話、被慣壞」畫等號,但事實上,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還有很多小秘密。02不同年齡段,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1-2歲寶寶發脾氣:1歲到2歲之間的寶寶,已經有了個人獨立意識,當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大發雷霆」。
  • 孩子被老人寵壞的幾個表現,父母做好四點,讓娃回歸正軌
    ,老人們很可能帶「歪」孩子。多數老人寵孩子無可厚非,可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尤其是行為習慣、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教育必不可少,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不要總是以「孩子還小」作為擋箭牌,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嚴寬有度。
  • 孩子缺乏安全意識背後有深層原因
    若有「熊孩子」自己衝過去,父母必會制止並進行一番安全教育。最近,上海齊家教育的網絡微課,圍繞「熊孩子」的一次「過馬路」事件展開了深入討論,讓我們通過事件,看到孩子的安全意識缺乏背後的深層原因,思考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危險的自我中心中走出來,學會遵循規則,敬重「愛的權威」,建立真正的生命安全意識。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背後隱藏的小秘密父母要懂
    越想越氣,4歲了,已經上了幼兒園,怎麼這麼不懂事!要不是他爸攔著,我真的要揍他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 尋找孩子發脾氣背後的深層原因
    那天,小女孩午睡起來要去上課。該起床時,卻叫不起來。叫了很久,才不情不願,不甘不服的起來了。小女孩迷迷糊糊坐在椅子上,我給她梳頭髮,頭髮打結扯疼了她,她無處發洩的不爽似乎找到了出口,開始憤怒大爆炸:你要把我頭髮都拔光嗎?
  • 孩子被慣壞!家長再不糾正,老了就等著哭吧!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豐富、自主的童年,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善良且知道感恩的人。讓孩子懂得提出合理的要求而不單是事事滿足,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全然的愛而不至於被慣壞,掌握愛的尺度與平衡,是每個父母都需要反覆思考的命題。
  • 「妥協性適應行為」並非「為你好」,父母下血本換來沒出息的孩子
    表姐一家是我現實中見過最溺愛孩子的人,一個兒子,表姐、姐夫,包括兩家的老人都寶貝得不行,小傢伙說話還不清楚時,只會哼唧,一有不順心就開始哭,大人拼命去猜原因,然後去哄,猜對的就暗自得意,覺得孩子跟自己最親。
  • 當孩子提出這幾種要求的時候,父母要堅決拒絕,否則就是在害娃
    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學會拒絕孩子這種無理的要求,不能縱容孩子這種壞習慣,要學會幫孩子改正,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試問孩子一句,假如別的小朋友也喜歡你的玩具,要把你的玩具帶回家,你會同意嗎?你會不會覺得心裡很難過,很不開心呢?
  • 孩子玩手機上癮不愛學習,背後深層原因是什麼?
    今早一位朋友私信傾訴與孩子的各種紛爭,孩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作態,直接放出「豪言」:有本事你打死我啊,我就不寫作業,有本事你就打死我......這位媽媽氣急最終忍無可忍打了孩子,可打完孩子又心生愧疚自責。最近接二連三新聞報導十一二歲、十四五歲的孩子沒有徵兆地突然跳樓自殺,僅今年上半年本城已相繼有二位孩子跳樓自殺了。
  • 父母眼中「可怕的2歲」其實暗藏玄機,這份「保命指南」收好不謝
    關於這「可怕的2歲」,網友們也是很無奈了:@寶媽A:幾乎天天在家又哭又鬧,我跟孩子他爸都沒轍了,乾脆送人算了!」@寶媽B:「明明以前很乖巧,到了兩三歲時,孩子居然變得這麼不聽話,我要崩潰了!」@寶媽C:「孩子的2歲,父母的崩潰呀!」@寶媽D:「希望出現個超人幫我帶家裡這個2歲半的孩子,讓我耳根子清淨一些。」
  • 為什麼都說可怕的2歲?孩子打滾撒潑背後的心理需求,我們要明白
    悅悅從小就性格溫和,不吵不鬧,屬於比較好帶的孩子,媽媽常常抱著她向鄰居炫耀:「真是一個貼心的小棉襖,不吵不鬧,這麼小就知道體貼媽媽!」小區裡的寶媽們忍不住和悅悅媽說:「不要得意得太早哦,你現在覺得孩子很乖很好帶,像個小天使,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經歷「可怕的兩歲」。等孩子到2歲你就知道了。」
  • 如何有技巧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2-3歲的孩子,最知道怎麼折磨父母,各種無理要求層出不窮: 在商場看到喜歡的玩具,即使家裡已經有同款,還是鬧著要買;準備吃飯的時間,突然要吃零食,不同意就不吃飯; 不滿足就躺下打滾哭鬧不止,讓父母分分鐘崩潰。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支招,聊聊怎麼巧妙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 1-2歲寶寶發脾氣的根本原因一般都是「需求未得到及時滿足」。比如想要桌子上的一個小叉子,不給他,立馬大哭大鬧......
  • 愛發脾氣的孩子都是慣的嗎?不見得!這些原因父母千萬別忽視了
    有網友求助,孩子小小年紀愛發脾氣,該怎樣教育?孩子大概有兩三歲的樣子,是個男孩。也不知什麼原因,孩子把地上的玩具拿起來又狠狠摔下,一次兩次,一點也是不怕累呀。14秒的視頻中各種玩具被他來來回回摔了4次。估計這位小朋友是經常這樣耍了,父母沒辦法才來尋求網友幫助的吧!評論區的留言也很誠懇:「都是被父母慣的」!
  • 愛發脾氣的孩子,才不是被慣壞了!(父母一定要看)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
  • 5歲孩子一巴掌扇在老人臉上,媽媽的話,讓老人留下了淚水
    5歲孩子一巴掌扇在老人臉上,媽媽的話,讓老人留下了淚水小許的兒子叫明明,今年五歲了,由於是家裡的獨生子,所以小許對兒子格外縱容,因此養成了兒子霸道無理的性格。平常父母對孩子百般溺愛,萬般縱容,實則這是在害了孩子。父母對孩子過度縱容,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會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不懂昨為他人著想,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而沒考慮過自己這樣做會給他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2、使孩子過於注重自己的欲望。
  • 3歲以下的寶寶,發脾氣總喜歡打人,行為背後的原因父母知道嗎?
    不少家長表示,幾歲大的孩子真的太讓人不省心了!在外面的時候總是因為不滿足孩子而哭鬧,發脾氣,在家的時候也會一言不合就吵起來,摔東西的情況經常出現。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為什麼在剛剛學會講話和思考的時候,孩子都喜歡發脾氣?家長們注意了,孩子發脾氣背後的這幾件事,你不能不知道。
  • 臨近高考,孩子卻「臨陣脫逃」棄考,背後有深層原因
    ,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方面,背後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父母離異!我當時就想,夫妻倆再怎麼鬧矛盾,一對子女這麼優秀,她怎麼就忍心拋棄呢?更何況,他們家已經建起了一幢三間三層的磚混結構樓房! 母親跑了,父親為了賺錢培養兩個孩子,不得不長期在東莞深圳上班,而兩個孩子的內心,已經悄悄發生改變,覺得媽媽不要他們了,他們再努力有什麼用?此時此刻,我能夠體會到兩個孩子的心情——他們無時不刻在思念他們的媽媽!